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浮露缺乏意蕴的表象之作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zhou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刘震云写过《头人》《官人》《官场》《单位》等官场新写实,对中国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官本位思想、官场文化以及官场生态有着非常独到、细腻、鞭辟入里的刻画,可谓穷形尽相。《做菩萨就盼有人烧香》显然也属于此类书写。不过时过境迁,如今这类题材的写作,已然失去当初的思想冲击力,缺乏新鲜感,如果用历史主义的眼光来看,这篇小说的主旨面向比较陈旧,没有挖掘出官场文化新的意义生长点,也没有对官本位思想的审美表现有多少开创性的拓展,没有超越既往官场、权力、文化、心理的书写深度,只沦为表象的描摹。
  “官本位”是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在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已经沉淀为顽固的官场文化结构和心理意识。其外在的表现往往就是官僚主义的人格、官僚气息的种种症候和各种畸形、异化的官场生态。这些主题在清末的四大谴责小说,以及新文学中的《华威先生》都有程度不同的书写。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也触及到官僚主义的表现,可以说,这些主题都深度反映了文本所映射的时代状况。华威先生、刘世吾都是现当代文学官僚主义形象的典型。《做菩萨就盼有人烧香》所写的也是肖伟提拔为农研所主任前后人格异化、心理扭曲的表现。小说在刻画人物心理和形象、行为的时候还算细腻,但小说的主旨立意过于单一,一眼望到底,思想浮露,没有多少意蕴可言。茅盾曾言:“短篇小说主要是抓住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来说明一个问题或表现比它本身广阔得多,也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莫泊桑、欧·亨利、契訶夫、鲁迅都是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大师,他们的小说之所以为世界范围的读者所尊奉,就是他们的小说在片段的生活中发现了背后幽深的民族、时代、国家、历史、人性的多重密码和隐秘的文化心理结构,有的还触及到民族、集体的无意识或历史的无意识层面。《做菩萨就盼有人烧香》也是写肖伟当主任的一些生活片段,遗憾的是,小说的叙述停留在故事或话语的表层,并没有进行内向的挖掘,所揭示的官僚主义、官本位思想在肖伟身上的具体体现,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些症候,并无新意。所塑造的“肖伟”这个基层官僚的形象也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缺乏典型性,因此这样的人物形象就很难负载多少文学价值,甚至也难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篇小说的情节推动主要靠人物的对话和行动,在对话和行动中展现人物的习性和心理。问题不在于能不能用对话和行动推动故事、命运的发展,而在于这些对话的内容、基层小官僚的日常行为太为读者所熟知了,这势必无法引起读者浓厚的兴趣,因为这些内容平行于生活,当读者读到这些对话或细节的时候,很难产生新的精神愉悦和审美发现。小说中的肖伟在当上农研所主任之前先是巴结、讨好,做“孙子”,在精神上谄媚,在物质上奉送。在当上主任之后,想当“主子”,于是他对所里的研究人员的刁难、设卡也都难脱传统官僚主义的一般表现。小说平铺直叙,讲述了一个农研所里发生的,在社会上习见的官场权力运作及其日常表现的故事,如果叙述只是停留在普通大众的“经验”层面,作家的创造性何在?乔治·桑塔耶纳说过:“在一切表现中,我们可以区别出两项:第一项是实际呈现出的事物,一个字、一个形象,或一件富于表现力的东西;第二项是所暗示的事物,更深远的思想、感情,或被唤起的形象、被表现的东西。”显然,这篇小说只是停留在“第一项”,有情节、有故事、有形象、有对话,但缺乏对“故事”的“思考”,缺乏在“故事”背后的深度开掘。
  王安忆说:“好的短篇小说就是精灵,它们极具弹性,就像物理范畴中的软物质。他们的活力并不决定量的多少,而在于内部的结构。”由此观之,这篇小说缺乏一个具有弹性张力的叙事结构。简单的线性时间叙事,空间也仅限于农研所内外,故事讲述的时间比较模糊,从小说中人物使用公用电话来看,大约是二十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在阅读期待里,读者想象着在较短的篇幅内,肯定有一个不俗的结构框架,甚至幻想着故事会有令人想落天外的陡转,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但读完之后发现:原来就是这么普通、这么平庸啊!小说的结尾,似乎想弄出一点意外:县长夫人第二天出门买菜,发现门口有几堆污物,没有声张,悄悄地将它们清除了。在我看来,这非但不是一个有意味的结尾,却让人感觉莫名其妙,与整个小说的叙事逻辑是游离的甚至是相悖的。似乎在暗示肖伟对县长的不满,前去泼粪?即便这样的暗示可以坐实,但结尾与整个叙事的内在断裂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般的小说理论认为,小说的目的性不能够太过于明确,还是模糊一些比较好。这篇小说的主题目的性则过于明确:做菩萨就盼有人烧香。这导致了小说的目的过于逼仄而不够开阔,从而小说缺乏深厚的思想意蕴。故事讲述的时间是二十一世纪的二十年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大约是二十世纪的八九十年代。通常来说,“讲述故事的年代”与“故事讲述的年代”之间,会有一种时间上的“互文性”,从而构成一种思想或叙事上的张力。可惜的是,这篇小说看不出“互文性”的内涵存在,从阅读体验和感受来说,文本只是纯粹讲述了过去年代的一个可憎可鄙的小官僚的故事,引发不了我们对现实的想象性或现实性指涉,或许这个故事太普通了吧,也或许这类题材或主题书写曾经连篇累牍,人们已经习焉不察了——除非,这类书写能翻出新意,能和前进的时代有着内在深切的关联。
  责任编辑 黄月梅
其他文献
那夜的风很大,吹弯了我的视线  北斗星似乎也被吹歪了勺柄  七夕不知那珍贵的鹊桥是否会飘  我手里牵了很多线在放着风筝  星星坐在风筝上晃动,如果我放手  那颗流星是否划入你眼眸,月光似乎  被吹落一地,遮阳架上风车撒了欢旋转  夜莺的鸣叫也被刮得歪七扭八  我站在墙内黑暗的一角任凭忧愁在滋长  一米两米长到了十米,打开窗户吧  尖利的狂风会变成剪刀,隔壁老头家  木门嘎吱作响,风像特工潜入时光深
期刊
该文根据委托代理机制,分析了目前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不足的现状以及问题产生的根源,介绍了国外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分析了国有企业经营者效用函数.文章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薪酬机制,特别是经营者人力资本、剩余分配权、风险薪酬机制、长期激励机制、年薪制和股权激励、股票期权激励作重点分析.并指出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核心内容是完善委托代理机制,企业董事会与经营者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合同的核心是经营者薪酬方案.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真正产生激励机制,还必须承认经营者的人力资本,引入风险薪酬机制.该文探索了经
路就在脚下,你懂我懂谁都懂  但,当你抬脚迈步的时候  却又惧怕迷失了方向  路,是靠人走出来的  倘若荆棘黑暗绊住了脚  只要你怀着坚定的信念  踏出来的便是一条星光大道  风雨雷电,坑洼泥潭  既然选择了行走就不要后悔  用泪水和孤独舔抚身上的创伤  阳光,就在远方向你摇手召唤  天茫茫,长路漫漫  也許无法改变终点  但却能决定脚踏出的方向  朝着生命的灯塔驰骋,就不会迷失方向
期刊
每天走到阳台,  我都看见你雄伟的身姿,  南来北往的车,  从你背上急驰而过。  你日夜不歇,不吃不喝;  你弓着腰身,手足并用,  只为,兑现当初的一句诺言:  让人通过那道越不过的坎。  天上人间  路,还是那条路,  路口,还是那个路口,  人和車,仿佛也没变。  然而,正像那云,  有时是素云有时是彩云,  有时是白云有时是乌云,  瞬息各不相同。  人海茫茫,聚散无定,  风云变幻,天
期刊
父亲望月,旱烟袋的火  一明一灭,像爷爷讲的流星雨  逃往乡村,星星与星星私语  屋檐下的燕窝,伸出了三兩个圆葡萄  梧桐树的叶,先尖后圆  先小而大,如初一到十五的月亮  父亲的病,先胖后瘦  从春到夏,如经年的风干鸡  胡同,从南往北99步  太阳走了99步  高家,从北向南99户  月亮守了99户  月亮走,我也走  胡同已成废墟,父亲继续望月  抖落的星子  聚成一盏长明的灯  责任编辑
期刊
把那座伟岸的山画上去  不再需要去跋涉  把曾经沧海的水画上去  不再需要别处的水  把巫山的云画上去  不需要去觀赏他乡的云  把幽静的小屋画上去  让屋里有故乡的滋味  那么小而美的扇面  把一个春天装了进去  看到了小草的萌芽  我在扇面里找到了你  因为你把心藏在了山水里
期刊
你的每一句话  都是一段篱笆  每次说过的话  都围成一道完整的篱笆  说过的每个字啊  都是一根根篱笆枝桠  高高矮矮粗粗细细密密扦插  在我肥沃的心田生根發芽  相互肆意独霸  篱笆里氤氲着绚丽彩霞  青青的小草和艳艳的玫瑰花  还有滋润的雨露滴滴答答  孕育着我们的玫瑰小芽  篱笆不必很大  只要容得我们下榻  卿卿我我  就是我们天堂小家
期刊
那一片核桃树林  哗哗作响的回音经过多少次青山的碰撞  河水的折叠  多年以后依次抵达空旷的  声音在体内澎湃,我  就是怀揣着巨大声音  行走的人  我曾如此渴望自由  一片自由的天空  空得无牵无挂,无依无靠  寻不见一片可以  立足的云端  找不到一片可以  歇翅的林海  如果时光的指针融化在表盤之上  我宁愿一生都定格在那片  核桃树林间  跃上枝头就是  一片守望的叶子  跌落尘土就是 
期刊
阳光正好的下午,我坐在屋前的空地上  席地而坐,回忆那些久远的事  一个一个如同尘埃的日子,把过去和现在   串联  沿着目光,是未来扩写成未来的样子  所有的往昔,都写着一段一段的人和事  路过我身边的那些人,丰满了时光里的风韵  青春的背影,被风蚀成雕塑般的深意  蹒跚的老人,如同某首老歌让我一遍又一   遍地聆听  感叹一下生命,世界也忽然静下来  阳光暖暖的,让生活写满了故事  有的东西是
期刊
石楠以长篇传记小说著称,其代表作有《画魂:潘玉良传》《美神:刘苇传》《寒柳:柳如是传》等,是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与塑造具有清醒女性意识的主体形象的长篇传记小说不同的是,石楠的短篇小说《条件》《反串》《做菩萨就盼有人烧香》等从另一个视角摹写了现实生活中极具幽默讽刺意味的基层官员形象,细腻、真实,耐人寻味。  从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开始,到张天翼的《华威先生》、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再到刘震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