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提问题比会回答问题更重要。小学语文练习册和试卷中常有这样的题目:根据短文内容,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试着回答。可见,提问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能力,教师应该注意培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所以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就得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在大量的提问实践中培养学生。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一、转变思想观念,让学生敢疑、敢问
有一次,我参加学校组织的“年轻教师成长课”,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的《生命 生命》。整堂课,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成了一个个容器。他们真的懂得老师讲什么吗?不见得。虽然有学生高高地举起小手,但都被老师忽视了,没有给他们提问的机会。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担心学生的提问打乱讲课的程序。特别是在公开课上,课堂过程一旦偏离预设,老师难以控制局面。(2)怕学生究根问底,老师如果答不出来,会觉得很尴尬。(3)怕浪费课堂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达不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久而久之,学生就像接收器一样,只接收教师的信息,不会主动反馈信息,更不敢向老师提问。因此,教师要转变“师道尊严”的观念,放下架子,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此外,教师应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养成好问的习惯
在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评比课上,洪老师执教了《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她在展示“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图片时,学生们纷纷举手,质疑:“水中有那么多鱼吗?”“老师,这张图是您画的吗?”“为什么我在水中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鱼?”“是不是假的呢?”……洪老师没有提出问题,但学生自发举手发问。洪老师满足了他们。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认识的展示过程,老师要帮助他们重构认识结构。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才能对症下药。在现实中,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乐于提问。因为这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性格、情绪等因素有关。我们作为老师,要有意识地营造氛围,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充分地满足他们。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不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正确,是否适宜,教师千万不能挖苦斥责,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忽视学生们的感受,而应及时反馈,让学生乐于提问。
三、指导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
不同情况下问题的内容、性质各有特点,提问的方法和形式也应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把问题引出,容易使对方注意力集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某个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观察提出问题。当然教师可以以会问的学生为榜样,让学生渐渐悟出什么样的问题才算提得好。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明确判断,回答正确的加以肯定,回答不正确的加以纠正,注意评价的方式和语气,绝对不要伤到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
在中高年级,教师可以让全班评议哪些问题提得有价值,让学生逐渐领悟提问的一般方法。
(1)从课题入手设疑。如《草船借箭》一文,教师可以从课题入手提出如下问题:谁向谁借箭?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怎样用草船借箭?
(2)从关键语句设疑。如《乡下人家》一文的总结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学生抓住这个关键句提问:“这儿的季节都有哪些景色?为什么说乡下的风景是独特、迷人的呢?”
(3)从对比处入手设疑。《草船借箭》描写了鲁肃、诸葛亮面对漫天大雾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的事情。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来了,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从两人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找到质疑点:诸葛亮为什么笑呢?他在笑谁?笑他什么?这是一种怎样的笑呢?
(4)从标点符号的运用上设疑。如《穷人》一文使用省略号的地方很多,共有十几处,有的地方还与感叹号连用。学生可以对不同地方的省略号的作用提出疑问。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采取科学的手段,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促使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
(责编 莫彩凤)
一、转变思想观念,让学生敢疑、敢问
有一次,我参加学校组织的“年轻教师成长课”,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的《生命 生命》。整堂课,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成了一个个容器。他们真的懂得老师讲什么吗?不见得。虽然有学生高高地举起小手,但都被老师忽视了,没有给他们提问的机会。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担心学生的提问打乱讲课的程序。特别是在公开课上,课堂过程一旦偏离预设,老师难以控制局面。(2)怕学生究根问底,老师如果答不出来,会觉得很尴尬。(3)怕浪费课堂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达不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久而久之,学生就像接收器一样,只接收教师的信息,不会主动反馈信息,更不敢向老师提问。因此,教师要转变“师道尊严”的观念,放下架子,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此外,教师应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养成好问的习惯
在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评比课上,洪老师执教了《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她在展示“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图片时,学生们纷纷举手,质疑:“水中有那么多鱼吗?”“老师,这张图是您画的吗?”“为什么我在水中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鱼?”“是不是假的呢?”……洪老师没有提出问题,但学生自发举手发问。洪老师满足了他们。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认识的展示过程,老师要帮助他们重构认识结构。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才能对症下药。在现实中,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乐于提问。因为这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性格、情绪等因素有关。我们作为老师,要有意识地营造氛围,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充分地满足他们。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不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正确,是否适宜,教师千万不能挖苦斥责,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忽视学生们的感受,而应及时反馈,让学生乐于提问。
三、指导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
不同情况下问题的内容、性质各有特点,提问的方法和形式也应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把问题引出,容易使对方注意力集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某个知识点,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观察提出问题。当然教师可以以会问的学生为榜样,让学生渐渐悟出什么样的问题才算提得好。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明确判断,回答正确的加以肯定,回答不正确的加以纠正,注意评价的方式和语气,绝对不要伤到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
在中高年级,教师可以让全班评议哪些问题提得有价值,让学生逐渐领悟提问的一般方法。
(1)从课题入手设疑。如《草船借箭》一文,教师可以从课题入手提出如下问题:谁向谁借箭?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怎样用草船借箭?
(2)从关键语句设疑。如《乡下人家》一文的总结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学生抓住这个关键句提问:“这儿的季节都有哪些景色?为什么说乡下的风景是独特、迷人的呢?”
(3)从对比处入手设疑。《草船借箭》描写了鲁肃、诸葛亮面对漫天大雾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的事情。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来了,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从两人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找到质疑点:诸葛亮为什么笑呢?他在笑谁?笑他什么?这是一种怎样的笑呢?
(4)从标点符号的运用上设疑。如《穷人》一文使用省略号的地方很多,共有十几处,有的地方还与感叹号连用。学生可以对不同地方的省略号的作用提出疑问。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采取科学的手段,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促使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