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来源 :企业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y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陕西服装工程学院10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在完成初级阶段的大学英语教育之后,对更高层次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需求情况。调查发现,与重点院校及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一样,应用型本科的学生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也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并且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最后总结得出:无论对学习者个人而言,还是从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来看,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都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后续课程;需求分析
  一、前言
  “应用型本科”这一概念是自龚震伟在1998年首次提出的。十几年的时间里,在我国就出现了两百多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相比,应用型本科更注重后续发展;而与普通本科相比,应用型本科更强调实用性和技能性。总之,应用型本科就是培养高层次的应用性人才的本科教育。如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英语类技能型、应用性人才,是我们英语教育者需要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学可以分为基础阶段,较高层面和更高层次的学习。基础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培养,适用于所有英语学习者。而许多有能力的学生还有较高层面或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这就需要由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来补充。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是指在基础英语教学之后开设的基于内容的高年级英语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确保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根据各校实际情况,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因此,为了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应用能力,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更高层次的需求,完善本科教育,大学英语后续教学势在必行。在对大学英语后续教育的研究中,不乏对普通本科教育的研究。但缺乏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研究。笔者尝试探讨在此类院校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必要性。
  二、需求分析的概念
  需求分析指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主观和客观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确定学什么和如何学的问题。
  三、学生需求分析
  1.为使大学英语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必要对学习者的后续课程学习需求进行具体的调查研究,为我校建设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提供参考,以促进大学英语改革。因此,通过查阅并借鉴其它研究者的调查问卷,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8道选择题,其中3道为多选题,5道为单选题。问卷内容涉及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必要性、授课方式、学习后续课程的目标和期望等方面;问卷涵盖了会计专业、服装设计专业、艺术类专业、建筑工程类专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本次调查涉及面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笔者对所有本科教学班随机抽样产生11个班级,被调查者当堂填写问卷,由任课教师统一收回并交给笔者。问卷调查在大二第二学期末进行。此次调查共发出105份,收回100份,有效问卷100份。
  3.问卷数据被手工录入,利用EXCEL软件对所收集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以下为调查结果及分析。
  (1)开设后续课程的必要性和学习目的。在对被调查者关于英语水平与未来职业关系的调查中发现,一半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关系。26%的学生认为关系很大,而只有4%的学生认为没有关系。其次,72%的被调查者认为现有的英语水平不能够满足未来需求,认为现有的英语水平能够满足未来需求的占3%。被调查者中,认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继续开设英语后续教学的占到了62%,只有17%认为没有必要。由此可以确定,学生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有强烈的学习需求。问卷还对学习后续课程的目的进行了调查,其中,认为学习后续英语课程的目的在于考研的占25% ,目的在于找工作的占53%,为了辅助专业课学习的占40%,拓展兴趣的占39% ,提高文化素养的占57%, 提升英语能力的占59%。以上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是出于实用性的目的而学习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
  (2)希望开设的后续课程类别和开设形式。对希望开设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调查表明,在所提供的四类后续课程中“语言技能类”和 “专门用途类”课程的学习需求最大,分别占语言技能类 67%;专门用途类54%,这与学生注重实用性和技能型的目的是一致的。被调查者希望后续英语课程的开设形式的比例为选修74%,必修26%,很明显,大部分学生更喜欢选修形式。
  (3)后续课程教学模式及希望提高方面。关于后续课程教学模式的调查显示,他们对教学模式各有所好,比例分布呈分散趋势,分别为:讲座形式25% ;小班授课25%;课堂讲授为主20%;网络自主与课堂结合30%。但是也可以看出学生对传统课堂讲授方式的态度,相比之下,他们更倾向采用网络自主学习和课堂授课结合的方式。通过后续课程的学习,学生最希望提高的仍然是英语应用技能,比如希望提升英语听力和口语方面的能力占74%,这一结果表明学生对英语听力和口语方面学习的愿望非常强烈,这与他们这两方面的基础能力较弱有关,还希望通过专门的后续课程来提升听说能力,这为后续课程设置提供了依据。
  四、社会需求分析
  随着国际经济、文化和技术交流的日益频繁,社会对外语能力的需要呈现多元化、专业化趋势,外语的工具性和应用性特征越发明显。学生学习外语较之过去表现出更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单一的基础英语教学已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事实上,在很多的重点大学和省部属高校都已经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若干年,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然而包括我校在内的一些地方院校,由于受到学校政策、生源英语水平和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研究和设置工作相对滞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校应“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建设将起到关键作用。后续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获取,在英语学习环境的熏陶下,更容易了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后续教育不仅是学生在校期间的英语学习,更是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基础。大学英语后续教育就是为社会储备复合型人才。从长远来看,我国英语学习和使用的目标应该是提升到满足学业需求和职业需求的层面,而且随着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能力也许会逐渐发展成为公民国际化生存的基本要求。
  结语:后续课程建设与开发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部
  分,是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的。在此,笔者建议,基于学习者外语个性化的需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合理的后续课程,开设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语言技能类课程、专业英语类课程、辅导培训类等课程,提升学生综合英语应用能力,为将来就业或发展起到辅助作用,进而达到深化大学英语改革的目的。本次研究只对部分本科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必要性,而对于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及课程开设模式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 ESP 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 外语界,2004,(2):22 -28.
  [2] 杨维琴.四级后学生英语需求及后续教学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4) :102
其他文献
在高温干旱年份对转基因抗虫棉红叶茎枯病的病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红叶茎枯病病情级别的增长,棉铃占单株干重的比例明显增高,病情级别与棉株的铃叶比呈高度正相关,其
会议
两年间分别用苏杂3号和科棉6号进行田间试验,观测抗虫杂交棉地膜精播稀植技术的产量构成和形成特点。结果表明,该技术群体果节总数高于常规移栽棉和常规地膜棉,成铃率高于常
本文介绍了早熟抗病虫辽棉21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纤维品质、抗病性、抗虫性、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等内容。
棉花种子的活力是棉花一播全苗的关键基础。大多数的活力测定方法时间长,且不利于稀有种子的利用。而利用吸水率测定种子的活力,不仅快速,且种子回干后可再重复利用。本研究旨在
怀化市地处湘西山区 ,近几年来 ,以其方便的交通优势促进了商贸发展和社会人群流动。 1998年 4月发现首例输入性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后 ,随即表现出疫点范围扩大 ,感染者快速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南抗9号为材料,探讨棉花无土苗移栽关键技术。结果表明:(1)壮苗成活率高、缓苗期短,其中又1叶壮苗成活率最高,缓苗期最短,分别为94[%]和8天;(2)打洞移栽棉
川彩棉4号(选育名GR11)是利用绿色纤维的彩色棉品系G60作母本,与抗虫丰产品系HB杂交培育出的抗虫绿色棉品种。其纤维色泽绿色,整个生育期稳定一致,高抗棉铃虫和红铃虫,抗枯萎
川杂棉19是采用“一系两用法”配制的优质抗虫核不育F1代杂交种,纤维品质达国家优质棉标准,高抗棉铃虫和红铃虫,抗病性好,产量高,其制种效率高,具有较强的产业竞争优势,应用
以湖南主栽杂交棉品种湘杂棉8号为试验材料,分不同种植密度进行田间试验,调查农艺性状,测定光能利用率,并测产、考种,研究种植密度对棉花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湖
酒棉9号是由甘肃省酒泉市农科所棉花试验站选育。2009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棉2009003。本文介绍了特早熟棉花新品种—酒棉9号的选育经过、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