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建筑没有风格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engwujiu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奖应该发给两个人
  南都周刊:得到获奖消息后第一反应是什么?
  王澍:第一反应是这个奖发错了。奖应该是发给两个人(王澍和其妻子陆文宇,其“业余建筑工作室”为两人合开),不应该是一个人。若只是我,很多作品是无法实现的,也不会有这么高的质量。
  南都周刊:获奖对你会有什么改变?
  王澍:其实没什么改变。消息发布时,我正在美国,又不上网,所以不大清楚国内的情况。现在我担心的是,蜂拥而至的媒体会影响到我正常的工作,我还是希望能按照以前的节奏开展工作,而不要让获奖成为负担。当然,我也愿意借这个机会,在建筑文化、建筑教育的推广上,花一些时间。
  南都周刊:通常普利兹克建筑奖有“终身成就奖”的意味,大多颁给那些事业已经到达辉煌顶峰的“大师”。这次发给你—一个事业正处在上升过程中的建筑师,有什么感觉?
  王澍:我觉得对我来说这是个鼓舞,但对我在做的工作不会有改变,还会继续按照原来的方式工作。
  南都周刊:“原来的方式”具体指什么?
  王澍:我的工作室叫“业余建筑工作室”。我们的工作方式也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不同于大多数的事务所,我们用研究性、实验性的方式在做建筑。我们现在的建造方式,决定了我们要控制建筑的数量和质量,我们很少接项目,但每一个项目都会对质量要求很高。
  南都周刊:这就意味着,虽然今后会有大把甲方来找你合作,你也不会滥接项目?
  王澍:肯定不会因为找的人多,就随便接。现在的工作方式,决定了我们的规模不能快速扩张。我们在建造过程中,涉及材料、建造工艺的研究等,助手也需要长期培养。
  从另外一个层面讲,获奖本就是对我们原来的工作方式的肯定,我们还会按照原来的方式去做,把速度放缓,深度做深。
  南都周刊:对于获奖的意义,大家各有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可推动建筑文化传播;二是对于很多有理想的建筑师是个巨大鼓舞;三是标志着国际对中国建筑设计的认同。你自己怎么想?
  王澍:我想这次获奖最积极的意义,是第一点,或许会让大家对建筑有更深度的关注和思考。我之前也获得过一些重要奖项,比如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特别荣誉奖、德国谢林建筑实践大奖、法国建筑学院金奖等,这些也是国际建筑界比较有分量的奖项,甚至很多建筑师是在获得普利兹克奖后才获得的。有意思的是,国内并没有太大反响,但这次影响很大。
  我想对有理想,长期保持真诚态度的建筑师来说,也会是鼓励。我的建筑都在国内,建筑活动也在国内,很多年轻建筑师都和我很熟,他们知道我的工作状态,了解我的作品,我为何获奖是他们可看到的,他们自然也就相信,只要通过努力,他们也可以实现理想。
  最近我一直在美国讲学,也和一些美国学者有过交流,这个奖第一次颁奖给中国建筑师,他们也认为,这对中国建筑来讲有积极意义。
  
  让传统有生气地活着
  南都周刊:有人说你获得这个奖早了点。
  王澍:我自己也有这个感觉,我从来也没想到会这么快。但反过来讲,过去的十年是中国建筑爆炸性发展的十年,我们这十年产生的建筑作品的数量,是西方二十年甚至更多时间才能产生的。就我个人来说,我这十年的探索,以及建成作品的数量,已经是一个建筑师在常规情况下几十年才能完成的。中国处在特殊的发展时期,也给我们建筑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以及“提早”获奖的可能性。
  南都周刊:你是否担心,获奖之后你的建筑风格被大量地模仿?
  王澍:事实上,我的建筑是没有风格的。一个建筑师一旦有了风格,对他的设计生涯来说,或许就是死亡。所以我一直避免出现风格,避免被贴上某种标签。
  南都周刊:这是第一次把这个奖颁给中国国籍的建筑师,国外媒体评价你的获奖是中国国家的突破,也有人认为这只是对你个人的褒奖,你怎么看?
  王澍:我想上述两方面都有。但谈到中国文化的建筑表达问题,习惯地用国家的角度,这种表达经常是象征的、符号化的、宏大的,其实最重要的是如何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如何从建筑师个人的真实感受入手。
  南都周刊:几乎所有评委对你的评价里面都有“根植于当地文化的底蕴,又能与传统元素相结合”,重传统成为你获奖的重要理由。
  王澍:这个问题是世界建筑师都很关注的问题。去保护传统,传统还是会消亡。更重要的是,在保护传统的同时,如何能让传统继续有生气地活着。
  南都周刊:有人说正因为你早年英语不太好,成就了你。如果你也早早出国,接触西方的建筑理论,可能就不一样了。
  王澍:每个人所走的路,都有些因缘际会。我没有出国学习,但我对西方建筑的了解,可能在很多有海外学习经历的人之上。早年虽然一直在国内,但我从来没有将眼光只放在国内,除了建筑本身外,也会做很多探索,比如哲学、人类学、现代文学、社会学等,我都有广泛的涉猎。我希望自己的建筑观有广阔的背景。对于个人成长,我一直认为重要的是你内心是不是坚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探寻城市化进程中其他可能性
  南都周刊:我们来谈一下城市。你的建造模式对于中国城市问题的解决有多大意义?
  王澍:我的工作是在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其他的一些可能性。这种建造试验对于城市的意义,对城市化是否是中国城乡发展唯一的选项,我想这些都是一种积极的范例,而不只是某种艺术的美学与趣味。我们谈城市,往往是先入为主的,会想到什么是城市,什么不是城市,也往往会参照西方的样本,伦敦是城市,纽约是城市,那么中国城市的本质是什么,中国本土化的城市是什么样的?中国是有城市的,一直都有,把中国文化中的城市,转化到现实的语境中去,并超越传统的城市的,这才是对现代城市的回答。你可能也注意到,在我落成的项目中,实验规模都很大,在西方很可能要20年才能达到的推广规模,在中国几年间就做到了,今天只有在中国才有这种可能。为什么要这么大的体量?我一直注重对实验的大规模推广。
  南都周刊:就这个话题,我有一个疑问:你的代表作品—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在体量上已经是城市的规模,它是“瞬间”造成的—其建造的方式似乎是反传统的,甚至是很西方的,它的产生在多大程度上是传统的?你又是怎么控制其尺度的?
  王澍:这个问题很有深度。能在这么大的规模上实验,机会是很少的。虽然这个体量的建筑在过去的十年,在中国可能产生了1000个甚至更多,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但我能以如此的自由度去做这么一件事情,首先在于中国美术学院对我的绝对信任。
  现代建筑做得很快,这是这个时代的特征。经过短时间的设计,然后快速地建造起来,在中国,这个速度会更快。象山校园确实是快速形成的,在这个建造过程中,我一直在考虑的是,如何让这么大体量的建筑群,超出个人的特征。这就是说,为什么在象山校园的二期,你能看到明显的不一样,一些很难想象的建筑类型,组合到了一起。我是有意识地选择不同的空间类型,让其空间都有所差别。
  象山校园是西方的还是传统的,我想可以这样来看,和西方城市反映出的文化等级关系不同,中国的城市更注重的是水平关系的展开,比如建筑和山水的对话,建筑和建筑的对话,建筑和场地的对话等等。象山校区呈现出的特征显然是后一点。
  
  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
  南都周刊:从1987年到2010年,24年间日本共有四届(5人)摘得普利兹克桂冠。接下来的20年,中国会不会也出现同样的情况?
  王澍:如果不被经济利益轻易诱惑,坚守理想,更多从真实的生活体验入手,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建筑师获奖。
  南都周刊:日本现代建筑有它的共性和特点,识别性很高,中国现代建筑的内核在哪?
  王澍:从传统看,中国建筑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要比日本传统建筑丰富得多,广阔得多,给现代建筑提供的潜力也要大得多。
  南都周刊:你是否找到了多年前贝聿铭所说的中国建筑师应该找到自己的道路?
  王澍:我只能是约略地看见了。这些年我的工作,一直是对这条道路的探索。中国文化重要的一点是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主张一个开放的探索状态,不纠结于风格,而是注重问题的解决。时间长了就有了脉络,我走过的道路是清晰的。
  南都周刊:那么你觉得目前中国建筑师最缺失的品质是什么?
  王澍: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我建议建筑师要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这个很重要。对于传统,重要的是去做,谈是谈不出来的。建筑师要和工匠在一起工作。当然,传统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体会,不能着急。
  南都周刊:你未来最重要的计划是什么?
  王澍:这些年来,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在建筑教育上,接下来,会花更多时间在这块,因为建筑教育是关乎未来的。我们需要鼓励更多的建筑师开始对本土的探索,让中国的建筑师能与国际自然地对话。说到未来,我在建筑教育上还有一定的野心,我想把立足本土的建筑教育系统地做起来。一个人的力量不会太大,需要一群建筑师一起去做,需要大量的研究,这是我最大的一个目标,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建筑教育的原因。
其他文献
美誉度  哪怕女嘉宾和女记者在场,张绍刚也大大方方地在化妆间脱光上身,换上一套挺括的出场服。  3月5日和6日,天津卫视的职场招聘栏目《非你莫属》,在北京东五环边的一座棚内进行新年后的首次录制。因刘俐俐事件,网上对节目和节目主持人张绍刚的质疑,已经开始降温。  “哎,你看过这条微博没有?”张绍刚拿着iPhone,给稍后即将同台的潘石屹读起来,“闻听韩寒和方舟子要上电视作辩论,各路名人纷纷发表各自看
通常情况下,无论在哪个国家和地区,如果需要器官移植,就必须耐心等待,在时钟的滴答声中,祈祷有个如救世主般慷慨的逝者在遗嘱上写有“器官捐赠”的字样,或者某个家庭成员、朋友捐出自己身体上的一部分,在医生的帮助下完成一次相匹配的器官移植。  不过,世界上没有太多的偶然,慷慨的捐赠者以及与自己身体相契合的器官并不总会经常出现。此时,全球范围内的器官买卖生意,就似乎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存在的理由。  听起来,一
情人节的结束意味着口袋在经历圣诞、元旦、春节、元宵节数次出血后终于可以“休养生息”一阵子了,但脑袋还不能休息,要继续盘点收了哪些人的什么礼物,即使不能本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原则回赠,至少也要找机会等价奉还。  日本人在给予他人,尤其是陌生人帮助或送礼物时都会比较谨慎。因为在他们的文化中,所有“情义”都要毫厘不爽地报答,否则就会被认为人格破产,所以在给别人帮助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为他人增加负担。 
《财富》杂志评选出影响人类生活的12位最伟大企业家。毫无疑问,这样的名单,与中国人没有关系。因为,只有健全的市场经济和不断拓展的开放社会,才会催生出伟大的企业家,反之,只有伟大的企业家,才能促使市场经济向深度演进,才能引导社会进一步走向开放。历史作证,是企业家将市场经济和开放社会的细节呈现出来,是企业家将人类的自由演变成一种具体的生活。  乔布斯的价值就在于不知疲倦的创新,他是一个能够给大多数人创
司马库斯的泰雅族人,在一片原始森林里,过着乌托邦一样的日子,他们都信仰基督,既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方便,也像他们的祖先那样坚定地保护他们的土地和树木,就像“阿凡达”里展现的人与自然和平共存的美妙世界。  只是在司马库斯,没有带着军队的拆迁队。    神木  前一天在新竹内湾车站坐了4小时的车,走了一个又一个弯,穿过不知道多少山路,我们在黑夜中来到司马库斯,第二天早晨五点就起床去看神木。  从住处往巨
全球主要央行放松货币,是经济二度衰退的明确信号。  11月30日,为化解债务危机,美联储携手欧央行、英央行、日央行、瑞央行、加央行欧美五大央行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宣布自12月5日开始降低美元掉期利率50个基点。六大央行联合声明显示,各国央行一致同意在12月5日将现有的美元互换定价下调50个基点,六大央行所在国同意建立临时双边互换安排来提供流动性。同日,中国央行3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巴西宣布下调
高朋算得上是中国互联网圈子里的一朵奇葩:它的血液是国际的,骨子里却是本土的;它做得很越界,但却总是被原谅;每个人都觉得它摇摇欲坠,但它却仍然活得很好。  在此之前,中国互联网人士对国外同行的评价大概有几个共性,比如创新有余微创新不足,比如按部就班不够勤奋,再比如水土不服不了解中国国情。一言以敝之,就是和本土企业的玩法大不一样。日子久了,双方就好像华山派的剑宗气宗,又好像中医西医,从底层到上层都完全
“人死后万事皆空,其生前所拥有的一切都会随风飘零,不复存在。只有气味和味道,它们曾经被认为脆弱和虚幻,反而变得长久而可信;正如灵魂,常常从往事里被记起、等待和希冀;几滴香精里浓缩的记忆是可以广阔无边的。”  ——普鲁斯特    正如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描述的那样,气味作为一种独特的载体,总是带给人无限的记忆空间,因此自古以来,对于香味的追求,无时无刻不驱动着人类。  古代欧洲皇室把香料当做
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选择恐惧症。  一桌饥肠辘辘的成年人翻了半个小时菜单,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选择按照网络上的推荐依次点一遍。  而大龄单身男女在选择伴侣时的心情就像面对超市货架的主妇,比来比去最后还是随便找个理由拿了一个。让人忍不住感慨:还不如过去听组织上安排呢。  这时候如果有个人,哪怕有个筛子帮人作决定也好啊。  听上去似乎只要把选择权交给别人,自己就可以获得自由,不用背负着承诺过活。不用选
时至今日,美国编剧要不给政府扣上点阴谋论的罪名,制片人就不给他发稿费。这不,《变形金刚3》在写好友情、爱情、亲情的主线故事同时,也不忘挤兑一下政府,这使得它的故事更丰厚。    跟女儿一起去看《变形金刚3》,3D版,两个半小时的动作冲击,加上音乐烘托和台词小幽默,两人都觉得过瘾,观众有鼓掌和叫声。看来迈克·贝是真的下了决心要曲终奏雅,故事比前两集加了很多元素,灾难、动作、政府的欺瞒、人情、爱情全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