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瞬间,来自地下的巨大能量制造出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当人们还未从惊恐和绝望中挣脱出来,党和政府已在第一时间组织救援。在这本书里,有100个震撼心灵的瞬间,100个无法撼动的决心,100个用爱支撑的希望,100个用生命铺就的奇迹。本刊从书中选择了4个片段,呈现在读者面前。
壮哉“铁军”
汶川大地震后,有“铁军”之誉的济南军区某红军师先遣指挥所带领所属“秋收起义团”红一营330余名官兵组成的抗震救灾先遣支队,以摩托化行军方式星夜驰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与此同时,该师其他部队采取铁路输送方式,分头向受灾地区集结,投入抗震救灾。
该红军师曾于1935年8月长征时途经四川阿坝地区,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时隔73年后,还是当年的那支老红军部队,为了灾区民众的生命安全再次回阿坝。
5月13日凌晨4时10分,“铁军”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赶往震中灾区。1200公里的行程,红军团仅用了24小时。14日凌晨4时,全团官兵到达都江堰市紫坪铺水库,由此徒步向汶川重灾区映秀镇进发。
负重三四十公斤重的背囊和物资,行走在塌方不断的山路上,20公里后,战士们的体能就已达到疲劳“极点”,行军的速度开始下降。“慢不得!早进重灾区一分钟,就意味着多救几位受灾群众的生命。”红一连指导员张雄飞走在队伍前头,不时鼓励大家。地图上30公里的距离,落到脚下却超过了60公里。官兵们开始和自己的体力及意志展开较量。9小时后的14日13时,红军团官兵顺利到达震中映秀镇——这比预先方案提前了12个小时!
抵达灾区后,官兵们顾不上休息,又马上投入搜救工作。当天15时30分,在映秀镇上一家坍塌的超市里,一连副连长葛士坤等人成功救出第一名幸存者。
从映秀镇通往草坡的近50公里道路,被群众称为“死亡之谷”。汶川大峡谷中银杏乡、草坡乡等地集聚着数万名亟待救治的伤员和群众。16日9时,红军团500多名官兵背负食品、药品和水,在团长黄长清的带领下,向“死亡之谷”挺进。
行至7公里处,突然遭遇山体大滑坡。正在行进中的红一连官兵赶紧隐蔽到一块大石头下。霎时,大大小小的石头从他们头顶呼啸飞过。关键时刻,黄长清接过“党员突击队”的队旗,站在了塌方的路上,组织战士们单人快速通过。
岷江上一条长200米的铁索桥,是通往银杏乡的必经之路。过桥时,上下各一根铁索,手里攥一根,脚下踩一根,不带负重通过已是摇摇晃晃,如果落下江去则绝无生还的可能。“这比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条件好多了!”徐洪刚乐观地给战士们鼓劲,并第一个背着重达三五十斤的粮食袋,攀上铁索向河对岸移去。
经过一天一夜的艰难行进,红军团官兵按时到达银杏乡,现场群众激动得泪流满面。
营救立即展开。受轻伤的群众,战士们搀扶着往峡谷外撤;受重伤的20名伤员,请求直升机紧急救援;受困的上万名群众及时得到转移。
17日,在汶川县映秀镇一处废墟前,百余名“铁军”正奋力挖掘。两台起吊机将巨石吊起又放下,挖掘机也在一旁响个不停。尘土飞扬,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消毒水味道。一块块沉重的钢筋水泥块被搬走,一个个生命被救出。而营救幸存者的官兵,多数人双手鲜血直流,皮肤糜烂。尽管如此,每一名“铁军”仍在分秒必争地抢救幸存者,他们说:“只要有生命迹象,我们绝不放弃。”
努力没有白费,5月17日,该红军团的4000余名官兵一天之内救出了56名幸存者,创造了“铁军”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一天营救幸存者的纪录。(解放军报)
超乎寻常的努力
这是足以令每个中国人都为之震撼的一幕!2008年5月17日早晨7点30分左右,四川省青川县乔庄镇一处倒塌的6层楼废墟旁,31名全副武装的日本救援队队员分成两列,集体向两名中国遇难者遗体默哀。经过14个小时的努力,他们最终还是没能挽回这两条年轻的生命——27岁的宋雪梅和她刚出生75天的女儿。
日本救援队是汶川大地震后第一支抵达灾区现场的外国救援队,也是新中国历史上迎来的第一支国际救援队。他们从16日凌晨抵达成都后,便星夜兼程,于上午9点45分到达青川县关庄镇。由于当地突发山体滑坡,而日本救援队的优势是城市救援,于是一行人不得不火速更改地点。又经过了7小时,日本救援队在当天下午3点半左右到达乔庄镇。
这是一处倒塌的6层楼房,当日本救援队赶到时,楼内的12人已有9人的遗体被挖出,另外3人下落不明。在确定了大致方位后,队员们开始圈定警戒范围。直到傍晚时分,生命探测仪仍未探测到生命存在的迹象。日本救援队决定分成三个班次,轮替通宵作业。
一位刚刚换班休息的队员靠在路边的废墟旁和衣而睡。“为什么不去帐篷里休息?”他的回答是因为倒班,“我们搜救队员最大的特点是哪里都能睡着。”
遗憾的是,生命的奇迹并没有出现,但日本救援队没有轻言放弃,他们说: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付出100%的努力。
(人民网)
生命的对话
“你听到我说话了吗?”
“听见了。”
“你疼吗?”
“疼。”
“你能动吗?”
“能动。”
这是俄罗斯救援队通过翻译与被困127小时的61岁的女性幸存者之间的对话,这是一场生命的对话。在确认幸存者神志清醒后,俄罗斯救援队把她从两层楼的夹缝中成功营救出来。这是国际救援队在中国营救出的第一位幸存者。
俄罗斯救援队于16日下午5点整抵达成都,并辗转来到了都江堰管理局第二生活区标号为“10号楼”的宿舍楼前。
他们先是用4条搜救犬进行搜索,然后用生命探测仪探测,最后终于确定有一位女性幸存者被困在塌陷的一层和地下室之间。救援队员先用电钻在地板上打了一个小孔,然后让外交部随员吴晓勇开始向幸存者喊话,让她保持镇定。随后,俄罗斯救援队8名队员开始切割地板。没多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板被切割出一个长一米、宽半米的长方形缺口。这时,救援队员已经能看到幸存者的两只脚,而她的身体被夹在仅有40厘米高的两层楼的夹缝之间。4名俄罗斯队员抓住幸存者的双脚往外拉,她开始叫疼。俄罗斯队员于是停止拖拉,改为托着她的背往外拉。终于,这位妇女被解救了出来。
当幸存者刚刚被完全托出时,媒体记者蜂拥而上,一位俄罗斯队员用一只手护住幸存者的眼睛,另一只手向记者们示意不要打灯。医护人员随即把幸存者的眼睛罩上,就地输液并送上救护车。
这位妇女得救了,俄罗斯救援队的队员们长出了一口气。但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当时救援的环境多么危险,他们完全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对此,他们解释说:“这是工作使然,搜救对于我们是一份职业,救人于危难之中是我们的天职。”
紧接着,俄罗斯救援队马上投入到对第二个可能的幸存者的救援之中。(人民网)
“我总惦记着你”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两名小学生的命运一直牵挂着温家宝总理的心。这两个孩子就是都江堰市新建小学的赵其松和王佳淇。
5月13日上午,温家宝冒雨前往新建小学。当他看到抢险人员正在解救两名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禁不住流下了热泪。在雨中,温家宝一直弯腰察看救援情况,并不断地鼓励孩子们:“孩子,听爷爷的话,要挺住,我们一定会救你出来的!”由于还要赶往下一个受灾点看望群众,温家宝当时不得不带着牵挂离开。
温总理始终记挂着这两名小学生。24日下午,再次返回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的温家宝专程来到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看望正在这里治疗的赵其松和王佳淇。
见到小其松时,温家宝说:“还记得那天吗?那天我看到你了。听见我喊你了吗?我叫你挺住。”接着总理又亲切地告诉小其松:“我总惦记着你。我有一张照片,就是我蹲在那个地方看抢救你。”
温家宝告诉小其松,这次地震要记一辈子,要学会生活,面对困难,将来可能更有出息,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之后,温家宝又来到王佳淇前对她说:“你活着,我就挺高兴。”温家宝又俯下身去,拿起王佳淇的小手,“来,摸摸爷爷的脸。”之后,温家宝又仔细询问了小佳淇的病症,当得知小佳淇恢复得很好后,才放心地离开。(新华网)
壮哉“铁军”
汶川大地震后,有“铁军”之誉的济南军区某红军师先遣指挥所带领所属“秋收起义团”红一营330余名官兵组成的抗震救灾先遣支队,以摩托化行军方式星夜驰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与此同时,该师其他部队采取铁路输送方式,分头向受灾地区集结,投入抗震救灾。
该红军师曾于1935年8月长征时途经四川阿坝地区,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时隔73年后,还是当年的那支老红军部队,为了灾区民众的生命安全再次回阿坝。
5月13日凌晨4时10分,“铁军”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赶往震中灾区。1200公里的行程,红军团仅用了24小时。14日凌晨4时,全团官兵到达都江堰市紫坪铺水库,由此徒步向汶川重灾区映秀镇进发。
负重三四十公斤重的背囊和物资,行走在塌方不断的山路上,20公里后,战士们的体能就已达到疲劳“极点”,行军的速度开始下降。“慢不得!早进重灾区一分钟,就意味着多救几位受灾群众的生命。”红一连指导员张雄飞走在队伍前头,不时鼓励大家。地图上30公里的距离,落到脚下却超过了60公里。官兵们开始和自己的体力及意志展开较量。9小时后的14日13时,红军团官兵顺利到达震中映秀镇——这比预先方案提前了12个小时!
抵达灾区后,官兵们顾不上休息,又马上投入搜救工作。当天15时30分,在映秀镇上一家坍塌的超市里,一连副连长葛士坤等人成功救出第一名幸存者。
从映秀镇通往草坡的近50公里道路,被群众称为“死亡之谷”。汶川大峡谷中银杏乡、草坡乡等地集聚着数万名亟待救治的伤员和群众。16日9时,红军团500多名官兵背负食品、药品和水,在团长黄长清的带领下,向“死亡之谷”挺进。
行至7公里处,突然遭遇山体大滑坡。正在行进中的红一连官兵赶紧隐蔽到一块大石头下。霎时,大大小小的石头从他们头顶呼啸飞过。关键时刻,黄长清接过“党员突击队”的队旗,站在了塌方的路上,组织战士们单人快速通过。
岷江上一条长200米的铁索桥,是通往银杏乡的必经之路。过桥时,上下各一根铁索,手里攥一根,脚下踩一根,不带负重通过已是摇摇晃晃,如果落下江去则绝无生还的可能。“这比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条件好多了!”徐洪刚乐观地给战士们鼓劲,并第一个背着重达三五十斤的粮食袋,攀上铁索向河对岸移去。
经过一天一夜的艰难行进,红军团官兵按时到达银杏乡,现场群众激动得泪流满面。
营救立即展开。受轻伤的群众,战士们搀扶着往峡谷外撤;受重伤的20名伤员,请求直升机紧急救援;受困的上万名群众及时得到转移。
17日,在汶川县映秀镇一处废墟前,百余名“铁军”正奋力挖掘。两台起吊机将巨石吊起又放下,挖掘机也在一旁响个不停。尘土飞扬,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消毒水味道。一块块沉重的钢筋水泥块被搬走,一个个生命被救出。而营救幸存者的官兵,多数人双手鲜血直流,皮肤糜烂。尽管如此,每一名“铁军”仍在分秒必争地抢救幸存者,他们说:“只要有生命迹象,我们绝不放弃。”
努力没有白费,5月17日,该红军团的4000余名官兵一天之内救出了56名幸存者,创造了“铁军”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一天营救幸存者的纪录。(解放军报)
超乎寻常的努力
这是足以令每个中国人都为之震撼的一幕!2008年5月17日早晨7点30分左右,四川省青川县乔庄镇一处倒塌的6层楼废墟旁,31名全副武装的日本救援队队员分成两列,集体向两名中国遇难者遗体默哀。经过14个小时的努力,他们最终还是没能挽回这两条年轻的生命——27岁的宋雪梅和她刚出生75天的女儿。
日本救援队是汶川大地震后第一支抵达灾区现场的外国救援队,也是新中国历史上迎来的第一支国际救援队。他们从16日凌晨抵达成都后,便星夜兼程,于上午9点45分到达青川县关庄镇。由于当地突发山体滑坡,而日本救援队的优势是城市救援,于是一行人不得不火速更改地点。又经过了7小时,日本救援队在当天下午3点半左右到达乔庄镇。
这是一处倒塌的6层楼房,当日本救援队赶到时,楼内的12人已有9人的遗体被挖出,另外3人下落不明。在确定了大致方位后,队员们开始圈定警戒范围。直到傍晚时分,生命探测仪仍未探测到生命存在的迹象。日本救援队决定分成三个班次,轮替通宵作业。
一位刚刚换班休息的队员靠在路边的废墟旁和衣而睡。“为什么不去帐篷里休息?”他的回答是因为倒班,“我们搜救队员最大的特点是哪里都能睡着。”
遗憾的是,生命的奇迹并没有出现,但日本救援队没有轻言放弃,他们说: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付出100%的努力。
(人民网)
生命的对话
“你听到我说话了吗?”
“听见了。”
“你疼吗?”
“疼。”
“你能动吗?”
“能动。”
这是俄罗斯救援队通过翻译与被困127小时的61岁的女性幸存者之间的对话,这是一场生命的对话。在确认幸存者神志清醒后,俄罗斯救援队把她从两层楼的夹缝中成功营救出来。这是国际救援队在中国营救出的第一位幸存者。
俄罗斯救援队于16日下午5点整抵达成都,并辗转来到了都江堰管理局第二生活区标号为“10号楼”的宿舍楼前。
他们先是用4条搜救犬进行搜索,然后用生命探测仪探测,最后终于确定有一位女性幸存者被困在塌陷的一层和地下室之间。救援队员先用电钻在地板上打了一个小孔,然后让外交部随员吴晓勇开始向幸存者喊话,让她保持镇定。随后,俄罗斯救援队8名队员开始切割地板。没多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板被切割出一个长一米、宽半米的长方形缺口。这时,救援队员已经能看到幸存者的两只脚,而她的身体被夹在仅有40厘米高的两层楼的夹缝之间。4名俄罗斯队员抓住幸存者的双脚往外拉,她开始叫疼。俄罗斯队员于是停止拖拉,改为托着她的背往外拉。终于,这位妇女被解救了出来。
当幸存者刚刚被完全托出时,媒体记者蜂拥而上,一位俄罗斯队员用一只手护住幸存者的眼睛,另一只手向记者们示意不要打灯。医护人员随即把幸存者的眼睛罩上,就地输液并送上救护车。
这位妇女得救了,俄罗斯救援队的队员们长出了一口气。但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当时救援的环境多么危险,他们完全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对此,他们解释说:“这是工作使然,搜救对于我们是一份职业,救人于危难之中是我们的天职。”
紧接着,俄罗斯救援队马上投入到对第二个可能的幸存者的救援之中。(人民网)
“我总惦记着你”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两名小学生的命运一直牵挂着温家宝总理的心。这两个孩子就是都江堰市新建小学的赵其松和王佳淇。
5月13日上午,温家宝冒雨前往新建小学。当他看到抢险人员正在解救两名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禁不住流下了热泪。在雨中,温家宝一直弯腰察看救援情况,并不断地鼓励孩子们:“孩子,听爷爷的话,要挺住,我们一定会救你出来的!”由于还要赶往下一个受灾点看望群众,温家宝当时不得不带着牵挂离开。
温总理始终记挂着这两名小学生。24日下午,再次返回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的温家宝专程来到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看望正在这里治疗的赵其松和王佳淇。
见到小其松时,温家宝说:“还记得那天吗?那天我看到你了。听见我喊你了吗?我叫你挺住。”接着总理又亲切地告诉小其松:“我总惦记着你。我有一张照片,就是我蹲在那个地方看抢救你。”
温家宝告诉小其松,这次地震要记一辈子,要学会生活,面对困难,将来可能更有出息,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之后,温家宝又来到王佳淇前对她说:“你活着,我就挺高兴。”温家宝又俯下身去,拿起王佳淇的小手,“来,摸摸爷爷的脸。”之后,温家宝又仔细询问了小佳淇的病症,当得知小佳淇恢复得很好后,才放心地离开。(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