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栏目名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小康农家》 播出频率: AM720千赫 播出時段: 16:00-16:25 栏目定位: 讲小康故事 品农家生活 走创富之路 《挂职县长扶贫记》 2017年6月,习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为了打赢这场硬仗,在山西吕梁,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中央国家机关、企业及高校来吕梁山区挂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栏目名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小康农家》
播出频率: AM720千赫
其他文献
“这次网上培训足不出户,在家就能听课,培训的都是我们实用的,一次听不懂还能反复学,老师还在线与我们互动,真是太方便了!”北京市农民赵生在电话里向平谷区农广校表达谢意。 疫情期间,各地农广校推出了一批精彩的“录屏”课,让学员们“享受”高品质、精彩的“金课”。这些“金课”因疫情借“录屏”走进了大众课堂,全网共享。全国农广校体系充分运用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科讲堂》、“云上智农”App在线学习,123
从近日召开的政协第十一届陕西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获悉,陕西将集中培育10万名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从业主体职业化,坚持“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传统民居为形、农村产业为基”,挖掘农耕文化资源,发展休闲农家、乡村民宿、创意体验、健康养生新业态,打造传统产业的替代产业、供给升级的创新产业、可持续發展的战略产业,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带动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此外,
禾杆操由禾杆舞演变而来,当地人称“打禾担”,是流传于江西省宜黄县全境及周边乡镇的民间健身舞蹈,至今约有600多年的历史。禾杆,即挑柴火用的竹竿,两头尖尖便于穿插,禾杆舞就是利用禾杆和柴刀打着节拍进行歌舞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舞蹈。由禾杆舞演变而来的禾杆操简单易学,健康向上,很适合推广,成为人们劳动之余的主要娱乐活动。 宜黄地处山区,相传因常有猛兽出没,为了安全,农民上山砍柴习惯结伴而行,于是渐渐发
近日,农业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对《意见》进行了重点解读。 问:请您介绍一下《意见》起草的背景? 答: 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随后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指出,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把产业扶贫放在脱贫攻坚八大重点工程之首。按照中央有关分
与整体连片的贫困地区不同,内江市的贫困人口分散在各个乡镇村庄,属于插花型贫困区。各有关乡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探索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扶贫模式,包括保底分红、投资翻倍、双进双出、三借三还、聚沙成塔、股份合作、入股托养等模式。通过调查发现,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作用,创新收益扶贫模式,整合帮扶部门的扶贫资金和项目资金进行股权化运作,大力发展和引导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
癌症疫苗“运输车” 沙门氏菌是导致食物中毒的最常见病菌之一,其携带的一种功能类似注射器的蛋白质,能将有毒蛋白质“注”入人体健康细胞中。美国研究人员设计出了一种新方法,能够将有害的沙门氏菌改造成安全有效的癌症疫苗“运输车”。 研究人员培育出一种转基因沙门氏菌,它被去除了编码致病蛋白质的基因,同时具备“注射”一种名为“NY-ESO-1”的癌细胞抗原的能力。研究结果发现,5只实验鼠在服用转基因沙门
种植蔬菜之初,北京顺义大孙各庄镇大石各庄村的高来凤便有着比同村人更敏锐的洞察力。她及时抓住机遇,积极加入该镇绿奥蔬菜合作社,成为最早一批成员。此后,她最大限度地利用为合作社提供的专家一对一帮扶、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订单菜销售、种苗培育等各类资源,使自己在大棚种植的起点线上便比别人占得先机。经过几年的辛勤劳作、认真摸索,高来凤的种植理论和技术都大大提高。 掌握了比别人高明的种植技术,高来凤仍然不满
44岁的杨鹏家住陕西省铜川市新区,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现在是一名中级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于2007年8月注冊成立了铜川市神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2012年,杨鹏被铜川市委、市政府授予农民增收“双十”先进典型人物;2018年评为全国农业劳模。 一、 神农公司,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杨鹏创建的神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流转土地180亩,目前,公司拥有自动化选果生产线1条,气调冷库1座,深
他是一位“90”后大学生,不忘初心,让更多人分享绿色,分享健康,带领乡民共同致富。他就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裕兴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梁丰。 返乡创业 追寻有机生态农业梦 2009年梁丰考上了大学,当时虽然对家乡依依不舍,但他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大学毕业后,梁丰进入正大集团工作,随后跳槽到大北农集团,之后又被韩国希杰集团高薪聘用。他利用工作机会,去了很多地方,结识了许多朋友,感
拥抱科技,农机服务驶入正轨 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高中毕业后的朵玉岗便在家务农,帮父母减轻负担。家里生产资料较少,养殖牛羊入不敷出。面对困境,年轻的他不甘心就这样继续过着“吃不饱饿不死”的日子。他和本村几名青年对周边市场进行调查,发现随着农牧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不断增加。他们认识到,最适合当地发展农业生产又能致富的途径就是农业机械化。 为实现农机资源有效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