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的‘捆绑式发展’探索之路,使我们农村小学充满了新鲜的血液,也使我们农村学校既保存着固有的‘乡村敦厚’,又增添了现代的‘都市高雅’。”咸阳市秦都区双照中心小学校长魏喜乐说,“通过联盟发展,我们学校的办学视野开阔了,老师的专业化成长步伐加快了,学生更自信了,校园也更美丽了。”
双照中心小学的变化得益于秦都区推行的“中小学教育发展联盟”。2012年10月,在借鉴北京、浙江、辽宁等地区“教育集团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秦都区结合区域实际,创新均衡教育发展模式,组建并推行“中小学教育发展联盟”。几年来,以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秦都区实行行政推动和城区学校带动“双轮驱动”策略,教育发展联盟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层面,实现了学校全覆盖,区域教育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突破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瓶颈
秦都区是咸阳市中心城区,近年来,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物质资源与教师人力资源分化严重,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现象显现。
“全区6万多名中小学生,其中外县籍、外学区学生人数就达2万多,占到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秦都区教育局副局长雷瑛说,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很迫切,近年来“择校热”升温,“随着教育改革探索的不断深入,我区将目标定位为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为实现区域内教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秦都区教育局在借鉴北京、浙江、辽宁等地区“教育集团化”先进经验和西安市“大学区”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区组建中小学教育发展联盟。“在地情上,我区既有城区又有农村;在教情上,城区既有优质学校又有薄弱学校。所以,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决定,以‘联盟体’格局架构,这样更符合实际。”秦都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城乡教育发展联盟的总体目标是:依托名优学校的资源优势,提升、推进和发展农村学校、优化城市薄弱学校,通过3~5年的实践探索,实现教育理念、资源、方法、成果和利益共享,使80%学校成为标准化学校,逐步实现“高品位、精内涵、强特色、优质量”的秦都教育发展目标。
为此,秦都区主要采取“城区学校+农村学校,优质学校+薄弱学校”的方式,组建中小学教育发展联盟。优质学校为联盟总校,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为联盟分校。联盟内各成员学校法人、校名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原则上保持人、财、物独立。联盟总校要起主导引领和指导作用,各成员分校要按照联盟总校《中小学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及工作目标和计划,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参与实践、总结经验、分享成果。总校与分校要相互输出理念、经验、师资、成果和校园文化等。
2012年10月,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秦都区教育局在全区共组建中小学教育发展联盟总校29所,联盟分校46所。其中高中教育发展联盟总校4个、初中教育发展联盟总校12个、小学教育发展联盟总校13个。
据介绍,教育发展联盟的重点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管理资源双向交流。联盟总校在尊重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自主权基础上,充分发挥优质学校在学校日常管理、制度建设、师资优化配置、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已有的优势和经验,移植辐射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通过校长沙龙、联盟论坛、现场观摩等形式,交流学校管理策略,使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品位不断提升。联盟内成员学校的校长、中层干部可根据工作需要相互列席成员校的校务会议,参与成员校际之间开展的重大活动。区局要求联盟总校和分校管理层每学年至少要有一名人员进行双向交流。联盟总校每学年至少派出一名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班子成员到分校指导学校管理工作,分校每学年派一名班子成员到总校挂职锻炼。联盟总校班子成员到分校管理业绩要作为干部提拔的重要依据。
二是师资队伍双向交流。中小学发展联盟建立教师互派交流机制:联盟总校每学年按不低于5%的比例分派教师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开展为期一年以上的支教活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每学年按不低于5%的比例分派教师到优质学校顶岗锻炼;中小学中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要按一定比例带头交流。通过教研协作、校本研修等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一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学骨干,妥善解决联盟内各校教师结构性矛盾,促进师资力量均衡分布和发展。建立优质学校教师到农村和薄弱学校支教档案,区教育局把教师支教业绩作为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凡城区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教师,如果没有一年以上农村工作或支教经历,不能申报和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
三是统筹部署相关活动。联盟校实施“捆绑式”发展机制,逐步在联盟内学校实施和推行“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共享设施、统一安排教师、统一课程资源、统一教学活动、统一组织备课、统一校本研修、统一教师培训、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评价激励”(简称“十统一”)。联盟总校负责统一安排大型教育教学等重大活动,要切实整合资源,充分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努力提高校际活动的实效性。联盟总校要制订联盟教科研总体计划,分校共同参与教科研活动,实现联动互通。联盟内学校每两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或教研活动,每学期要组织两次以上的校际大型活动,营造校际交流合作的良好氛围,促进联盟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
细化措施,构建合作共生机制
秦都区实行行政推动和城区学校带动的“双轮驱动”策略,教育联盟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层面。结合教育发展联盟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2014年初,该区将联盟总校调整到24所,分校扩增到72所,实现了全区学校全覆盖。
为了充分发挥联盟发展的优势,秦都区采取对比式发展、捆绑式评价,使优质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在“十统一”的基础上,各联盟以“七个一体化”为手段,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监测一体化:在实施联盟教学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制订统一的教学计划,保持统一的教学进度,实行统一的教学监测,建立统一的教学管理档案,保证联盟内学校教学工作的协调一致。要求每学期在联盟校内至少在两个年级两科中开展学科竞赛活动,促进优等生培养及综合素质提高。 课堂同研一体化: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推进素质教育,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每学期联盟内各学科开展教研活动不少于8次,联盟校内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同时撰写教研活动反思报告,教师人均听、评课不少于15节。通过“同课异构”、优秀教案评比等方式,推进“同研一体化”,提高教学质量,缩小联盟内学校间教学质量指标差距。
名师打造一体化:名师团队在联盟工作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中坚作用,将通过加大名师培养力度、开展青蓝工程、加强师徒捆绑打造活动、组织中青年教师业务大赛等方式,着力打造联盟名师团队,充分发挥名师的积极作用。各联盟总校最少选10位名师帮扶结对分校20~30名教师。
教师研修一体化:建设一支师德优、技能强、素质高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联盟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建优质教育的保证。因此,各联盟应制订统一的培训工作计划,强化联盟教师研修培训力度。各学科每学期开展教师培训活动不少于3次。尝试打破学科限制,跨学科进行培训交流,使联盟内培训走向立体化、多元化。
管理资源一体化:完善联盟内中层干部转任交流和教师常态流动的制度和机制,充分发挥联盟领导带路,骨干教师带头作用,形成独具特色的交流机制。做到年初有启动,年末有总结有表彰,使联盟学校内的人员真正流动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每学年每位中层干部交流任职时限不得少于一个月。
德育工作一体化:构建联盟内实施“一体两翼”的德育工作模式。以联盟内学生“养成教育”为核心,以联盟班主任队伍建设为基点,以民族精神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树立大德育教育观,切实加强生命教育、绿色教育、感恩教育和法制教育,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开展以人为本、务实高效的德育活动。要求每学期开展一次联盟校范围内的德育活动。
特色创建一体化:各个学校都有其不同的办学特色,联盟内各学校应加强彼此间理念与措施等各方面的融合,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充分商议,努力寻找共同点,为自己进行准确的特色定位。
2013年2月19日,《秦都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发展联盟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指出将从组织建设、交流人员、考核评价、经费投入四个方面予以保障,其中明确:区教育局决定,每学年向联盟总校拨款一万元,作为联盟学校内业务活动经费。5月24日,秦都区政府第四次常务会议通过《秦都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育发展联盟建设的意见》,强调要把中小学教育发展联盟工作列入督导考核内容,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社会认可及发展潜能等方面,进行办学质量考核。采取“捆绑”考核奖惩,每学期进行一次阶段性考评,区教育局相关科室按考核内容要求进行打分,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考核结果汇总后在全区通报,根据考核结果,对教育联盟总校实行动态管理,每学年进行一次考评,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联盟总校和相关人员,进行调整并通报批评。此外,《意见》还指出,为保证教育发展联盟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区政府每年向各联盟总校拨款3万元,合计经费每年90万元。
“区政府、教育局从制度、人力、财力等多个方面保障教育发展联盟健康运行,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优化,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秦都区教育系统多位校长对记者说。
齐心协力促城乡教育协同发展
咸阳电建教育发展联盟成立于2012年10月,总校为咸阳电建学校,下辖方圆学校、双照中学、双照中心小学、古渡魏家泉学校、庞村小学、西城小学6所分校。成立以来,先后成立了电建教育联盟董事会,拟定了《电建教育联盟章程》《电建教育联盟教师专业发展章程》,制订了电建教育联盟发展规划、教育联盟工作考核制度及教育联盟年度工作目标等制度。此外,本着“互动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原则,把“教师提能、课堂提效、质量提优、素质提升”作为联盟工作的重点,围绕多方面开展各项联盟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双照中心小学位于秦都区西北塬上,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三年多来,在电建联盟总校的引领下,双照中心小学聚焦管理,聚焦教师专业发展,聚焦学生幸福和快乐成长,大胆实践,创出了一条“品位+内涵、素质+特色、成长+提升”的“一校一品”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双照中心小学校长魏喜乐看来,教育联盟促进了学校三个方面的发展:
第一,校际联动促进学校管理迈上新台阶。一是召开学校管理工作交流会。管理交流会各联盟校中层领导全部参与,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各联盟学校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二是定期开展学校管理游校活动。每学期期末,电建联盟学校都要开展一次学校管理游校活动,各联盟分校的校长及中层领导在联盟总校校长的带领下,到各联盟校参观学习,各联盟校精心展示本校特色,最后在联盟总校集中讲评。“游校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大家相互学习,更是一学期来对各联盟校管理工作全面的考评。”魏喜乐说,一次又一次游校活动的开展使各联盟学校管理理念、管理水平及管理方法有了质的飞跃。三是外出学习培训经常化。电建教育联盟本着“学习与反思、发展与提升”的理念时常组织校长、中层领导及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西到宝鸡高新一小学习精细化管理,北到延安宜川中学学习高效课堂,南到汉中、安康学习德育课堂,东到合阳学习校园文化及班级文化建设。”魏喜乐说,外出学习大家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增强了办学的信心。
第二,交流互助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快速提升。一是干部教师轮岗交流学习。“每学年我们联盟校都要进行领导教师的轮岗交流学习,三年来,我校先后有两位副校长及五位教师参与了轮岗交流。电建联盟总校的蒋金萍副校长及李娜、尹亚萍老师来我校轮岗交流。”魏喜乐说,“本学年,我校的高志强、范婷老师轮岗在电建学校分别承担美术教学及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电建学校的蒋金萍副校长及李娜老师轮岗到我校分别承担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及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二是名优示范引领,开展示范课、研讨课及观摩课活动。电建联盟总校每学期都聘请一些省级教学能手给教师上示范课,同时还经常开展赛课、中考研讨等活动。三是送课到校,开展校际间听评课送教活动。每学期经过赛课评选出来的教学能手,都会在联盟总校校长的带领下在各联盟学校巡回授课。四是教师结对,师徒共进,实施“一对一、一对多”形式。五是课题研讨统一管理。电建联盟总校统一印制了课题手册,聘请专家,给大家辅导如何做课题。“每学年进行一次课题评选,我校的《读中感悟 读写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曾获电建联盟校2014年优秀课题,并被选送参与2014年秦都区联盟校课题评选。”魏喜乐说。六是教师培训和名师指导统一进行。2015年10月,电建联盟总校聘请陕师大教授张启哲为联盟总校全体教师作《如何做一名创新型教师》的专题报告, 10月底至11月初,电建联盟总校又聘请“曹有凡名师工作室”“梁荣名师工作室”“刘鑫名师工作室”的多位省级教学能手为联盟校语文老师上三周的示范课。此外,电建联盟还定期统一进行质量检测与评价,并且构建了网络交流平台,供联盟内教师进行教学交流与分享。 第三,精品文化促成德育教育自成品牌。一是开展“城乡手拉手真情体验一日行”活动。在学生层面,联盟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每年12月,电建学校的学生们就会来到我们双照中心小学,和我校学生结对子,一起走进农家屋,吃农家饭;走进蔬菜大棚,接受劳动教育;走进红色记忆博物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魏喜乐说,“每年4月,我校学生会走入咸阳电建学校,感受都市文明,学习城市孩子的学习方法;走入咸阳东郊污水处理厂,接受环保教育。”城乡手拉手活动的开展,使处于不同地域的孩子得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等机会,在家长和孩子们中间反响强烈。二是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及班级管理论坛。三是召开学生素质教育展演报告会。依托地理优势,电建教育联盟先后创建了肖何庙红色记忆博物馆、龙泉坊烈士陵园、咸阳东郊污水处理厂等3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分别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教育及环保教育。每年一次的大型素质教育展演活动由电建联盟总校率先进行,分校依此进行,受到师生的欢迎和好评。此外,电建教育联盟还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及特色校园文化的创建工作。“我校借助红色文化探索出‘每日一善’的德育品牌,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习善、行善、扬善’的快乐,逐步实现由‘日行一善’到‘时时行善’,最终实现‘善行一生’。”魏喜乐说。
推行“一长执二校”,建设均衡优质教育
2013年,拥有34年教龄的中华路小学校长李潇被任命为明德学校名誉校长,“定期过去指导一下教学工作,学校其他的事不干涉。”为了深化参与度,2014年,秦都区教育局正式任命李潇为健康花城小学校长,从此她一个人担任两个学校的法人,成为秦都区“一长执二校”的首位践行者。
上任之际,正值健康花城小学被开发商移交给区教育局之时,除了一栋教学楼,整个校园处于一片狼藉之中。为确保新学校9月1日顺利开学,李潇和团队夜以继日,亲力亲为,先后完成了校舍装修、招教招生、设施采购等一系列工程,硬是用不到45天的时间做好了开学的一切准备工作。2014年9月1日,健康花城小学顺利开学。从此,她也开始了自己“一长执二校”的学校管理实践。如今的健康花城小学,已是具有17个教学班、900名学生的一所知名学校。
“李校长是拥有正高级职称的全国教育系统模范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咸阳市知名校长,她的教学水平和管理经验在全市首屈一指。”雷瑛说,正是想扩大李潇身上的这种“软实力”,“一长执二校”这一措施才得以萌生、落地,优质教育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倍增。
除李潇外,秦都区目前已有多位校长承担起“一长执二校”的重任,涵盖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秦都区教育局先后任命彩虹中学校长高记平为秦宝中学校长,高新一中校长于建营为渭滨中学校长,彩虹小学校长张晓敏为方圆学校校长,在实际工作中赋予这些校长“四个统一”的权力,即“统一一个法人、统一教师调配、统一教学管理、统一财务管理”。四位校长在原学校中选取年富力强、管理经验丰富、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中层以上领导,到分校主持工作,并从资金投入、班子建设和教师培养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切实提升了分校的管理水平,促进了分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此外,秦都区教育局还通过加强名师工作站(室)建设发挥名师带动引领作用,借助三课型五环节教学模式全面建设高效课堂,开展小课题研究和校本研修以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大力推进初中学校增值性评价等措施,建设区域均衡、优质教育。
历经近四年的运行与深化,教育发展联盟工作呈现出有序有力有效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效突显,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2015年7月,秦都区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区)”验收;2016年初,该区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示范县(区),顺利通过省级“双高双普”县区验收。
双照中心小学的变化得益于秦都区推行的“中小学教育发展联盟”。2012年10月,在借鉴北京、浙江、辽宁等地区“教育集团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秦都区结合区域实际,创新均衡教育发展模式,组建并推行“中小学教育发展联盟”。几年来,以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秦都区实行行政推动和城区学校带动“双轮驱动”策略,教育发展联盟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层面,实现了学校全覆盖,区域教育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突破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瓶颈
秦都区是咸阳市中心城区,近年来,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物质资源与教师人力资源分化严重,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现象显现。
“全区6万多名中小学生,其中外县籍、外学区学生人数就达2万多,占到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秦都区教育局副局长雷瑛说,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很迫切,近年来“择校热”升温,“随着教育改革探索的不断深入,我区将目标定位为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为实现区域内教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秦都区教育局在借鉴北京、浙江、辽宁等地区“教育集团化”先进经验和西安市“大学区”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区组建中小学教育发展联盟。“在地情上,我区既有城区又有农村;在教情上,城区既有优质学校又有薄弱学校。所以,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决定,以‘联盟体’格局架构,这样更符合实际。”秦都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城乡教育发展联盟的总体目标是:依托名优学校的资源优势,提升、推进和发展农村学校、优化城市薄弱学校,通过3~5年的实践探索,实现教育理念、资源、方法、成果和利益共享,使80%学校成为标准化学校,逐步实现“高品位、精内涵、强特色、优质量”的秦都教育发展目标。
为此,秦都区主要采取“城区学校+农村学校,优质学校+薄弱学校”的方式,组建中小学教育发展联盟。优质学校为联盟总校,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为联盟分校。联盟内各成员学校法人、校名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原则上保持人、财、物独立。联盟总校要起主导引领和指导作用,各成员分校要按照联盟总校《中小学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及工作目标和计划,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参与实践、总结经验、分享成果。总校与分校要相互输出理念、经验、师资、成果和校园文化等。
2012年10月,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秦都区教育局在全区共组建中小学教育发展联盟总校29所,联盟分校46所。其中高中教育发展联盟总校4个、初中教育发展联盟总校12个、小学教育发展联盟总校13个。
据介绍,教育发展联盟的重点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管理资源双向交流。联盟总校在尊重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自主权基础上,充分发挥优质学校在学校日常管理、制度建设、师资优化配置、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已有的优势和经验,移植辐射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通过校长沙龙、联盟论坛、现场观摩等形式,交流学校管理策略,使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品位不断提升。联盟内成员学校的校长、中层干部可根据工作需要相互列席成员校的校务会议,参与成员校际之间开展的重大活动。区局要求联盟总校和分校管理层每学年至少要有一名人员进行双向交流。联盟总校每学年至少派出一名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班子成员到分校指导学校管理工作,分校每学年派一名班子成员到总校挂职锻炼。联盟总校班子成员到分校管理业绩要作为干部提拔的重要依据。
二是师资队伍双向交流。中小学发展联盟建立教师互派交流机制:联盟总校每学年按不低于5%的比例分派教师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开展为期一年以上的支教活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每学年按不低于5%的比例分派教师到优质学校顶岗锻炼;中小学中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要按一定比例带头交流。通过教研协作、校本研修等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一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学骨干,妥善解决联盟内各校教师结构性矛盾,促进师资力量均衡分布和发展。建立优质学校教师到农村和薄弱学校支教档案,区教育局把教师支教业绩作为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凡城区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教师,如果没有一年以上农村工作或支教经历,不能申报和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
三是统筹部署相关活动。联盟校实施“捆绑式”发展机制,逐步在联盟内学校实施和推行“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共享设施、统一安排教师、统一课程资源、统一教学活动、统一组织备课、统一校本研修、统一教师培训、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评价激励”(简称“十统一”)。联盟总校负责统一安排大型教育教学等重大活动,要切实整合资源,充分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努力提高校际活动的实效性。联盟总校要制订联盟教科研总体计划,分校共同参与教科研活动,实现联动互通。联盟内学校每两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或教研活动,每学期要组织两次以上的校际大型活动,营造校际交流合作的良好氛围,促进联盟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
细化措施,构建合作共生机制
秦都区实行行政推动和城区学校带动的“双轮驱动”策略,教育联盟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层面。结合教育发展联盟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2014年初,该区将联盟总校调整到24所,分校扩增到72所,实现了全区学校全覆盖。
为了充分发挥联盟发展的优势,秦都区采取对比式发展、捆绑式评价,使优质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在“十统一”的基础上,各联盟以“七个一体化”为手段,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监测一体化:在实施联盟教学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制订统一的教学计划,保持统一的教学进度,实行统一的教学监测,建立统一的教学管理档案,保证联盟内学校教学工作的协调一致。要求每学期在联盟校内至少在两个年级两科中开展学科竞赛活动,促进优等生培养及综合素质提高。 课堂同研一体化: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推进素质教育,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每学期联盟内各学科开展教研活动不少于8次,联盟校内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同时撰写教研活动反思报告,教师人均听、评课不少于15节。通过“同课异构”、优秀教案评比等方式,推进“同研一体化”,提高教学质量,缩小联盟内学校间教学质量指标差距。
名师打造一体化:名师团队在联盟工作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中坚作用,将通过加大名师培养力度、开展青蓝工程、加强师徒捆绑打造活动、组织中青年教师业务大赛等方式,着力打造联盟名师团队,充分发挥名师的积极作用。各联盟总校最少选10位名师帮扶结对分校20~30名教师。
教师研修一体化:建设一支师德优、技能强、素质高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联盟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建优质教育的保证。因此,各联盟应制订统一的培训工作计划,强化联盟教师研修培训力度。各学科每学期开展教师培训活动不少于3次。尝试打破学科限制,跨学科进行培训交流,使联盟内培训走向立体化、多元化。
管理资源一体化:完善联盟内中层干部转任交流和教师常态流动的制度和机制,充分发挥联盟领导带路,骨干教师带头作用,形成独具特色的交流机制。做到年初有启动,年末有总结有表彰,使联盟学校内的人员真正流动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每学年每位中层干部交流任职时限不得少于一个月。
德育工作一体化:构建联盟内实施“一体两翼”的德育工作模式。以联盟内学生“养成教育”为核心,以联盟班主任队伍建设为基点,以民族精神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树立大德育教育观,切实加强生命教育、绿色教育、感恩教育和法制教育,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开展以人为本、务实高效的德育活动。要求每学期开展一次联盟校范围内的德育活动。
特色创建一体化:各个学校都有其不同的办学特色,联盟内各学校应加强彼此间理念与措施等各方面的融合,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充分商议,努力寻找共同点,为自己进行准确的特色定位。
2013年2月19日,《秦都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发展联盟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指出将从组织建设、交流人员、考核评价、经费投入四个方面予以保障,其中明确:区教育局决定,每学年向联盟总校拨款一万元,作为联盟学校内业务活动经费。5月24日,秦都区政府第四次常务会议通过《秦都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育发展联盟建设的意见》,强调要把中小学教育发展联盟工作列入督导考核内容,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社会认可及发展潜能等方面,进行办学质量考核。采取“捆绑”考核奖惩,每学期进行一次阶段性考评,区教育局相关科室按考核内容要求进行打分,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考核结果汇总后在全区通报,根据考核结果,对教育联盟总校实行动态管理,每学年进行一次考评,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联盟总校和相关人员,进行调整并通报批评。此外,《意见》还指出,为保证教育发展联盟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区政府每年向各联盟总校拨款3万元,合计经费每年90万元。
“区政府、教育局从制度、人力、财力等多个方面保障教育发展联盟健康运行,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优化,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秦都区教育系统多位校长对记者说。
齐心协力促城乡教育协同发展
咸阳电建教育发展联盟成立于2012年10月,总校为咸阳电建学校,下辖方圆学校、双照中学、双照中心小学、古渡魏家泉学校、庞村小学、西城小学6所分校。成立以来,先后成立了电建教育联盟董事会,拟定了《电建教育联盟章程》《电建教育联盟教师专业发展章程》,制订了电建教育联盟发展规划、教育联盟工作考核制度及教育联盟年度工作目标等制度。此外,本着“互动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原则,把“教师提能、课堂提效、质量提优、素质提升”作为联盟工作的重点,围绕多方面开展各项联盟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双照中心小学位于秦都区西北塬上,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三年多来,在电建联盟总校的引领下,双照中心小学聚焦管理,聚焦教师专业发展,聚焦学生幸福和快乐成长,大胆实践,创出了一条“品位+内涵、素质+特色、成长+提升”的“一校一品”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双照中心小学校长魏喜乐看来,教育联盟促进了学校三个方面的发展:
第一,校际联动促进学校管理迈上新台阶。一是召开学校管理工作交流会。管理交流会各联盟校中层领导全部参与,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各联盟学校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二是定期开展学校管理游校活动。每学期期末,电建联盟学校都要开展一次学校管理游校活动,各联盟分校的校长及中层领导在联盟总校校长的带领下,到各联盟校参观学习,各联盟校精心展示本校特色,最后在联盟总校集中讲评。“游校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大家相互学习,更是一学期来对各联盟校管理工作全面的考评。”魏喜乐说,一次又一次游校活动的开展使各联盟学校管理理念、管理水平及管理方法有了质的飞跃。三是外出学习培训经常化。电建教育联盟本着“学习与反思、发展与提升”的理念时常组织校长、中层领导及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西到宝鸡高新一小学习精细化管理,北到延安宜川中学学习高效课堂,南到汉中、安康学习德育课堂,东到合阳学习校园文化及班级文化建设。”魏喜乐说,外出学习大家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增强了办学的信心。
第二,交流互助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快速提升。一是干部教师轮岗交流学习。“每学年我们联盟校都要进行领导教师的轮岗交流学习,三年来,我校先后有两位副校长及五位教师参与了轮岗交流。电建联盟总校的蒋金萍副校长及李娜、尹亚萍老师来我校轮岗交流。”魏喜乐说,“本学年,我校的高志强、范婷老师轮岗在电建学校分别承担美术教学及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电建学校的蒋金萍副校长及李娜老师轮岗到我校分别承担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及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二是名优示范引领,开展示范课、研讨课及观摩课活动。电建联盟总校每学期都聘请一些省级教学能手给教师上示范课,同时还经常开展赛课、中考研讨等活动。三是送课到校,开展校际间听评课送教活动。每学期经过赛课评选出来的教学能手,都会在联盟总校校长的带领下在各联盟学校巡回授课。四是教师结对,师徒共进,实施“一对一、一对多”形式。五是课题研讨统一管理。电建联盟总校统一印制了课题手册,聘请专家,给大家辅导如何做课题。“每学年进行一次课题评选,我校的《读中感悟 读写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曾获电建联盟校2014年优秀课题,并被选送参与2014年秦都区联盟校课题评选。”魏喜乐说。六是教师培训和名师指导统一进行。2015年10月,电建联盟总校聘请陕师大教授张启哲为联盟总校全体教师作《如何做一名创新型教师》的专题报告, 10月底至11月初,电建联盟总校又聘请“曹有凡名师工作室”“梁荣名师工作室”“刘鑫名师工作室”的多位省级教学能手为联盟校语文老师上三周的示范课。此外,电建联盟还定期统一进行质量检测与评价,并且构建了网络交流平台,供联盟内教师进行教学交流与分享。 第三,精品文化促成德育教育自成品牌。一是开展“城乡手拉手真情体验一日行”活动。在学生层面,联盟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每年12月,电建学校的学生们就会来到我们双照中心小学,和我校学生结对子,一起走进农家屋,吃农家饭;走进蔬菜大棚,接受劳动教育;走进红色记忆博物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魏喜乐说,“每年4月,我校学生会走入咸阳电建学校,感受都市文明,学习城市孩子的学习方法;走入咸阳东郊污水处理厂,接受环保教育。”城乡手拉手活动的开展,使处于不同地域的孩子得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等机会,在家长和孩子们中间反响强烈。二是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及班级管理论坛。三是召开学生素质教育展演报告会。依托地理优势,电建教育联盟先后创建了肖何庙红色记忆博物馆、龙泉坊烈士陵园、咸阳东郊污水处理厂等3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分别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教育及环保教育。每年一次的大型素质教育展演活动由电建联盟总校率先进行,分校依此进行,受到师生的欢迎和好评。此外,电建教育联盟还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及特色校园文化的创建工作。“我校借助红色文化探索出‘每日一善’的德育品牌,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习善、行善、扬善’的快乐,逐步实现由‘日行一善’到‘时时行善’,最终实现‘善行一生’。”魏喜乐说。
推行“一长执二校”,建设均衡优质教育
2013年,拥有34年教龄的中华路小学校长李潇被任命为明德学校名誉校长,“定期过去指导一下教学工作,学校其他的事不干涉。”为了深化参与度,2014年,秦都区教育局正式任命李潇为健康花城小学校长,从此她一个人担任两个学校的法人,成为秦都区“一长执二校”的首位践行者。
上任之际,正值健康花城小学被开发商移交给区教育局之时,除了一栋教学楼,整个校园处于一片狼藉之中。为确保新学校9月1日顺利开学,李潇和团队夜以继日,亲力亲为,先后完成了校舍装修、招教招生、设施采购等一系列工程,硬是用不到45天的时间做好了开学的一切准备工作。2014年9月1日,健康花城小学顺利开学。从此,她也开始了自己“一长执二校”的学校管理实践。如今的健康花城小学,已是具有17个教学班、900名学生的一所知名学校。
“李校长是拥有正高级职称的全国教育系统模范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咸阳市知名校长,她的教学水平和管理经验在全市首屈一指。”雷瑛说,正是想扩大李潇身上的这种“软实力”,“一长执二校”这一措施才得以萌生、落地,优质教育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倍增。
除李潇外,秦都区目前已有多位校长承担起“一长执二校”的重任,涵盖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秦都区教育局先后任命彩虹中学校长高记平为秦宝中学校长,高新一中校长于建营为渭滨中学校长,彩虹小学校长张晓敏为方圆学校校长,在实际工作中赋予这些校长“四个统一”的权力,即“统一一个法人、统一教师调配、统一教学管理、统一财务管理”。四位校长在原学校中选取年富力强、管理经验丰富、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中层以上领导,到分校主持工作,并从资金投入、班子建设和教师培养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切实提升了分校的管理水平,促进了分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此外,秦都区教育局还通过加强名师工作站(室)建设发挥名师带动引领作用,借助三课型五环节教学模式全面建设高效课堂,开展小课题研究和校本研修以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大力推进初中学校增值性评价等措施,建设区域均衡、优质教育。
历经近四年的运行与深化,教育发展联盟工作呈现出有序有力有效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效突显,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2015年7月,秦都区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区)”验收;2016年初,该区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示范县(区),顺利通过省级“双高双普”县区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