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竞争力对企业长久生存和发展而言有着决定性意义。本文根据对江苏、浙江、安徽三个省份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进行的关于资金管理、制度建设、信息化、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等企业组织各类要素的问卷调查,通过线性回归,发现资金问题对当地中小企业竞争力影响显著,从而在对资金预算、筹集以及监管等问题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三省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苏浙皖 中小企业 竞争力 资金管理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5(a)-123-03
1 研究背景与调查方法
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在全国2.2%的国土空间上集聚11.8%的人口和21%的地區生产总值,这对苏浙皖三省的发展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而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处于为核心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上下游环节,对产业经济整体的效率产生重要作用,因而如何提升三省中小企业竞争力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对苏浙皖沪三省一市2016年统计年鉴的整理,2015年度,三个省份中小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69993.96亿元,较上年度同比增长4.79%,占三省工业总产值的66.27%,这说明三个省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总体乐观;同时,中小企业企业效益向好,以江苏为例,全省中小企业利润总额6274.25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8.78%。然而,问题同样存在,2015年度苏浙皖三省的单位中小工业企业平均产值1.62亿元,低于上海中小工业企业的平均产值;同时,就江苏来看,全省中小企业新产品产值10976.96亿元,新产品产值率为11.75%,整体创新水平仍有待加强。
为了进一步研究苏浙皖三省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调查组针对企业组织中资金管理、信息化、技术创新及企业文化等要素,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于2016年7~8月间对江苏、浙江、安徽三个省份、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组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1份,合格率为84.17%,其中,按企业资产总额分,300万元以下的占10.89%,300万~1000万元的占20.79%,1000万~5000万元的占32.67%,5000万元以上的占32.67%;按企业员工总数分,20人以下的占14.85%,20~50人的占11.88%,50~100人的占 17.82%,100~300人的占18.81%,300人以上的占10.89%。
2 调查结果
2.1 对于苏浙皖三省中小企业而言,资金问题与竞争力关系最为密切
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考察,内部因素主要体现为资源和能力,而外部要素则主要体现为环境。在本次问卷调查涉及到的企业组织不同要素中,资金作为有形资源要素影响企业竞争力,而信息化建设、技术创新能力(获取或开发资源的能力)及企业文化(战略和经营管理的能力)则作为能力要素影响企业竞争力。为了分析各类因素对三省中小企业竞争力产生的影响,设计如下回归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判断影响三省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子,回归分析中选用企业主要产品销量占该地区市场份额代表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员工的积极性代表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代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结果见表1。
因变量C:企业主要产品销量占该地区市场份额;
自变量Region:企业所处省份(江苏为1,浙江为2,安徽为3);
自变量Information:企业内外情报分析的能力打分;
自变量Morale: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自变量Innovation: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
自变量Capital:资金管理水平打分。
回归分析中,如果回归结果t Stat的绝对值大于2时,那么该自变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表中数据不难发现,在上述5个自变量中,只有资金管理水平(Capital)t Stat的绝对值大于2,因此可以认为,当地中小企业竞争力仅对企业的资金问题有较强的显著性,或者说对于苏浙皖中小企业而言,与竞争力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资金问题。
2.2 企业财务预算不够全面,对现金流量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预算尤为欠缺
在对“企业对哪几项编制预算,并及时分析控制预算差异,确保预算的执行”的回答中,88.12%的中小企业对成本项目编制了预算,78.22%的企业对销售收入编制了预算,75.25%的企业对人员薪酬福利编制了预算,而对现金流量和固定资产投资编制并执行预算的企业均仅占抽样总体的50.50%。作为现代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全面的财务预算能够促进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1]。其中,现金流通常被称为企业的“血液”,而固定资产投资则作为一项沉没成本,一旦决定投入,成本的发生就不可避免。如果只注重利润增长而忽视现金流量预算,一旦现金周转出现问题,企业将承受巨大风险;如果忽视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分析与预算,不对投资风险进行有效衡量,同样会造成资金浪费,加大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2.3 当地政府部门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当地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财政补助与政府采购两方面:样本总体中,享有财政补贴的企业仅占 24.75%,而在这其中仅有8%的企业获得财政补贴总额占企业年销售收入的40%~60%,80%的企业获得财政补贴额仅占年度销售收入数的0~20%;在政府采购方面,调查中84.16%的企业表示,销售给政府部门的收入占企业年度销售收入的比例仅为0~20%。银行的支持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优惠利率贷款较少:在对“贵企业从商业银行所获贷款年均利率与同期贷款利率相比”的回答中,答案是“低于同期贷款利率”的企业占31.68%,而调查中,工信部等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工业微型企业,获得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仅占样本中微型企业总数的6.67%。 2.4 企业筹资大多依赖自有资金及商业银行贷款,筹资渠道单一
一般而言,在企业初创阶段,企业筹资主要依靠权益资本,使用财务杠杆的机会较少;在企业扩张成熟期,企业则逐渐加大对债务资本的依赖,在较高程度上使用财务杠杆,而债务资本往往来源于商业银行贷款。在对“资金来源中不同筹资渠道所占比例情况”的回答中,自有资金占比达20%以上的受调查企业占抽样总体的93.33%;其次,商业银行贷款额占总筹资额20%以上的企业占49.33%。将抽样总体分为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和在此标准以下的小微型企业,则在商业银行贷款额占总筹资额比例在20%以上的情况下,符合条件的小微型企业仅占其总数的48.44%,而符合条件的中型企业则占其总数的54.55%(具体数据见表2),这印证了上述观点。
通常情況下,中小企业的现金流不顺畅,一两笔大额的应收账款未能及时兑付就可能造成企业资金链的紧张甚至断裂,再加上中小企业的股东实力一般较弱,自有流动资金补充不足,所以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大公司或者集团公司相比要弱得多。对于银行而言,对企业的贷款获得的收益是固定的,并不会随着企业的经营好坏而有所变化,因此保障资金的安全是银行的首要目标。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银行的授信政策不停地缩紧,企业经营情况稍有恶化就可能招致银行提前收贷,进而导致中小企业本来就捉襟见肘的现金流雪上加霜。虽然中小企业出现这些困难情况其实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只要给企业一些时间,企业通过自身的调整完全可以重新回到正轨,但是银行的收贷往往不会给企业太多的时间。在中小企业相对脆弱的生态系统下,加上没有强大股东的支持,也许一个小小的决策失误就会带来毁灭性的结果。
2.5 企业资金管理不到位,地方政府部门在监督企业资金管理方面的程度有待提高
内部控制是一个由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实现运营、报告和合规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2]。一个企业做好对资金的控制监管,将有效降低其面临的风险,提高企业绩效,实现企业目标。对资金管理制度的感知是判断企业资金管理制度建设状况的手段之一,在本次调查中,认为所在企业资金管理制度“好”或“非常好”的仅占58.34%,认为本地区政府部门在监督企业资金管理方面的程度“比较严”或“非常严”的仅占42.57%。可以认为,当地中小企业资金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自身,忽视对企业资金的管理,会为将来出现资金短缺问题埋下重要隐患。
3 提升三省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3.1 完善扶持性政策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衔接
现阶段,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相关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例如《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52号)、《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34号)、《关于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48号)、《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53号)。近年来,江苏省财政厅制定了《江苏省金融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管理实施细则》(苏财金〔2012〕72号),试图在财政资金的引导下,合作银行通过推出创新型产品,缩短贷款流程和审批链条,创新担保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开辟绿色信贷通道。政策实施后,仅南京市规模3000万元的资金池,4年内累计投放科技贷款就达到9.4亿元,累计放大倍数达到31倍[3]。但是,在当前的实践中,由于大多数扶持性政策分散在不同的法规、公告之中,政策的呈现缺乏系统性,从而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政策的权威性,影响了政策的效率和效果。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性政策体系,开辟更加广阔的宣传平台,让执行部门将政策落到实处,让当地中小企业充分了解掌握这些扶持性政策。让这些政策形成合力,最终真正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法宝。
3.2 拓宽融资渠道,开展供应链融资等新型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三方应当共同寻求新的融资担保方式。供应链模式下,中小企业常处于核心企业的上下游环节,通过分工合作,中小企业对核心企业运行效率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阶段,部分地区已经逐渐形成多种供应链融资模式,如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即金融机构以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签订贸易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基础,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以合同项下应收账款为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与互联网融资模式相比,此类融资模式所依靠的是核心企业的信用,这将在有效规避风险、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获得较为稳定的现金流。
3.3 加强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
中小企业缺乏对资金活动的内部控制,一方面由于企业自身缺乏对资金监管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则在于外部监督机制乏力。在此情况下,即便中小企业在优惠政策中获得了一定的资金支持,资金利用率仍无法达到应有水平。就目前而言,对企业的外部监督包括了以财政、税务、审计、证券监管部门等为主的政府监督以及由注册会计师、社会舆论构成的社会监督,然而如此庞大的监督体系对于中小企业产生的效果却是不尽人意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各监督机构管理分散,横向信息沟通缺失,没有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监督合力不能充分体现;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外界对中小企业重视程度不足同样加大了对其进行外部监督的难度。针对这一现状,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做到合理分工、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利用社会媒体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不当产生的过失曝光,从而实现充分的社会舆论监督,对其他企业起到警示作用,促使中小企业的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 降艳琴,任伟峰.中小企业资金管理问题完善途径探析[J].财会通讯,2014(23).
[2] Treadway委员会发起组织委员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2013)[M].财政部会计司,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3] 江苏省人民政府.我省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运行成效显著[EB/OL]. http://www.jiangsu.gov.cn/jsyw/201504/20150403_380284. html,2015-04-03.
①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TAPP)(PPZY2015A062);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项目“苏浙皖三省中小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调查分析”(201610298005Z)。
作者简介:王译萱(1996-),男,江苏扬州人,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主要从事企业管理、会计学方面的研究;王妹(1966-),女,江苏常熟人,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会计学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苏浙皖 中小企业 竞争力 资金管理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5(a)-123-03
1 研究背景与调查方法
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在全国2.2%的国土空间上集聚11.8%的人口和21%的地區生产总值,这对苏浙皖三省的发展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而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处于为核心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上下游环节,对产业经济整体的效率产生重要作用,因而如何提升三省中小企业竞争力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对苏浙皖沪三省一市2016年统计年鉴的整理,2015年度,三个省份中小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69993.96亿元,较上年度同比增长4.79%,占三省工业总产值的66.27%,这说明三个省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总体乐观;同时,中小企业企业效益向好,以江苏为例,全省中小企业利润总额6274.25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8.78%。然而,问题同样存在,2015年度苏浙皖三省的单位中小工业企业平均产值1.62亿元,低于上海中小工业企业的平均产值;同时,就江苏来看,全省中小企业新产品产值10976.96亿元,新产品产值率为11.75%,整体创新水平仍有待加强。
为了进一步研究苏浙皖三省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调查组针对企业组织中资金管理、信息化、技术创新及企业文化等要素,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于2016年7~8月间对江苏、浙江、安徽三个省份、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组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1份,合格率为84.17%,其中,按企业资产总额分,300万元以下的占10.89%,300万~1000万元的占20.79%,1000万~5000万元的占32.67%,5000万元以上的占32.67%;按企业员工总数分,20人以下的占14.85%,20~50人的占11.88%,50~100人的占 17.82%,100~300人的占18.81%,300人以上的占10.89%。
2 调查结果
2.1 对于苏浙皖三省中小企业而言,资金问题与竞争力关系最为密切
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考察,内部因素主要体现为资源和能力,而外部要素则主要体现为环境。在本次问卷调查涉及到的企业组织不同要素中,资金作为有形资源要素影响企业竞争力,而信息化建设、技术创新能力(获取或开发资源的能力)及企业文化(战略和经营管理的能力)则作为能力要素影响企业竞争力。为了分析各类因素对三省中小企业竞争力产生的影响,设计如下回归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判断影响三省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子,回归分析中选用企业主要产品销量占该地区市场份额代表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员工的积极性代表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代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结果见表1。
因变量C:企业主要产品销量占该地区市场份额;
自变量Region:企业所处省份(江苏为1,浙江为2,安徽为3);
自变量Information:企业内外情报分析的能力打分;
自变量Morale: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自变量Innovation: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
自变量Capital:资金管理水平打分。
回归分析中,如果回归结果t Stat的绝对值大于2时,那么该自变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表中数据不难发现,在上述5个自变量中,只有资金管理水平(Capital)t Stat的绝对值大于2,因此可以认为,当地中小企业竞争力仅对企业的资金问题有较强的显著性,或者说对于苏浙皖中小企业而言,与竞争力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资金问题。
2.2 企业财务预算不够全面,对现金流量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预算尤为欠缺
在对“企业对哪几项编制预算,并及时分析控制预算差异,确保预算的执行”的回答中,88.12%的中小企业对成本项目编制了预算,78.22%的企业对销售收入编制了预算,75.25%的企业对人员薪酬福利编制了预算,而对现金流量和固定资产投资编制并执行预算的企业均仅占抽样总体的50.50%。作为现代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全面的财务预算能够促进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1]。其中,现金流通常被称为企业的“血液”,而固定资产投资则作为一项沉没成本,一旦决定投入,成本的发生就不可避免。如果只注重利润增长而忽视现金流量预算,一旦现金周转出现问题,企业将承受巨大风险;如果忽视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分析与预算,不对投资风险进行有效衡量,同样会造成资金浪费,加大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2.3 当地政府部门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当地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财政补助与政府采购两方面:样本总体中,享有财政补贴的企业仅占 24.75%,而在这其中仅有8%的企业获得财政补贴总额占企业年销售收入的40%~60%,80%的企业获得财政补贴额仅占年度销售收入数的0~20%;在政府采购方面,调查中84.16%的企业表示,销售给政府部门的收入占企业年度销售收入的比例仅为0~20%。银行的支持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优惠利率贷款较少:在对“贵企业从商业银行所获贷款年均利率与同期贷款利率相比”的回答中,答案是“低于同期贷款利率”的企业占31.68%,而调查中,工信部等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工业微型企业,获得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仅占样本中微型企业总数的6.67%。 2.4 企业筹资大多依赖自有资金及商业银行贷款,筹资渠道单一
一般而言,在企业初创阶段,企业筹资主要依靠权益资本,使用财务杠杆的机会较少;在企业扩张成熟期,企业则逐渐加大对债务资本的依赖,在较高程度上使用财务杠杆,而债务资本往往来源于商业银行贷款。在对“资金来源中不同筹资渠道所占比例情况”的回答中,自有资金占比达20%以上的受调查企业占抽样总体的93.33%;其次,商业银行贷款额占总筹资额20%以上的企业占49.33%。将抽样总体分为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和在此标准以下的小微型企业,则在商业银行贷款额占总筹资额比例在20%以上的情况下,符合条件的小微型企业仅占其总数的48.44%,而符合条件的中型企业则占其总数的54.55%(具体数据见表2),这印证了上述观点。
通常情況下,中小企业的现金流不顺畅,一两笔大额的应收账款未能及时兑付就可能造成企业资金链的紧张甚至断裂,再加上中小企业的股东实力一般较弱,自有流动资金补充不足,所以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大公司或者集团公司相比要弱得多。对于银行而言,对企业的贷款获得的收益是固定的,并不会随着企业的经营好坏而有所变化,因此保障资金的安全是银行的首要目标。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银行的授信政策不停地缩紧,企业经营情况稍有恶化就可能招致银行提前收贷,进而导致中小企业本来就捉襟见肘的现金流雪上加霜。虽然中小企业出现这些困难情况其实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只要给企业一些时间,企业通过自身的调整完全可以重新回到正轨,但是银行的收贷往往不会给企业太多的时间。在中小企业相对脆弱的生态系统下,加上没有强大股东的支持,也许一个小小的决策失误就会带来毁灭性的结果。
2.5 企业资金管理不到位,地方政府部门在监督企业资金管理方面的程度有待提高
内部控制是一个由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实现运营、报告和合规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2]。一个企业做好对资金的控制监管,将有效降低其面临的风险,提高企业绩效,实现企业目标。对资金管理制度的感知是判断企业资金管理制度建设状况的手段之一,在本次调查中,认为所在企业资金管理制度“好”或“非常好”的仅占58.34%,认为本地区政府部门在监督企业资金管理方面的程度“比较严”或“非常严”的仅占42.57%。可以认为,当地中小企业资金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自身,忽视对企业资金的管理,会为将来出现资金短缺问题埋下重要隐患。
3 提升三省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3.1 完善扶持性政策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衔接
现阶段,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相关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例如《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52号)、《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34号)、《关于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48号)、《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53号)。近年来,江苏省财政厅制定了《江苏省金融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管理实施细则》(苏财金〔2012〕72号),试图在财政资金的引导下,合作银行通过推出创新型产品,缩短贷款流程和审批链条,创新担保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开辟绿色信贷通道。政策实施后,仅南京市规模3000万元的资金池,4年内累计投放科技贷款就达到9.4亿元,累计放大倍数达到31倍[3]。但是,在当前的实践中,由于大多数扶持性政策分散在不同的法规、公告之中,政策的呈现缺乏系统性,从而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政策的权威性,影响了政策的效率和效果。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性政策体系,开辟更加广阔的宣传平台,让执行部门将政策落到实处,让当地中小企业充分了解掌握这些扶持性政策。让这些政策形成合力,最终真正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法宝。
3.2 拓宽融资渠道,开展供应链融资等新型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三方应当共同寻求新的融资担保方式。供应链模式下,中小企业常处于核心企业的上下游环节,通过分工合作,中小企业对核心企业运行效率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阶段,部分地区已经逐渐形成多种供应链融资模式,如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即金融机构以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签订贸易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基础,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以合同项下应收账款为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与互联网融资模式相比,此类融资模式所依靠的是核心企业的信用,这将在有效规避风险、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获得较为稳定的现金流。
3.3 加强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
中小企业缺乏对资金活动的内部控制,一方面由于企业自身缺乏对资金监管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则在于外部监督机制乏力。在此情况下,即便中小企业在优惠政策中获得了一定的资金支持,资金利用率仍无法达到应有水平。就目前而言,对企业的外部监督包括了以财政、税务、审计、证券监管部门等为主的政府监督以及由注册会计师、社会舆论构成的社会监督,然而如此庞大的监督体系对于中小企业产生的效果却是不尽人意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各监督机构管理分散,横向信息沟通缺失,没有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监督合力不能充分体现;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外界对中小企业重视程度不足同样加大了对其进行外部监督的难度。针对这一现状,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做到合理分工、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利用社会媒体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不当产生的过失曝光,从而实现充分的社会舆论监督,对其他企业起到警示作用,促使中小企业的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 降艳琴,任伟峰.中小企业资金管理问题完善途径探析[J].财会通讯,2014(23).
[2] Treadway委员会发起组织委员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2013)[M].财政部会计司,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3] 江苏省人民政府.我省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运行成效显著[EB/OL]. http://www.jiangsu.gov.cn/jsyw/201504/20150403_380284. html,2015-04-03.
①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TAPP)(PPZY2015A062);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项目“苏浙皖三省中小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调查分析”(201610298005Z)。
作者简介:王译萱(1996-),男,江苏扬州人,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主要从事企业管理、会计学方面的研究;王妹(1966-),女,江苏常熟人,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会计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