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与青年群体有着天然的契合性,这对新时期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在微博语境下青年学生注重个体主义,价值观取向多样化且不稳定,缺乏理性等现象入手,客观地指出了微博时代影响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原因,并提出了共青团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微博;青年学生;价值观;共青团
作者简介:张霞(1979-),女,江苏常州人,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孙俊(1978-),男,江苏泰兴人,江苏大学电气学院,副教授。(江苏 镇江 21200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182-02
价值观是指对经济、政治、道德、金钱等所持有的总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价值观也有所不同。[1]价值观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因此,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包括青年学生对于人生和社会现象及其特定事物意义的评价与判断,对生活目标、职业方向以及与他人社会关系等的选择意向。微博的出现推动着“微时代”的到来,融入到青年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表达方式、评判标准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青年学生的传统价值观念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深入了解青年学生新时代的思想特点,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是共青团对青年学生深化思想引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团干部必须深入研究和实践的一项课题。
一、“微”时代对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为更好地把握“微”时代青年学生价值观的走向及其特点,了解其面临的价值观念的冲突,以江苏科技大学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政治观、生活观、金钱观、婚恋观、还包括流行语等反映青年学生价值观走向特点的内容。调查对象包括文科学生(185人)、理工科学生(352人)、商科学生(164人),共计9个专业。发放调查问卷701份,回收问卷699份,有效回收率为99.714%。调查显示,已开通微博的学生占81.1%,其中有57.3%的青年学生每天都关注并使用微博。小部分青年学生甚至存在微博控,频繁登陆和更新微博。通过调查,从整体上看,青年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91.5%的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爱国、利他、求真、团结、诚信、创新、奋斗等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容高度认同。
1.微博语境下青年学生注重个体主义
青年学生在校期间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手机上网,微博迎合了青年学生的需要,几乎代替了传统的主流媒体。青年学生在使用微博的时候,比较偏向关注自己的微博,注重个人的虚拟空间。从微博使用动机来看,有67.2%的青年学生使用微博的主要目的是展现自己,获得关注认同;有82.9%的人发微博表达情绪、排解孤独感;公开发表个人的看法观点,随时记录自己的生活情绪状态的达48.1%。
2.微博语境下青年学生价值取向多样化
青年学生正处于扩展视野、眼界开放、乐于接受新事物的时期,微博的实时更新和各种观点、话题形成的大大小小的圈子吸引着青年学生。种类繁多的信息使大学生的价值观日益复杂化,价值取向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从微博的关注内容上看,82.4%的青年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时政新闻;有68.6%的青年学生关注娱乐和各类八卦猎奇;89.8%的学生关注好友观点与动态;74.1%的青年学生关注本校院等各类学生社团。
3.微博语境下青年学生价值观不稳定
青年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未完全成熟,价值观念还未完全定型。微博所展示的各种说说集正面与负面的影响于一体,使青年学生在理性认识上产生困惑。青年学生价值观在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同时,不稳定因素剧增。从对能否过滤微博信息的调查中发现,69.2%的青年学生坦言面对海量的信息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垃圾信息进行过滤;有76%的人认为大量的信息难辨真伪。
4.微博语境下青年学生缺乏理性
社会中价值观出现的某种暂时的失范深刻地影响着青年学生。微博中各类粉丝团已成为放大信息、聚集意愿的重要平台。“口水战”、“骂战门”、“审丑门”在微博中不断上演。在对微博骂战的调查中,77.4%的青年学生关注公众人物骂战,只有11.3%的青年学生表示需要学会辨别,不会关注无价值的谩骂。64.7%的青年学生对“杜甫很忙”等网络忙人现象表示关注或赞赏,极少数人(8.8%)认为该现象是对杜甫的不尊重。
二、对“微”时代青年学生价值观成因的分析
1.社会大环境中个人利益观念的投射
社会环境中“利己主义”、“自我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与青年学生从小受到的以利他行为作为出发点的价值观教育背道而驰。强调个人利益观念投射到青年学生身上表现为实现个人价值而不关心他人、集体、社会的现象屡见不鲜,青年学生脱离集体、违反校纪的现象也时常发生。社会大环境下,青年学生价值取向的天平向个人本位主义倾斜。
2.开放的网络对青年学生的多元化影响
微博虽然只有140字,但其强大的即时性和交互性基本实现了与受众的“零距离”,一句话、一张图在一夜之间就会占据网络世界的每个角落。微博强大的转发功能,信息的传递呈几何级扩散,能在短时间内造成网络集体围观。青年学生处在开放的网络环境和各类交流圈子的大潮裹挟下,形形色色的各种思潮冲击着青年学生,震动了传统观念,对青年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其结果是造成青年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多元化态势。
3.良莠不齐的信息传播导致价值认知的偏差
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不仅受社会的影响,更受社会的支配。微博中随意的、偏颇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信息很可能在网络的放大和大众传媒的关注下成为被围观的社会新闻,上升为大众娱乐事件和社会文化现象,而大量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评价也充斥着网络,部分网民也乐于“围观起哄”,这必然会对青年学生的价值导向产生影响。青年学生容易良莠不分、兼收并蓄,这为接受各种价值观提供了可能,从而容易产生价值认知上的偏差。 4.空虚浮躁的社会心理下理性的缺失
青年学生“对现实的判断更多地来自于其生活常识和直观认识,习惯于简单化、泛道德化的判断和定性”。[2]微博语境下,青年学生惯用“吐槽”的方式表达意见、态度和情绪。有的“吐槽”和“口水战”太尖刻,陷入无目的地谩骂甚至网络暴力,而青年学生对某些议题的认识,往往是从情绪化与批判的心理出发,很少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去关心事件的复杂性和问题的情境性。
三、“微”时代共青团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微博与青年群体有着天然的契合性,新的形势对共青团在完成凝聚青年、团结青年、感召青年、服务青年的同时提出了新挑战。团组织要使用年青人喜爱的方式引领青年学生,将青年人培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捍卫者、中国主流文化的继承者。
1.加强微博平台建设,主动占领新媒体阵地
共青团要探索在传统的引导工作和活动中不断融入新媒体元素,用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和传播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引领青年。着力打造团学组织的网络平台,目前江苏科技大学基层团委、基层团支部都有自己的固定QQ账号和腾讯微博,通过分层级分类管理完善微博平台体系。共青团组织可以通过打造精品活动,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发布符合青年学生特点、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文化作品,吸引更多的青年学生了解、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其中,以青年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开展价值观教育,使网络成为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优质平台,积极帮助青年完成青春的答卷。
2.正确引导,努力提高青年学生人生价值观的选择能力
微博时代信息垃圾和信息过剩盛行,青年学生学会排除垃圾甚至有害的信息比自由选择信息更为重要。共青团要努力提高青年学生的鉴别、判断能力,努力使广大团员青年做到选择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在“双学活动”、“青马工程”等各类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中应着重引导青年学生秉承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爱国主义、社会责任等精髓,吸收西方价值观中人本思想、平等竞争、社会公德等合理成分,在商品经济的背景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提升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的选择能力。
3.通过“意见领袖”,扩大传播的影响力
微博时代高校共青团组织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设立了“官方微博”,通过青年学生“意见领袖”的号召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青年学生中的“意见领袖”受大学生信赖,他们理解大学生的所需所想,能向青年学生提出中肯的建议并为青年学生所接受。通过青年学生中“意见领袖”的关注、转发,为广大青年学生发布客观、公正、翔实的共青团微信息,提供全面、透明的服务。
4.在实践中培育青年学生主流价值观
微博时代共青团组织要重视各类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调试和提升自己的价值观。一要搭建好学生社团满足青年学生多样性需求;二是拓展暑期社会实践锻炼平台,让青年学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三是组织实施“志愿者行动”,使青年学生积极主动投身到以“利他”为中心的活动中;四是构建一个青年学生感兴趣、青春时尚的思想引领舞台,帮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从关注自我走向关注社会。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第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王国华,等.解码网络舆情[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孙晴)
关键词:微博;青年学生;价值观;共青团
作者简介:张霞(1979-),女,江苏常州人,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孙俊(1978-),男,江苏泰兴人,江苏大学电气学院,副教授。(江苏 镇江 21200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182-02
价值观是指对经济、政治、道德、金钱等所持有的总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价值观也有所不同。[1]价值观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因此,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包括青年学生对于人生和社会现象及其特定事物意义的评价与判断,对生活目标、职业方向以及与他人社会关系等的选择意向。微博的出现推动着“微时代”的到来,融入到青年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表达方式、评判标准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青年学生的传统价值观念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深入了解青年学生新时代的思想特点,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是共青团对青年学生深化思想引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团干部必须深入研究和实践的一项课题。
一、“微”时代对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为更好地把握“微”时代青年学生价值观的走向及其特点,了解其面临的价值观念的冲突,以江苏科技大学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政治观、生活观、金钱观、婚恋观、还包括流行语等反映青年学生价值观走向特点的内容。调查对象包括文科学生(185人)、理工科学生(352人)、商科学生(164人),共计9个专业。发放调查问卷701份,回收问卷699份,有效回收率为99.714%。调查显示,已开通微博的学生占81.1%,其中有57.3%的青年学生每天都关注并使用微博。小部分青年学生甚至存在微博控,频繁登陆和更新微博。通过调查,从整体上看,青年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91.5%的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爱国、利他、求真、团结、诚信、创新、奋斗等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容高度认同。
1.微博语境下青年学生注重个体主义
青年学生在校期间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手机上网,微博迎合了青年学生的需要,几乎代替了传统的主流媒体。青年学生在使用微博的时候,比较偏向关注自己的微博,注重个人的虚拟空间。从微博使用动机来看,有67.2%的青年学生使用微博的主要目的是展现自己,获得关注认同;有82.9%的人发微博表达情绪、排解孤独感;公开发表个人的看法观点,随时记录自己的生活情绪状态的达48.1%。
2.微博语境下青年学生价值取向多样化
青年学生正处于扩展视野、眼界开放、乐于接受新事物的时期,微博的实时更新和各种观点、话题形成的大大小小的圈子吸引着青年学生。种类繁多的信息使大学生的价值观日益复杂化,价值取向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从微博的关注内容上看,82.4%的青年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时政新闻;有68.6%的青年学生关注娱乐和各类八卦猎奇;89.8%的学生关注好友观点与动态;74.1%的青年学生关注本校院等各类学生社团。
3.微博语境下青年学生价值观不稳定
青年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未完全成熟,价值观念还未完全定型。微博所展示的各种说说集正面与负面的影响于一体,使青年学生在理性认识上产生困惑。青年学生价值观在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同时,不稳定因素剧增。从对能否过滤微博信息的调查中发现,69.2%的青年学生坦言面对海量的信息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垃圾信息进行过滤;有76%的人认为大量的信息难辨真伪。
4.微博语境下青年学生缺乏理性
社会中价值观出现的某种暂时的失范深刻地影响着青年学生。微博中各类粉丝团已成为放大信息、聚集意愿的重要平台。“口水战”、“骂战门”、“审丑门”在微博中不断上演。在对微博骂战的调查中,77.4%的青年学生关注公众人物骂战,只有11.3%的青年学生表示需要学会辨别,不会关注无价值的谩骂。64.7%的青年学生对“杜甫很忙”等网络忙人现象表示关注或赞赏,极少数人(8.8%)认为该现象是对杜甫的不尊重。
二、对“微”时代青年学生价值观成因的分析
1.社会大环境中个人利益观念的投射
社会环境中“利己主义”、“自我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与青年学生从小受到的以利他行为作为出发点的价值观教育背道而驰。强调个人利益观念投射到青年学生身上表现为实现个人价值而不关心他人、集体、社会的现象屡见不鲜,青年学生脱离集体、违反校纪的现象也时常发生。社会大环境下,青年学生价值取向的天平向个人本位主义倾斜。
2.开放的网络对青年学生的多元化影响
微博虽然只有140字,但其强大的即时性和交互性基本实现了与受众的“零距离”,一句话、一张图在一夜之间就会占据网络世界的每个角落。微博强大的转发功能,信息的传递呈几何级扩散,能在短时间内造成网络集体围观。青年学生处在开放的网络环境和各类交流圈子的大潮裹挟下,形形色色的各种思潮冲击着青年学生,震动了传统观念,对青年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其结果是造成青年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多元化态势。
3.良莠不齐的信息传播导致价值认知的偏差
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不仅受社会的影响,更受社会的支配。微博中随意的、偏颇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信息很可能在网络的放大和大众传媒的关注下成为被围观的社会新闻,上升为大众娱乐事件和社会文化现象,而大量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评价也充斥着网络,部分网民也乐于“围观起哄”,这必然会对青年学生的价值导向产生影响。青年学生容易良莠不分、兼收并蓄,这为接受各种价值观提供了可能,从而容易产生价值认知上的偏差。 4.空虚浮躁的社会心理下理性的缺失
青年学生“对现实的判断更多地来自于其生活常识和直观认识,习惯于简单化、泛道德化的判断和定性”。[2]微博语境下,青年学生惯用“吐槽”的方式表达意见、态度和情绪。有的“吐槽”和“口水战”太尖刻,陷入无目的地谩骂甚至网络暴力,而青年学生对某些议题的认识,往往是从情绪化与批判的心理出发,很少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去关心事件的复杂性和问题的情境性。
三、“微”时代共青团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微博与青年群体有着天然的契合性,新的形势对共青团在完成凝聚青年、团结青年、感召青年、服务青年的同时提出了新挑战。团组织要使用年青人喜爱的方式引领青年学生,将青年人培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捍卫者、中国主流文化的继承者。
1.加强微博平台建设,主动占领新媒体阵地
共青团要探索在传统的引导工作和活动中不断融入新媒体元素,用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和传播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引领青年。着力打造团学组织的网络平台,目前江苏科技大学基层团委、基层团支部都有自己的固定QQ账号和腾讯微博,通过分层级分类管理完善微博平台体系。共青团组织可以通过打造精品活动,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发布符合青年学生特点、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文化作品,吸引更多的青年学生了解、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其中,以青年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开展价值观教育,使网络成为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优质平台,积极帮助青年完成青春的答卷。
2.正确引导,努力提高青年学生人生价值观的选择能力
微博时代信息垃圾和信息过剩盛行,青年学生学会排除垃圾甚至有害的信息比自由选择信息更为重要。共青团要努力提高青年学生的鉴别、判断能力,努力使广大团员青年做到选择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在“双学活动”、“青马工程”等各类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中应着重引导青年学生秉承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爱国主义、社会责任等精髓,吸收西方价值观中人本思想、平等竞争、社会公德等合理成分,在商品经济的背景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提升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的选择能力。
3.通过“意见领袖”,扩大传播的影响力
微博时代高校共青团组织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设立了“官方微博”,通过青年学生“意见领袖”的号召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青年学生中的“意见领袖”受大学生信赖,他们理解大学生的所需所想,能向青年学生提出中肯的建议并为青年学生所接受。通过青年学生中“意见领袖”的关注、转发,为广大青年学生发布客观、公正、翔实的共青团微信息,提供全面、透明的服务。
4.在实践中培育青年学生主流价值观
微博时代共青团组织要重视各类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调试和提升自己的价值观。一要搭建好学生社团满足青年学生多样性需求;二是拓展暑期社会实践锻炼平台,让青年学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三是组织实施“志愿者行动”,使青年学生积极主动投身到以“利他”为中心的活动中;四是构建一个青年学生感兴趣、青春时尚的思想引领舞台,帮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从关注自我走向关注社会。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第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王国华,等.解码网络舆情[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