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目前工业企业电气设备运行状况的分析,探讨在工业企业电气设备开展可靠性诊断和维修的可行性和检修策略,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展望。
[关键词]:工业企业 电气设备 可靠性 检修策略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0- 0030 -01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工业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内部电力系统结构也越来越复杂,自备电厂装机容量和输配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由于自然、设备和人为等因素,电力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故障,故障后如果不能迅速恢复供电则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做为核心组成部分的电气设备的可靠性水平是关系整个企业内部电网安全可靠长周期运行的关键问题。系统地研究工业企业电气设备的可靠性诊断和防范维修技术,保证企业的安全稳定长周期生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1.现状分析
从可靠性逻辑来说,自备电厂、输电网、配电网、用电设备和企业是一种串联关系,从自备电厂到最终的用电设备的整个供电通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会导致供电的中断。电气设备(如变压器、发电机和电动机)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设备,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性。长期以来,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电力行业一直根据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规定,对电力设备进行定期的停电试验、检修和维护。这种计划检修是按照预试规程所规定的试验周期、到期必修,而不顾电气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强制性,容易造成设备的检修不足和过度检修矛盾的产生,这样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未能有效地检修设备故障。
1.1 企业电气设备故障统计
为研究工业企业电气设备发生的故障的分布和规律,以减少定期检修的盲目性和增强检修的针对性,对公司内2004至2006年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电动机四大项电气设备在运行和预防性试验中发现的缺陷故障统计分析:
(1)2004年变压器发生故障8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1次;发电机发生故障2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0次;继电保护装置发生故障12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1次;电动机发生故障35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3次。预防性试验发现故障比率为8.78%。
(2)2005年变压器发生故障10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2次;发电机发生故障3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0次;继电保护装置发生故障9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0次;电动发生故障37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2次。预防性试验发现故障比率为6.78%。
(3)2006年变压器发生故障6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0次;发电机发生故障2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0次;继电保护装置发生故障11次,其中预防性試验中发现1次;电动发生故障29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3次。预防性试验发现故障比率为8.33%。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在发现解决企业内电气设备故障缺陷方面所占比率不到10%,并不能有效地防止电气设备故障发生。所以对电气设备的各种状态进行有效可靠性分析,及时掌握设备的状态,正确识别和排除设备故障是电气设备管理的基础。
1.2 电气设备可靠性分析
电气设备可靠性,是指设备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电气设备故障模式很多,其可靠性的分析也比较复杂。设备的劣化、缺陷的存在虽然有一定的随机性,发展速度也有快有慢,但大多具有一定的发展期,在此期间会产生各种前期征兆,表现为电、光、声、热以及一些化学特性的变化。在进行必要的可靠性分析判断后,根据各种征兆和特点和发展趋势,对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做出预测和判断,从而尽早发现设备运行中的潜在故障。
2.企业电气设备可靠性诊断
企业电气设备可靠性诊断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分析电网、电气设备运行可靠性,以各项可靠性指标来检验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基建安装、生产运行等环节的预期目标和效益,并作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的重要依据。研究和制定可靠性目标,努力提高企业电气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它要求既要做好可靠性事件,包括各类故障和检修停运的统计评价,又要做好可靠性指标预测,尤其是将预测和评价结合起来,对比分析找到影响可靠性指标的关键原因和设备的薄弱环节,并实施相应的技术改造工作。具体包含以下内容:①故障分析;②可靠性指标预测;③最优检修和更换周期的确定;④运行方式的可靠性评定;⑤可靠性技术和管理的教育培训。保证工业企业电气设备的可靠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广泛知识领域的系统工程,又关系到企业的管理制度,只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认真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才会有满意的成果。
3.可靠性维修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目前优化维修制度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基本思路是:对系统进行功能与故障分析,明确系统内各故障的后果,用规范化的逻辑决断方法,确定出各故障后果的预防性对策,通过现场故障数据统计、专家评估、定量化建模等手段,在保证安全性和完好性的前提下,以维修停机损失最小为目标化系统的维修策略。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一种用于确定电气设备在其运行环境下维修需求的方法。通过有效开展可靠性维修可以提高电气设备运行安全性和环境完整性;提高设备运行性能;提高维修成本效益;延长昂贵设备的寿命;提高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4.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可靠性监测工作缺乏统一的管理,电气设备可靠性监测分析系统本身运行可靠性欠佳。需要进一步综合分析研究在线诊断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设备自检能力,及时发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故障。
(2)电气运行人员缺乏操作、管理水平,不能及时发现电气设备的初期故障,使得本来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复杂化,这一方面要通过专业业务素质的培训,另一方面在选择设备时也要考虑到系统的易用性。
(3)国家强制性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要求和设备可靠性诊断状态不附的矛盾。作为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工业企业可先从非重要电气设备开始逐步执行可靠性诊断和维修,在取得一定经验积累再推广。
参考文献:
[1]徐青山,电力系统故障诊断及故障恢复[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鲁宗相,电厂事故的可靠性预测与防范[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J.莫布雷,石磊,谷宁昌译.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关键词]:工业企业 电气设备 可靠性 检修策略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0- 0030 -01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工业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内部电力系统结构也越来越复杂,自备电厂装机容量和输配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由于自然、设备和人为等因素,电力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故障,故障后如果不能迅速恢复供电则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做为核心组成部分的电气设备的可靠性水平是关系整个企业内部电网安全可靠长周期运行的关键问题。系统地研究工业企业电气设备的可靠性诊断和防范维修技术,保证企业的安全稳定长周期生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1.现状分析
从可靠性逻辑来说,自备电厂、输电网、配电网、用电设备和企业是一种串联关系,从自备电厂到最终的用电设备的整个供电通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会导致供电的中断。电气设备(如变压器、发电机和电动机)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设备,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性。长期以来,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电力行业一直根据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规定,对电力设备进行定期的停电试验、检修和维护。这种计划检修是按照预试规程所规定的试验周期、到期必修,而不顾电气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强制性,容易造成设备的检修不足和过度检修矛盾的产生,这样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未能有效地检修设备故障。
1.1 企业电气设备故障统计
为研究工业企业电气设备发生的故障的分布和规律,以减少定期检修的盲目性和增强检修的针对性,对公司内2004至2006年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电动机四大项电气设备在运行和预防性试验中发现的缺陷故障统计分析:
(1)2004年变压器发生故障8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1次;发电机发生故障2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0次;继电保护装置发生故障12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1次;电动机发生故障35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3次。预防性试验发现故障比率为8.78%。
(2)2005年变压器发生故障10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2次;发电机发生故障3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0次;继电保护装置发生故障9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0次;电动发生故障37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2次。预防性试验发现故障比率为6.78%。
(3)2006年变压器发生故障6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0次;发电机发生故障2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0次;继电保护装置发生故障11次,其中预防性試验中发现1次;电动发生故障29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3次。预防性试验发现故障比率为8.33%。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在发现解决企业内电气设备故障缺陷方面所占比率不到10%,并不能有效地防止电气设备故障发生。所以对电气设备的各种状态进行有效可靠性分析,及时掌握设备的状态,正确识别和排除设备故障是电气设备管理的基础。
1.2 电气设备可靠性分析
电气设备可靠性,是指设备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电气设备故障模式很多,其可靠性的分析也比较复杂。设备的劣化、缺陷的存在虽然有一定的随机性,发展速度也有快有慢,但大多具有一定的发展期,在此期间会产生各种前期征兆,表现为电、光、声、热以及一些化学特性的变化。在进行必要的可靠性分析判断后,根据各种征兆和特点和发展趋势,对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做出预测和判断,从而尽早发现设备运行中的潜在故障。
2.企业电气设备可靠性诊断
企业电气设备可靠性诊断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分析电网、电气设备运行可靠性,以各项可靠性指标来检验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基建安装、生产运行等环节的预期目标和效益,并作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的重要依据。研究和制定可靠性目标,努力提高企业电气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它要求既要做好可靠性事件,包括各类故障和检修停运的统计评价,又要做好可靠性指标预测,尤其是将预测和评价结合起来,对比分析找到影响可靠性指标的关键原因和设备的薄弱环节,并实施相应的技术改造工作。具体包含以下内容:①故障分析;②可靠性指标预测;③最优检修和更换周期的确定;④运行方式的可靠性评定;⑤可靠性技术和管理的教育培训。保证工业企业电气设备的可靠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广泛知识领域的系统工程,又关系到企业的管理制度,只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认真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才会有满意的成果。
3.可靠性维修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目前优化维修制度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基本思路是:对系统进行功能与故障分析,明确系统内各故障的后果,用规范化的逻辑决断方法,确定出各故障后果的预防性对策,通过现场故障数据统计、专家评估、定量化建模等手段,在保证安全性和完好性的前提下,以维修停机损失最小为目标化系统的维修策略。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一种用于确定电气设备在其运行环境下维修需求的方法。通过有效开展可靠性维修可以提高电气设备运行安全性和环境完整性;提高设备运行性能;提高维修成本效益;延长昂贵设备的寿命;提高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4.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可靠性监测工作缺乏统一的管理,电气设备可靠性监测分析系统本身运行可靠性欠佳。需要进一步综合分析研究在线诊断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设备自检能力,及时发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故障。
(2)电气运行人员缺乏操作、管理水平,不能及时发现电气设备的初期故障,使得本来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复杂化,这一方面要通过专业业务素质的培训,另一方面在选择设备时也要考虑到系统的易用性。
(3)国家强制性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要求和设备可靠性诊断状态不附的矛盾。作为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工业企业可先从非重要电气设备开始逐步执行可靠性诊断和维修,在取得一定经验积累再推广。
参考文献:
[1]徐青山,电力系统故障诊断及故障恢复[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鲁宗相,电厂事故的可靠性预测与防范[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J.莫布雷,石磊,谷宁昌译.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