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秋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蔬菜生产高度重视,先后就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做出一系列部署。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各地调研蔬菜生产情况,并分别就加快蔬菜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批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在“十二五”期问把蔬菜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提出了要明确一个定位,突出两大重点,面向三个市场,发展四型基地,强调了要给予蔬菜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举全省之力,集全民之智,合力推进。
明确一个定位:依据我省生产蔬菜的资源、生态、基础、区位等优势,立足于调整产业结构,立足于保障社会供给,立足于促进农民增收,坚持科技兴菜,坚持农民主体,坚持市场运作,构建现代蔬菜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到2015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70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100万亩,蔬菜总产达到2000万吨;常年地产蔬菜自给率提高到85%,旺季自给有余,淡季自给率达到65%;年外销量达到300万吨,其中出口量达到100万吨;农民人均蔬菜收入达到500元以上,占全省種植业人均收入的10%以上。
突出两大重点:一是重点生产优质蔬菜。我省蔬菜生产一年一季,品质优良,无论农药还是化肥施用量,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要坚持以质为先,打安全牌、营养牌和生态牌,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二是重点生产特色蔬菜。利用我省昼夜温差大,蔬菜干物质积累多,营养好于其他省份的优势,大力发展油豆角、黑木耳、大青椒、西甜瓜、紫长茄、圆葱、早甘蓝、胡萝卜等特色蔬菜。
面向三个市场:一要面向省内市场。目前,我省夏秋季节蔬菜供应充足,但冬春季节蔬菜供应不足,大部分靠南菜北运。因此,我省蔬菜发展仍然首先考虑到要满足省内城乡居民需求。二要面向国内市场。7—9月份,长江以南地区正值高温高湿,不能生产果菜类蔬菜,而我省气候温和,正是生产露地蔬菜的好时节,要利用这一契机,打时问差,加大向南方蔬菜市场销售力度。三要面向周边国家。我省毗邻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生产的蔬菜由于质量优、口感好,深受邻国消费者青睐,我们要近水楼台,立足于发挥地缘优势,瞄准境外市场,生产适于出口的蔬菜。
发展四型基地:一是城郊型。根据我省冬春季节蔬菜供应不足的状况,结合大中城市人口实际,以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等大中城市为主,重点发展冬春鲜销精细设施蔬菜,满足市场供应。二是出口型。瞄准俄、日、韩等国市场,以黑河、绥芬河、虎林、抚远、嘉荫等14个边境市、县为主,重点发展番茄、甘蓝、胡萝卜、圆葱、黄瓜等适于对俄出口的蔬菜。三是外销型。立足于7-9月份南方高温高湿不能生产果菜类蔬菜的实际,以双城、阿城、北林、安达、海林、林甸、富拉尔基等基础设施较好的县(市、区)为主,重点发展油豆角、秋番茄、大白菜、甜玉米、胡萝卜等优质南销蔬菜,形成集聚效应,实现北菜南销。四是特色型。发挥我省生态和品种优势,以哈尔滨、齐齐哈尔、绥化和伊春、大兴安岭、农垦、森工等具有产业基础的市(地、局)为主,重点发展油豆角、大青椒、紫长茄、甜瓜、甜菇娘、黑木耳、猴头、山野菜等地产特色名优蔬菜,打特色牌,营造特色龙江“菜品”。
设施蔬菜是蔬菜产业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我省地处北方,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冬春季节蔬菜供应不足,必须靠设施发展蔬菜生产。近年来,哈尔滨、大庆等地积极发展设施蔬菜,冬季不仅生产出了叶菜类蔬菜,还生产出了果菜类蔬菜,为全省做出了样子,趟出了路子。吉书记明确指出,各地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大棚、一般温室和地热温室等设施蔬菜生产,特别是要做到早育苗、早定苗、早移栽,加强棚室管理,确保蔬菜生产有序进行。
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是贯彻省委、省政府“促发展、惠民生”战略部署的一项政治任务。为此,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扶持政策,搞好指导服务,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要明确工作职责。各地要把蔬菜生产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摆上位置,纳入日程,科学安排部署。农委和乡镇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亲自研究部署,帮助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新困难。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抓实、抓细、抓好。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工作方案,逐级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将任务明确到岗位、分解到基层、落实到人头、具体到时限,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要制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是保证蔬菜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省里已经明确,2011年,蔬菜面积发展到63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发展到60万亩;2015年,蔬菜面积要发展到70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发展到100万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各地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区的蔬菜发展规划,明确主要设施、主导品种、主攻方向和发展目标。要全面贯彻落实“菜蓝子”市长负责制,市、县要发挥主体作用,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一级为一级负责,决不能跑粗走样。
要给予扶持政策。我省发展蔬菜产业虽然有潜力可挖,但也有气候寒冷、运输成本高和民营经济不发达等诸多不利因素。在蔬菜产业发展特别是起始阶段,如果不采取扶持政策激励,仅靠菜农自我发展,是无法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因此,要通过政府引导,多元投入,支持蔬菜产业发展。各市县都要给予蔬菜发展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重点用于设施、仓贮、生产等方面,促进蔬菜产业发展。
要强化技术指导。农口部门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在蔬菜生产的各个环节召开现场技术培训会,印发技术资料,把各项技术要领不折不扣地教给菜农。要进一步加大现场示范指导力度,科技人员不仅要说给农民听,更要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坚决杜绝因指导不到位而造成的可抗拒性的生理、病理及自然灾害的发生,保障从事蔬菜产业化生产农户的效益。
蔬菜产业已成为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部署,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职责、强化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蔬菜特别是设施蔬菜生产工作,推进我省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明确一个定位:依据我省生产蔬菜的资源、生态、基础、区位等优势,立足于调整产业结构,立足于保障社会供给,立足于促进农民增收,坚持科技兴菜,坚持农民主体,坚持市场运作,构建现代蔬菜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到2015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70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100万亩,蔬菜总产达到2000万吨;常年地产蔬菜自给率提高到85%,旺季自给有余,淡季自给率达到65%;年外销量达到300万吨,其中出口量达到100万吨;农民人均蔬菜收入达到500元以上,占全省種植业人均收入的10%以上。
突出两大重点:一是重点生产优质蔬菜。我省蔬菜生产一年一季,品质优良,无论农药还是化肥施用量,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要坚持以质为先,打安全牌、营养牌和生态牌,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二是重点生产特色蔬菜。利用我省昼夜温差大,蔬菜干物质积累多,营养好于其他省份的优势,大力发展油豆角、黑木耳、大青椒、西甜瓜、紫长茄、圆葱、早甘蓝、胡萝卜等特色蔬菜。
面向三个市场:一要面向省内市场。目前,我省夏秋季节蔬菜供应充足,但冬春季节蔬菜供应不足,大部分靠南菜北运。因此,我省蔬菜发展仍然首先考虑到要满足省内城乡居民需求。二要面向国内市场。7—9月份,长江以南地区正值高温高湿,不能生产果菜类蔬菜,而我省气候温和,正是生产露地蔬菜的好时节,要利用这一契机,打时问差,加大向南方蔬菜市场销售力度。三要面向周边国家。我省毗邻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生产的蔬菜由于质量优、口感好,深受邻国消费者青睐,我们要近水楼台,立足于发挥地缘优势,瞄准境外市场,生产适于出口的蔬菜。
发展四型基地:一是城郊型。根据我省冬春季节蔬菜供应不足的状况,结合大中城市人口实际,以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等大中城市为主,重点发展冬春鲜销精细设施蔬菜,满足市场供应。二是出口型。瞄准俄、日、韩等国市场,以黑河、绥芬河、虎林、抚远、嘉荫等14个边境市、县为主,重点发展番茄、甘蓝、胡萝卜、圆葱、黄瓜等适于对俄出口的蔬菜。三是外销型。立足于7-9月份南方高温高湿不能生产果菜类蔬菜的实际,以双城、阿城、北林、安达、海林、林甸、富拉尔基等基础设施较好的县(市、区)为主,重点发展油豆角、秋番茄、大白菜、甜玉米、胡萝卜等优质南销蔬菜,形成集聚效应,实现北菜南销。四是特色型。发挥我省生态和品种优势,以哈尔滨、齐齐哈尔、绥化和伊春、大兴安岭、农垦、森工等具有产业基础的市(地、局)为主,重点发展油豆角、大青椒、紫长茄、甜瓜、甜菇娘、黑木耳、猴头、山野菜等地产特色名优蔬菜,打特色牌,营造特色龙江“菜品”。
设施蔬菜是蔬菜产业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我省地处北方,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冬春季节蔬菜供应不足,必须靠设施发展蔬菜生产。近年来,哈尔滨、大庆等地积极发展设施蔬菜,冬季不仅生产出了叶菜类蔬菜,还生产出了果菜类蔬菜,为全省做出了样子,趟出了路子。吉书记明确指出,各地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大棚、一般温室和地热温室等设施蔬菜生产,特别是要做到早育苗、早定苗、早移栽,加强棚室管理,确保蔬菜生产有序进行。
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是贯彻省委、省政府“促发展、惠民生”战略部署的一项政治任务。为此,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扶持政策,搞好指导服务,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要明确工作职责。各地要把蔬菜生产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摆上位置,纳入日程,科学安排部署。农委和乡镇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亲自研究部署,帮助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新困难。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抓实、抓细、抓好。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工作方案,逐级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将任务明确到岗位、分解到基层、落实到人头、具体到时限,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要制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是保证蔬菜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省里已经明确,2011年,蔬菜面积发展到63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发展到60万亩;2015年,蔬菜面积要发展到70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发展到100万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各地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区的蔬菜发展规划,明确主要设施、主导品种、主攻方向和发展目标。要全面贯彻落实“菜蓝子”市长负责制,市、县要发挥主体作用,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一级为一级负责,决不能跑粗走样。
要给予扶持政策。我省发展蔬菜产业虽然有潜力可挖,但也有气候寒冷、运输成本高和民营经济不发达等诸多不利因素。在蔬菜产业发展特别是起始阶段,如果不采取扶持政策激励,仅靠菜农自我发展,是无法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因此,要通过政府引导,多元投入,支持蔬菜产业发展。各市县都要给予蔬菜发展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重点用于设施、仓贮、生产等方面,促进蔬菜产业发展。
要强化技术指导。农口部门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在蔬菜生产的各个环节召开现场技术培训会,印发技术资料,把各项技术要领不折不扣地教给菜农。要进一步加大现场示范指导力度,科技人员不仅要说给农民听,更要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坚决杜绝因指导不到位而造成的可抗拒性的生理、病理及自然灾害的发生,保障从事蔬菜产业化生产农户的效益。
蔬菜产业已成为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部署,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职责、强化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蔬菜特别是设施蔬菜生产工作,推进我省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