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序思维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p_dre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序思维对其他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奠基作用。
  一、 小学数学有序思维的三项能力
  有序观察的能力。小学数学教材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练习题大多是以直观图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的信息,题目的条件、问题等都蕴含在图中。例如教材中的“天鹅插图”,我们可以通过问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将静态化为动态想象,培养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2只天鹅飞走,它们原来在哪?湖里原来有几只天鹅?再看第二幅图:又飞来了几只天鹅?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图中的变化描述出来吗?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然后让学生列出算式,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对照画面说说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问题引领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能力。
  有序思考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特别是在解答某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时,缺乏有序的思维方法,解题肯定非常困难。学生应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提升有序思考意识的同时,掌握有序思考的方法。例如数线段的问题:
  要数清“线段图”中有多少条不同的线段,就要按照某一种顺序去寻找,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方法一:先从A点往右数,有AC、AD、AE、AF、AG和AB共6条;再从C点往右数,有CD、CE、CF、CG和CB共5条;接着从D点、E点、F点和G点依次往右数,分别得到4条、3条、2条和1条。累计为:21(条)。方法二:先一条一条数:AC、CD、DE……GB,一共有6条(总点数减1);再两条两条数:AD、CE、DF……共有5条;接着由三条线段、四条线段……合并而成的线段,它们分别为4条、3条、2条;最后便是由原来6条小线段组成的这条总的段AB。累计为:21(条)。
  有序表达的能力。低年级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往往比较简单,缺乏条理。教师要有耐心,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可通过追问“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有序回答。像上例中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有序观察的例子,可以让学生把所有问题都思考一下,然后连起来回答。在让学生回答之前,先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二、 小学数学有序思维训练的三条途径
  有序思维有三条重要途径:探索新知时、解决问题时、反思建构时。
  在探索新知时训练。一般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聚焦问题、大胆猜测、多方验证、形成结论、运用结论解决问题等。这一学习过程,其实就是探究性学习的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例如“整数除以分数”一课,可以运用常规思维策略进行有序思维训练:① 聚焦问题:一只鸽子1/5小时行12千米,照这样计算,一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学生思考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12÷1/5。提出问题:12÷1/5 怎样算?用什么办法验证你的想法?② 大胆猜测,各自计算。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算法:12÷1/5 =12×5=60(千米)12÷1/5 =12÷0.2=60(千米)12÷1/5=(12×5)÷(15×5)=60÷1=60(千米)③ 引导验证,探索结论。
  第二、三两种是根据以往的知识解决的,比较好理解,但第一种解法学生说不清楚,教师引导学生用线段图来说明。经过初步的探索,师生讨论:通过一个例子我们就能得出整数除以分数的结论吗?接着在经过多个例子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得出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经历了猜想、验证、结论、应用的过程,体验了解决问题的常规思维策略,有序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问题解决时训练。在学生解决问题,特别是解综合性问题时,教师不要做太多的铺垫与暗示,而要通过设计问题链,引领学生掌握有序的综合性思考的方法,提高综合思考的能力。例如苏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解决问题的一道例题:小明把720毫升的果汁倒入6个同样的小杯和一个大杯中,正好倒满。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每只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教師引导学生思考比较:我们做过类似的题目吗?需要用到什么策略?以前的知识与解题方法对解决今天的问题有什么帮助吗?这样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主动进行“三联”—联系相似问题、联系相关知识、联系解决方法,通过有序的分析,提高有序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在反思建构时训练。新课结束后的反思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反思总结时可由学生反思本堂课自己的收获、自己的不足,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质疑,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一般可以按这样的顺序进行反思:①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跟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相似?(利于学生将知识归类,纳入知识系统。)② 我们是怎样学习的?(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观照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感悟数学思想。)③ 还存在什么疑问?(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④ 我可以怎么解决还不太明白的地方?(弥补课堂不足,强化内在学习动力和方法)
  学生每次的反思建构是一种学习的经历,通过持之以恒的反复强化,形成有序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唯有如此,反思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数学学习是学生自我数学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学会知识,学会思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维,形成数学素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么才能让学生数学学习真正的发生呢?  一、 “求真”—数学课堂的生命力  学习情境是学生深数学学习的场域。学习情境的真实展现,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实展开,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结构的必备条件,只有真正经历利用已有数学活动经验不断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学生的数学
期刊
李清照所作《渔家傲》是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词,本单元以人的品格与志趣为话题,旨在带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并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诗词的能力。  【诵读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李清照的词《渔家傲》,请同学们朗读一遍。  师:再请一位同学读一遍。  师:前面一位同学评价一下,他哪里读得好?  生:他朗读的声音很洪亮,富有感情,该停顿的时候停顿。只是,“千帆舞”读得有点快,我建议
期刊
从写字教学到书法教育,小学生书法已经从语文学科的附属成为独立的课程,小学生练习毛笔书写必将由机械重复的临摹变为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的书写实践,指导小学生练习毛笔书写必将走向专职老师引领下观察、思考、实践的活动。本着这样的认识,我们不断地雕琢、打磨陶金华老师执教的《全包围的字》。  随着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建设,中小学书法教育不再满足于“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教材体
期刊
我从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成长得到启发,明确了严格、机变、沟通是班级管理的三大“利器”。  一、 用“乾坤圈”严管:养成规则,形成班级凝聚力  乾坤圈,可大可小,用于规范行为,往往在哪吒魔性爆发之际起到克制作用。生活处处需要规则。我的班级规矩只有四个字“尊重·践行”。“尊重”涵盖尊重同学、尊重知识、尊重自己;“践行”要求言出必行,不拖不延。有缘做同学,不管对方成绩如何都应彼此尊重,人人平等
期刊
在学前教育领域中,男幼师是稀缺的“大熊猫”。近年来,政府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幼儿园男教师的培养,现在已有地方实施了政策倾斜,希望吸引更多的男性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男幼师对幼儿发展究竟有哪些不可替代的作用呢?  丰富了孩子的语言风格。在幼儿园中,女教师常常喜欢用疑问的词语表示推测,习惯用带有感情的词语表达感受,用跌宕起伏的语调来表达感情。例如:“哎呀,难道天公公要下雨了吗?看来我们只有等到下次再出去玩耍了
期刊
音乐教学是实施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音乐教师要在学习、研究、探索、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兴趣。  一、 把握时机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提问教学法必不可少。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在提问时,既要考虑到问题的难易程度、语言的艺术性,又要考虑到提问的时机。一般来说,时机的
期刊
【案例一】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师设问:刚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那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生思考,大部分学生摇头,少数学生  迷茫。  教师出示1根30 cm长的铁丝和2根5 cm长的铁丝,随即学生大笑:根本就围  不成。  师:要满足怎样的条件才能围成三角  形呢?请拿出事先准备的小棒(4 cm、5 cm、6 cm、10 cm各一根),围
期刊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我们的教学过程是由一个个“疑”串联起来的,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起来。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依据教学需要,在教学的关要之处精心设疑,在学习的困惑之处悉心化疑,从而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和进行数学思考的积极性。  一、 在学生认知矛盾焦点之处释疑,将数学思考引向深入  数学探究过程中,学生认知最感困惑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或难点之处,在此
期刊
疫情防控是当下重大的社會事件,如何呼应3—6岁孩子的复杂感受与困惑,并积极转化为有价值的教育活动?完全依靠教师自主创生主题,挑战很大;疫情发展带来的信息看似教育资源丰富,实则让老师茫然失措,无从取舍;围绕同样的研发点,各年龄段应怎样有所侧重?……我们通过链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书,对“儿童经验”进行识别,寻求儿童发展的机会和学习的可能,从而对疫情背景下的园本生命课程进行了一些实践。  
期刊
如果想叫学生喜欢语文,教师必须首先是一名语文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教师要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  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教学中,也有着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挖掘。  紧抓课本中的佳作美文,让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