西方中心主义整合中的认同与疏离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xue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英国波兰裔作家约瑟夫·康拉德是少数用非母语写作而闻名的作家之一,他一方面不断追求英国文化、英国社会认同,另一方面又与作为殖民地的祖国波兰保持密切联系。康拉德一生航海漂泊,在寻求文化认同与身份确立的过程中,实现了价值观念在整合中的认同与叛逆,既从西方中心主义的角度来打量他者和他者世界,又与西方殖民主义保持一定的疏离。
  关键词: 康拉德;《台风》;西方中心主义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007-01
  《台风》作为二十世纪初康拉德的代表作品,以英国商船“南山号”航行途中遭遇台风为主要叙事内容,刻画了包括船长麦克惠尔、大副朱可斯、总机械师所罗门·陆特以及众多中国苦力形象。小说情节发展与形象塑造既展示了英语写作中“日不落帝国”的先进与文明,同时也体现作者对权威叙事的诸多思考。
  一、民族自豪感与种族优越感
  康拉德选择英语进行小说创作,自然对英国社会、英国文化有很大程度的认同。他一生都在寻求这种强势文化的认可,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小说《台风》中直接表现为船长麦克惠尔与中国苦力形象的对比。
  白人麦克惠尔船长形象是欧洲文明强有力的代表。小说中的船长俨然是坚韧强大,富有依赖性的。“他那警觉的样子,宛如海员凝视着风的眼睛,就象凝视着敌人的眼睛一样。”①台风来临前,麦克惠尔坚强有力、镇定自若的外貌描写,为下文中“南山号”能够顺利挺过风暴做好铺垫。当海水肆虐漫延、风暴剧烈侵袭,绝大所数船员懦弱无为、叹息哭泣时,船长迎着风暴掌舵,冷静指挥下属。“遇到任何事都不要惊慌失措……迎风挺进——决不回避——这就是克服它的办法。”②船长镇定自若、泰然自如的声音无疑成为船上所有人员的精神支撑,将他们从绝望崩溃的边缘拉回,维持了“南山号”的航行秩序,使船只得以顺利脱险。
  在塑造白人强有力的形象同时,康拉德也表现出对以中国苦力为代表的他者身上他性的否定与排斥。小说自始至终将中国人作为被边缘化的他者,没有话语权,更没有力量来抵御风暴。而他们对待银元的热烈珍视,预示下文中抢夺银元的疯狂,这对中国人的贬斥达到某种极致。
  如朱可斯所说“中国人是没有灵魂的”,小说中对中国人形象的歪曲与抵制表明权威叙事下对他者的排斥与否定。“南山号”航行中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自然灾害台风,更是中国苦力因争夺银元而造成的混乱,两者均在船长的指挥、大副的镇压下成功脱险,获得成功。由此中国苦力作为白种人的对立面存在,成为白人镇压的对象。
  二、反殖民主义与对下层人民的同情
  康拉德在肯定白种人优越,强调西方是理性文明象征的同时,又对殖民扩张、殖民掠夺的权威叙事进行了深刻反思,表现对西方中心价值观的疏离与反叛。
  小说《台风》尽管充斥着对中国苦力的扭曲与厌恶,但仍含有某种程度的同情与怜悯。麦克惠尔船长在朱可斯镇压中国苦力后说“应该公平地对待他们”“你不能在书中找到一切答案”。②如果说朱可斯完全代表殖民话语,那么船长麦克惠尔则体现了西方中心主义在某种程度上的整合。
  小说结尾处分发银元并没有按照朱可斯所说再将中国人关到舱口下面十五个钟头,也没有将银元交给中国官员,更没有就此剥夺他们的银元,而是平均分发给每个中国苦力。这种解决方式是对西方殖民掠夺、殖民扩张的颠覆与重构,隐含着康拉德对西方殖民主义烧杀抢掠的批判以及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当然,本质上突显麦克惠尔船长形象的高大伟岸、严谨务实,维持“南山号”航行的秩序,塑造西方是文明、先进、强有力的象征。
  纵观康拉德一生,十六岁学习做水手,二十一岁加入英国商船服务,周游世界二十余年。丰富的地理、历史知识使其小说创作更具有包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他语言功底深厚,熟悉英语、波兰语、法语、德语等,但最终选择英语作为小说创作语言,无疑是寻求英国文化、英国社会的认同。与此同时康拉德又不能被英国主流所完全接纳,始终怀有边缘人心理,无法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英国人,这种尴尬状态使其与西方中心主义保持一定的距离。
  三、流散写作与寻求认同
  “英国波兰裔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作为当代后殖民批评家和研究者视野中的一个热门作家,在很大程度上也在于他的作品所具有的殖民主义/反殖民主义二重性。”①这里“二重性”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即在西方中心主义整合中的认同与疏离。康拉德既以西方人的眼光打量他者及他者世界,使西方战胜自然灾害和社会动乱成为先进与文明的象征;又深刻批判殖民主义的罪恶行径,对被剥削、被压迫的下层人民怀有深切同情。
  康拉德所生活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经过维多利亚时代后的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成为“日不落帝国”。强烈的自豪感与优越感使英国人以先进和文明自居,对殖民地边缘人及他者采取一种排斥、扭曲乃至厌恶的态度。康拉德在多种语言中最终选择英语进行写作,对英国政治、社会、文化自然采取认同与默许的态度。同时作为欧洲白人,作家本身也就具有一定的种族优越感,小说处处流露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倾向与评判标准。
  康拉德一生从未到达中国本土,与中国人也很少有直接交往,小说形象的塑造带有模式化和功利化倾向。
  康拉德一生旅居异乡,漂泊不定,既对母国波兰怀有炽热情感,又在努力寻求英国社会主流的认同与保护。尽管如此,但他始终未接受英国政府授予的勋爵荣誉以及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授予的学士学位,晚年在小说创作中甚至多次对英国社会现实针砭时弊。作家对祖国波兰怀有真挚强烈的情感,多次回访祖国,尽管因采用非母语写作受到当时众多波兰批评家的指责,但康拉德对祖国深切的眷恋之情无法割舍。而在其试图寻求英国文化保护的同时又无法摆脱边缘人心态,主流叙事的排他性使作家仅仅是用英语写作的波兰人,徘徊于祖国波兰与居住地英国之间,无从归属。既不能重新回归母国,又无法被英国社会完全接纳。困境中的孤寂与磨难使康拉德更能够体会到边缘人的痛苦与绝望,在与西方中心主义保持疏远的同时对他者世界的下层劳苦大众怀有更深刻的同情。
  参考文献:
  [1][英]约瑟夫·康拉德.黑暗的心脏[M].王金铃 等译.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
  [2]王晓燕.多维视野中的康拉德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王宁.逆写的文学:后殖民文学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J].武汉.外国文学研究,2011.
  作者简介:王明慧(1991-),女,汉族,籍贯山东临沂,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相对湿度对钢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过于潮湿或湿度过大对钢琴有着破坏性影响,过于干燥对钢琴也有着破坏性影响,相对湿度在一定范围内才保证钢琴的正常工作保证钢琴击弦机的正常运转。使钢琴有良好的运动状态和饱满的音色,避免由于过大的温度和湿度给钢琴带来故障问题。  关键词:钢琴;相对温湿度;状态影响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63-0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网络文化伴随着网络传媒的发展步伐,徐徐渐进,网络小说也脱颖而出成为一种新的娱乐性文学,并且受到广大读者群体的追捧。作为网络小说的典型代表,穿越小说的描写更是浓墨重彩,本文主要对穿越小说的发展历程,剧情分析,接受群体及审美特性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从人性的客观角度解释了网络穿越小说“火”起来的必然性。  关键词:网络;审美;小说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新准则下利润表的理念变化、计量变化、列报变化以及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变化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在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要在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三个方面加以关注。  关键词:新准则;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中图分类号:F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加深,健身已然成为大家日常的一部分。瑜伽是风靡东方的健身项目,普拉提则是风靡西方的运动项目,近年来,瑜伽和普拉提在中国的健身领域发展越来越好,随之而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但大多数人不清楚瑜伽与普拉提的区别而随性选择,本文主要从文化起源、练习中最为重要的冥想、呼吸、体式等方面比较分析二者的不同,帮助大家更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项目。  关键词:瑜伽;普拉提;比
期刊
摘要:人都有自己恐惧的东西,功成名就的曹老爷对死亡怀有深深地恐惧,这种恐惧对年迈的他来说构成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压力,致使他完全沦为了死亡之神的奴役。而留洋归来、满腔抱负的二少爷一直怀疑自我的价值,他在一次次努力的确认自我,却一次次以失败告终,以一种毫不畏惧的姿态拥抱死神。父子俩对待死亡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姿态。  关键词: 死亡恐惧;奴役; 自我确认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民族性格、文化心理与人物形象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民族性格与文化心理影响着人物形象的方方面面,人物形象又鲜明地折射着民族性格与文化心理。内蒙古新世纪小说中女性形象所反映的民族性格与文化心理是本论文考查的重点。  关键词:民族性格;文化心理;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I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008-01  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
期刊
摘要:汪曾祺认为他写散文,是搂草大兔子,捎带脚。而近些年来,汪曾祺散文获得广大读者的喜爱,掀起一阵汪曾祺“文学热”。汪曾祺也说过:“生活不安定是一个原因。喧闹熙攘的生活使大家的心情变得很浮躁,很疲劳,活得很累,他们需要休息,需要一点清凉,需要一点宁静,或许就像我以前说过的那样,需要滋润。”[1]本文主要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探究汪曾祺“滋润”的散文风格,而主要是探究故乡特定的地理基因滋养下的散文风格。
期刊
摘要: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常升起》是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0)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书中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青年的精神状态。杰克、勃莱特等人在酗酒狂欢中寻求精神慰藉,但狂欢过后终归现实的矛盾,使他们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笔者认为,在万千繁华喧嚣之身中有一根被忽略的生命线——罗伯特·科恩。  关键词:主体意识;犹太人;罗伯特·科恩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李佩甫笔下的《城与灯》,书写了都市与乡村隔阂中的悲哀与辛酸。文章重新思考和感悟到了在城市化辉煌的发展中,人所经历的蜕变背后,带来的悲伤和无奈,对这部作品中展现的人伦事理有了一种更深一层的思考。从乡村变迁与城市发展的角度,反思浮躁的社会中,人对这浮躁社会失去了抵抗与辨别的能力,失去了人最基础的道德与本性。  关键词:都市与乡村;道德本性;社会;城与灯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萧萧》写于1929年,主要介绍一个单纯少女童养媳“萧萧”的人生经历,豆蔻年华嫁为孺子妇、情窦初开被长工“花狗”诱奸、喜得弄璋得家人收容、“继往开来”又娶“萧萧”。按照传统五四思维来看,这无疑是在批判底层人民的可恶鄙俗与新时期其麻木迂腐与无知拒变。然而,同一时代,相似模式的作品要传达的思想不可一概而论,作家有共性,更有个性。沈从文在《习作选集代序》中写过这样一段话:“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