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及其特征
(一) 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的含义及组成
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是一种将课堂教学过程的多媒体演示、信息反馈、师生及生生交互等环节进行高效整合的系统平台。它主要包括一组基于红外线的短程无线技术制造的遥控器和一个用于采集信号的红外线接收装置。当学生通过个人手持遥控器答题时,接收装置采集信号并传到教师计算机上即时进行记录与统计,并将结果显示在教室内的大屏幕显示设备上。老师可以即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通过各种反馈统计数据分析学生的反馈意见,并进行相应的调控。
(二) 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的特征
1.便携且成本低廉。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成本较低。同时教师计算机、学生使用的手持红外发射器和一个接收装置,可以被使用者携带到不同地点,超越了原始的理想化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的局限,大大延展了该系统的有效使用范围。
2.支持课堂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可以用一个遥控器实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大屏幕显示器能够以多种形式显示学生答题的统计结果。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根据相关显示数据进行交流、总结和反思,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及时交互反馈。
3.反馈统计高效。当学生操作遥控器时,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可以立即采集和处理所有学生的答题情况,并即时通过图形或报表的形式清晰的反映出来。这个过程比人为控制更加准确和高效。
二、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有效性缺失的表现
当代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在其论著中多次强调了教学反馈的重要性。布鲁纳认为教师授课要仔细观察学生的不同反应,教学是在刺激反应和纠正反应中进行的。因此,寻找有效的反馈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面向全体的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能够改善和提高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以及生生的交流和互动,很好地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即时的获得全体学生反馈信息的难题。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的应用不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更深化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但是,课堂中使用此系统过程中,师生之间却出现了大量的低效交互和片面交互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片面强调行为参与,忽视思维参与
学生的课堂参与是影响师生互动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师生互动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使用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教师可在教案中按教学进程设计好一系列适当的问题,并多以选择题形式让学生回答。由于学生每人手中一个遥控器,因此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都有按自己想法去应答的机会,这样看起来所有同学都按动了遥控器,参与到了课堂的交流和互动中。这是片面强调“动”的互动,即互动在课堂中就是“提问-回答”的方式来实现,认为“提问-回答”的次数越多,教学互动效果越好,而对设计提问的启发性和技巧性关注欠缺。计算机只能统计学生的选择结果,无法统计出每个学生做出选择的原因。于是部分学生实际上没有真正思考,只是旁观角色,没有真正参与对话和互动,不能真正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能得到学生全面的反馈信息。
(二)教学过程程序化
使用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让课堂成为了“放映厅”。上课前,教师已经设计好一系列连贯的程序化的问题,上课时,教师只需按部就班的进行提问,课件也便按顺序“播放”下去。于是,作为“播映员”的教师仅仅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系统既定的流程上来,而作为“观看者”的学生们的思路也必须循着系统展示出的问题的思路。提问什么、如何提问都是预先定好的,导致互动整齐划一、顺序确定、学生没有思维差异的空间。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的预料,对课堂的生成性反馈无及时有效的回应,课堂机械、沉闷、程序化,严重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
(三)互动评价不公平
互动评价不公平是指互动后对学生评价的不公平。不仅影响到互动的效果和互动的继续进行,还影响到学生心理健康。
首先,在利用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计算机即时对反馈结果进行了统计和显示,因此教师往往也只关注对结果进行评价,这就显得评价内容单一,忽视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几方面加以评价。其次,在利用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设置学生互评的选项时往往过于含糊,“很好”、“一般”、“很差”,这些单一的评价语言很含糊,教师也没有及时向学生提问到底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并且没有对学生的评价再加以评价,缺乏指导,学生的知识经验相对狭窄不知评价对与错。这就缺少了因势利导的导向作用。
(四)信息流向不均衡
尽管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的支持可以加大课堂上源自学生端的信息流,然而实际课堂上教师端向学生端的信息流依旧远远大于学生向教师端的信息回流。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流程为“教师提问 ? 学生回答 ? 教师再提问”的过程,师生之间创造性的互动并没有发生,即课堂中没有出现“教师接受学生的观点,并以此发展课程教学 ? 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 ? 教师再次接受学生观点”的环节。
综上所述,在使用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时,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是:新的技术工具是否使用了,以及使用得是否纯熟等问题,这导致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互看起来轰轰烈烈,可是却总是处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而且很明显问题是预先设计好的,这就使得师生之间的交互处于无效或低效状态。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的使用没有起到促进师生之间高效互动的效果。
三、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有效性缺失的归因分析
(一)传统教学理论的固守
近代中国教育学是从引进西方理论开始的,像赫尔巴特的教育学理论就对中国教育发挥了巨大的影响作用。它强调学科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后经其学生的发展改变为“五段教学法”,曾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这种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与爱好,使教学过程成了机械刻板的程式。但是仍有部分教师依然不加批判的固守传统的教学理论,或者由于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使得利用了现代技术的课堂依然刻板、程序化、封闭化。 (二)教师对互动反馈理论的理解偏差
师生互动是师生在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两个方面的相互促进或抑制的作用。外在行为是内部心里活动的外显化,因此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能仅停留在外显的行为上,而应该从影响彼此之间心理变化为重点,进而通过外显行为加以佐证,从而保证互动的效果和质量。课堂上的师生交流与互动也自成系统,对这个系统利用反馈原理进行优化是实现高效师生交互的必要条件。部分教师由于对课堂师生互动反馈理论理解不到位,继而引起了教学实践行为的偏差。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追求形式到位,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热闹非凡,学生分组讨论热烈,用遥控器进行反馈时很活跃等,而实际上却是迷失了深层的知识和技能目标,丧失了教育应有的内涵和价值。
(三)标准化的答案导致主体思考能力的丧失
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的主要使用形式是列出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选项,让学生进行选择。这种思维方式会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而学生的自由思考、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将在这种氛围中逐渐消失殆尽。对该系统的错误和过度使用会淹没学生对智慧的追求,削平他们对知识的深度体验。
四、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有效性缺失的对策
师生互动过程中彼此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一个双向过程,是一个消除分歧和冲突,实现共同的意义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运用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师生彼此交换反馈信息,一方面实现双方输出信息的不断优化,另一方面实现师生双方意义建构的逐步趋同化,这个过程正是集体学习的本质所在。
(一)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性
新的教育理念则认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而沟通与合作意味着双向或多向的反馈与调控。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的、生成的,从而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在课堂上不同的知识经验、情感、信念、价值观之间发生碰撞所产生的超越知识本身的感悟与发现,在上课之前常常是始料不及的,只能在师生、生生与具体问题的互动过程中产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局限于课堂即时互动系统预设好的问题,也不能局限于每个问题预设好的答案,来自学生的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可能是瞬息万变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聆听“不同的声音”。
(二)进行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课堂及时互动反馈系统,了解学生在课堂上随时变化的反馈信息。教师接收了学生的反馈后,还要把自己对教学的调整、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等再次反馈给学生,实现真正的双向互动。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语言,进行启发式教学,弥补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无法统计出每个学生做出选择的原因的缺憾。教师可通过比喻、反问、情境创设等,经常通过问“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样”等等来促使学生积极思索,并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诱导学生发出更丰富的反馈信息,从单纯的行为参与过渡到真正的思维参与。(下转页)
(上接页)
(三)引导学生正确评价
利用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常常设置问题要求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就必须发挥“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评价的方向,点拨他们评价的方法和要领。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及他人的观点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利用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对评价数据统计的高效性,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不同评价主体的互动作用,使评价向着人性化、科学化发展,课堂就既是一个促进别人的过程,又是一个取长补短的学习过程、提升过程。
五、结语
2000年以来计算机+投影+大屏幕成为课堂教学信息化的主流模式,这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信息技术没有发挥对促进师生互动和交流的有效支持,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也是如此。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面对课堂中即时互动反馈系统应用的有效性的缺失,我们不应从否定信息技术的角度思考问题,而应在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加强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教育。“生成性”、“平等性”、“启发性”、“交互性”等等就是信息化教育的核心理念,我们要关注这些理念,探讨如何利用课堂即时互动反馈技术来实现师生间高效的交流和互动,在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中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和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 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的含义及组成
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是一种将课堂教学过程的多媒体演示、信息反馈、师生及生生交互等环节进行高效整合的系统平台。它主要包括一组基于红外线的短程无线技术制造的遥控器和一个用于采集信号的红外线接收装置。当学生通过个人手持遥控器答题时,接收装置采集信号并传到教师计算机上即时进行记录与统计,并将结果显示在教室内的大屏幕显示设备上。老师可以即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通过各种反馈统计数据分析学生的反馈意见,并进行相应的调控。
(二) 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的特征
1.便携且成本低廉。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成本较低。同时教师计算机、学生使用的手持红外发射器和一个接收装置,可以被使用者携带到不同地点,超越了原始的理想化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的局限,大大延展了该系统的有效使用范围。
2.支持课堂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可以用一个遥控器实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大屏幕显示器能够以多种形式显示学生答题的统计结果。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根据相关显示数据进行交流、总结和反思,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及时交互反馈。
3.反馈统计高效。当学生操作遥控器时,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可以立即采集和处理所有学生的答题情况,并即时通过图形或报表的形式清晰的反映出来。这个过程比人为控制更加准确和高效。
二、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有效性缺失的表现
当代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在其论著中多次强调了教学反馈的重要性。布鲁纳认为教师授课要仔细观察学生的不同反应,教学是在刺激反应和纠正反应中进行的。因此,寻找有效的反馈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面向全体的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能够改善和提高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以及生生的交流和互动,很好地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即时的获得全体学生反馈信息的难题。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的应用不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更深化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但是,课堂中使用此系统过程中,师生之间却出现了大量的低效交互和片面交互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片面强调行为参与,忽视思维参与
学生的课堂参与是影响师生互动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师生互动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使用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教师可在教案中按教学进程设计好一系列适当的问题,并多以选择题形式让学生回答。由于学生每人手中一个遥控器,因此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都有按自己想法去应答的机会,这样看起来所有同学都按动了遥控器,参与到了课堂的交流和互动中。这是片面强调“动”的互动,即互动在课堂中就是“提问-回答”的方式来实现,认为“提问-回答”的次数越多,教学互动效果越好,而对设计提问的启发性和技巧性关注欠缺。计算机只能统计学生的选择结果,无法统计出每个学生做出选择的原因。于是部分学生实际上没有真正思考,只是旁观角色,没有真正参与对话和互动,不能真正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能得到学生全面的反馈信息。
(二)教学过程程序化
使用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让课堂成为了“放映厅”。上课前,教师已经设计好一系列连贯的程序化的问题,上课时,教师只需按部就班的进行提问,课件也便按顺序“播放”下去。于是,作为“播映员”的教师仅仅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系统既定的流程上来,而作为“观看者”的学生们的思路也必须循着系统展示出的问题的思路。提问什么、如何提问都是预先定好的,导致互动整齐划一、顺序确定、学生没有思维差异的空间。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的预料,对课堂的生成性反馈无及时有效的回应,课堂机械、沉闷、程序化,严重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
(三)互动评价不公平
互动评价不公平是指互动后对学生评价的不公平。不仅影响到互动的效果和互动的继续进行,还影响到学生心理健康。
首先,在利用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计算机即时对反馈结果进行了统计和显示,因此教师往往也只关注对结果进行评价,这就显得评价内容单一,忽视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几方面加以评价。其次,在利用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设置学生互评的选项时往往过于含糊,“很好”、“一般”、“很差”,这些单一的评价语言很含糊,教师也没有及时向学生提问到底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并且没有对学生的评价再加以评价,缺乏指导,学生的知识经验相对狭窄不知评价对与错。这就缺少了因势利导的导向作用。
(四)信息流向不均衡
尽管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的支持可以加大课堂上源自学生端的信息流,然而实际课堂上教师端向学生端的信息流依旧远远大于学生向教师端的信息回流。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流程为“教师提问 ? 学生回答 ? 教师再提问”的过程,师生之间创造性的互动并没有发生,即课堂中没有出现“教师接受学生的观点,并以此发展课程教学 ? 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 ? 教师再次接受学生观点”的环节。
综上所述,在使用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时,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是:新的技术工具是否使用了,以及使用得是否纯熟等问题,这导致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互看起来轰轰烈烈,可是却总是处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而且很明显问题是预先设计好的,这就使得师生之间的交互处于无效或低效状态。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的使用没有起到促进师生之间高效互动的效果。
三、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有效性缺失的归因分析
(一)传统教学理论的固守
近代中国教育学是从引进西方理论开始的,像赫尔巴特的教育学理论就对中国教育发挥了巨大的影响作用。它强调学科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后经其学生的发展改变为“五段教学法”,曾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这种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与爱好,使教学过程成了机械刻板的程式。但是仍有部分教师依然不加批判的固守传统的教学理论,或者由于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使得利用了现代技术的课堂依然刻板、程序化、封闭化。 (二)教师对互动反馈理论的理解偏差
师生互动是师生在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两个方面的相互促进或抑制的作用。外在行为是内部心里活动的外显化,因此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能仅停留在外显的行为上,而应该从影响彼此之间心理变化为重点,进而通过外显行为加以佐证,从而保证互动的效果和质量。课堂上的师生交流与互动也自成系统,对这个系统利用反馈原理进行优化是实现高效师生交互的必要条件。部分教师由于对课堂师生互动反馈理论理解不到位,继而引起了教学实践行为的偏差。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追求形式到位,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热闹非凡,学生分组讨论热烈,用遥控器进行反馈时很活跃等,而实际上却是迷失了深层的知识和技能目标,丧失了教育应有的内涵和价值。
(三)标准化的答案导致主体思考能力的丧失
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的主要使用形式是列出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选项,让学生进行选择。这种思维方式会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而学生的自由思考、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将在这种氛围中逐渐消失殆尽。对该系统的错误和过度使用会淹没学生对智慧的追求,削平他们对知识的深度体验。
四、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有效性缺失的对策
师生互动过程中彼此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一个双向过程,是一个消除分歧和冲突,实现共同的意义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运用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师生彼此交换反馈信息,一方面实现双方输出信息的不断优化,另一方面实现师生双方意义建构的逐步趋同化,这个过程正是集体学习的本质所在。
(一)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性
新的教育理念则认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而沟通与合作意味着双向或多向的反馈与调控。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的、生成的,从而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在课堂上不同的知识经验、情感、信念、价值观之间发生碰撞所产生的超越知识本身的感悟与发现,在上课之前常常是始料不及的,只能在师生、生生与具体问题的互动过程中产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局限于课堂即时互动系统预设好的问题,也不能局限于每个问题预设好的答案,来自学生的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可能是瞬息万变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聆听“不同的声音”。
(二)进行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课堂及时互动反馈系统,了解学生在课堂上随时变化的反馈信息。教师接收了学生的反馈后,还要把自己对教学的调整、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等再次反馈给学生,实现真正的双向互动。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语言,进行启发式教学,弥补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无法统计出每个学生做出选择的原因的缺憾。教师可通过比喻、反问、情境创设等,经常通过问“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样”等等来促使学生积极思索,并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诱导学生发出更丰富的反馈信息,从单纯的行为参与过渡到真正的思维参与。(下转页)
(上接页)
(三)引导学生正确评价
利用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常常设置问题要求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就必须发挥“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评价的方向,点拨他们评价的方法和要领。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及他人的观点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利用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对评价数据统计的高效性,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不同评价主体的互动作用,使评价向着人性化、科学化发展,课堂就既是一个促进别人的过程,又是一个取长补短的学习过程、提升过程。
五、结语
2000年以来计算机+投影+大屏幕成为课堂教学信息化的主流模式,这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信息技术没有发挥对促进师生互动和交流的有效支持,课堂即时互动反馈系统也是如此。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面对课堂中即时互动反馈系统应用的有效性的缺失,我们不应从否定信息技术的角度思考问题,而应在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加强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教育。“生成性”、“平等性”、“启发性”、“交互性”等等就是信息化教育的核心理念,我们要关注这些理念,探讨如何利用课堂即时互动反馈技术来实现师生间高效的交流和互动,在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中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和产生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