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译论常将'信'和'等值'作为衡量文学翻译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体现了'原文至上'原则,却忽视了译者和读者的能动参与作用.文章试图运用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等理论观点,从作者、原作、译者和读者四个方面来说明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对原作者和原文文本不可能产生一种超越时空、惟一正确的终极性理解,译者和读者的能动参与文学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忠实'和'等值'只能是相对的,若仅以它们作为标准则无疑会使翻译批评具有很大的局限而失之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