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renlao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3日,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病逝,享年91岁。李光耀祖籍中国广东省,爱喝中国茶,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情缘”,任内多次访华。李光耀的逝世,无论对于新加坡本国,还是整个华人世界,都是震动性的事件。
  任总理数十年 创立“新加坡模式”
  李光耀早期赴英国留学,1950年回国后担任律师和工会法律顾问。1955年,他在新加坡首届选举中当选为立法议会(后改称国会)议员。
  步入政坛后,李光耀逐步走上事业的巅峰。1959年6月3日,新加坡自治邦成立,而人民行动党也在自治邦政府的首次选举中成为立法议院第一大党,由李光耀出任自治邦政府总理。
  1963年9月,新加坡同马来亚、沙捞越和沙巴组成马来西亚联邦,李光耀继续任新加坡总理。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联邦,成立共和国,李光耀担任共和国总理。
  新加坡总理一职,李光耀一干就是几十年。在此期间,新加坡用了不到40年时间,从一个经济与国防均很脆弱的弹丸之地,一跃成为著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其发展轨迹,被总结为新加坡模式。
  1990年11月,李光耀卸任总理一职。2011年5月,年近九旬的李光耀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他不会在新一届内阁中担任职位。
  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称,“新加坡今天的一切,几乎可说全是李光耀一手打造的。新加坡是精英治理的典范。”
  祖籍广东 有深厚“中国情缘”
  李光耀祖籍中国广东省。虽然自幼接受英语教育,但他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情缘”。李光耀努力学习汉语和闽南话,尤其喜欢背诵四字成语,还爱喝中国茶。
  李光耀与中国领导人私交甚好。他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与中国大陆交往,会晤过多位中国领导人,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制定方面有重要影响,并支持海峡两岸统一。
  新加坡高速发展的模式,令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感慨颇深。1992年,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应该学习借鉴新加坡的经验。”
  “新加坡模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借鉴的“他山之石”。几十年来,两国互鉴互学,共同发展。因为邓小平与新加坡的渊源,中新两国之间增添了一份特殊的感情。
  2005年5月,李光耀被复旦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并于2008年8月来华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及相关活动。
  建设组屋 令民有所居
  新加坡在刚自治时,面临严峻的“屋荒”,大多数人只能居住在木板和铁片搭建的棚屋内,只有9%的人住在像样的房屋内,恶劣的住房问题导致了社会严重不稳定。以李光耀为首的人民行动党提出了“居者有其屋”的口号。
  此后,李光耀政府于1960年成立了建屋发展局,向低收入人民提供廉价房屋。建屋发展局在1964年把“居者有其屋”从口号变为现实:国家免费提供土地,由建屋发展局统一规划建设“组屋”。由于新加坡建屋发展局不以赢利为目的,因此组屋的价格并不与市场挂钩,而由建屋发展局来决定。
  50年间,建屋发展局建造了90万间组屋,80%的人口居住在组屋中,其中95%拥有自己的组屋,是全球唯一近乎达到百分之百拥屋率的国家。
  “新加坡之父”的养生之道
  退休后的李光耀,仍然气色健康,精神饱满,身轻体健,思维灵活,他不仅在新加坡国内工作繁忙,还经常受邀到各国演讲和担任"治国导师"和高级顾问,奔波周旋于世界各国,在新加坡及国际上发挥着重要影响。他有如此充沛的精力,在于有一套科学的养生之道。
  他曾是个烟瘾很大的烟客,后来由于某次竞选,抽烟过多而失声,无法答谢选民,于是毅然告别十多年的抽烟生涯。他坚持每天作一小时体育运动,持之以恒,即使出国访问也从不中断。
  李光耀的早餐,坚持得比较好,一般是一杯不加糖的豆浆。如果出国,就喝牛奶,另加食一些壳类食物。不过,若是到香港或中国内地,他仍然可以坚持喝豆浆。他爱食鱼、蔬菜、全麦面包、壳类食品和水果。午餐吃得较少,晚餐比较丰富,但很少肉食。
  李光耀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剧烈的运动可以驱散一天的疲劳。李光耀锻炼身体从不间断,不论居家或出国,均持续长跑20分钟。他自幼就好动,爱游泳,爱骑自行车,他还跑步,打高尔夫球。
  李光耀认为读书也能益寿。读书可以增长知识,修身养性。李光耀体会到,有足够的运动,就得有足够的休息,他认为每天睡8个小时最好,但是对不失眠、一躺下就可以入睡的人来说,睡足6个半到7个小时就足够了。无论多忙,李光耀都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才可以应付繁忙的工作。
其他文献
为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委《关于实施“万名老干部进党校”计划的通知》要求,8月19日,由安顺市西秀区委离退局组织的“万名老干部进党校”培训班在西秀区委党校开班。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小生在开班典礼上作重要讲话。  此次培训内容坚持以理想信念、党性、形势政策教育为重点,涵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国家战略及安全形势、西秀区经济社会发展回顾与前瞻等多个专题,《苏共亡党20年祭》、《南下
期刊
8月31日,黔西南州离退休干部工作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宣讲报告会暨上半年工作总结会在兴义举行。  州委组织部副部长、州委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工委)局长(书记)刘海峰就离退休干部工作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进行了宣讲,并对上半年全州离退休干部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总结,对下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州委离退局副局长、州老年大学校长朱琳主持会议。  报告会上,州委讲师团
期刊
漂族老人会遇到哪些问题?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316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1.5%的人表示是“社交圈子窄,会孤独寂寞”;其次是“医保、社保问题”(61.6%);“与子女生活习惯不同,容易产生矛盾”排名第三(59.2%)。接下来还有:“来到陌生的城市,会无所适从”(56.9%);“子女条件有限,老人被动分居”(49.7%);“语言不通”(38.4%)等。  调查显
期刊
幼儿园门口接孩子的人群中,他们用浓重的外地口音呼唤孙子的名字;工作日的小区花园里,他们推着婴儿车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流带孩子的心得和各自的家长里短;傍晚时分,他们早早地做好一桌丰盛的菜肴等待忙碌的儿女下班……  他们大多年过花甲,本该在熟悉的故乡和亲朋圈子里安度晚年,却跟随着子女的脚步迁徙到陌生的城市,他们面临着故乡和大都市之间生活方式的差异,在享受城市生活便利的同时也遭遇着异地社保医疗等各种困扰,
期刊
俗话说“故土难舍”,有人老了却又去漂泊。  当前,在中国的城市里,除了年轻的“漂一代”,还有一群“老年漂”。 子女在外闯明天,他们跟着“漂”晚年。  春节结束,“老年漂”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关注。  幼儿园门口接孩子的人群中,他们用浓重的外地口音呼唤孙子的名字;工作日的小区花园里,他们推着婴儿车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流带孩子的心得和各自的家长里短;傍晚时分,他们早早地做好一桌丰盛的菜肴等待忙碌的儿女下班…
期刊
刚退休不久,何中华和老伴就离开了生活了几十个年头的湖南邵阳,跟着儿子一路南下中山,一住就是两年。记者在紫马岭广场碰到老俩口时,他们正一个拉着二胡,一个唱着民歌。“总得自己找点乐子,不然待在这里太闷了。”  中山有 165万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的老人随着子女南下,子女在外“闯”明天,父母跟着“漂”晚年。离开家乡,落脚异地,面对忙于工作的子女、全然陌生的环境,老来还需重新适应的他们,晚年生活过得好吗? 
期刊
元宵佳节一过,更多务工人员将返回城市,开始他们新的一年劳作,就在我们关注“北漂”、 “沪漂”等年轻群体的同时,还有一群为数众多的“老年漂”。他们中大多数早已年过半百,本该叶落归根,但却跟随在外打拼的子女,离开故乡,他们有着几乎共同的原因——照顾子女和他们的小孩。他们在新的城市里,通常面临着语言问题,结交朋友不易,生活圈子缩小,多半轻裘缓带,围着小孩转。  子女压力大求助父辈  据广州市老龄办原主任
期刊
春节结束,媒体开始聚焦回到北上广等大城市打拼的“北漂”、“沪漂”们。事实上,在当前中国的大城市里,除了年轻的“漂一代”,还有一群“老年漂”。子女在外闯明天,他们跟着“漂”晚年。  俗话说“故土难舍”,有人老了却又去漂泊  相比较年轻流动人口,“老年漂”绝不是个案现象,而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俗话说“故土难舍”。可以肯定,在中国,绝大多数老人都是愿意在自己家乡终老此生的。然而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老
期刊
“把老人接到身边,让老人安享晚年,为老人提供便利的生活环境,这是一种孝顺。”张益萍说,不过,行孝更多还是要考虑老人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仅仅满足自己尽孝的心理需要,让自己心安。  一个儿子的困惑:接还是不接?对还是错?  “我要等有能力了才会把父母接过来住。”宁波一公司职员万先生说。他口中的“能力”,就是在宁波买到一套两房两厅的房子,“让父母住在出租屋或单位宿舍肯定不方便。但我现在还买不起房,若强行把
期刊
今年两会期间,一系列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政策推进时间相继公布,与老年人紧密联系的延迟退休方案和养老金统筹方案也已被推上了议程。关于延迟退休何时开展的难题,我们看到了中央战略部署的新契机和克服困难的坚定决心。  渐进式退休政策2017年正式推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说,渐进式退休政策今年能制定完方案,明年报请国务院,于2017年正式推出。  渐进式退休政策肯定是小步、徐趋、到位的,每年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