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如何进行效学习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有必要掌握的技能。
关键词:小学课堂;学习效率;有效学习
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课堂有效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增幅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课堂的教学效率取决于教师、学生和教法三大要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永恒追求的目标[1]。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能够让师生、家校均可以从中获益。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考虑,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目前小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时间不能有效利用
在小学特别是低年级阶段,不能充分的利用课堂时间。例如上课铃声落,学生才陆续进教室,等学生情绪稳定下来,时间已经过去很久。又因为低年级的孩子们对遵守纪律意识淡薄,经常会出现部分同学在上课期间上厕所、喝水等诸多问题。又因为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所以在上课期间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生私下做小动作,这就导致教师在上课期间不得不停止授课,用一定的时间来维持课堂纪律。
(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缺乏启发性
部分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启发性等问题。这就容易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从而使这个课堂沉闷学生的注意力也就不容易保持。这些教师有的是工作压力太大,一人既做中队辅导员又教数学又教语文,备课、上课、课后作业的批阅导致她们实在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在教学教法上下功夫,只能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而有的教师却是为了图省劲,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没有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环节。而有些老师在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是有的,但是这些互动也仅仅是停留在“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是非问题的形式上,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挖掘以及对学生的进一步启发。
(三)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小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对于他们来说仅仅是完成父母和老师交代的“任务”。他们的学习只是机械的学习,缺乏自身主动的思考与建构知识的过程。这就导致她们的学习效率非常低。例如生字写几遍,在听写时依然会出错。数学题,做过下次依然会出错,缺乏变通和“举一反三”的四维能力。
(四)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目前我国实行的仍然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以班级为单位,同一个班的学生年龄相近或相似。班级授课制的分班原则是年龄。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年龄和心理年龄存在一定的差异。班级授课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有些学生的接受能力非常强,他们对知识的需求量也就大。而有些学生由于基础薄弱或心理年龄偏小等问题导致他们在接受知识方面很迟缓。这就容易导致好学生“吃不饱”,暂时落后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升小学课堂学习效率的方法
(一)有效利用课堂 把握最佳时间
研究表明一节课学生四维的最佳时段是上课后的前5---20分钟,为了有效提高小学课堂的学习效率,教师要抓住最佳时段,争取在这一时段完成主要教学任务,解决主要问题。而针对本文提出的小学课堂中存在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解决。这就需要从最开始就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上课要有上课应该遵守的规矩。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必须有明确的规定。并需要在课上不断的重复和强化。让小学生将服从学校管理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意识。这样课堂才不会被随时打断,课堂时间才会被充分利用。
(二)重视学科融合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包括教师和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对于教师来讲是充分备课。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找准重点和难点、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确定教法和学法。目前各个教室都已经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让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让多样的教学形式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对于学生来说,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则是需要在上课前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预习。只有对新学习的知识有了大概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在上课过程中才更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学习的效率才会更高。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目标。[2]学生没有好的习惯,教师很难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里包括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目的是更好的为了“不教”。
(四)关注学生差异 实行分层教学
要检测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就要看教师这节课所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被大部分学生掌握了。[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实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对课堂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要特别关注接受程度慢的同学,对他们的进步要及时给与表扬与肯定。树立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五)课后善于反思,积累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后反思是教师进步的法宝。只有课下善于反思,总结课上出现的点滴问题,下次避免;上课的亮点,以后要继续保持,并不断创新。无论是课后的反思还是与同学科其他教师的交流都有助于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總之,只要教师多用心,在日常教学中多听听学生的声音,通过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堂的教学效率自然也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朝辉 刘妍,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课堂教学问题与解决策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33.
[2]周洋举,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2015(11):29.
[3]牛梦杰,对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J].考试周刊,2011(080):52.
关键词:小学课堂;学习效率;有效学习
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课堂有效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增幅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课堂的教学效率取决于教师、学生和教法三大要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永恒追求的目标[1]。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能够让师生、家校均可以从中获益。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考虑,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目前小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时间不能有效利用
在小学特别是低年级阶段,不能充分的利用课堂时间。例如上课铃声落,学生才陆续进教室,等学生情绪稳定下来,时间已经过去很久。又因为低年级的孩子们对遵守纪律意识淡薄,经常会出现部分同学在上课期间上厕所、喝水等诸多问题。又因为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所以在上课期间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生私下做小动作,这就导致教师在上课期间不得不停止授课,用一定的时间来维持课堂纪律。
(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缺乏启发性
部分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启发性等问题。这就容易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从而使这个课堂沉闷学生的注意力也就不容易保持。这些教师有的是工作压力太大,一人既做中队辅导员又教数学又教语文,备课、上课、课后作业的批阅导致她们实在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在教学教法上下功夫,只能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而有的教师却是为了图省劲,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没有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环节。而有些老师在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是有的,但是这些互动也仅仅是停留在“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是非问题的形式上,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挖掘以及对学生的进一步启发。
(三)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小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对于他们来说仅仅是完成父母和老师交代的“任务”。他们的学习只是机械的学习,缺乏自身主动的思考与建构知识的过程。这就导致她们的学习效率非常低。例如生字写几遍,在听写时依然会出错。数学题,做过下次依然会出错,缺乏变通和“举一反三”的四维能力。
(四)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目前我国实行的仍然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以班级为单位,同一个班的学生年龄相近或相似。班级授课制的分班原则是年龄。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年龄和心理年龄存在一定的差异。班级授课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有些学生的接受能力非常强,他们对知识的需求量也就大。而有些学生由于基础薄弱或心理年龄偏小等问题导致他们在接受知识方面很迟缓。这就容易导致好学生“吃不饱”,暂时落后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升小学课堂学习效率的方法
(一)有效利用课堂 把握最佳时间
研究表明一节课学生四维的最佳时段是上课后的前5---20分钟,为了有效提高小学课堂的学习效率,教师要抓住最佳时段,争取在这一时段完成主要教学任务,解决主要问题。而针对本文提出的小学课堂中存在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解决。这就需要从最开始就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上课要有上课应该遵守的规矩。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必须有明确的规定。并需要在课上不断的重复和强化。让小学生将服从学校管理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意识。这样课堂才不会被随时打断,课堂时间才会被充分利用。
(二)重视学科融合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包括教师和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对于教师来讲是充分备课。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找准重点和难点、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确定教法和学法。目前各个教室都已经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让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让多样的教学形式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对于学生来说,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则是需要在上课前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预习。只有对新学习的知识有了大概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在上课过程中才更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学习的效率才会更高。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目标。[2]学生没有好的习惯,教师很难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里包括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目的是更好的为了“不教”。
(四)关注学生差异 实行分层教学
要检测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就要看教师这节课所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被大部分学生掌握了。[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实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对课堂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要特别关注接受程度慢的同学,对他们的进步要及时给与表扬与肯定。树立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五)课后善于反思,积累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后反思是教师进步的法宝。只有课下善于反思,总结课上出现的点滴问题,下次避免;上课的亮点,以后要继续保持,并不断创新。无论是课后的反思还是与同学科其他教师的交流都有助于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總之,只要教师多用心,在日常教学中多听听学生的声音,通过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堂的教学效率自然也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朝辉 刘妍,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课堂教学问题与解决策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33.
[2]周洋举,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2015(11):29.
[3]牛梦杰,对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J].考试周刊,2011(08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