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长期以来一直是个热门话题,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环境分析,结合 “义商”人格塑造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义商”人格塑造语境下“赛训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该改革在《营销管理沙盘模拟》的教学实践和取得的教学成果,总结了这一课程教学改革的特色与创新点和其在高职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义商 人格塑造 赛训证 人才培养
国内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该专业实践性较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都有很高的要求,然而在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大多数院校教学仍然以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为主,没有体现出高职特色,学生的实践能力欠缺,技能掌握不够精细,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高职院校的发展要考虑高教性和职教性的协调统一,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以培养复合型、外向型和创造型的适用人才为目标,走内涵扩大的发展道路,就需要正确处理好学生专业技能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营销管理沙盘模拟》课程紧紧围绕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融合“义商”人格塑造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义商”人格塑造语境下“赛训证”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项目教学和各种实训,让学生参加省内及国家市场营销技能比赛,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技能逐步提高。近两年在国内各级营销比赛中屡获佳绩,技能证书考出率比例再创新高,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一、“义商”人格塑造的内涵
“义商”是指那些有仁义有担当,“义”与“商”兼修的商人[1]。“义商”人格塑造是指高职商科类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古今中外商界中那些善于经营,且积极承担行善济世的社会责任,能够用财富报效祖国的“义商”作为标杆,并将“义商”人格塑造外化为三种核心职业素养,即诚信、责任、智谋。
(一)诚信
诚信是市场交易伦理或商业伦理的核心,是发展现代市场经济必备的伦理精神,也是企业家道德的根本准则之一。诚信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社会的根本,对于企业家个人的发展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孔子说“无信不立”,没有信用,就不可能取信于人,不能取信于人,就不可能获得事业的成功。因为市场经济越发达,商业交往越频繁,人际交往就进入多次重复博弈,在重复博弈中,诚信经由道德的内在约束机制使市场主体自觉放弃机会主义行为,弱化交易壁垒,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与交易对象的双赢。诚信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是道德和制度的协调统一,市场经济尤其是互联网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非常宝贵的无形资源,讲诚信有利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二)责任
当今世界,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间的竞争不单纯只是成本的竞争,更多的是规则运用的竞争。只有勇于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保持持续的竞争能力,获得更多公众的认可,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进而获得更多的利润[2]。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又是靠企业员工的职业行为体现。对于企业员工个人而言,责任是一种能力,又远胜于能力,责任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责任就是对自己可能并不喜欢的工作,毫无怨言地承担,并认认真真地做好。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而言,责任主要体现在具有吃苦耐劳的开拓精神以及过人的抗压能力和坚强的心理素质等方面。
(三)谋略
经商的本质和灵魂就是战略决策,它是决定商战胜负的关键因素,而这都依赖于经商谋略。经商谋略指科学正确的经商策略,有胆有识的进取精神、灵活机智的处理商业信息。面对现代新技术革命和世界经济大发展的严重挑战,对经商人员在才智方面的要求就更高了,非此不能满足竞争机制,开拓市场的需要[3]。合格的商业人应当具备经营中决策、管理、购销、调存、资金运用等方面的才智谋略。
二、“赛训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赛训证”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内涵是以《营销管理沙盘模拟》课程教学项目为基础,用“市场营销综合实訓与竞赛系统”为实训和比赛平台,按照企业实战营销的要求,从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科学合理地设置成若干模块,实现对学生基础能力要求、专业技术知识、综合实践能力等模块的系统性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最终完成职业资格能力测试,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以《营销管理沙盘模拟》课程为基础的“赛训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与传统的课程教学和实训的模式相比,具备如下优势:
(一)教学活动中心的转移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主体,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的丰富使服务学生成才成为二者与教育深度融合,使得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转变为以教学设计的组织、指导、监控为主,课堂教学向以培养能力为中心、以过程评价为中心进行转变,结合学生的自主式、协作式、模拟体验式学习,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二)学习渠道的丰富化
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智能化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正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来学习,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使学习渠道从以前比较单一的来自课内向课外、同学之间讨论、自主学习转移。
(三)教学内容更注重理论水平的提升与实践应用能力的紧密结合
以“赛训证”融合的教学体系,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非常明确,以系统的思维将碎片化的专业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和构建,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通过沙盘模拟企业经营活动,以体验式教学的方式,从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教学真正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四)有利于育人的全覆盖
通过将营销师职业资格证书和营销技能大赛融入到实训教学项目中,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情况的操作能力;以小组式教学培养了团队合作互助的精神,锻炼了沟通和协调能力;以市场竞争为导向的模拟实践,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主动学习和积极训练提升竞争力;对任课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赛训证”的融合注重了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做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证,赛证融合,实现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三、“义商”人格塑造语境下“赛训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途径
(一)《营销管理沙盘模拟》课程教学中塑造“义商”人格
1.课程教学实施前实行诚信教育。在《营销管理沙盘模拟》课程教学正式实施之前,为了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非常有必要对同学们实施诚信教育。比如说相邻分组之间因为靠的比较近,这就需要相邻分组的同学一定要做到不要去打探其他组的经营策略,这也是体现同学们的诚信品质。另外每个分组的成员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应树立保密观念,做到保守该小组的经营策略,对该小组的营销策略不外传、不外泄,守口如瓶。让学生明白,在市场经济中,秘密可以带来经济利益,严守企业的商业秘密及经营策略是极其重要的,它往往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保守企业秘密,这是以后作为企业员工应尽的义务,也是诚实守信的具体体现。
2.课程教学实施中实行责任教育。在《营销管理沙盘模拟》课程教学实施中,为了使各个小组的对抗演练接近于现实企业那般激烈、多变与刺激,这需要每位参与实训的同学要有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要让每位同学意识到他所做的每一次决策是会影响到组内其他同学,也会影响到其他小组。每位同学在各自的小组都有相应的岗位和职责,他做出的每次决策都需要认真和谨慎。我们的学生最后总要步入社会,培养他们的职业责任意识有利于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3.课程教学实施后实行谋略教育。在《营销管理沙盘模拟》课程教学实施后,对抗结果出来后,每个小组的经营成果已经显现,具体每个小组的排名也不一样。这时候我们需要为学生分析,为什么有些小组排名靠后,有些小组排名靠前,这和每个小组的经营策略是息息相关的。这些经营策略往小的方面说我们称之为策略,往大的方面说我们可以称之为谋略。在现实的企业经营过程中,谋略是相当重要的。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生存压力的增加,谋略也已经深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在企业的各个层面都可以或多或少地看到谋略的身影。为此,适当的谋略教育对于大多数会进入企业工作的学生而言,能够增加他们的分折、判断、决策能力。
(二)确定“赛训证”模式下的课程标准,构建课程结构体系
为使学生在学习《营销管理沙盘模拟》课程后,具备职业技能竞赛素质,达到营销师职业素质要求,就必须对企业营销员工的岗位说明书进行分析,同时对营销师职业资格标准和考证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以此为基础编制“赛训证”模式下的课程标准。该课程标准不是对营销师职业资格标准的照搬和照抄,是对该标准的吸收和升华,确立了新型的课程标准,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竞赛、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将考证、竞赛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中来,做到二者的有机融合,打破追求知识体系完整,忽视职业能力培养的传统编写模式,采用以营销人员工作任务为导向,培养营销人员岗位胜任力特征为目标的编写方式。为了使学生能更直观和高效地掌握营销技能和相应的管理能力,需设计不同的市场环境和竞争策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中培养职业能力,养成职业素养和掌握专业知识,达到营销人员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实现“赛训证”融合的目标。
(三)以竞赛项目为导向,将比赛任务引入到学生技能实训的教学设计中
目前众多高校的营销专业课程基本上都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训结合的方式,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如实训的课时分配不够,训练时间不充分;实训项目与实际情况脱节,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不能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孤立地看待营销过程中所涉及的工作链,没有形成全方位、系统性、立体化的知识应用和能力训练体系,不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训练效果有待提升;实训分工上存在很多“搭便车”现象,学生在沟通能力、团队意识、職业道德等方面得不到训练,影响学生综合素质。
《营销管理沙盘模拟》课程实训以企业实际经营为背景,以比赛任务为导向,结合竞赛按照职业道德、实战模拟、综合技能三大模块进行。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项目为载体,将三大模块分解成可具体操作的训练任务,尤其在实战模拟环节,引导学生在不同市场环境中针对不同偏好的顾客群体采用对应的营销方式完成营销任务,综合比赛和学生模拟数据,共同进行数据分析,促使学生循序渐进有目的地学习知识和实际应用技巧,形成促进以学生职业能力形成和提高为中心的实训教学模式的转变。
(四)课程设计针对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在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按照教学要求组队跨班级、跨学校进行综合模拟练习,并从中直接选取优秀学生组成竞赛小组。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夯实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得以融通,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为走向社会做好知识与心理准备,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增大学生就业创业机会。
四、“义商”人格塑造语境下“赛训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
从近几年的营销技能竞赛效果和用人单位的反馈结果来看,基于高职教育发展理念的“义商”人格塑造语境下“赛训证”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对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实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赛训证”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明确的教学导向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小组的形式共同模拟完成市场运作管理,“做中学”、“学中做”的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得到充分锻炼,内在素质得到提升。笔者所在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在近几年省级营销技能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营销师资格证书的通过率都达到100%。在各项技能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就业质量也明显提高,在工作岗位初期阶段由于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就业满意度较高。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正是教育的内在要求,“赛训证”融合的教学方式也具备了良好的辐射效应。 (二)人才培养理念进入到良性循环
“义商”人格塑造语境下“赛训证”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以学科竞赛平台为依托,以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围绕教学计划以全方位递进式的课程教学为重点,基于工作过程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实现高职教育与职业能力要求的有效对接。学生通过各层次各级别的技能比赛中可以看出,随着比赛的深入,学生的竞技水平、思维方式、团体精神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这在普通的实训课程中是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
(三)教师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对教师的职业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义商”人格塑造语境下“赛训证”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能够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过硬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不断学习新思路、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4]。“赛训证”的融合途径也是实际企业的具体要求,需要学生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指导教师要更好地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这就要求教师本身不但是指导者也是竞赛的参与者,通过深入企业一线进行行业实践和锻炼,加强自身对行业企业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五、“义商”人格塑造语境下“賽训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考
(一)“义商”人格塑造的内涵有待拓展和深化
文章将“义商”人格塑造外化为三种核心职业素养,即诚信、责任、智谋不足以完全涵盖其内涵。如何将中华民族优秀商人具有的诚信、“戒欺”、回馈社会、义利统一等职业素养和价值观提炼为“义商”人格塑造的内涵,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并落实到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并符合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宗旨和社会大众对学校的期待,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二)应用范围有待加强
由于该模式也正处于摸索阶段,需要强调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作配套支撑,所以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证书和课程教学间的匹配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赛训证”融合过程中还必须配套较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才能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体来看,在考虑各学校政策差异的前提下,该模式在应用过程中深受师生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一阶段的推广目标是更多的营销专业实践课程。
(三)如何根据社会需求,持续推进“赛训证”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有待加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有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改革不一定能适合未来的社会需求,如何根据社会的需求,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待我们持续推进。
参考文献
[1]章金萍,陈亮,戴海容.职业伦理视阈下高职学生的“三位一体”职业化素养培育[J].现代教育管理,2015,(07):103-106.
[2]易开刚.商科人才的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理念、困境与对策[J].教育研究,2012,(01):152-157.
[3]周海炜,张阳.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谋略问题[J].山东社会科学,2005,(04):117-120.
[4]王静岩.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2015,(10):158-159.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面向知识服务的移动设备情景感知计算机制及其实证研究(15YJCZH023);2017年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学改革重点项目:《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项目与创新创业项目融合探索;
作者简介:戴海容(1980-),男,汉族,江西崇仁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决策优化。
【关键词】义商 人格塑造 赛训证 人才培养
国内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该专业实践性较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都有很高的要求,然而在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大多数院校教学仍然以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为主,没有体现出高职特色,学生的实践能力欠缺,技能掌握不够精细,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高职院校的发展要考虑高教性和职教性的协调统一,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以培养复合型、外向型和创造型的适用人才为目标,走内涵扩大的发展道路,就需要正确处理好学生专业技能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营销管理沙盘模拟》课程紧紧围绕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融合“义商”人格塑造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义商”人格塑造语境下“赛训证”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项目教学和各种实训,让学生参加省内及国家市场营销技能比赛,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技能逐步提高。近两年在国内各级营销比赛中屡获佳绩,技能证书考出率比例再创新高,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一、“义商”人格塑造的内涵
“义商”是指那些有仁义有担当,“义”与“商”兼修的商人[1]。“义商”人格塑造是指高职商科类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古今中外商界中那些善于经营,且积极承担行善济世的社会责任,能够用财富报效祖国的“义商”作为标杆,并将“义商”人格塑造外化为三种核心职业素养,即诚信、责任、智谋。
(一)诚信
诚信是市场交易伦理或商业伦理的核心,是发展现代市场经济必备的伦理精神,也是企业家道德的根本准则之一。诚信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社会的根本,对于企业家个人的发展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孔子说“无信不立”,没有信用,就不可能取信于人,不能取信于人,就不可能获得事业的成功。因为市场经济越发达,商业交往越频繁,人际交往就进入多次重复博弈,在重复博弈中,诚信经由道德的内在约束机制使市场主体自觉放弃机会主义行为,弱化交易壁垒,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与交易对象的双赢。诚信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是道德和制度的协调统一,市场经济尤其是互联网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非常宝贵的无形资源,讲诚信有利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二)责任
当今世界,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间的竞争不单纯只是成本的竞争,更多的是规则运用的竞争。只有勇于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保持持续的竞争能力,获得更多公众的认可,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进而获得更多的利润[2]。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又是靠企业员工的职业行为体现。对于企业员工个人而言,责任是一种能力,又远胜于能力,责任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责任就是对自己可能并不喜欢的工作,毫无怨言地承担,并认认真真地做好。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而言,责任主要体现在具有吃苦耐劳的开拓精神以及过人的抗压能力和坚强的心理素质等方面。
(三)谋略
经商的本质和灵魂就是战略决策,它是决定商战胜负的关键因素,而这都依赖于经商谋略。经商谋略指科学正确的经商策略,有胆有识的进取精神、灵活机智的处理商业信息。面对现代新技术革命和世界经济大发展的严重挑战,对经商人员在才智方面的要求就更高了,非此不能满足竞争机制,开拓市场的需要[3]。合格的商业人应当具备经营中决策、管理、购销、调存、资金运用等方面的才智谋略。
二、“赛训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赛训证”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内涵是以《营销管理沙盘模拟》课程教学项目为基础,用“市场营销综合实訓与竞赛系统”为实训和比赛平台,按照企业实战营销的要求,从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科学合理地设置成若干模块,实现对学生基础能力要求、专业技术知识、综合实践能力等模块的系统性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最终完成职业资格能力测试,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以《营销管理沙盘模拟》课程为基础的“赛训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与传统的课程教学和实训的模式相比,具备如下优势:
(一)教学活动中心的转移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主体,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的丰富使服务学生成才成为二者与教育深度融合,使得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转变为以教学设计的组织、指导、监控为主,课堂教学向以培养能力为中心、以过程评价为中心进行转变,结合学生的自主式、协作式、模拟体验式学习,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二)学习渠道的丰富化
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智能化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正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来学习,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使学习渠道从以前比较单一的来自课内向课外、同学之间讨论、自主学习转移。
(三)教学内容更注重理论水平的提升与实践应用能力的紧密结合
以“赛训证”融合的教学体系,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非常明确,以系统的思维将碎片化的专业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和构建,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通过沙盘模拟企业经营活动,以体验式教学的方式,从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教学真正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四)有利于育人的全覆盖
通过将营销师职业资格证书和营销技能大赛融入到实训教学项目中,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情况的操作能力;以小组式教学培养了团队合作互助的精神,锻炼了沟通和协调能力;以市场竞争为导向的模拟实践,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主动学习和积极训练提升竞争力;对任课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赛训证”的融合注重了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做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证,赛证融合,实现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三、“义商”人格塑造语境下“赛训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途径
(一)《营销管理沙盘模拟》课程教学中塑造“义商”人格
1.课程教学实施前实行诚信教育。在《营销管理沙盘模拟》课程教学正式实施之前,为了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非常有必要对同学们实施诚信教育。比如说相邻分组之间因为靠的比较近,这就需要相邻分组的同学一定要做到不要去打探其他组的经营策略,这也是体现同学们的诚信品质。另外每个分组的成员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应树立保密观念,做到保守该小组的经营策略,对该小组的营销策略不外传、不外泄,守口如瓶。让学生明白,在市场经济中,秘密可以带来经济利益,严守企业的商业秘密及经营策略是极其重要的,它往往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保守企业秘密,这是以后作为企业员工应尽的义务,也是诚实守信的具体体现。
2.课程教学实施中实行责任教育。在《营销管理沙盘模拟》课程教学实施中,为了使各个小组的对抗演练接近于现实企业那般激烈、多变与刺激,这需要每位参与实训的同学要有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要让每位同学意识到他所做的每一次决策是会影响到组内其他同学,也会影响到其他小组。每位同学在各自的小组都有相应的岗位和职责,他做出的每次决策都需要认真和谨慎。我们的学生最后总要步入社会,培养他们的职业责任意识有利于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3.课程教学实施后实行谋略教育。在《营销管理沙盘模拟》课程教学实施后,对抗结果出来后,每个小组的经营成果已经显现,具体每个小组的排名也不一样。这时候我们需要为学生分析,为什么有些小组排名靠后,有些小组排名靠前,这和每个小组的经营策略是息息相关的。这些经营策略往小的方面说我们称之为策略,往大的方面说我们可以称之为谋略。在现实的企业经营过程中,谋略是相当重要的。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生存压力的增加,谋略也已经深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在企业的各个层面都可以或多或少地看到谋略的身影。为此,适当的谋略教育对于大多数会进入企业工作的学生而言,能够增加他们的分折、判断、决策能力。
(二)确定“赛训证”模式下的课程标准,构建课程结构体系
为使学生在学习《营销管理沙盘模拟》课程后,具备职业技能竞赛素质,达到营销师职业素质要求,就必须对企业营销员工的岗位说明书进行分析,同时对营销师职业资格标准和考证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以此为基础编制“赛训证”模式下的课程标准。该课程标准不是对营销师职业资格标准的照搬和照抄,是对该标准的吸收和升华,确立了新型的课程标准,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竞赛、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将考证、竞赛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中来,做到二者的有机融合,打破追求知识体系完整,忽视职业能力培养的传统编写模式,采用以营销人员工作任务为导向,培养营销人员岗位胜任力特征为目标的编写方式。为了使学生能更直观和高效地掌握营销技能和相应的管理能力,需设计不同的市场环境和竞争策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中培养职业能力,养成职业素养和掌握专业知识,达到营销人员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实现“赛训证”融合的目标。
(三)以竞赛项目为导向,将比赛任务引入到学生技能实训的教学设计中
目前众多高校的营销专业课程基本上都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训结合的方式,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如实训的课时分配不够,训练时间不充分;实训项目与实际情况脱节,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不能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孤立地看待营销过程中所涉及的工作链,没有形成全方位、系统性、立体化的知识应用和能力训练体系,不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训练效果有待提升;实训分工上存在很多“搭便车”现象,学生在沟通能力、团队意识、職业道德等方面得不到训练,影响学生综合素质。
《营销管理沙盘模拟》课程实训以企业实际经营为背景,以比赛任务为导向,结合竞赛按照职业道德、实战模拟、综合技能三大模块进行。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项目为载体,将三大模块分解成可具体操作的训练任务,尤其在实战模拟环节,引导学生在不同市场环境中针对不同偏好的顾客群体采用对应的营销方式完成营销任务,综合比赛和学生模拟数据,共同进行数据分析,促使学生循序渐进有目的地学习知识和实际应用技巧,形成促进以学生职业能力形成和提高为中心的实训教学模式的转变。
(四)课程设计针对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在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按照教学要求组队跨班级、跨学校进行综合模拟练习,并从中直接选取优秀学生组成竞赛小组。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夯实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得以融通,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为走向社会做好知识与心理准备,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增大学生就业创业机会。
四、“义商”人格塑造语境下“赛训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
从近几年的营销技能竞赛效果和用人单位的反馈结果来看,基于高职教育发展理念的“义商”人格塑造语境下“赛训证”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对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实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赛训证”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明确的教学导向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小组的形式共同模拟完成市场运作管理,“做中学”、“学中做”的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得到充分锻炼,内在素质得到提升。笔者所在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在近几年省级营销技能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营销师资格证书的通过率都达到100%。在各项技能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就业质量也明显提高,在工作岗位初期阶段由于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就业满意度较高。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正是教育的内在要求,“赛训证”融合的教学方式也具备了良好的辐射效应。 (二)人才培养理念进入到良性循环
“义商”人格塑造语境下“赛训证”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以学科竞赛平台为依托,以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围绕教学计划以全方位递进式的课程教学为重点,基于工作过程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实现高职教育与职业能力要求的有效对接。学生通过各层次各级别的技能比赛中可以看出,随着比赛的深入,学生的竞技水平、思维方式、团体精神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这在普通的实训课程中是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
(三)教师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对教师的职业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义商”人格塑造语境下“赛训证”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能够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过硬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不断学习新思路、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4]。“赛训证”的融合途径也是实际企业的具体要求,需要学生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指导教师要更好地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这就要求教师本身不但是指导者也是竞赛的参与者,通过深入企业一线进行行业实践和锻炼,加强自身对行业企业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五、“义商”人格塑造语境下“賽训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考
(一)“义商”人格塑造的内涵有待拓展和深化
文章将“义商”人格塑造外化为三种核心职业素养,即诚信、责任、智谋不足以完全涵盖其内涵。如何将中华民族优秀商人具有的诚信、“戒欺”、回馈社会、义利统一等职业素养和价值观提炼为“义商”人格塑造的内涵,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并落实到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并符合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宗旨和社会大众对学校的期待,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二)应用范围有待加强
由于该模式也正处于摸索阶段,需要强调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作配套支撑,所以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证书和课程教学间的匹配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赛训证”融合过程中还必须配套较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才能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体来看,在考虑各学校政策差异的前提下,该模式在应用过程中深受师生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一阶段的推广目标是更多的营销专业实践课程。
(三)如何根据社会需求,持续推进“赛训证”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有待加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有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改革不一定能适合未来的社会需求,如何根据社会的需求,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待我们持续推进。
参考文献
[1]章金萍,陈亮,戴海容.职业伦理视阈下高职学生的“三位一体”职业化素养培育[J].现代教育管理,2015,(07):103-106.
[2]易开刚.商科人才的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理念、困境与对策[J].教育研究,2012,(01):152-157.
[3]周海炜,张阳.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谋略问题[J].山东社会科学,2005,(04):117-120.
[4]王静岩.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2015,(10):158-159.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面向知识服务的移动设备情景感知计算机制及其实证研究(15YJCZH023);2017年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学改革重点项目:《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项目与创新创业项目融合探索;
作者简介:戴海容(1980-),男,汉族,江西崇仁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决策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