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初中生的价值取向,人格完善起了促进作用。然而传统模式下的思想品德教学,多数采用强迫的记忆方式。为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应试能力,许多思品老师把教学方法概括为:“勾 圈 点”。言下之意就是找得到重点识记内容,能得到高分就好。这样就使得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认识停留在一个抽象,难以理解的状态。而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是: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而且必须联系时时变动的具体实际。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老师必须从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有所思,学有所指,学有所得,学有所长。怎样实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而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要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怎样才能上好思想品德课,提出以下几点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
1 .要有活跃的课堂气氛,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家康姆斯和斯耐格对如何促进学生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给学生必须提供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 . 让学生在愉快和谐氛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老师驾驭课堂的一种教学能力的体现。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是一个妙的引入,也可以是一段师生精彩有趣的对话,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比喻,可以是全体学生知晓的名人名言,可以是一个风趣幽默的动作,也可以是一个看似平常的手势或教师的一个
眼神,还可以是一次真诚的表扬和中肯的批评,甚至是会心的微笑也可以。比如,上课时学生们不做课前准备,有学生说话,你不妨给他一个警示的眼神或会心的微笑,这样既可以使其明白自己已违反课堂纪律,又可以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宽容之心,还可以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教学不会间断,整个课堂教学充满和谐。如果此时,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对他批评一顿,会让学生觉得丢了面子,觉得老师不通情达理,从而对老师心生厌恶之情。 因此,师生关系可能僵化,整个课堂气氛会因你而紧张,这样既可能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又达不到教学效果。俗话说:“一等教师用眼神教育学生,二等教师用嘴教育学生,三等教师用手段教育学生。”由此可见课堂上与学生眼神的交流是师生心与心的交流,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有效手段,是教育学生的最高境界。这样就从学生内心深处唤起对老师的敬畏,对良好秩序的课堂的自觉维护,更唤起他在课堂上追求真知,向往崇高,探索知识的热情。师生共同努力,共同探究,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2 .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多样化。在教学中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好说,好动,好参与的特点,做到讲解与讨论的结合,做到课本知识与社会热点的结合,积累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生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因为让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活动,如个案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引起他们的学习爱好,感知 体验 领会 探究学习内容,探究学习方法,可以通过活动来明白一些道理,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以最大的热情和浓厚的求知欲完成学习任务。
3 .在思想品德课程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表现在教学方式的变革,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形成生动有趣的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更有利于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在多媒体 电子白板 幻灯片的课堂上容易抓住学生的眼,更容易抓住学生的心。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控制学生,让学生在音像变换中获得知识,培养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要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把握时代脉搏
从些年来的中考试题来看,有关时事政治,社会实践内容占较大的比例,而很多主观试题都有关时政,时事为背景,这些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试卷命题已完全改变了以往的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覆盖率的做法,而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寻找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运用所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书本知识与国内外的热点相结合,这就要求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课本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长青的。思想品德课在教学内容上不能脱离时代,也不滞后于时代。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思维特别的活跃,兴趣非常地广泛,对国内外诸多的“热点”问题喜欢去了解,更喜欢评论。这时教师应了解学生在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什么。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再把这些问题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这样思想品德课能够更加吸引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充分地利用教材插图和人物阅读材料
教材中配有插图是现用思想品德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师不应视之可有可无,应十分重视,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认真钻研教材。注意插图和教材内容的关系,挖掘教材,把插图内容的意思讲清楚,以达到理解观点,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目的。注意插图的使用方式,特别是要注意交换方式,避免单调乏味。插图的位置不同,使用方式也不同。一般反应教材重难点的插图应在课中使用,印证教材理论观点的插图,一般在课后使用。富有吸引里的插图,最好在导入新课时使用。充分利用插图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教材中还有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阅读理解材料也应引起师生的共同关注。这些内容多以介绍历史人物或当下优秀人物,又大多数是青少年中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少年的先进事迹介绍。教学中应紧扣这些内容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在生活中向榜样学习,形成自己的优良品格,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重视学习方法指导,知识传授和情感并重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凝聚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学法指导要分层次。首先是课前预习,通过预习提纲的引导,让学生学会逐字逐句的阅读,理解其中的关键词句,归纳其重点内容。前置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不走过场。其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课堂笔记,能比较,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个过程要求学生明白本节课所学内容中必须掌握的内容。再次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对重点知识,重点观点,重点考点分类识记,这样才能在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
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授 学生基本的生活常识,法律规范,国情国策等知识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和为人处事之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真正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语功能,引导学生塑造自信,自强,坚毅,成熟的人生。
总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才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教材特点才能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健全的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
一、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
1 .要有活跃的课堂气氛,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家康姆斯和斯耐格对如何促进学生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给学生必须提供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 . 让学生在愉快和谐氛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老师驾驭课堂的一种教学能力的体现。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是一个妙的引入,也可以是一段师生精彩有趣的对话,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比喻,可以是全体学生知晓的名人名言,可以是一个风趣幽默的动作,也可以是一个看似平常的手势或教师的一个
眼神,还可以是一次真诚的表扬和中肯的批评,甚至是会心的微笑也可以。比如,上课时学生们不做课前准备,有学生说话,你不妨给他一个警示的眼神或会心的微笑,这样既可以使其明白自己已违反课堂纪律,又可以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宽容之心,还可以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教学不会间断,整个课堂教学充满和谐。如果此时,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对他批评一顿,会让学生觉得丢了面子,觉得老师不通情达理,从而对老师心生厌恶之情。 因此,师生关系可能僵化,整个课堂气氛会因你而紧张,这样既可能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又达不到教学效果。俗话说:“一等教师用眼神教育学生,二等教师用嘴教育学生,三等教师用手段教育学生。”由此可见课堂上与学生眼神的交流是师生心与心的交流,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有效手段,是教育学生的最高境界。这样就从学生内心深处唤起对老师的敬畏,对良好秩序的课堂的自觉维护,更唤起他在课堂上追求真知,向往崇高,探索知识的热情。师生共同努力,共同探究,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2 .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多样化。在教学中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好说,好动,好参与的特点,做到讲解与讨论的结合,做到课本知识与社会热点的结合,积累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生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因为让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活动,如个案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引起他们的学习爱好,感知 体验 领会 探究学习内容,探究学习方法,可以通过活动来明白一些道理,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以最大的热情和浓厚的求知欲完成学习任务。
3 .在思想品德课程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表现在教学方式的变革,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形成生动有趣的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更有利于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在多媒体 电子白板 幻灯片的课堂上容易抓住学生的眼,更容易抓住学生的心。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控制学生,让学生在音像变换中获得知识,培养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要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把握时代脉搏
从些年来的中考试题来看,有关时事政治,社会实践内容占较大的比例,而很多主观试题都有关时政,时事为背景,这些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试卷命题已完全改变了以往的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覆盖率的做法,而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寻找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运用所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书本知识与国内外的热点相结合,这就要求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课本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长青的。思想品德课在教学内容上不能脱离时代,也不滞后于时代。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思维特别的活跃,兴趣非常地广泛,对国内外诸多的“热点”问题喜欢去了解,更喜欢评论。这时教师应了解学生在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什么。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再把这些问题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这样思想品德课能够更加吸引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充分地利用教材插图和人物阅读材料
教材中配有插图是现用思想品德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师不应视之可有可无,应十分重视,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认真钻研教材。注意插图和教材内容的关系,挖掘教材,把插图内容的意思讲清楚,以达到理解观点,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目的。注意插图的使用方式,特别是要注意交换方式,避免单调乏味。插图的位置不同,使用方式也不同。一般反应教材重难点的插图应在课中使用,印证教材理论观点的插图,一般在课后使用。富有吸引里的插图,最好在导入新课时使用。充分利用插图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教材中还有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阅读理解材料也应引起师生的共同关注。这些内容多以介绍历史人物或当下优秀人物,又大多数是青少年中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少年的先进事迹介绍。教学中应紧扣这些内容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在生活中向榜样学习,形成自己的优良品格,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重视学习方法指导,知识传授和情感并重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凝聚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学法指导要分层次。首先是课前预习,通过预习提纲的引导,让学生学会逐字逐句的阅读,理解其中的关键词句,归纳其重点内容。前置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不走过场。其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课堂笔记,能比较,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个过程要求学生明白本节课所学内容中必须掌握的内容。再次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对重点知识,重点观点,重点考点分类识记,这样才能在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
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授 学生基本的生活常识,法律规范,国情国策等知识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和为人处事之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真正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语功能,引导学生塑造自信,自强,坚毅,成熟的人生。
总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才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教材特点才能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健全的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