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在急诊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9月- 2018年4月,将6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复苏成功率为(16.67%)明显低于观察组(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在急诊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系统护理干预;急诊;心跳呼吸骤停
【中图分类号】R245.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3-0149-02
心跳呼吸骤停主要是指血液无法正常的流人流出心脏,进而引起心肺活动停止的疾病。心跳呼吸骤停的发病很急,且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同时在开展急救工作时,由于急救工作比较复杂,进而加大了护理人员的难度。因此,在发病后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心肺复苏,进而避免了患者病情的加重。此次研究以6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法主要探讨系统护理干预的应用方法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9月-2018年4月,将6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为(36.3±5.4)岁,病程0.3-4年,平均病程(2.94±0.67)年;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36.9±4.83)岁,病程0.6-5年,平均病程( 2.82 0.96)年。上述资料组间对比均保持同质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其中包括:①主治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②及时的解开患者衣领,对其进行抢救治疗。③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应构建静脉通道,并连接以及固定三通管,倘若患者发生除颤症状,应立刻进行除颤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加系统护理干预,其中包括:①动态观察。护理人员应及时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定时巡查,充分的了解先关医疗知识。同时还可以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其进行评估,如头晕眼花、眼球颤动以及两眼上翻等症状。②做好应急护理工作。倘若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护理人员应及时的配合主治医生记性应急处理,如人工呼吸、心脏挤压等应急措施。③心理疏导。由于心跳呼吸骤停发病没有规律性,会给患者以及家属造成严重的焦虑、紧张等气氛。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的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安慰等。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以及家属充分的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以获取其信任,积极的配合护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④重点关注患者呼吸情况。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倘若器官发出异常声音、分泌物等,应及时进行吸痰,以防止痰液进入肺部造成肺部感染。
1.3 观察指标
统计2组抢救成功情况以及生命体征恢复时间。
心肺复苏成功率。心肺复苏成功标准: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经过心肺复苏以后,自主心率、呼吸均得到了恢复且维持在30分钟以上的患者说明心肺复苏成功。
气管插管后比较复苏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急诊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复苏成功率)以n、%的形式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生命体征恢复时间)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则表示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2组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时间
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比较2组患者复苏成功率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复苏成功率为(16.67%)明显低于观察组(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心跳呼吸骤停属于一种病情比较危机的疾病,所以患者在进入急诊科后,应立即对其生命体征以及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同时还应即使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孔凡平等[2]相关人员研究指出,主治医生在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让护理人员积极的配合救治工作,才能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然而该病情况危急,常规护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抢救工作的实际需要,且护理人员在出现错误操作后会给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应让护理工作符合严谨以及规范的原则,才能保证抢救工作能够高效、快速的進行。广明亮等[3]人员研究结果表明,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由于心跳呼吸骤停发病率没有规律,以及对该疾病没有正确的认识,极易让患者和家属出现焦虑、抑郁等情况,进而降低了治疗效果。在对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干预时,通过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讲解,可以让患者以及家属对心跳呼吸骤停等相关知识具有正确的认识,积极的配合主治医生进行治疗,进而提升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通过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关注,可以更好的掌握患者病情的变化,进而有效避免感染情况的发生。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时间较短。对照组患者复苏成功率为(16.67%)明显低于观察组(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患者心跳呼吸骤停临床护理中有价值,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深受患者认可。
综上所述,系统护理干预在急诊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延英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9):1701-1702
[2]孔凡平对大面积o肌梗死合并o跳骤停患者实施针对性急诊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 (14): 13-14
[3]广明亮,范玉梅,陈楚云,等心肺复苏标准化考核对提高急诊护士团队合作能力的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5): 156-158.
【关键词】系统护理干预;急诊;心跳呼吸骤停
【中图分类号】R245.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3-0149-02
心跳呼吸骤停主要是指血液无法正常的流人流出心脏,进而引起心肺活动停止的疾病。心跳呼吸骤停的发病很急,且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同时在开展急救工作时,由于急救工作比较复杂,进而加大了护理人员的难度。因此,在发病后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心肺复苏,进而避免了患者病情的加重。此次研究以6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法主要探讨系统护理干预的应用方法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9月-2018年4月,将6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为(36.3±5.4)岁,病程0.3-4年,平均病程(2.94±0.67)年;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36.9±4.83)岁,病程0.6-5年,平均病程( 2.82 0.96)年。上述资料组间对比均保持同质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其中包括:①主治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②及时的解开患者衣领,对其进行抢救治疗。③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应构建静脉通道,并连接以及固定三通管,倘若患者发生除颤症状,应立刻进行除颤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加系统护理干预,其中包括:①动态观察。护理人员应及时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定时巡查,充分的了解先关医疗知识。同时还可以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其进行评估,如头晕眼花、眼球颤动以及两眼上翻等症状。②做好应急护理工作。倘若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护理人员应及时的配合主治医生记性应急处理,如人工呼吸、心脏挤压等应急措施。③心理疏导。由于心跳呼吸骤停发病没有规律性,会给患者以及家属造成严重的焦虑、紧张等气氛。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的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安慰等。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以及家属充分的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以获取其信任,积极的配合护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④重点关注患者呼吸情况。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倘若器官发出异常声音、分泌物等,应及时进行吸痰,以防止痰液进入肺部造成肺部感染。
1.3 观察指标
统计2组抢救成功情况以及生命体征恢复时间。
心肺复苏成功率。心肺复苏成功标准: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经过心肺复苏以后,自主心率、呼吸均得到了恢复且维持在30分钟以上的患者说明心肺复苏成功。
气管插管后比较复苏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急诊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复苏成功率)以n、%的形式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生命体征恢复时间)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则表示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2组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时间
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比较2组患者复苏成功率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复苏成功率为(16.67%)明显低于观察组(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心跳呼吸骤停属于一种病情比较危机的疾病,所以患者在进入急诊科后,应立即对其生命体征以及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同时还应即使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孔凡平等[2]相关人员研究指出,主治医生在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让护理人员积极的配合救治工作,才能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然而该病情况危急,常规护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抢救工作的实际需要,且护理人员在出现错误操作后会给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应让护理工作符合严谨以及规范的原则,才能保证抢救工作能够高效、快速的進行。广明亮等[3]人员研究结果表明,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由于心跳呼吸骤停发病率没有规律,以及对该疾病没有正确的认识,极易让患者和家属出现焦虑、抑郁等情况,进而降低了治疗效果。在对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干预时,通过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讲解,可以让患者以及家属对心跳呼吸骤停等相关知识具有正确的认识,积极的配合主治医生进行治疗,进而提升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通过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关注,可以更好的掌握患者病情的变化,进而有效避免感染情况的发生。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时间较短。对照组患者复苏成功率为(16.67%)明显低于观察组(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患者心跳呼吸骤停临床护理中有价值,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深受患者认可。
综上所述,系统护理干预在急诊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延英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9):1701-1702
[2]孔凡平对大面积o肌梗死合并o跳骤停患者实施针对性急诊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 (14): 13-14
[3]广明亮,范玉梅,陈楚云,等心肺复苏标准化考核对提高急诊护士团队合作能力的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5): 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