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雨是班里一个攻击性很强的男孩子。“老师,小雨打我。”“老师,小雨抢我的玩具。”每天这样的告状声总是不绝于耳。早晨的户外活动,从四楼的活动室走到一楼的楼道上,小雨一直没有消停过,一会拉拉这个,一会碰碰那个,还用力撞向前面的小朋友,结果撞倒了一片,前面的涵涵倒在了地上,头上起了个大包。我急忙扶起涵涵,小雨却毫不理会,继续着他的“花式”走步。小朋友们纷纷指责他,他权当没有听见。但奇怪的是,小雨虽然喜欢惹是生非,甚至对小朋友拳脚相加,但一有小朋友伤心哭泣,总会上前轻轻地拍拍他,拿纸巾给他擦眼泪,俨然是个懂事、有爱心的好孩子。
为什么小雨的表现有两面性呢?我决定对小雨的家庭情况做些了解。原来小雨的妈妈常年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家中只有小雨和爸爸两个人。爸爸因为工作忙晚上经常加班,小雨只能与电视为伴,然后孤单地上床睡觉。我终于明白了小雨为什么会为哭泣的孩子拭泪,为什么会频频攻击别人,为什么不擅于与同伴沟通和交流。孩子如果长期缺乏爱、缺乏关心,就无法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很容易出现反常的心理与行为。当这些症结有了答案之时,我也就找到了改变小雨行为的钥匙。
那是一天的午休时间,孩子们陆续走进寝室,我安排他们上床睡觉。小雨在寝室门口,一会儿摸摸这双鞋,一会儿又拎拎那双鞋,还不时左右瞅瞅。仔细一看,原来是小雨在帮伙伴们摆鞋子呢。我正要表扬小雨的热心行为,谁知,妞妞看见小雨拿起自己的鞋子,就大声呵斥道:“你怎么随便动我的新鞋子。”妞妞是个很乖巧的孩子,听到她的喊声,不明真相的小朋友马上帮妞妞声讨起小雨来。小雨拿着妞妞的鞋子,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我示意孩子们安静下来,轻轻问小雨:“你是在帮小朋友们摆鞋子,对吗?”小雨用力地点点头。我又继续对他说:“小朋友们可能是误会你了,你应该自己说出来啊。”小雨一脸的愕然,似乎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清白。于是,我引导孩子们明白错怪了小雨,应该向小雨道歉。
这件事后,我更加关注小雨的一举一动。发现小雨很多次攻击小朋友的动机并非恶意的,只是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被人误解后习惯性地用拳脚解决问题。而且他喜欢打抱不平,比如成成排队插在了乐乐的前面,乐乐还没有反应,小雨就把成成拉出来,两个人又打了起来。成成不服气,立刻找到了我,而小雨却一声不吭。这样的事情多了,小朋友们慢慢对小雨产生了对立情绪,而小雨不善于表达,不晓得为自己作解释,于是稀里糊涂地成为了大家的“公敌”。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小雨的很多攻击性行为其实是被误解的。于是,我把自己观察到的真实情况告诉了大家,并向他們说明小雨之所以被误解是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与大家相处,也不善于用语言表达。我希望小朋友们多关爱、包容小雨,帮助他学会与大家友好相处的方法。孩子们听后也纷纷表示今后愿意帮助小雨。我也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小雨的交往能力,引导他换位思考,学会和同伴协商解决问题,逐渐改变他遇事用拳头说话的不当的处事方式,增强自制力。
同时,我还利用家庭的力量帮助小雨找到情感的寄托,获得心理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前段时间,班里正在开展“给你一封信”的主题活动,我就利用QQ群和小雨的妈妈取得了联系,我诚恳地告诉她:“您常年在外,儿子很想你。小雨太需要母爱了,缺少母爱,孩子很痛苦,长期下去,可能会伤害孩子的心灵。希望您有时间务必给孩子写封信,我相信小雨收到妈妈的信,一定会特别开心的,谢谢您!”小雨妈妈听后,内心也受到了触动。隔了几天,小雨妈妈把信寄到了幼儿园。小雨的喜悦与兴奋之情难以言表。他把信捧在胸前,一遍一遍地请求我给他读信,我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读给他听,因为,我读懂了孩子的心,他更加渴盼母亲的关爱。读完信后,我对他说:“小雨,妈妈虽然不在你身边,但她最爱你,每天都想你,她希望小雨能和所有的伙伴成为好朋友。小雨听话了,妈妈才能放心,才会开心,对吗?”小雨听了,使劲地点点头。
小雨对妈妈的信爱不释手,吃饭时,他把信放在口袋里;午睡时,他把信放在枕头下面,一刻也舍不得离开。离园时,小雨还要把信带回家。我和他商量:“小雨,你把信封放到主题墙上,把信纸带回家,这样不论你在家里还是幼儿园,都能看到妈妈的信,你看好吗?”小雨欣然同意了。
晚上,我给小雨的妈妈打了电话,告诉她小雨收到信后的反应,他妈妈听后心疼得哭了。我又和她谈了小雨在幼儿园里的表现,希望她尽量多抽出时间给孩子打电话,和孩子说说话,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接下来的日子里,小雨妈妈坚持每晚和小雨通电话,小雨爸爸也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父母的爱渐渐滋润了孩子的心,家庭的温暖使小雨慢慢发生了改变,他不再故意损坏他人的东西,不再事事用拳头说话了,也能和其他小朋友互相谦让、友好相处了。看到小雨判若两人的转变,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爱是教育的真谛,爱是幸福的源泉。用爱指引着孩子走向美好的未来,是我们和家长共同的责任。我们创造着幸福,也享受着那份幸福,简单地快乐着、幸福着……■
为什么小雨的表现有两面性呢?我决定对小雨的家庭情况做些了解。原来小雨的妈妈常年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家中只有小雨和爸爸两个人。爸爸因为工作忙晚上经常加班,小雨只能与电视为伴,然后孤单地上床睡觉。我终于明白了小雨为什么会为哭泣的孩子拭泪,为什么会频频攻击别人,为什么不擅于与同伴沟通和交流。孩子如果长期缺乏爱、缺乏关心,就无法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很容易出现反常的心理与行为。当这些症结有了答案之时,我也就找到了改变小雨行为的钥匙。
那是一天的午休时间,孩子们陆续走进寝室,我安排他们上床睡觉。小雨在寝室门口,一会儿摸摸这双鞋,一会儿又拎拎那双鞋,还不时左右瞅瞅。仔细一看,原来是小雨在帮伙伴们摆鞋子呢。我正要表扬小雨的热心行为,谁知,妞妞看见小雨拿起自己的鞋子,就大声呵斥道:“你怎么随便动我的新鞋子。”妞妞是个很乖巧的孩子,听到她的喊声,不明真相的小朋友马上帮妞妞声讨起小雨来。小雨拿着妞妞的鞋子,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我示意孩子们安静下来,轻轻问小雨:“你是在帮小朋友们摆鞋子,对吗?”小雨用力地点点头。我又继续对他说:“小朋友们可能是误会你了,你应该自己说出来啊。”小雨一脸的愕然,似乎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清白。于是,我引导孩子们明白错怪了小雨,应该向小雨道歉。
这件事后,我更加关注小雨的一举一动。发现小雨很多次攻击小朋友的动机并非恶意的,只是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被人误解后习惯性地用拳脚解决问题。而且他喜欢打抱不平,比如成成排队插在了乐乐的前面,乐乐还没有反应,小雨就把成成拉出来,两个人又打了起来。成成不服气,立刻找到了我,而小雨却一声不吭。这样的事情多了,小朋友们慢慢对小雨产生了对立情绪,而小雨不善于表达,不晓得为自己作解释,于是稀里糊涂地成为了大家的“公敌”。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小雨的很多攻击性行为其实是被误解的。于是,我把自己观察到的真实情况告诉了大家,并向他們说明小雨之所以被误解是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与大家相处,也不善于用语言表达。我希望小朋友们多关爱、包容小雨,帮助他学会与大家友好相处的方法。孩子们听后也纷纷表示今后愿意帮助小雨。我也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小雨的交往能力,引导他换位思考,学会和同伴协商解决问题,逐渐改变他遇事用拳头说话的不当的处事方式,增强自制力。
同时,我还利用家庭的力量帮助小雨找到情感的寄托,获得心理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前段时间,班里正在开展“给你一封信”的主题活动,我就利用QQ群和小雨的妈妈取得了联系,我诚恳地告诉她:“您常年在外,儿子很想你。小雨太需要母爱了,缺少母爱,孩子很痛苦,长期下去,可能会伤害孩子的心灵。希望您有时间务必给孩子写封信,我相信小雨收到妈妈的信,一定会特别开心的,谢谢您!”小雨妈妈听后,内心也受到了触动。隔了几天,小雨妈妈把信寄到了幼儿园。小雨的喜悦与兴奋之情难以言表。他把信捧在胸前,一遍一遍地请求我给他读信,我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读给他听,因为,我读懂了孩子的心,他更加渴盼母亲的关爱。读完信后,我对他说:“小雨,妈妈虽然不在你身边,但她最爱你,每天都想你,她希望小雨能和所有的伙伴成为好朋友。小雨听话了,妈妈才能放心,才会开心,对吗?”小雨听了,使劲地点点头。
小雨对妈妈的信爱不释手,吃饭时,他把信放在口袋里;午睡时,他把信放在枕头下面,一刻也舍不得离开。离园时,小雨还要把信带回家。我和他商量:“小雨,你把信封放到主题墙上,把信纸带回家,这样不论你在家里还是幼儿园,都能看到妈妈的信,你看好吗?”小雨欣然同意了。
晚上,我给小雨的妈妈打了电话,告诉她小雨收到信后的反应,他妈妈听后心疼得哭了。我又和她谈了小雨在幼儿园里的表现,希望她尽量多抽出时间给孩子打电话,和孩子说说话,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接下来的日子里,小雨妈妈坚持每晚和小雨通电话,小雨爸爸也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父母的爱渐渐滋润了孩子的心,家庭的温暖使小雨慢慢发生了改变,他不再故意损坏他人的东西,不再事事用拳头说话了,也能和其他小朋友互相谦让、友好相处了。看到小雨判若两人的转变,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爱是教育的真谛,爱是幸福的源泉。用爱指引着孩子走向美好的未来,是我们和家长共同的责任。我们创造着幸福,也享受着那份幸福,简单地快乐着、幸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