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对文艺作品人物进行分析,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这对于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老师对学生进行单向的传递,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尤其是在教学方式上没有特定的教学模式,学生不能过对人物形象进行模仿,所以分析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我们在教学策略上给出了一定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技能。在《祝福》一文中,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从一开始的满怀希望到后来的苦苦支撑的过程。通过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文章的内涵。
关键词: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高中语文教学以及小说教学的重点就是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经过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尤其是重要人物,我们可以对故事的叙述和结构进行更好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层的了解文章的寓意。本次论文研究把《祝福》中的祥林嫂作为研究的对象,经过分析整个人物的变化历程,对小说的内涵和价值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索。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的步骤
(一)阅读作品,熟悉情节
故事情节就是指的人物性格进行变化的事情,这不但是对生活片段的剪辑,还是小说整个故事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激烈矛盾的故事情节可以彰显人物的性格和他们的内心世界,人物性格的变化是通过故事进行塑造的,所以故事情节的把握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去了解人物性格。语文学习的重点就是阅读,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更要去对原著进行阅读,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故事的内容和把握人物特点,经过对细节的阅读可以更好的去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所以对故事情节的掌握有利于读懂小说,也是欣赏文艺作品的基础。
(二)收集作品中的描写语句
在作品中收集反映人物动作和心理的词语,这个进行信息收集的过程可以通过阅读和摘录来进行,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交流,把关于人物描写的句子收集起来。在收集的过程中让学生全程参与,再加上驱动性,学生会更加积极地阅读去收集资料。把收集到的句子和词语进行分类。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知道哪些是描写动作的,哪些是描写心理的,还有情节的构建和句子的意图以及指向等,把相应的句子和词语归类到相应的类型里。
(三)分析描写语句
经过阅读进行比较分析,“同中求异”或者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就是经过分析故事情节,从中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异中求同就是经过筛选和提炼找出文章和人物的共同点。在进行比较时,不但要对本篇文章中的人物进行对比,还可以和其他文章中的人物进行对比,也可以和外国作品中的同一种人物类型进行比较。在进行比较的方式上,可以使用直接或者间接的对比方式。也可以进行正向对比和反向衬托,可以用一个人物的丑陋、渺小来衬托出另一个人物的伟大、通过比较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的对人物对象进行分析和把握。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分析
(一)初次见面对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祥林嫂一开始到鲁镇的时候内心是充满希望的。她来到鲁镇主要是因为自己丈夫的死去而来躲避改嫁,才从家里偷跑出来经过人们的介绍到鲁四家里打工。通过文中“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皮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经过对这种人物形象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那时候的祥林嫂对生活是积极乐观的态度,是一个老实淳朴的妇女形象,为了逃生她做着工钱少又繁重的工作,但是她的内心,却是无比的满足,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她已经逐渐习惯了奴隶般的生活。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也是对我国旧社会劳动妇女的真实写照,她们在物质生活上,从来都没有过任何的奢求,面对简陋的生活,这些劳动妇女,也觉得非常坦然,她们觉得,可以安稳的生活,就已经心安理得了。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把旧时代中劳动妇女的形象描绘的淋漓尽致。
(二)再次见面对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当第2次到达鲁镇的时候,祥林嫂的形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她不但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儿子也被狼给叼走了,祥林嫂被从家里赶了出来,无奈之下的祥林嫂,只能来到鲁镇生活。这时候的祥林嫂“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皮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么精神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在肉体上还是在精神上,生活都带给了祥林嫂巨大的磨难,他的手脚不再灵活,脸上也没有笑容,表情非常的漠然。主人对祥林嫂的态度,逐渐有了变化,从一开始的不喜欢,到后来的挖苦和鄙视,而别人,对于祥林嫂的态度从一开始的同情,变为了后来的嘲讽。关于祥林嫂这个名字,在文章中出现过两次,一个是,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还有一个是,镇上的人,也依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原来有所不同,和她讲话时的笑容也是冷冷的。所以,下周真人的眼中,我們可以看出,祥林嫂的再嫁在鲁镇人的眼里是多不能容忍的事情,她不但克夫克子,而且伤风败俗。但是祥林嫂完全不理会这些事情,她只是一遍遍的向人们讲述他儿子惨死的事情,希望可以从人们的世界中,获得一丝的同情。但是鲁镇人并不同情祥林嫂的遭遇,对祥林嫂的痛苦充满了鄙夷,柳妈的地狱说我们不得不提,这让祥林嫂生死不能。祥林嫂把她毕生的积蓄,为庙里捐了一条门槛,她希望可以为她洗清罪孽。捐完门槛的祥林嫂对生活还是有热情的,还有活着的信息和希望。但是四嫂不让祥林嫂碰祭祀的用品,这浇灭了祥林嫂燃起来的希望。“第二天,不但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不到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最后祥林嫂被赶了出来。
(三)三次见面对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第三次到鲁镇的时候祥林嫂已经变成了乞丐,那时候的祥林嫂已经到了行尸走肉的境地。鲁迅在描述祥林嫂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然而她敢于对‘神’提出质疑,‘我’万万料不到她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这让我们不禁联想到,祥林嫂死后就可以见到她的家人,不知道她是会在希望中死去还是在恐惧中死去,这让我们心生同情。
三、总结
综上所述,作者通过通过阅读《祝福》,熟悉作品的情节、收集《祝福》中的描写语句、分析其描写语句。经过对祥林嫂这一人物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祥林嫂原是一个老实、淳朴而又健壮的农村妇女,而这个社会把她逼得走头无路,她的抗争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也是鲁迅先生对于封建礼数的不满,使用人物分析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深度。
参考文献:
【1】鄂振翎.《祝福》教学设计举隅——关于祥林嫂的肖像描写[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1994(02)
【2】蒋传咏.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 新课程(中学). 2010(05)
【3】谷声然.人文精神的内涵探析[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作者简介 王晓绒 ,1981年9月10日 ,女 , 陕西省旬邑县中学 ,语文教师 , 中教二级 ,文学学士 ,寄刊时的地址:陕西省旬邑县中学 王晓绒老师收、邮政编码:711300、联系电话13319107798
关键词: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高中语文教学以及小说教学的重点就是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经过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尤其是重要人物,我们可以对故事的叙述和结构进行更好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层的了解文章的寓意。本次论文研究把《祝福》中的祥林嫂作为研究的对象,经过分析整个人物的变化历程,对小说的内涵和价值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索。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的步骤
(一)阅读作品,熟悉情节
故事情节就是指的人物性格进行变化的事情,这不但是对生活片段的剪辑,还是小说整个故事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激烈矛盾的故事情节可以彰显人物的性格和他们的内心世界,人物性格的变化是通过故事进行塑造的,所以故事情节的把握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去了解人物性格。语文学习的重点就是阅读,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更要去对原著进行阅读,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故事的内容和把握人物特点,经过对细节的阅读可以更好的去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所以对故事情节的掌握有利于读懂小说,也是欣赏文艺作品的基础。
(二)收集作品中的描写语句
在作品中收集反映人物动作和心理的词语,这个进行信息收集的过程可以通过阅读和摘录来进行,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交流,把关于人物描写的句子收集起来。在收集的过程中让学生全程参与,再加上驱动性,学生会更加积极地阅读去收集资料。把收集到的句子和词语进行分类。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知道哪些是描写动作的,哪些是描写心理的,还有情节的构建和句子的意图以及指向等,把相应的句子和词语归类到相应的类型里。
(三)分析描写语句
经过阅读进行比较分析,“同中求异”或者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就是经过分析故事情节,从中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异中求同就是经过筛选和提炼找出文章和人物的共同点。在进行比较时,不但要对本篇文章中的人物进行对比,还可以和其他文章中的人物进行对比,也可以和外国作品中的同一种人物类型进行比较。在进行比较的方式上,可以使用直接或者间接的对比方式。也可以进行正向对比和反向衬托,可以用一个人物的丑陋、渺小来衬托出另一个人物的伟大、通过比较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的对人物对象进行分析和把握。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分析
(一)初次见面对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祥林嫂一开始到鲁镇的时候内心是充满希望的。她来到鲁镇主要是因为自己丈夫的死去而来躲避改嫁,才从家里偷跑出来经过人们的介绍到鲁四家里打工。通过文中“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皮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经过对这种人物形象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那时候的祥林嫂对生活是积极乐观的态度,是一个老实淳朴的妇女形象,为了逃生她做着工钱少又繁重的工作,但是她的内心,却是无比的满足,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她已经逐渐习惯了奴隶般的生活。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也是对我国旧社会劳动妇女的真实写照,她们在物质生活上,从来都没有过任何的奢求,面对简陋的生活,这些劳动妇女,也觉得非常坦然,她们觉得,可以安稳的生活,就已经心安理得了。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把旧时代中劳动妇女的形象描绘的淋漓尽致。
(二)再次见面对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当第2次到达鲁镇的时候,祥林嫂的形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她不但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儿子也被狼给叼走了,祥林嫂被从家里赶了出来,无奈之下的祥林嫂,只能来到鲁镇生活。这时候的祥林嫂“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皮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么精神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在肉体上还是在精神上,生活都带给了祥林嫂巨大的磨难,他的手脚不再灵活,脸上也没有笑容,表情非常的漠然。主人对祥林嫂的态度,逐渐有了变化,从一开始的不喜欢,到后来的挖苦和鄙视,而别人,对于祥林嫂的态度从一开始的同情,变为了后来的嘲讽。关于祥林嫂这个名字,在文章中出现过两次,一个是,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还有一个是,镇上的人,也依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原来有所不同,和她讲话时的笑容也是冷冷的。所以,下周真人的眼中,我們可以看出,祥林嫂的再嫁在鲁镇人的眼里是多不能容忍的事情,她不但克夫克子,而且伤风败俗。但是祥林嫂完全不理会这些事情,她只是一遍遍的向人们讲述他儿子惨死的事情,希望可以从人们的世界中,获得一丝的同情。但是鲁镇人并不同情祥林嫂的遭遇,对祥林嫂的痛苦充满了鄙夷,柳妈的地狱说我们不得不提,这让祥林嫂生死不能。祥林嫂把她毕生的积蓄,为庙里捐了一条门槛,她希望可以为她洗清罪孽。捐完门槛的祥林嫂对生活还是有热情的,还有活着的信息和希望。但是四嫂不让祥林嫂碰祭祀的用品,这浇灭了祥林嫂燃起来的希望。“第二天,不但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不到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最后祥林嫂被赶了出来。
(三)三次见面对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第三次到鲁镇的时候祥林嫂已经变成了乞丐,那时候的祥林嫂已经到了行尸走肉的境地。鲁迅在描述祥林嫂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然而她敢于对‘神’提出质疑,‘我’万万料不到她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这让我们不禁联想到,祥林嫂死后就可以见到她的家人,不知道她是会在希望中死去还是在恐惧中死去,这让我们心生同情。
三、总结
综上所述,作者通过通过阅读《祝福》,熟悉作品的情节、收集《祝福》中的描写语句、分析其描写语句。经过对祥林嫂这一人物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祥林嫂原是一个老实、淳朴而又健壮的农村妇女,而这个社会把她逼得走头无路,她的抗争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也是鲁迅先生对于封建礼数的不满,使用人物分析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深度。
参考文献:
【1】鄂振翎.《祝福》教学设计举隅——关于祥林嫂的肖像描写[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1994(02)
【2】蒋传咏.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 新课程(中学). 2010(05)
【3】谷声然.人文精神的内涵探析[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作者简介 王晓绒 ,1981年9月10日 ,女 , 陕西省旬邑县中学 ,语文教师 , 中教二级 ,文学学士 ,寄刊时的地址:陕西省旬邑县中学 王晓绒老师收、邮政编码:711300、联系电话13319107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