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餐饮管理系教师党支部现有15名党员。支部以旅游学院“专业课程红旗渠”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成果显著。
认真学习,确定“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餐饮管理系教师党支部认真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深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围绕餐饮管理系专业课程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确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明确以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
第一,通过饮食文化类课程的学习,如“饮食文化”“中国茶道文化基础”等课程,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和精湛的烹饪艺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通过烹饪和餐饮技术实践类课程的学习,如“烹饪工艺”“面点工艺”“膳食营养设计”“餐饮服务”“酒水服务”等课程,不断提高学生专业技术,培养学生兢兢业业、勤奋刻苦、追求精湛技艺的工匠精神。
第三,通过食品科学类课程的学习,如“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四,通过管理类课程的学习,如“餐饮管理”“厨房管理”等课程,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知识和先进管理理念的同时,提高“以人为本意识”“生态意识”“责任意识”。
集体备课,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餐饮管理系教师党支部在明确“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之后,在全系范围内举行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和思路向全体教师进行详细说明。
此外,以参加学院“专业课程红旗渠”建设的课程为研究对象,全系教师深入研讨,集思广益,挖掘课程内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的讲授内容中。
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全系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
总结交流,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
经过十多个教学周的实践,餐饮管理系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新尝试,总结出许多有益经验。餐饮管理系教师党支部适时组织专业教师撰写“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互相交流成功经验,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
1.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工匠精神—郭晓赓教师的“烹饪技术综合实训”课程
“烹饪技术综合实训”是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烹饪理论知识、餐饮文化知识、烹饪技能、烹饪美学、厨房管理等多门课程的知识技能,对菜品进行设计、生产加工、烹调、销售。
在教学过程中,郭晓赓教师对学生提出工匠精神的要求,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始终坚持精益求精,对菜品要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要求学生对待操作过程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严格坚持标准化要求。在工作中要充满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菜品质量,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内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在原材料,还是在菜品设计、生产流程等方面都在不断完善。要享受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这才是工匠精神。厨师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项事业。
2.“读懂一道菜”,传承民族饮食文化基因—高山教师的“菜品创新与鉴赏”课程
高山教师在讲授经典菜品鉴赏时,不只是让学生了解一道菜完整的外貌和色香味形,还要让学生学习到蕴含在菜点中的内在传统文化,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想、有感而发,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强化学生的学习记忆,引导学生自觉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成为有思想有创意的新时代职业者。
在讲烤鸭时,会结合全聚德的企业精神: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讲到整只烤鸭上桌服务,传递中国大一统的思想,完整统一;讲到烤鸭伴侣空心烧饼,则告诉学生,这是周恩来总理从肉末烧饼有感而发,授意全聚德创新改革的结果;讲到鸭酱时,会自然提到儒家思想中不得其酱不食的孝道文化。
在讲火锅时,会介绍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在北京的相互融合,民族饮食文化和谐发展的典范;讲到生片火锅时,会联系道家的养生思想。民族文化是烹饪的精髓所在,要教育学生真正认识到优秀民族文化基因的可贵,肩负起发扬传统文化的时代责任。
在讲熟食清酱肉时,通过这一失传的民族记忆,唤起学生们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
每道经典菜品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它都有着非凡的历史或典故,经过历史的洗礼,传承民族饮食的文化基因。“菜品创新与鉴赏”的讲授实现了读懂一道菜传承中国饮食文化的目的。
3.用中国茶文化修身养性—田彤教师的“中国茶道文化基础”课程
“中国茶道文化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主要围绕中国茶道的起源与发展和茶叶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与外传对世界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在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练习茶道的基本动作,使学生身气动作合一、身心气意合一、心意茶水器合一,起到身心气意放松、自我调节的作用。通过茶道仪式过程的修学,使学生体验到和谐、互敬、互爱、互信,身心愉悦快乐。
该课程有着严格的修学规范,上课前通过净手、端坐、喝茶、止语等环节,帮助学生进入到身心安静的状态。学生进入茶室后将手机关机或静音并存放在衣物架上,不得随身携带,以便大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茶道修学。最初学生不太能接受,但90分钟的课堂教學下来,许多学生都表示全身心地投入茶道修学的过程中根本不会想到去看手机,觉得自己对手机的依赖也不是那么强了。通过严格的修学规范和有效的课堂组织,“中国茶道文化基础”课程成功打造了远离手机的90分钟课堂。
为了满足学生学习更多茶文化知识的需求,田彤教师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成立了茶道社,每周三晚上进行2个小时的社团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茶道知识、练习茶道基本动作、排练茶道展示、举办茶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入学习茶道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4.培养精益求精、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姜慧教师的“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
“食品分析与检验”是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课,以食品的感官品质分析为核心,结合食品成分的物理检测法和常规的化学检测法,通过系统的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及不同食品的分析方法,掌握食品常规成分物理、化学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研究作风和工作态度,实现专业自信。
该课程理论内容为学生讲授基本的食品感官知识、理化分析实验的预处理以及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学习这些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掌握食品分析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该课程的实践环节通过物理、化学实验分析,掌握食品中某一成分或一类成分的分析方法和步骤,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科学严谨的研究作风和工作态度。结合本门课程,同学期还开设了“安全与营养综合实训”。这门课以“食品分析与检验”为基础,锻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检验成分、分析结果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
餐饮管理系教师党支部将进一步加强“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建设,让更多的联大学子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于 洋]
认真学习,确定“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餐饮管理系教师党支部认真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深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围绕餐饮管理系专业课程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确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明确以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
第一,通过饮食文化类课程的学习,如“饮食文化”“中国茶道文化基础”等课程,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和精湛的烹饪艺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通过烹饪和餐饮技术实践类课程的学习,如“烹饪工艺”“面点工艺”“膳食营养设计”“餐饮服务”“酒水服务”等课程,不断提高学生专业技术,培养学生兢兢业业、勤奋刻苦、追求精湛技艺的工匠精神。
第三,通过食品科学类课程的学习,如“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四,通过管理类课程的学习,如“餐饮管理”“厨房管理”等课程,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知识和先进管理理念的同时,提高“以人为本意识”“生态意识”“责任意识”。
集体备课,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餐饮管理系教师党支部在明确“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之后,在全系范围内举行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和思路向全体教师进行详细说明。
此外,以参加学院“专业课程红旗渠”建设的课程为研究对象,全系教师深入研讨,集思广益,挖掘课程内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的讲授内容中。
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全系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
总结交流,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
经过十多个教学周的实践,餐饮管理系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新尝试,总结出许多有益经验。餐饮管理系教师党支部适时组织专业教师撰写“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互相交流成功经验,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
1.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工匠精神—郭晓赓教师的“烹饪技术综合实训”课程
“烹饪技术综合实训”是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烹饪理论知识、餐饮文化知识、烹饪技能、烹饪美学、厨房管理等多门课程的知识技能,对菜品进行设计、生产加工、烹调、销售。
在教学过程中,郭晓赓教师对学生提出工匠精神的要求,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始终坚持精益求精,对菜品要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要求学生对待操作过程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严格坚持标准化要求。在工作中要充满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菜品质量,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内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在原材料,还是在菜品设计、生产流程等方面都在不断完善。要享受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这才是工匠精神。厨师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项事业。
2.“读懂一道菜”,传承民族饮食文化基因—高山教师的“菜品创新与鉴赏”课程
高山教师在讲授经典菜品鉴赏时,不只是让学生了解一道菜完整的外貌和色香味形,还要让学生学习到蕴含在菜点中的内在传统文化,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想、有感而发,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强化学生的学习记忆,引导学生自觉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成为有思想有创意的新时代职业者。
在讲烤鸭时,会结合全聚德的企业精神: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讲到整只烤鸭上桌服务,传递中国大一统的思想,完整统一;讲到烤鸭伴侣空心烧饼,则告诉学生,这是周恩来总理从肉末烧饼有感而发,授意全聚德创新改革的结果;讲到鸭酱时,会自然提到儒家思想中不得其酱不食的孝道文化。
在讲火锅时,会介绍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在北京的相互融合,民族饮食文化和谐发展的典范;讲到生片火锅时,会联系道家的养生思想。民族文化是烹饪的精髓所在,要教育学生真正认识到优秀民族文化基因的可贵,肩负起发扬传统文化的时代责任。
在讲熟食清酱肉时,通过这一失传的民族记忆,唤起学生们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
每道经典菜品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它都有着非凡的历史或典故,经过历史的洗礼,传承民族饮食的文化基因。“菜品创新与鉴赏”的讲授实现了读懂一道菜传承中国饮食文化的目的。
3.用中国茶文化修身养性—田彤教师的“中国茶道文化基础”课程
“中国茶道文化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主要围绕中国茶道的起源与发展和茶叶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与外传对世界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在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练习茶道的基本动作,使学生身气动作合一、身心气意合一、心意茶水器合一,起到身心气意放松、自我调节的作用。通过茶道仪式过程的修学,使学生体验到和谐、互敬、互爱、互信,身心愉悦快乐。
该课程有着严格的修学规范,上课前通过净手、端坐、喝茶、止语等环节,帮助学生进入到身心安静的状态。学生进入茶室后将手机关机或静音并存放在衣物架上,不得随身携带,以便大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茶道修学。最初学生不太能接受,但90分钟的课堂教學下来,许多学生都表示全身心地投入茶道修学的过程中根本不会想到去看手机,觉得自己对手机的依赖也不是那么强了。通过严格的修学规范和有效的课堂组织,“中国茶道文化基础”课程成功打造了远离手机的90分钟课堂。
为了满足学生学习更多茶文化知识的需求,田彤教师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成立了茶道社,每周三晚上进行2个小时的社团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茶道知识、练习茶道基本动作、排练茶道展示、举办茶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入学习茶道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4.培养精益求精、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姜慧教师的“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
“食品分析与检验”是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课,以食品的感官品质分析为核心,结合食品成分的物理检测法和常规的化学检测法,通过系统的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及不同食品的分析方法,掌握食品常规成分物理、化学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研究作风和工作态度,实现专业自信。
该课程理论内容为学生讲授基本的食品感官知识、理化分析实验的预处理以及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学习这些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掌握食品分析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该课程的实践环节通过物理、化学实验分析,掌握食品中某一成分或一类成分的分析方法和步骤,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科学严谨的研究作风和工作态度。结合本门课程,同学期还开设了“安全与营养综合实训”。这门课以“食品分析与检验”为基础,锻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检验成分、分析结果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
餐饮管理系教师党支部将进一步加强“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建设,让更多的联大学子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