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思路,学生只能够枯燥的记忆公式、定理,将课本上的知识复制到自己的脑海中,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乏味的,因此他們自然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有效地运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本文就这一教学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提问艺术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问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这种具有互动性的提问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由此可见,提问艺术对于数学教学有十分中重要的意义。
设置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渴望,才能够真正的激发出学生乐于投入学习的主观意识,才能够自发地开展数学学科的学习,而不是在家长、教师的监督下被动地进行机械化的知识接受,实现从填鸭式的被动学习转变到趣味性的主动学习。在教学课堂的导入过程中,恰当的运用提问艺术,用一些趣味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激发他们对于数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将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表现出来,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安排教学任务,更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例如,在学习“比较分数大小”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提出疑问“7/8和5/6之间的大小关系是什么样的?”“12/13和13/15呢?”因为这几个分数并不能直接观察就得到大小关系,因此学生陷入思考,究竟怎么样才能够正确的比较出其大小呢?有的学生提出,将两个相同的圆,平均分割成8块和6块,然后将8块中的7块完整的裁下,将6块中的5块也完整的裁下,比较两个圆裁下的部分的大小。当然,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并且能够很直观的得到答案。但是,如果要比较12/13和13/15,甚至是分母更大的数字呢,如何平均的将圆分成这么多块呢?有没有更加直接、更加简单并且不用太多精力的方法呢?学生再一次陷入思考,他们想到将两个分数的分子或是分母变成相同的数字,比较不相同的分子或是分母,即可比较大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通分”的概念,这正是教师提出这一问题的最终目标,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开展今天的教学内容,教会学生通过通分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动手实践,引导探究
教学的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节课的教学质量,重点内容是指在某一节课或是某一个单元中基础性地位的知识板块,他决定了未来与这一知识相关的内容的学习关键,是要求学生必须要把握的;而难点部分则是根据学生现在的学习状况,他们学习起来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内容。由此可见,教学的重点部分是面向全班同学来说的,而教学的难点部分则是因人而异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博得学生对于重点、难点部分的学习,教师需要巧妙地设置疑问,让学生主动来探讨。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从最简单的多边形,也就是三角形开展教学,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一个等边三角形,学生毫不费力就能够回答出等边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都是60°,内角和是180°,这时,教师可以将这个等边三角形沿着一条中线对折,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这时再让学生回答,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的角度以及内角和。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将这两个直角三角形进行进一步的剪切或是拼凑,得到不一样的三角形,这些三角形的各个内角是多少?内角和又是多少?在学生的实践操作下,得到不论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他们的内角和永远都是180°这一规律,也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属性。
大胆质疑,增强问题意识
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久而久之,学生甚至会存在提问是教师的专利这一思想,因此在课下即使遇到问题,也碍于这一思想不敢去问老师,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但实际上,学生也是具有提问的权利的,并且进行提问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实现更富有个性化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创造。因此,教师不仅仅要善于利用问题引发学生提问,更要善于让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大胆地质疑教师提出的内容,鼓励他们说出具有独特性思维、创意性思维的内容,从而为学生带来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
例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这一节课的内容时,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教师就可以将这一公式首先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提出关于公式的一些问题,如字母a、b代表什么,两者的求和除以2代表的又是什么等等,以此来引导学生探究公式的每一个部分的意义。还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学习三角形、矩形时的面积公式,从而帮助他们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开展更具有个性化的数学学习。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合理地利用提问艺术,让学生能够在提问这一载体上更好地与其他学生、与教师开展互动,通过他们的好奇心进一步开展数学探究。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城东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提问艺术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问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这种具有互动性的提问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由此可见,提问艺术对于数学教学有十分中重要的意义。
设置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渴望,才能够真正的激发出学生乐于投入学习的主观意识,才能够自发地开展数学学科的学习,而不是在家长、教师的监督下被动地进行机械化的知识接受,实现从填鸭式的被动学习转变到趣味性的主动学习。在教学课堂的导入过程中,恰当的运用提问艺术,用一些趣味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激发他们对于数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将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表现出来,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安排教学任务,更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例如,在学习“比较分数大小”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提出疑问“7/8和5/6之间的大小关系是什么样的?”“12/13和13/15呢?”因为这几个分数并不能直接观察就得到大小关系,因此学生陷入思考,究竟怎么样才能够正确的比较出其大小呢?有的学生提出,将两个相同的圆,平均分割成8块和6块,然后将8块中的7块完整的裁下,将6块中的5块也完整的裁下,比较两个圆裁下的部分的大小。当然,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并且能够很直观的得到答案。但是,如果要比较12/13和13/15,甚至是分母更大的数字呢,如何平均的将圆分成这么多块呢?有没有更加直接、更加简单并且不用太多精力的方法呢?学生再一次陷入思考,他们想到将两个分数的分子或是分母变成相同的数字,比较不相同的分子或是分母,即可比较大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通分”的概念,这正是教师提出这一问题的最终目标,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开展今天的教学内容,教会学生通过通分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动手实践,引导探究
教学的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节课的教学质量,重点内容是指在某一节课或是某一个单元中基础性地位的知识板块,他决定了未来与这一知识相关的内容的学习关键,是要求学生必须要把握的;而难点部分则是根据学生现在的学习状况,他们学习起来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内容。由此可见,教学的重点部分是面向全班同学来说的,而教学的难点部分则是因人而异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博得学生对于重点、难点部分的学习,教师需要巧妙地设置疑问,让学生主动来探讨。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从最简单的多边形,也就是三角形开展教学,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一个等边三角形,学生毫不费力就能够回答出等边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都是60°,内角和是180°,这时,教师可以将这个等边三角形沿着一条中线对折,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这时再让学生回答,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的角度以及内角和。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将这两个直角三角形进行进一步的剪切或是拼凑,得到不一样的三角形,这些三角形的各个内角是多少?内角和又是多少?在学生的实践操作下,得到不论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他们的内角和永远都是180°这一规律,也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属性。
大胆质疑,增强问题意识
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久而久之,学生甚至会存在提问是教师的专利这一思想,因此在课下即使遇到问题,也碍于这一思想不敢去问老师,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但实际上,学生也是具有提问的权利的,并且进行提问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实现更富有个性化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创造。因此,教师不仅仅要善于利用问题引发学生提问,更要善于让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大胆地质疑教师提出的内容,鼓励他们说出具有独特性思维、创意性思维的内容,从而为学生带来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
例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这一节课的内容时,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教师就可以将这一公式首先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提出关于公式的一些问题,如字母a、b代表什么,两者的求和除以2代表的又是什么等等,以此来引导学生探究公式的每一个部分的意义。还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学习三角形、矩形时的面积公式,从而帮助他们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开展更具有个性化的数学学习。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合理地利用提问艺术,让学生能够在提问这一载体上更好地与其他学生、与教师开展互动,通过他们的好奇心进一步开展数学探究。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城东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