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主要探讨了三种有效的预习方法:预习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探测性预习新知;预习拓展。
关键词:有效预习;有效教学;预习拓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可见重视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是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要实现有效预习,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来突出。
一、预习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是课前预习的基本内容
课前预习应引导学生预习与新课有联系的旧知,设计一些内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预习题,为学习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四年级下册“名数的改写”时,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学过的“低级单位、高级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又如,教学四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时,课前预习方位知识(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和角的度量方法。实践证明,课前预习与新知有关的旧知识,注重旧知识的适度铺垫,可为学生的新知学习扫除思维上的障碍,是自古就有“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理论。
二、探测性预习新知是重视预习有效的关键
课前引导学生看书、思考、观察,弄清“我知道了什么,我不知道什么”等探测性预习题。学生在预习时不仅可以自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而且学有所思,思有所疑,教师根据所疑设计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如,在“平均分”一课的教学中,设计一个课前新知探测预习题:“你对平均分有哪些了解?”此问的目的是查探学生的认知起点,以便教学时有资源利用,然后进行调整、提升。又如,“除数是一位数、被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预习,可设计下列探测性预习题,引导学生预习。6÷3,6里面有( )个3。24÷3,24里面有( )个3,商8应与24中的( )位数字对齐。36÷3,36可以分成3个十和6个一,3个十除以3,商是1个十,这个1应与被除数的( )位对齐。6除以3商2,2应该与被除数的( )对齐。
三、课前探寻生活中的数学,重视预习拓展的有效
数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学习、工作。课前引导学生开展寻找“我的生活、我的周围有这样的数学问题吗?”为主题的活动。既为学生理解新知作准备,又拓展了教师教学时实现对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予以补缺纠偏这个目的的范围,提供了突破重、难点的突破口。如,教学“两种计时方法”时,课前在复习旧知和预习新知后,让学生寻找两种计时方法在生活的哪些地方用到。甲学生说:“电视台报时时说18点、19点。”乙学生说:“中央新闻是7点开始的。”丙学生说:“我们的起床时间是6点30分。”等到上课时,教师可根据“学生说的18点、19点、中央新闻是7点”等生活信息,理解24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改写,同时纠偏:普通计时法的描述。
总之,预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重视预习的有效性,有效的预习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作者单位 陕西省旬阳县赵湾镇中心学校)
关键词:有效预习;有效教学;预习拓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可见重视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是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要实现有效预习,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来突出。
一、预习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是课前预习的基本内容
课前预习应引导学生预习与新课有联系的旧知,设计一些内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预习题,为学习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四年级下册“名数的改写”时,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学过的“低级单位、高级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又如,教学四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时,课前预习方位知识(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和角的度量方法。实践证明,课前预习与新知有关的旧知识,注重旧知识的适度铺垫,可为学生的新知学习扫除思维上的障碍,是自古就有“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理论。
二、探测性预习新知是重视预习有效的关键
课前引导学生看书、思考、观察,弄清“我知道了什么,我不知道什么”等探测性预习题。学生在预习时不仅可以自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而且学有所思,思有所疑,教师根据所疑设计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如,在“平均分”一课的教学中,设计一个课前新知探测预习题:“你对平均分有哪些了解?”此问的目的是查探学生的认知起点,以便教学时有资源利用,然后进行调整、提升。又如,“除数是一位数、被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预习,可设计下列探测性预习题,引导学生预习。6÷3,6里面有( )个3。24÷3,24里面有( )个3,商8应与24中的( )位数字对齐。36÷3,36可以分成3个十和6个一,3个十除以3,商是1个十,这个1应与被除数的( )位对齐。6除以3商2,2应该与被除数的( )对齐。
三、课前探寻生活中的数学,重视预习拓展的有效
数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学习、工作。课前引导学生开展寻找“我的生活、我的周围有这样的数学问题吗?”为主题的活动。既为学生理解新知作准备,又拓展了教师教学时实现对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予以补缺纠偏这个目的的范围,提供了突破重、难点的突破口。如,教学“两种计时方法”时,课前在复习旧知和预习新知后,让学生寻找两种计时方法在生活的哪些地方用到。甲学生说:“电视台报时时说18点、19点。”乙学生说:“中央新闻是7点开始的。”丙学生说:“我们的起床时间是6点30分。”等到上课时,教师可根据“学生说的18点、19点、中央新闻是7点”等生活信息,理解24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改写,同时纠偏:普通计时法的描述。
总之,预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重视预习的有效性,有效的预习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作者单位 陕西省旬阳县赵湾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