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极拳起源于道家的养生功法,太极拳学的养生观是专门研究有关人类祛病延年的一门科学。太极宗师王宗岳 《十三势》云:“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他在《太极拳论》原注云:“此系武当山张三丰师祖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可见自古以来太极拳正是遵循这个方向发展的。
健康长寿、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愿望。寻仙药、觅仙方、求仙术、祭神龟……寻寻觅觅,上下数千年。其实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衰老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规律。为了寻找延年益寿的方法,太极拳从健身、疗疾、养生、益智及开发人体潜能功效人手,进行形神兼备的修炼功法,达到长寿目的。其健身原理有如下几点:
重德养性
太极精神的宗旨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宽大为怀,崇德尚礼,和气凝神,修德(修心)养性,强身祛病,延年益寿。练习太极拳的目的不是为了拳脚功夫,而是修炼头脑、心灵,修养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境界。这才是太极拳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若能做到套路熟练,心静用意,体松轻柔,身法中正,功架舒展,柔和饱满,心、息、身协调运动,意动形随,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动分静合,气如车轮,腰如车轴,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水,纯任自然。持之以恒,长期练习,就一定会舒筋强骨,气血调和,面色红润,体健形美。
太极拳首重修德养性,通过身心运动和思维锻炼达到修德养性的效果。《黄帝内经》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孔子家语》指出:“大德得其寿”与“仁者寿”。太极拳就是通过养德、修性增进健康、获得长寿。德高者忘我,忘我则无欲,无欲则无难,无难则心静,心静则神畅,心境平和宁静,心情愉悦,全身气血调和,内分泌正常,人体免疫功能增强,身体健康。
太极拳学倡导“八心”“五志”的身心锻炼和德行修养,其核心是诚心。诚心即敦厚、老实、无欺、不隐瞒,就是真诚。“拳以德立,无德无拳,没有真诚,何来拳术,何来太极功夫。”真诚能使锻炼者心理、生理、五脏六腑达到高度平衡、调和、宁静和安定。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用意、体松轻柔、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它不追求凝固的静止永恒,而追求静势动态的平衡,动中求静的秩序与和谐。经过长期的锻炼和熏陶,会逐渐使演练者明白中庸之道,找到平衡点,只有平衡才有包容性,才能改变人的ib灵、性情气质和风貌,才能提高人的修养和理性。心灵的宁静和情绪的稳定,使机体处于高水平的协调一致,从而避免了愤世嫉俗的恶劣心境,这时人的身心进入宁静安定后,其脏腑、心血管神经系统都是松弛状态,气血调和,经脉畅通,阴阳互济,脏腑吐纳有序,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加强,周身得到滋润,身体自然强健康泰。
动静平衡的有氧运动
我国的传统医学和养生学强调,养生以不伤本,即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度。生命在于动静乐寿,动静平衡,动静合一,强度适中的有氧代谢运动,才有益健康。动过则损,静过则废。太极拳从形式到内容,都是最适度的动静平衡的有氧运动。通过太极拳运动能调节、改善机体的生理功能,增强免疫力、抵抗力,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太极拳这一有氧运动以及它独特的呼吸法,不论练功还是练拳都要求呼吸深、长、细、匀(陈式拳是快慢相间),要求大脑高度人静,周身从内到外放松(不是松软而是松沉),用导引、吐纳的方法调节内部气血的鼓荡。该呼吸法能使人心肾相交,水火相济,阴阳和合,真气积蓄,大大提高心肺功能,减轻心脏的负担,而促进血液循环,特别是能促进微循环。使肌体得到充足的营养,从而使肌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加强组织新陈代谢,让身体获得充分的氧气,使人气畅、神旺、骨强、体壮。同时这种呼吸法以丹田运化为修炼核心,以经络气血津液畅通为宗旨,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过程,以达到精、气、神三宝相凝聚,增强生命活力,从而减缓衰老,延年益寿。
太极拳是醫学拳
中国传统医学(中医)显著的特征:一是阴阳平衡论,二是经络学说。这些特征与太极拳的拳理、拳法是一致的。中医认为任何疾病都是阴阳失调所致,所以其治疗原则就是“阴阳均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医的治疗方法,多是用平衡阴阳的药物或针灸、按摩等方法,以调整阴阳使其平衡。但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而太极拳的体疗方法只有调整作用没有任何副作用。太极拳的拳势要求如行云流水,轻盈自然,连绵不断,刚柔互运,虚实渗透,蓄发互变,动静浑然,从而整饬神经,调和心意,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并运用特有的丹田呼吸法,推动内气敛聚,以意导气,以气引血,循沿经络运行,促使浊气外泄,精气长存。呼吸开合间,气血流荡,松摩五脏,滋养六腑,灵通经脉,以达到气血调和,身心平衡。
晋代养生家葛洪在他的《抱朴子》中说:“若要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屎。”祖国医学认为肾主五脏,职司“二便”,肾阴不虚则精血充足,津液不竭,大肠自能得其润养;肾阳不虚则阳气运行,大肠气机通利而传送正常。此外肺腑的功能也影响大便,肺气下降则大肠腑气亦通。而太极拳对腰部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视,称“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主宰于腰”“虚实转换全在腰”。左右腰隙即左右肾,腰隙转换实际是左右两肾的抽换。左右两肾抽换的重要性:一是转换虚实,二是活腰壮肾,三是在于精气转化。所以通过活腰壮肾,达到调和阴阳和五脏六腑的平衡,经络气血的通畅。从而保证浊阴之物畅顺,及时排出体外,维护健康。另外,丹田呼吸又叫腹式呼吸,它按摩肠胃,促进消化系统功能。这些都是重要的保健,是自古以来众多太极拳家健康长寿的秘诀。
总之,性命双修是太极拳心法的法则,是道家的养生观,是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形成的养生学,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举世闻名。所谓“性”是指精神生命,即心理健康成长;所谓“命”是指肉身的生命,即生理健康。性命双修就是把精神与肉身,心理与生理结合起来一同修炼,通过长期练习太极拳,即可实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达到精神不老和改善生理机能。
健康长寿、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愿望。寻仙药、觅仙方、求仙术、祭神龟……寻寻觅觅,上下数千年。其实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衰老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规律。为了寻找延年益寿的方法,太极拳从健身、疗疾、养生、益智及开发人体潜能功效人手,进行形神兼备的修炼功法,达到长寿目的。其健身原理有如下几点:
重德养性
太极精神的宗旨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宽大为怀,崇德尚礼,和气凝神,修德(修心)养性,强身祛病,延年益寿。练习太极拳的目的不是为了拳脚功夫,而是修炼头脑、心灵,修养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境界。这才是太极拳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若能做到套路熟练,心静用意,体松轻柔,身法中正,功架舒展,柔和饱满,心、息、身协调运动,意动形随,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动分静合,气如车轮,腰如车轴,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水,纯任自然。持之以恒,长期练习,就一定会舒筋强骨,气血调和,面色红润,体健形美。
太极拳首重修德养性,通过身心运动和思维锻炼达到修德养性的效果。《黄帝内经》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孔子家语》指出:“大德得其寿”与“仁者寿”。太极拳就是通过养德、修性增进健康、获得长寿。德高者忘我,忘我则无欲,无欲则无难,无难则心静,心静则神畅,心境平和宁静,心情愉悦,全身气血调和,内分泌正常,人体免疫功能增强,身体健康。
太极拳学倡导“八心”“五志”的身心锻炼和德行修养,其核心是诚心。诚心即敦厚、老实、无欺、不隐瞒,就是真诚。“拳以德立,无德无拳,没有真诚,何来拳术,何来太极功夫。”真诚能使锻炼者心理、生理、五脏六腑达到高度平衡、调和、宁静和安定。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用意、体松轻柔、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它不追求凝固的静止永恒,而追求静势动态的平衡,动中求静的秩序与和谐。经过长期的锻炼和熏陶,会逐渐使演练者明白中庸之道,找到平衡点,只有平衡才有包容性,才能改变人的ib灵、性情气质和风貌,才能提高人的修养和理性。心灵的宁静和情绪的稳定,使机体处于高水平的协调一致,从而避免了愤世嫉俗的恶劣心境,这时人的身心进入宁静安定后,其脏腑、心血管神经系统都是松弛状态,气血调和,经脉畅通,阴阳互济,脏腑吐纳有序,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加强,周身得到滋润,身体自然强健康泰。
动静平衡的有氧运动
我国的传统医学和养生学强调,养生以不伤本,即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度。生命在于动静乐寿,动静平衡,动静合一,强度适中的有氧代谢运动,才有益健康。动过则损,静过则废。太极拳从形式到内容,都是最适度的动静平衡的有氧运动。通过太极拳运动能调节、改善机体的生理功能,增强免疫力、抵抗力,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太极拳这一有氧运动以及它独特的呼吸法,不论练功还是练拳都要求呼吸深、长、细、匀(陈式拳是快慢相间),要求大脑高度人静,周身从内到外放松(不是松软而是松沉),用导引、吐纳的方法调节内部气血的鼓荡。该呼吸法能使人心肾相交,水火相济,阴阳和合,真气积蓄,大大提高心肺功能,减轻心脏的负担,而促进血液循环,特别是能促进微循环。使肌体得到充足的营养,从而使肌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加强组织新陈代谢,让身体获得充分的氧气,使人气畅、神旺、骨强、体壮。同时这种呼吸法以丹田运化为修炼核心,以经络气血津液畅通为宗旨,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过程,以达到精、气、神三宝相凝聚,增强生命活力,从而减缓衰老,延年益寿。
太极拳是醫学拳
中国传统医学(中医)显著的特征:一是阴阳平衡论,二是经络学说。这些特征与太极拳的拳理、拳法是一致的。中医认为任何疾病都是阴阳失调所致,所以其治疗原则就是“阴阳均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医的治疗方法,多是用平衡阴阳的药物或针灸、按摩等方法,以调整阴阳使其平衡。但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而太极拳的体疗方法只有调整作用没有任何副作用。太极拳的拳势要求如行云流水,轻盈自然,连绵不断,刚柔互运,虚实渗透,蓄发互变,动静浑然,从而整饬神经,调和心意,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并运用特有的丹田呼吸法,推动内气敛聚,以意导气,以气引血,循沿经络运行,促使浊气外泄,精气长存。呼吸开合间,气血流荡,松摩五脏,滋养六腑,灵通经脉,以达到气血调和,身心平衡。
晋代养生家葛洪在他的《抱朴子》中说:“若要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屎。”祖国医学认为肾主五脏,职司“二便”,肾阴不虚则精血充足,津液不竭,大肠自能得其润养;肾阳不虚则阳气运行,大肠气机通利而传送正常。此外肺腑的功能也影响大便,肺气下降则大肠腑气亦通。而太极拳对腰部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视,称“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主宰于腰”“虚实转换全在腰”。左右腰隙即左右肾,腰隙转换实际是左右两肾的抽换。左右两肾抽换的重要性:一是转换虚实,二是活腰壮肾,三是在于精气转化。所以通过活腰壮肾,达到调和阴阳和五脏六腑的平衡,经络气血的通畅。从而保证浊阴之物畅顺,及时排出体外,维护健康。另外,丹田呼吸又叫腹式呼吸,它按摩肠胃,促进消化系统功能。这些都是重要的保健,是自古以来众多太极拳家健康长寿的秘诀。
总之,性命双修是太极拳心法的法则,是道家的养生观,是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形成的养生学,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举世闻名。所谓“性”是指精神生命,即心理健康成长;所谓“命”是指肉身的生命,即生理健康。性命双修就是把精神与肉身,心理与生理结合起来一同修炼,通过长期练习太极拳,即可实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达到精神不老和改善生理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