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设计素描需要一定的思维培养和大量的创作练习,其教学理念的定位一直处于较为模糊的状况,如何打破常规素描教学形式的束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设计素描的教学思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设计素描 包豪斯 理解误区 教学思路
设计素描自包豪斯以来长足发展,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但现今仍然有很多人存在理解的误区,本文尝试从一些角度作探讨。
一、设计素描和传统素描的区别
素描主要是指用极其简约的手法去表现事物的艺术形式,因为它去除了很多物质的外在,只剩下纯粹的形式感本身,所以它既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又是其他艺术门类的基础。宽泛意义上的素描是训练人们基本的造型能力,而设计素描是服务于设计的,它是设计理念的外在强化,是设计作品的初稿,更倾向于服务于设计本身。
二、设计素描的起源
虽然迄今为止,设计素描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后现代设计素描作为系统艺术教学学科是从包豪斯开始的,因为包豪斯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设计教育的学校,培养了像康定斯基、约翰内斯·伊顿、克利等大师。他们的教育理念对现代设计教育和艺术教育都巨大的影响。约翰内斯·伊顿(Johannes Itten,1888—1967)是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位系统地创造现代设计基础课程的人,是包豪斯预科基础课程的第一位主持人。在基础课程中,他特别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对形态、色彩、材料、肌理的深入理解与体验,包括平面与立体形式的探讨与理解;二是通过对绘画的分析,找出视觉的形式构成规律,特别是韵律和结构两个方面的规律,逐步使学生对自然事物有一种特殊的视觉发展的敏感性。
表现主义画家克利(PaulK lee,1897—1940)与抽象绘画开拓者康定斯基(Vassily Kandinsky,1897—1944)也是包豪斯最有影响力的成员,他们对完善学院的教育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克利的理论知识丰富,是现代艺术中敏感性极强的人。他所关注的不是抽象与具象的分野,而是如何把所有元素从统一规范中解放出来,分解、组合、重建,构成多声部的整体,通过动态平衡,造就永恒的和谐,使之接近创造的核心。克利的“自然现象的分析”“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研究”这几门课程,从造型的作用说起,论述自然与物理、数学的关系,以及与人的认知之间的关系。他尽量把理论简单化、明确化,注重形式的分析,并善于将元素进行组合研究,强调感觉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
康定斯基是一位伟大的表现主义大师,现代抽象艺术的先驱。他的教学是从完全抽象的形体理论开始,然后把这些抽象的内容与具体的设计联系起来,其关于点、线、面的论述在包豪斯的基础课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些内容已成为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中平面构成的先声。
由此可见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贡献。设计素描也是作为其基础设计教育课程而开设的。
三、教学思路的探讨
(一)思维拓展训练
这个训练主要是打开学生的定向思维和长期接受的契氏艺术教育体系的约束,在学生的固有思维中素描应从线条开始练起,逐渐到几何体到静物再到人像的教学顺序才是科学的正确的。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顺序对学生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提高是有益的,但人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我们的思维训练课题是:(1)发散性思维培养,由一物开始展开想象,凡与此相关的形象都纳入到思考的范畴中,例如“夏天”跟它相关的有海浪、沙滩、冰激凌、西瓜等。然后筛选最与之相关形象进行画面组织和穿插。(2)分析与综合,对具体的命题进行拆解分析,然后得出相应的画面结构组织方法,这个思维方式相对于发散性思维更具备线性逻辑性特点,也同时更为深刻。例如“破茧而出”这样的设计素描的命题,学生拿到手就不知道如何下手,对于这个命题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把“茧”理解成一种束缚,或者一种桎梏。“破”可以理解为挣脱和解放的象征意味。由此可以这样理解:代表一种人性的解放,代表一种新的人文关怀。(3)对于联想,有句广告词说得好: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么样?显然,没有思维,人就会失去创新力。由此衍生出用沙漏代表时间、用青花瓷等代表中国元素等创意。
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设计素描的相应程度,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方法的训练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解构与重建
我们可以举个生动的例子来比喻这个训练方法。在中国古代每个朝代都避免不了由盛转衰的过程,而当一个朝代走向没落的时候,就说明这个朝代的上层建筑已经不适应经济基础,这必然会导致上层建筑体系的瓦解和变革,而这些解体后的上层建筑又会按照新的体系要求组成一个新的朝代,以适应变幻的经济体。
那么在造型领域,解构和重建可以这样解释:打散原有的造型,可以通过一定的切割方法进行解体,然后根据造型构图规律进行重新组合成新的体面关系,形成新的形体。这里以最为简单的立方体为例:第一,可以让学生切四刀,然后把它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成一个全新的形体,要注意空间布局和形体穿插的有序性;第二,可以给学生几个组织好秩序的立方体,让他们打散这些固有秩序,进行重组设计。这个练习能逐渐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三)象征性隐喻手法的使用
很多设计素描的创作认为象征性隐喻手法是最适合表现设计素描深度的一种形式。这种手法更为隐晦和婉约,它的深意往往隐藏于其所选取的象征性符号中,举个例子,以某种形式来表现后现代城市特征的东西,可以用城市中那些盘亘复杂的下水管道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可以用年轮来表现时间的荏苒,等等。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让学生搜集与此相关的符号,是有一定益处的。
(四)置换手法的运用
所谓置换手法是指在表现方法中采用异质同构、同质异构的基本方法进行基本的创作。这种置换需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甚至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物质置放在一起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画面充满各种矛盾和哲学意味。比方说我们把人像的一半换成石膏,人体肌肉组织的质感特征和石膏的质感形成明显的对比,画面视觉效果强烈,同时也在隐喻人在自然力前是如此的脆弱。这在常规素描训练中是不允许的。
(五)超现实主义的指导意义
首先要让学生对超现实主义有所了解,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艺术界。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为超现实。
超现实主义的思潮对设计素描的指导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它打破了人们一直以来的思觉惯性,强调人意识层面中最根本的东西,因此在平时课题训练中加强这种意识的培养对学生是有益的。
(六)形态空间的再认知
造型的过程是设计者对自然物象内在规律的认识和对于形态结构富有想象的理解的过程。自然物象的形式是由其内部性质决定由外部发展而成,通过观察,对自然物象由表象深入到内在结构的理解,从而达到对物象结构性质的完整认识和整体把握。通过对结构的分析和表现,结合结构启示的潜想,为进一步的结构和设计奠定发展的基础。“形”是二维平面的概念,是形态某一角度的投影形态,沿着投影的边缘描画下来便是这一形态的轮廓。“体”是三维的,是立体的,是存在于空间之中形和体的组合。“形”和“体”是不能分离的,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形可以脱离体的概念单独存在(平面的),但体不可以没有形,体的存在必须以形为前提。这是形态结构的再认知,有助于学生形体意识的加强。
对于设计素描教学的探讨,本文仅仅管中窥豹,它和传统素描的关联、设计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及它纯粹的艺术形态和独特的美学意义,还要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和创作总结才能更为深刻地被发展、被理解。
关键词: 设计素描 包豪斯 理解误区 教学思路
设计素描自包豪斯以来长足发展,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但现今仍然有很多人存在理解的误区,本文尝试从一些角度作探讨。
一、设计素描和传统素描的区别
素描主要是指用极其简约的手法去表现事物的艺术形式,因为它去除了很多物质的外在,只剩下纯粹的形式感本身,所以它既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又是其他艺术门类的基础。宽泛意义上的素描是训练人们基本的造型能力,而设计素描是服务于设计的,它是设计理念的外在强化,是设计作品的初稿,更倾向于服务于设计本身。
二、设计素描的起源
虽然迄今为止,设计素描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后现代设计素描作为系统艺术教学学科是从包豪斯开始的,因为包豪斯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设计教育的学校,培养了像康定斯基、约翰内斯·伊顿、克利等大师。他们的教育理念对现代设计教育和艺术教育都巨大的影响。约翰内斯·伊顿(Johannes Itten,1888—1967)是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位系统地创造现代设计基础课程的人,是包豪斯预科基础课程的第一位主持人。在基础课程中,他特别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对形态、色彩、材料、肌理的深入理解与体验,包括平面与立体形式的探讨与理解;二是通过对绘画的分析,找出视觉的形式构成规律,特别是韵律和结构两个方面的规律,逐步使学生对自然事物有一种特殊的视觉发展的敏感性。
表现主义画家克利(PaulK lee,1897—1940)与抽象绘画开拓者康定斯基(Vassily Kandinsky,1897—1944)也是包豪斯最有影响力的成员,他们对完善学院的教育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克利的理论知识丰富,是现代艺术中敏感性极强的人。他所关注的不是抽象与具象的分野,而是如何把所有元素从统一规范中解放出来,分解、组合、重建,构成多声部的整体,通过动态平衡,造就永恒的和谐,使之接近创造的核心。克利的“自然现象的分析”“造型、空间,运动和透视研究”这几门课程,从造型的作用说起,论述自然与物理、数学的关系,以及与人的认知之间的关系。他尽量把理论简单化、明确化,注重形式的分析,并善于将元素进行组合研究,强调感觉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
康定斯基是一位伟大的表现主义大师,现代抽象艺术的先驱。他的教学是从完全抽象的形体理论开始,然后把这些抽象的内容与具体的设计联系起来,其关于点、线、面的论述在包豪斯的基础课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些内容已成为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中平面构成的先声。
由此可见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贡献。设计素描也是作为其基础设计教育课程而开设的。
三、教学思路的探讨
(一)思维拓展训练
这个训练主要是打开学生的定向思维和长期接受的契氏艺术教育体系的约束,在学生的固有思维中素描应从线条开始练起,逐渐到几何体到静物再到人像的教学顺序才是科学的正确的。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顺序对学生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提高是有益的,但人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我们的思维训练课题是:(1)发散性思维培养,由一物开始展开想象,凡与此相关的形象都纳入到思考的范畴中,例如“夏天”跟它相关的有海浪、沙滩、冰激凌、西瓜等。然后筛选最与之相关形象进行画面组织和穿插。(2)分析与综合,对具体的命题进行拆解分析,然后得出相应的画面结构组织方法,这个思维方式相对于发散性思维更具备线性逻辑性特点,也同时更为深刻。例如“破茧而出”这样的设计素描的命题,学生拿到手就不知道如何下手,对于这个命题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把“茧”理解成一种束缚,或者一种桎梏。“破”可以理解为挣脱和解放的象征意味。由此可以这样理解:代表一种人性的解放,代表一种新的人文关怀。(3)对于联想,有句广告词说得好: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么样?显然,没有思维,人就会失去创新力。由此衍生出用沙漏代表时间、用青花瓷等代表中国元素等创意。
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设计素描的相应程度,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方法的训练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解构与重建
我们可以举个生动的例子来比喻这个训练方法。在中国古代每个朝代都避免不了由盛转衰的过程,而当一个朝代走向没落的时候,就说明这个朝代的上层建筑已经不适应经济基础,这必然会导致上层建筑体系的瓦解和变革,而这些解体后的上层建筑又会按照新的体系要求组成一个新的朝代,以适应变幻的经济体。
那么在造型领域,解构和重建可以这样解释:打散原有的造型,可以通过一定的切割方法进行解体,然后根据造型构图规律进行重新组合成新的体面关系,形成新的形体。这里以最为简单的立方体为例:第一,可以让学生切四刀,然后把它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成一个全新的形体,要注意空间布局和形体穿插的有序性;第二,可以给学生几个组织好秩序的立方体,让他们打散这些固有秩序,进行重组设计。这个练习能逐渐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三)象征性隐喻手法的使用
很多设计素描的创作认为象征性隐喻手法是最适合表现设计素描深度的一种形式。这种手法更为隐晦和婉约,它的深意往往隐藏于其所选取的象征性符号中,举个例子,以某种形式来表现后现代城市特征的东西,可以用城市中那些盘亘复杂的下水管道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可以用年轮来表现时间的荏苒,等等。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让学生搜集与此相关的符号,是有一定益处的。
(四)置换手法的运用
所谓置换手法是指在表现方法中采用异质同构、同质异构的基本方法进行基本的创作。这种置换需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甚至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物质置放在一起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画面充满各种矛盾和哲学意味。比方说我们把人像的一半换成石膏,人体肌肉组织的质感特征和石膏的质感形成明显的对比,画面视觉效果强烈,同时也在隐喻人在自然力前是如此的脆弱。这在常规素描训练中是不允许的。
(五)超现实主义的指导意义
首先要让学生对超现实主义有所了解,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艺术界。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为超现实。
超现实主义的思潮对设计素描的指导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它打破了人们一直以来的思觉惯性,强调人意识层面中最根本的东西,因此在平时课题训练中加强这种意识的培养对学生是有益的。
(六)形态空间的再认知
造型的过程是设计者对自然物象内在规律的认识和对于形态结构富有想象的理解的过程。自然物象的形式是由其内部性质决定由外部发展而成,通过观察,对自然物象由表象深入到内在结构的理解,从而达到对物象结构性质的完整认识和整体把握。通过对结构的分析和表现,结合结构启示的潜想,为进一步的结构和设计奠定发展的基础。“形”是二维平面的概念,是形态某一角度的投影形态,沿着投影的边缘描画下来便是这一形态的轮廓。“体”是三维的,是立体的,是存在于空间之中形和体的组合。“形”和“体”是不能分离的,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形可以脱离体的概念单独存在(平面的),但体不可以没有形,体的存在必须以形为前提。这是形态结构的再认知,有助于学生形体意识的加强。
对于设计素描教学的探讨,本文仅仅管中窥豹,它和传统素描的关联、设计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及它纯粹的艺术形态和独特的美学意义,还要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和创作总结才能更为深刻地被发展、被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