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核心素养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只靠死记硬背达到应试目标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俨然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教育背景与教学要求,为了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并在学生的陆续发展中逐步提升这一素养,教师务必要认真思考“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一问题,并积极尝试从学生主体出发,以学习兴趣的激发为切入点,科学探索各种教学手段与方式,使学生在自身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下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与初中阶段其他学科的内容相比,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稍显枯燥与乏味,学生不止一次反映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学不下去,为此,我们应明确认识到“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忽略学生主体性地位”这一弊端。生本教育理念指出,教师只有认识到学生主体性地位的重要性和核心性,并以此为根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才能获得学生的主动配合,进而达到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一、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学习热情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在于学生正确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的养成,在此阶段,教师应着重培养并巩固学生的法治观念与道德观念。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传授教材知识的前提下,借助教材案例调动学生的联想思维,通过对多媒体教学的灵活运用,利用视频、图片、动画等形式丰富案例介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主动代入与自身相关的案例,达到学习热情提升的效果[1]。
以部编版七上“让家更美好”举例,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大篇大论的复述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学生恐怕会觉得无趣,课堂氛围也比较沉闷。对此,教师可以先简单讲解教材中的知识要点,在确保学生了解大意后,鼓励学生讲一讲自己家庭中的小事,可以是快乐的事,也可以是烦恼的事,只要是真实的案例,就很有可能会引起同龄同学的共鸣,进而引发大家的热烈讨论与点评,有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二、组织合作学习,促进课堂参与
合作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中经常应用到的一种模式,也是一种可操性较高、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实践证明,良好的合作学习可以助力亲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构建,既然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得到改善了,学生在听课时自然就会更积极,对教师的讲解聆听的也会更加专注,并在无形中强化自己的主体性意识[2]。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以七上“增加生命的韧性”举例,在学习这一小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本小节的学习内容进行提问;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就之前的提问,通过网络查阅、书籍浏览等方式搜集与生命“韧性”有关的名人事例、历史典故;最后,教师应引导小组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将搜集到的素材进行分类、整合,并在课堂上展开系统性的讲解、阐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包办”因素大大降低,课堂更多的时间在学生手里,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全程都是在自己的努力、主动、合作下一步步推进学习进度,其主体性作用也被发挥到极致,有利于完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加强问题引导,吸引主动探索
在道德与法治内容讲解中,教师应能吸引学生主动探索其中的知识要点,这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优化课程设计,加大问题的导向作用,灵活运用课前引导、问题预设、学习任务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道德与法治学习当中,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3]。
以八下“维护公平正义”举例,在讲解这一小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提出预设问题,如“我们应该如何维护公平正义?”“我们如何在维护公平正义的过程中保护自己?”等等,并结合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自觉调动身边有关的事例或亲身经历过的体验感受,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公平、正义”的理解、认知,使学生认识到“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同时,问题预设法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就明确课堂教学的导向目标,并确定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的方式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大的自主权与自由度,主动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
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要想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创造优越的平台和空间,使学生不仅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自身原有的主体性作用,还能成为课堂的管理者与引导者,将主体性作用的范围延伸到更远。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发掘新的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并将其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年级和环节当中。针对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从自身做起,先革新理念,在师生双方的心中深植“以生为本”的正确观念,并以此为指导,始终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婷婷.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地位[J]. 知识文库,2021(05):13-14.
[2]张生勇.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实践[J]. 学周刊,2020(28):141-142.
[3]郭然,刘岚. 活动设计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初中活动型学科课程《道德与法治》为例[J]. 江苏教育,2018(83):45-46.
本文系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素养提升模式的研究》课题论文,编号是mzd201903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与初中阶段其他学科的内容相比,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稍显枯燥与乏味,学生不止一次反映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学不下去,为此,我们应明确认识到“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忽略学生主体性地位”这一弊端。生本教育理念指出,教师只有认识到学生主体性地位的重要性和核心性,并以此为根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才能获得学生的主动配合,进而达到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一、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学习热情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在于学生正确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的养成,在此阶段,教师应着重培养并巩固学生的法治观念与道德观念。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传授教材知识的前提下,借助教材案例调动学生的联想思维,通过对多媒体教学的灵活运用,利用视频、图片、动画等形式丰富案例介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主动代入与自身相关的案例,达到学习热情提升的效果[1]。
以部编版七上“让家更美好”举例,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大篇大论的复述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学生恐怕会觉得无趣,课堂氛围也比较沉闷。对此,教师可以先简单讲解教材中的知识要点,在确保学生了解大意后,鼓励学生讲一讲自己家庭中的小事,可以是快乐的事,也可以是烦恼的事,只要是真实的案例,就很有可能会引起同龄同学的共鸣,进而引发大家的热烈讨论与点评,有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二、组织合作学习,促进课堂参与
合作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中经常应用到的一种模式,也是一种可操性较高、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实践证明,良好的合作学习可以助力亲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构建,既然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得到改善了,学生在听课时自然就会更积极,对教师的讲解聆听的也会更加专注,并在无形中强化自己的主体性意识[2]。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以七上“增加生命的韧性”举例,在学习这一小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本小节的学习内容进行提问;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就之前的提问,通过网络查阅、书籍浏览等方式搜集与生命“韧性”有关的名人事例、历史典故;最后,教师应引导小组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将搜集到的素材进行分类、整合,并在课堂上展开系统性的讲解、阐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包办”因素大大降低,课堂更多的时间在学生手里,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全程都是在自己的努力、主动、合作下一步步推进学习进度,其主体性作用也被发挥到极致,有利于完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加强问题引导,吸引主动探索
在道德与法治内容讲解中,教师应能吸引学生主动探索其中的知识要点,这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优化课程设计,加大问题的导向作用,灵活运用课前引导、问题预设、学习任务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道德与法治学习当中,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3]。
以八下“维护公平正义”举例,在讲解这一小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提出预设问题,如“我们应该如何维护公平正义?”“我们如何在维护公平正义的过程中保护自己?”等等,并结合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自觉调动身边有关的事例或亲身经历过的体验感受,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公平、正义”的理解、认知,使学生认识到“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同时,问题预设法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就明确课堂教学的导向目标,并确定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的方式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大的自主权与自由度,主动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
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要想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创造优越的平台和空间,使学生不仅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自身原有的主体性作用,还能成为课堂的管理者与引导者,将主体性作用的范围延伸到更远。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发掘新的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并将其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年级和环节当中。针对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从自身做起,先革新理念,在师生双方的心中深植“以生为本”的正确观念,并以此为指导,始终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婷婷.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地位[J]. 知识文库,2021(05):13-14.
[2]张生勇.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实践[J]. 学周刊,2020(28):141-142.
[3]郭然,刘岚. 活动设计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初中活动型学科课程《道德与法治》为例[J]. 江苏教育,2018(83):45-46.
本文系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素养提升模式的研究》课题论文,编号是mzd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