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访古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ao1981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来,我见,我征服”
  打开一幅世界地图,首先注意到的很有可能是中国、美国、俄罗斯这样幅员辽阔的大国。与它们相比,“貌不惊人”的土耳其被形容为“弹丸之地”也不算太过分。然而,就是这么一片被黑海、地中海包围起来的不规则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之间的分界线,其跨越数千年、囊括东西方的历史文化堪称一部浓缩的世界史。
  大约8000年前,这里诞生了人类已知的世界上第二古老的城市。4000年前,赫梯人就曾经在这里创造了与巴比伦、古埃及同样古老而先进的文明。能征善战的波斯人在这里的统治持续了将近两百年;雄才大略的亚历山大大帝也曾在东征西讨中将这里收入囊中;罗马人的拜占庭帝国把首都建在这里,但最终也没能抵挡住汹汹来势的塞尔柱突厥人;而统治了将近五百年的穆斯林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在暮年时分也沦落至被列强瓜分的境地;直到凯末尔领导的独立战争才最终把外国入侵者从这块土地上驱逐出去,于上个世纪初期成立了崭新的土耳其共和国。
  “我来,我见,我征服”,凯撒大帝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抒发过自己的豪情壮志。征服的最高境界莫过于用自己的文化在一片曾经陌生疏离的土地上烙下深刻的、难以磨灭的印记。上下数千年,来自东西方的各色人等在土耳其留下的烙印不胜枚举、异彩纷呈:横跨欧亚、曾为三大帝国首都的伊斯坦布尔、《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诞生了以旋转舞著称的伊斯兰神秘教派的孔亚……在这里,似乎遇见什么样的考古发现、历史遗迹都是有可能的。
  土耳其浴场
  如果以古迹数量、年代久远而论,土耳其大概没有哪个地方能与以弗所相比。这座无法确定谁是始建者的城市至少已经存在了近3000年。它的历史同时也折射了土耳其的沧桑变幻——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统治者,定居、建设、征战、抵抗、妥协、和平。在这3000年中,罗马帝国统治的数百年无疑是以弗所历史中最辉煌的一段。因此,这里的遗迹也绝大多数都是那个时期留下的。
  还记得那个没有被克里奥佩特拉的美色所诱惑,最终导致一代埃及艳后含恨自杀、香消玉殒的屋大维吗?这位罗马帝国的开国之君和以弗所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他在执政的数十年里不仅把以弗所确立为罗马帝国在小亚细亚的首都,并且大兴土木,缔造了一座帝国之重镇。到公元14年屋大维去世时,以弗所已经成为古罗马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在整个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地位首屈一指。
  摊开以弗所的古迹分布图,经过考证、正式列出名字的遗迹有将近40处,密密麻麻分布在一片山丘下长约两公里的道路两旁以及附近的山坡上。
  入口处的大浴场只剩下了残垣断壁,但千年之前的它就有了极为先进的“地暖”系统,可以同时提供冷、温、热水的洗浴。接下来将近两百米的平坦大道原本是公元1世纪时修建的一座柱廊建筑,类似于广场的功能,区别是有屋顶可以遮雨挡风。这座先遭地震,后又被多次改造的建筑现在已经面目全非,只有从排列整齐而紧密的立柱残迹上可以想象当初的规模。同样在这片区域,一侧立柱外的半圆形剧场也是当时的市政厅。当年,由以弗所富人以及神职人员组成的“议员”们就是在这里商讨以弗所的发展大计,并且在工作之余还可以顺便在这里听听音乐会。古罗马人,从来都懂得及时行乐。
  沿路向前,经过曾经有着多幅人像浮雕的曼米努斯纪念碑、因大力神赫拉克利斯的雕像而得名的赫拉克利斯之门,眼前就是以弗所最重要的一条街道——库里斯特街。这条街除了一小部分由青石铺就以外,大部分使用了大理石,路面下还深埋着下水管道。两边延伸地带上的纪念碑、名人雕像甚至墓地都昭显出此街对于当时的以弗所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另外,库里斯特街也曾经商业味儿十足,两侧的柱廊下,“前店后厂”的店铺、餐厅、酒馆一字排开。
  古文明的遗迹
  库里斯特街的尽头,与另一条街道的交界处,矗立着一座以弗所最耀眼的建筑。它之所以耀眼,一是因为在其他很多古罗马城遗址里并不常见,二是因为建筑本身庄严雄伟,在一片废墟中傲然而立。它,就是科鲁苏斯图书馆。
  科鲁苏斯曾是罗马帝国小亚细亚的总督。在公元114年去世之前,他捐赠了一大笔钱用来建立一所图书馆以及此后每年购买新书。他死后,他的儿子实现了这个遗愿。一百多年后,地震和战乱摧毁了图书馆的大部分建筑,现在只留下了雄伟的外立面。
  站在图书馆外的台阶下望去,这座建筑从外面看分两层,每层各有8根石柱,两根为一组,形成了3个入口。下层每组立柱后面的壁龛里各有一座高大的石像,代表着人类所追求的品质:仁慈、思想、学识和智慧。头发、五官、身形、长袍的褶皱、壁龛四周的雕刻,精致、细腻、繁复,保存之完好令人惊叹!
  虽然现在已经完全看不出来,但图书馆的内部原来有3层。一层是阅读大厅,上面两层用来存放图书。据说,这里最初的藏书就达到了1.2万册,被存放在壁龛之中,还采取了恒温恒湿的保护措施。当然,无论是当时用纸莎草制作的书卷、掌管智慧的雅典娜女神的雕像还是其他各种浮雕、纪念碑等等,除了一小部分已被博物馆珍藏以外,绝大多数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历经千帆后的图书馆尽管只剩下了外立面,但它仍然需要仰视。蓝天如此纯净,阳光如此耀眼,图书馆斑驳、古老,却仍然散发着摄人的力量。也许,这种力量不仅来自于它的久远或是建筑本身的美丽,更是因为它代表了人类对知识与生俱来、从未消退过的热爱。
  以弗所还有一处遗址既可以说是大名鼎鼎,又可以说是籍籍无名。这就是阿尔忒弥斯神庙。说它有名,因为它位列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曾与埃及金字塔相提并论;说它无名,因为金字塔依然屹立在沙漠之中,而阿尔忒弥斯神庙却几乎只存在于史料里。
  阿尔忒弥斯神庙离以弗所的主要遗址群稍远,如果不是有一块牌子竖在路边指明这里就是神庙所在地,并且提供了一幅复原结构图,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荒草之中,几堆零散寥落、毫无特征的石块,一根14米高、孤零零而立的石柱,哪里可以一窥2500多年前集神圣、智慧、艺术为一体的风采?与图书馆虽然残缺却仍然震撼不同,阿尔忒弥斯神庙留下的更多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无可奈何。   离开阿尔忒弥斯神庙,以弗所之旅基本上就到了尾声。当然,以弗所远不止刚才所提到的。在这里,体育馆、运动场、大剧场、教堂、浴室、神庙、妓院……以弗所拥有一切罗马古城的必备元素,甚至更多。
  重返奥斯曼时代
  强大如罗马帝国也逃不过烟消云散的命运,昔日如日中天的罗马城市一个个地沦为废墟一片,最终成了考古学家研究的对象、游人们抒发思古之幽情的场所。然而,也有一些地方,经历了从无到有、由盛至衰以后,仍然可以在一方天地间优哉游哉地继续下去。
  萨夫兰博卢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萨夫兰博卢也称番红花城,因为它的英文名字就来自于番红花,一种当地特产,既可入药也是地中海地区居民喜欢的一种烹饪香料。拜地理位置所赐,这座位于连接黑海与地中海之间贸易通道上的小城从11世纪起开始发展起来,到了穆斯林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特别是18、19世纪,这里的繁荣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越来越多的商队,土耳其的、异国的,往来不断,越来越多的人来此定居,推动着城市规模不断地扩大。正是这段持续了上百年的历史留下了800多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代的建筑,为土耳其保存了一座完整而独特的古城,也为世界添了一处文化遗产。
  车子渐渐驶近萨夫兰博卢,眼前的景色愈来愈赏心悦目。静卧在山谷中的古城好似一幅水粉画般慢慢地展开——天空不是那种耀眼的蓝色,像是轻纱拂过时的柔和,阳光也并不刺眼,温和地照在起伏平缓的坡地、凹谷中,白墙红瓦的老屋高高低低地交错着,尖锐的、毫无装饰的深灰色宣礼塔倔强而执著地从周围的红色屋顶上伸出,坚定地宣告着宗教的力量,而包围这一切的、以及填补它们之间缝隙的几乎都是蓬勃着生机的翠绿。
  当真正身处古城之中,这里的平和宁静令人惊讶。萨夫兰博卢并不是一座专供游客瞻仰的旅游景点,土生土长的人们在这里有着自己的生活,上班、上学、做生意、打工……这里也并不禁止机动车通行,时不时可以看见一辆颇有年头的车子颠簸着行驶在高低不平的石板路上,甚至还有公共汽车以及交通警察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执勤。然而,一般城市中常见的喧闹、纷杂在这里难觅踪迹,仿佛都被隔在了山谷的另一侧。
  萨夫兰博卢城内再没有什么特别的古迹,一栋栋老房子就是最珍贵的遗产。石板路时宽时窄,依着坡势蜿蜒上下,信步而行中恍如穿越到了几百年前的奥斯曼土耳其时代。
  鲜活的古城
  萨夫兰博卢的数百栋民居并不完全是一个模子出来的,外墙颜色有的雪白,有的淡黄,有的深褐,但大多都是砖红色的屋顶,用暗棕色来油漆窗户,并且勾出楼层之间的分界线。建筑结构上倒是万变不离其宗:两到三层的高度,一层的地基以及墙壁由石块筑成,讲究一点儿的会对石料进行雕琢打磨,不讲究的就干脆把各形各状的石头堆砌在一起;二层用木梁和掺有稻草的土坯搭建、垒筑,而这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临街的一面会比一层更向外突出,下面会采用斜梁进行支撑。
  当地人很早就有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1976年,市政府就颁布了保护历史古城的行政命令。尽管如此,数百年的风吹雨打,加上房屋密集程度对维修的限制以及所需的资金等原因,这些老房子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破败的现象。好在对它们的维护、修缮工作一直没有间断过,只是走近细看时,会发现有些经过修补的地方显然只是草草了事。不过,800多栋两三百年的老房子都能留存至今,并且它们中的大部分仍然被当作住宅、餐馆、商店、作坊等等在正常使用着,就已经是个奇迹了。
  当地人也把一些空置的老房子开放给游客参观,当然要收取一些费用。通常来说,一层会用来养牲畜、家禽、储藏粮食等物品,有中庭可以开辟菜园,还可以建厨房;二层是一家人日常活动、休息的地方。踩着吱吱呀呀的楼梯上去,二层有一块面积比较大的空间,功能类似于客厅、起居室,木制天花板,靠墙有一圈铺着绣花垫子的坐塌,周围卧室的入口就直接在这块被称为“索发”的空间四周,之间没有走廊。这些卧室一般采用在墙内嵌入固定的壁柜,如果有人居住的话,这些壁柜应该存放着被褥、衣服等日常用品。据说这还是土耳其人在游牧阶段时养成的习惯。因为对于游牧民而言,搬家时把帐篷一收就带走了里面的全部家当,现在的房子加壁柜相当于那时帐篷的一种变异吧。摇摇欲坠的老柜门、墙上的泛黄旧图片、落满灰尘的旧油灯、图案模糊的地毯……这样供展览的老房子里弥漫着一种寂寞的味道,让人难以想象原来一家人住在这里时的其乐融融。
  走出老房子,随便找个街口的长凳坐下。对面红砖圆顶的土耳其浴室正在营业之中,守门大叔一边翻着报纸一边等着客人;拐角处的甜品店里各色各样的糖果糕点摆满了货架,白发白须的老人正一丝不苟地擦拭着柜台;头戴方巾、身着印花长裙的几位婆婆坐在老屋前,百无聊赖地看着街上的行人;一只小猫跃上墙头,优雅地迈着猫步从一家走到另一家。两个穿着校服的小姑娘经过我的面前,大概是看见了我举着的相机,不好意思地笑着加快了脚步,然而走了过去却又返回来,苹果一样可爱的脸上是有些羞涩的笑容,指指我的相机让我给她们拍照,拍完了才又高高兴兴、叽叽喳喳地跑开了。想起刚离开不久的、只有游客、学者光顾的以弗所,此时此刻的萨夫兰博卢让我忽然有些感慨:活着,真好!
  (作者新浪微博@京城懒猫http://weibo.com/u/2028806685)
其他文献
“见过婴儿心花怒放之笑,只觉成长格外悲凉。”  这是南京年轻的女大学生、网名为“走饭”写下的一条微博,类似这样透着淡淡忧伤又颇有穿透力的句子,在她的微博中比比皆是。  她死于抑郁症。而抑郁症常源自两个原因:一、重大的丧失;二、压抑的愤怒。她应属于后者。  读走饭的微博,会感觉到一种无力感,这可理解为,她觉得自己宛如不存在。  “心是被什么拽住的,为什么感觉不到它的重量。如果我移植了一颗心,我会感受
这是不是一个谎言流行的时代?  当转基因种子在美国和阿根廷的农场如火如荼地进行商业化运作时,却没人告诉你,食用转基因马铃薯超过110天的小白鼠会体重下降,肝脏和心脏变小,免疫系统变弱……  全球在变暖,却没人告诉你,全球细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高达1500亿吨,而人类每年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则不足100亿吨……  更不会有人告诉你,以转基因为轴心,美国的政府、财团、公司正在下一盘“操纵粮食”的棋。你更别想
【名刊速读】    《航空周刊》  美海军欲装备无人潜航器  美国海军计划通过装备无人潜航器(UUV)来应对潜艇部队不断萎缩这一不利局面。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拉夫黑德近日表示,“如果我们就无人潜航器做出正确决定,也许会构建一支小型潜艇部队。”与海军最昂贵的核潜艇相比,无人潜航器的装备和维护成本要低得多。    《舰载武器》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056型”巡逻机   中国日前公开了一种背离传统的新型海军
转轴手机    这款手机是将多个数字转盘都垂直地整合到一个柱形主体上。每个转盘都代表一位数字,或者某个特定的功能。它的使用方法类似于密码锁,你可以将需要拨出的号码依次通过转盘调节到同一直线上,然后将拨出按钮旋转到位,即可拨通对方电话。而要挂断电话,则只需要将旋钮转到“挂断”的位置即可。  驾车时能安全接听的手机    在你驾车的时候,把PhoneTrip固定在手机听筒位置,打开收音机,当有来电的时
特种兵,你控不控?  杨仪最近都在像回味一部电影一样在回味着那些关于海豹突击队刺杀本·拉丹行动的视频。  杨仪是个成长于南方城市里的80后,回想起自己的少年记忆,并没有太多和军人有关的印象。“一个职业军人的适当归宿是在最后一战中被最后一颗子弹击中而干净利落地死去。”巴顿将军不无悲情地说。这也是关于当兵的人,杨仪能背诵的唯一一句话。这句话说得让人热血沸腾,所以很多人开始说,真正的男人应该像巴顿一样地
中国人的角色扮演并非偶然,一个接一个的案例和惊人的数字不断提醒我们,有不少中国人正在和各种“克莱登大学”“亲密合作”。中国人似乎已经成为“文凭工厂”最大、最稳定的客户群。  国人的文凭崇拜可谓由来已久,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文凭一直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人才真实含金量往往被忽略。近年来,不少人对国内教育方式诟病不止、升学考试难度不减,相比于兢兢业业用心学习,很多人明知是假,也愿意用相对轻松的付出换来一
央视误导民众坐失购房良机    看看去年央视财经频道的主要观点吧:一月份重点讨论的是楼市的“拐点”,房价将继续下跌;二月份是集合了一群人讨论此时不能买房,认为房价还没有跌到底;三、四月份是鼓吹小阳春、暖流过后仍会跌;五、六月份是过度消费已过去,后续消费力量不足,什么丈母娘的理论已过时,几代人购房无能力;七、八月份是房价已过高要等等看;九、十月份是价升量跌,已不再是金九银十了;十一月份是优惠政策将取
纽约曼哈顿下城的百老汇街85号,那栋不起眼的、颜色灰暗的建筑物曾经是很多青年才俊心向往的地方。这里的人都是黑的:穿着华尔街黑色套装、带着黑色公文包、玩着黑莓手机的男女踏出他们的黑色林肯车,走进这座甚至连个牌子都没有的建筑。但是人们知道那家公司总资产超过万亿美元,每年赚数百亿美元,高层管理者年薪上千万美元,那就是投资银行——高盛。“9·11”之后,高盛总部从百老汇街85号搬到了曼哈顿下城西大街200
微趣图  @微天下:【组图: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正在举办的奥运会使伦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它是世界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是英帝国的中心和工业革命之家。这些维多利亚时期的旧照片来自于伦敦博物馆档案库。如同狄更斯的小说所描述的,那时的雾都街头拥挤繁忙,展示着工业革命时期欣欣向荣的生命力。  @微小说  语文考试,有道填空题: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接上期)  烛火通明的大城市  缅甸虽然缺电,即便在曼德勒这样的大城市,普通人家里也得常备蜡烛以应对经常性停电,但是这种地方却一点也不缺夜生活。这是一个歌照唱、舞照跳、酒照喝、电照停的都市。  从曼德勒山下来,我经过了一串贫民窟模样的茅草屋,里面只有星星点点的烛火。缅甸的大部分人民就是生活在这样的茅草屋里。他们的家里没有卫生设施,厨房就是在地上,搭几块砖,生个火,架个锅。大部分人席地而坐就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