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猪瘟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的危害,对我国的养猪业的生产也造成较大影响。近几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明确规定在申报核心种猪场时必须做好相关疫病的净化工作。所以,做好种猪场的猪瘟病净化工作,对今后的养猪业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规模养猪场 猪瘟 净化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284—01
1猪瘟带毒调查阶段
1.1临床症状观察
如果是妊娠期间染病,会增加母猪流产的几率,以及增加弱仔、死胎和畸形胎的数量;如果在哺乳阶段患病,主要的症状为神经震颤、运动障碍、抽搐等,并且患病的猪只会迅速增多:如果是保育及育肥阶段染病,会出现便秘、腹泻交替症状,且腹下、耳和四肢内侧等少毛部位出血、发绀。通过解剖,主要是多发性出血的败血症;同时,脾脏梗死,淋巴结水肿、出血,且外观呈大理石样,肾脏则会有出血点出现,呈针尖大小。此外。病猪全身的浆膜、黏膜、心、肺、膀胱以及胆囊均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常有特征性坏死和溃疡变化,呈纽扣状。以上症状,初步可以断定为猪瘟。
1.2抗体监测
通过对抗体进行监测,可以准确的掌握猪群中猪瘟抗体合格率和抗体整齐度、离散度情况。并对监测出抗体不合格的猪及時采取2次免疫,通常2次免疫要与1次免疫间隔6周。2次免疫后,再间隔6周进行抗体监测,结果如果呈阳性,则保留;如果成阴性,则要及时的淘汰。监测时,猪群的抗体合格率超过90%,则可以直接到第二阶段胆如果猪群合格率低于90%,就必须对全群进行重新监测,对不合格的猪进行补免,直到合格后才可以进入第二阶段。
2猪瘟稳定控制阶段
2.1全部母猪在进行抗体监测后,合格率要达到90%以上。
2.2后备猪在入群必须进行抗体监测,并合格。如果不合格则需要进行补免1次,抗体监测除监测猪瘟病以外,还要监测猪伪狂犬病抗体。抗体监测不合格的猪决不能留种,但可以作为育肥猪。
2.3对于种猪群猪瘟病毒带毒状况监测,猪瘟抗原阳性者直接淘汰。
3猪瘟全群净化阶段
3.1种猪群监测。实施净化的种猪要进行猪头采取样本,主要通过扁桃体样本进行病毒监测。
3.2监测结果为阳性的种猪要立即淘汰,并做科学合理的处理。
3.3后备种猪的监测与补充。后备的种猪也要猪头采取扁桃体样本进行监测,只有结果呈阴性,且抗体检测合格的才能补充为种猪。
3.4引种监测。对于从国内引进的其它种猪,也必须采取扁桃体样本,进行逐头监测,呈阴性的才能合群饲养。
3.5种猪群的再监测与净化效果分析。1年后,设立非免疫母猪哨兵猪(要求猪瘟抗体为阴性),哨兵猪占母猪数量2%~3%,或最低为10头母猪,哨兵猪数量可固定,并循环使用。不免疫哨兵母猪分别在猪群的配种前、怀孕后40~50d、80~90d、产后两周分别采血监测猪瘟抗体,其后代(交叉寄养的除外)于3~4周龄监测,猪瘟抗体均应为阴性。净化实施完成后连续2年生产成绩正常稳定。同城监测为1次/年,按10%进行种猪群扁桃体采样监测猪瘟病毒,同时采集10%的血清进行抗体监测,确认净化效果,引入猪瘟野毒阴性且抗体合格种猪和猪瘟野毒阴性精液。既然有了安全有效的方案,那么在实施方案的各阶段所用到的道具也是净化成败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我国猪瘟野毒广泛存在的背景下,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以及高质量的疫苗显得尤为重要。
3.6搞好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主要体现在消毒管理、灭鼠管理、杀虫管理、环境控制管理这四个方面。合理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对疫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运输工具的消毒,以及养殖场参观人员、鸟类、啮齿动物的控制和安全卫生。
[关键词]规模养猪场 猪瘟 净化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284—01
1猪瘟带毒调查阶段
1.1临床症状观察
如果是妊娠期间染病,会增加母猪流产的几率,以及增加弱仔、死胎和畸形胎的数量;如果在哺乳阶段患病,主要的症状为神经震颤、运动障碍、抽搐等,并且患病的猪只会迅速增多:如果是保育及育肥阶段染病,会出现便秘、腹泻交替症状,且腹下、耳和四肢内侧等少毛部位出血、发绀。通过解剖,主要是多发性出血的败血症;同时,脾脏梗死,淋巴结水肿、出血,且外观呈大理石样,肾脏则会有出血点出现,呈针尖大小。此外。病猪全身的浆膜、黏膜、心、肺、膀胱以及胆囊均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常有特征性坏死和溃疡变化,呈纽扣状。以上症状,初步可以断定为猪瘟。
1.2抗体监测
通过对抗体进行监测,可以准确的掌握猪群中猪瘟抗体合格率和抗体整齐度、离散度情况。并对监测出抗体不合格的猪及時采取2次免疫,通常2次免疫要与1次免疫间隔6周。2次免疫后,再间隔6周进行抗体监测,结果如果呈阳性,则保留;如果成阴性,则要及时的淘汰。监测时,猪群的抗体合格率超过90%,则可以直接到第二阶段胆如果猪群合格率低于90%,就必须对全群进行重新监测,对不合格的猪进行补免,直到合格后才可以进入第二阶段。
2猪瘟稳定控制阶段
2.1全部母猪在进行抗体监测后,合格率要达到90%以上。
2.2后备猪在入群必须进行抗体监测,并合格。如果不合格则需要进行补免1次,抗体监测除监测猪瘟病以外,还要监测猪伪狂犬病抗体。抗体监测不合格的猪决不能留种,但可以作为育肥猪。
2.3对于种猪群猪瘟病毒带毒状况监测,猪瘟抗原阳性者直接淘汰。
3猪瘟全群净化阶段
3.1种猪群监测。实施净化的种猪要进行猪头采取样本,主要通过扁桃体样本进行病毒监测。
3.2监测结果为阳性的种猪要立即淘汰,并做科学合理的处理。
3.3后备种猪的监测与补充。后备的种猪也要猪头采取扁桃体样本进行监测,只有结果呈阴性,且抗体检测合格的才能补充为种猪。
3.4引种监测。对于从国内引进的其它种猪,也必须采取扁桃体样本,进行逐头监测,呈阴性的才能合群饲养。
3.5种猪群的再监测与净化效果分析。1年后,设立非免疫母猪哨兵猪(要求猪瘟抗体为阴性),哨兵猪占母猪数量2%~3%,或最低为10头母猪,哨兵猪数量可固定,并循环使用。不免疫哨兵母猪分别在猪群的配种前、怀孕后40~50d、80~90d、产后两周分别采血监测猪瘟抗体,其后代(交叉寄养的除外)于3~4周龄监测,猪瘟抗体均应为阴性。净化实施完成后连续2年生产成绩正常稳定。同城监测为1次/年,按10%进行种猪群扁桃体采样监测猪瘟病毒,同时采集10%的血清进行抗体监测,确认净化效果,引入猪瘟野毒阴性且抗体合格种猪和猪瘟野毒阴性精液。既然有了安全有效的方案,那么在实施方案的各阶段所用到的道具也是净化成败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我国猪瘟野毒广泛存在的背景下,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以及高质量的疫苗显得尤为重要。
3.6搞好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主要体现在消毒管理、灭鼠管理、杀虫管理、环境控制管理这四个方面。合理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对疫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运输工具的消毒,以及养殖场参观人员、鸟类、啮齿动物的控制和安全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