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伦敦东区(the East End)是个与众不同的区域。复杂而漫长的移民史中,一波波法国新教徒、爱尔兰人、犹太人、孟加拉人相继在这里开始新的生活,并留下自己的印记。19世纪末开始,这个区域曾是拥挤、贫穷、疾病和犯罪的代名词。然而一代代人的努力使这个区域带有的贬义意味成为过去式;时间沉淀下的,是丰富多元的文化、令人胃口大开的美食、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惊艳的街头艺术。如今,各种美食餐馆点缀在窄小而整洁的街头,带给路人这个区域独特的风味。
移民美食
“砖头巷子”Brick Lane里,有一家犹太人的面点房Beigel Bake,专门制作传统犹太风格的贝果面包(Beigel)——入口即化的咸牛肉、刺激的芥末、多汁酸爽的小黄瓜,包裹在温热松软的贝果里,吸引很多人前来品尝。其他馅料包括鲱鱼、三文鱼等,另有新鲜出炉的甜食。这是伦敦最古老的贝果面包店,每天产出7000多只贝果,并拥有自己的维基百科页面。或许是因为犹太人的勤劳,这家店一周7天24小时开门,在店铺总体早早关门的伦敦,是相当的罕见。
砖头巷子也是伦敦著名的“咖喱一条街”。街中心位置的孟加拉餐馆Aladin,以辛辣咖喱而闻名,多次名列伦敦十佳印度菜馆排行榜。这家店门上形象地画了一盏“阿拉丁神灯”来搭配店名,下面的著名食客照片中,赫然有查尔斯王子和美剧《越狱》中的T-Bag饰演者。店里制作不同辣度的咖喱,分别配以羊肉、鸡肉以及蔬菜等,价格适中,装潢也十分具有南亚特色。据统计,是一种叫做“chicken tikka masala”的咖喱鸡,每年在伦敦的销量多于孟买和德里的总合,打败“鱼和薯条”成为英国国菜,充分展现了前殖民地文化回流的冲击力。
从咖喱店吃饱出来,可以看到路口不远处的Hanbury Street的红砖旧墙上,绘有一副著名的仙鹤图。比利时街头艺术家Roa喜爱为不同地区描画本土动物。当年的绘制过程中,一位路过的孟加拉人询问,您是不是在画我们的圣鸟仙鹤呢?Roa本打算画一只英国苍鹭,听了路人的话,就半路将苍鹭改成了仙鹤。从此这只圣鸟安静地凝视着这条街道,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标性艺术。
Spitalfields集市的一角,坐落着法国奶酪店Androuet,展示出东区浪漫的一面。它的总店设在法国巴黎,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奶酪的成熟,在法国是一种艺术,而奶酪大师则像奶酪的亲生父母般重要。这家店里就有数位奶酪专家,他们在欧洲各地精挑细选,将奶酪贮存在店里慢慢成熟。除了在店铺内购买各式奶酪及与其搭配的水果、果仁,可堂食的奶酪火锅也为客居伦敦的法国人啧啧称道。面包、火腿等下入香浓奶酪的小锅中,配以一两种葡萄酒,就可以静坐漫谈一个晚上。
本土风味
在多重外来文化的挤压下,本土风味有时反而可以格外地保持本真。伦敦东区几家著名英国小馆,展现了正宗的英式美食。
Brushfield Street上的“英格兰餐馆”(The English Restaurant)名副其实,建成于17世纪,仿佛是狄更斯小说里的一处场景,充满故事。餐馆以维护英格兰饮食传统为傲。比如经典甜食面包黄油布丁,是混杂各种面包边角料制成的高热量食物,过去被称为“穷人的布丁”。现在的食客品尝着改良版的布丁,看着店外焕然一新的伦敦东区,不知能否忆苦思甜?
当地小酒馆Pride of Spitalfields,价格实惠,历史悠久。1830年英国的啤酒坊法案,推动了酿制、售卖啤酒的竞争,从而降低啤酒价格,鼓励人们以啤酒取代更烈性的杜松子酒。这家酒馆延续了自产自售的传统,未曾被大型酿酒厂购买经营,广受当地居民支持。
Hanbury Street街头的Poppies鱼和薯条餐馆,具有让食客对这道英国传统菜肴改观的魔力,连年在英国年度“鱼和薯条大赛”(是的,真有这样的大赛)中取得第一名的佳绩。鱼和薯条这道菜每年消耗六成英国捕捞的海鱼。鱼和薯条以前包裹在报纸里,但因为卫生原因被勒令改掉。这家店专门制作了可食用墨水的报纸,给食客带来深深的年代感。加上复古的装潢,让人仿佛来到海边小镇。(编辑/唐馨)
移民美食
“砖头巷子”Brick Lane里,有一家犹太人的面点房Beigel Bake,专门制作传统犹太风格的贝果面包(Beigel)——入口即化的咸牛肉、刺激的芥末、多汁酸爽的小黄瓜,包裹在温热松软的贝果里,吸引很多人前来品尝。其他馅料包括鲱鱼、三文鱼等,另有新鲜出炉的甜食。这是伦敦最古老的贝果面包店,每天产出7000多只贝果,并拥有自己的维基百科页面。或许是因为犹太人的勤劳,这家店一周7天24小时开门,在店铺总体早早关门的伦敦,是相当的罕见。
砖头巷子也是伦敦著名的“咖喱一条街”。街中心位置的孟加拉餐馆Aladin,以辛辣咖喱而闻名,多次名列伦敦十佳印度菜馆排行榜。这家店门上形象地画了一盏“阿拉丁神灯”来搭配店名,下面的著名食客照片中,赫然有查尔斯王子和美剧《越狱》中的T-Bag饰演者。店里制作不同辣度的咖喱,分别配以羊肉、鸡肉以及蔬菜等,价格适中,装潢也十分具有南亚特色。据统计,是一种叫做“chicken tikka masala”的咖喱鸡,每年在伦敦的销量多于孟买和德里的总合,打败“鱼和薯条”成为英国国菜,充分展现了前殖民地文化回流的冲击力。
从咖喱店吃饱出来,可以看到路口不远处的Hanbury Street的红砖旧墙上,绘有一副著名的仙鹤图。比利时街头艺术家Roa喜爱为不同地区描画本土动物。当年的绘制过程中,一位路过的孟加拉人询问,您是不是在画我们的圣鸟仙鹤呢?Roa本打算画一只英国苍鹭,听了路人的话,就半路将苍鹭改成了仙鹤。从此这只圣鸟安静地凝视着这条街道,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标性艺术。
Spitalfields集市的一角,坐落着法国奶酪店Androuet,展示出东区浪漫的一面。它的总店设在法国巴黎,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奶酪的成熟,在法国是一种艺术,而奶酪大师则像奶酪的亲生父母般重要。这家店里就有数位奶酪专家,他们在欧洲各地精挑细选,将奶酪贮存在店里慢慢成熟。除了在店铺内购买各式奶酪及与其搭配的水果、果仁,可堂食的奶酪火锅也为客居伦敦的法国人啧啧称道。面包、火腿等下入香浓奶酪的小锅中,配以一两种葡萄酒,就可以静坐漫谈一个晚上。
本土风味
在多重外来文化的挤压下,本土风味有时反而可以格外地保持本真。伦敦东区几家著名英国小馆,展现了正宗的英式美食。
Brushfield Street上的“英格兰餐馆”(The English Restaurant)名副其实,建成于17世纪,仿佛是狄更斯小说里的一处场景,充满故事。餐馆以维护英格兰饮食传统为傲。比如经典甜食面包黄油布丁,是混杂各种面包边角料制成的高热量食物,过去被称为“穷人的布丁”。现在的食客品尝着改良版的布丁,看着店外焕然一新的伦敦东区,不知能否忆苦思甜?
当地小酒馆Pride of Spitalfields,价格实惠,历史悠久。1830年英国的啤酒坊法案,推动了酿制、售卖啤酒的竞争,从而降低啤酒价格,鼓励人们以啤酒取代更烈性的杜松子酒。这家酒馆延续了自产自售的传统,未曾被大型酿酒厂购买经营,广受当地居民支持。
Hanbury Street街头的Poppies鱼和薯条餐馆,具有让食客对这道英国传统菜肴改观的魔力,连年在英国年度“鱼和薯条大赛”(是的,真有这样的大赛)中取得第一名的佳绩。鱼和薯条这道菜每年消耗六成英国捕捞的海鱼。鱼和薯条以前包裹在报纸里,但因为卫生原因被勒令改掉。这家店专门制作了可食用墨水的报纸,给食客带来深深的年代感。加上复古的装潢,让人仿佛来到海边小镇。(编辑/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