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国大部分独立学院成立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但独立学院的发展现在也处于瓶颈期,如何更好的发展并顺利通过教育部的评估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仅以电子信息类相关学科为例,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从专业方向、培养规划、实践环节、师资队伍等几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专业方向 培养规划 实践环节 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十年来,独立学院的数量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增加,随着独立学院的办学规模和社会影响日益广泛,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显现,我认为最重要的问题莫过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否持续,协调,健康发展。那么,如何使独立学院的毕业生能够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在工作能力上不弱于其他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笔者仅以电子信息类相关学科为例,对独立学院电子类学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究。
1.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对于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而言,目前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自动化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一直是该类学科的就业率较高的专业,但是这两个学科的专业课程相对较难,理论课的学习到大三下学期开始难度较大,学生普遍反映接受起来有难度,知识掌握情况不理想,那么是否可以考虑尽量减少难度较大的课程开设,或者结合学生的特点,尽量降低对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要求,如果一味的严格按照普通高校的教学大纲来讲授的话,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要打折扣,合理的结合自身学生特点制定理论课的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在学科的建设上要结合市场需求设置一些专业方向,比如说有部分独立学院仅仅开设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但在就业率上和其他独立学院的通信工程等专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那么这时可以结合学校自身的情况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中开设通信工程专业方向,在不改变学生专业的情况下,选拔一些对通信方向感兴趣,致力于通信方面知识学习的学生组成特别班,在学习完专业基础课后,安排通信方面的老师来对该班单独授课,配合相关课程的实验与实践教学,这样,学生可以既学习了电子信息工程的相关专业课程,又同时掌握了通信方面的基础知识,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可以在在找工作的时候和其他独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一起竞争,增加了就业的砝码。
2.合理制定培养规划、完善课程体系。目前独立学院的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大部分是沿袭母体高校的设置方法,没有体现出自身的办学特点,应该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来合理的改革自身的培养规划和课程体系。对于独立学院而言,首先应该降低必修课的比例,增大选修课的设置,电子类相关学科发展非常迅速,技术革新日新月异,如果不能及时改革培养规划的话,学生在就业时必将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必修课的设置要合理选择专业基础课程,合理降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要求。从大学三年级大量学习专业课开始,在不减少专业基础课设置的前提下,增加选修课程,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课程。如果学生能够在四年的学习时间里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目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势必会在就业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3.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电子信息类学科单凭课堂上的理论课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想要学好,必须要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独立学院的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和普通高校相比往往没有优势,如果实践能力上依然没有优势的话,就业时必将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时刻将动手能力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独立学院的学生有相对丰富的课余时间,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做一些电子小制作方面的实物,学校内部可以多多开展电子实物制作的竞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多多参加每年的国家级或省级的电子设计竞赛,大力表彰获奖的学生,要以他们为榜样,在学生中掀起动手实践的热潮。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大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设施的投入,不仅能保障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验证性实验,还要保证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创新设计的要求,在实验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减少验证性实验和演示性试验,多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让学生能够根据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到实际应用中,这样要远好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和验证性实验的实际效果。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要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学校或者老师的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协作意识,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学生直接面对实际的题目要求,不仅可以很快的掌握很多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很快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这样的模式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有很大提高的。有条件的学校还要建立学校管理、学生参与的创新实验室,并在经费上给与支持,方便有兴趣的同学能够在课余时积极参加实验室开展的各项活动。
4.引进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教师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主要力量。在教师的引进方面要逐步吸引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学术交流,参加企业、工厂、科研单位的项目开发,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应用型人才教学服务。在教师的培养上 要从特色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充分考虑教师的价值认同、工作的责任心、教学实践能力、业务素质能力等多方面的要求。在教师考评方面,建立一套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考评机制 从政策层面引导教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独立学院规模上发展虽然很迅速,但是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前面还要面对很多机遇和挑战,对于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专业来说,一定要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专业方向 培养规划 实践环节 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十年来,独立学院的数量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增加,随着独立学院的办学规模和社会影响日益广泛,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显现,我认为最重要的问题莫过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否持续,协调,健康发展。那么,如何使独立学院的毕业生能够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在工作能力上不弱于其他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笔者仅以电子信息类相关学科为例,对独立学院电子类学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究。
1.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对于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而言,目前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自动化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一直是该类学科的就业率较高的专业,但是这两个学科的专业课程相对较难,理论课的学习到大三下学期开始难度较大,学生普遍反映接受起来有难度,知识掌握情况不理想,那么是否可以考虑尽量减少难度较大的课程开设,或者结合学生的特点,尽量降低对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要求,如果一味的严格按照普通高校的教学大纲来讲授的话,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要打折扣,合理的结合自身学生特点制定理论课的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在学科的建设上要结合市场需求设置一些专业方向,比如说有部分独立学院仅仅开设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但在就业率上和其他独立学院的通信工程等专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那么这时可以结合学校自身的情况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中开设通信工程专业方向,在不改变学生专业的情况下,选拔一些对通信方向感兴趣,致力于通信方面知识学习的学生组成特别班,在学习完专业基础课后,安排通信方面的老师来对该班单独授课,配合相关课程的实验与实践教学,这样,学生可以既学习了电子信息工程的相关专业课程,又同时掌握了通信方面的基础知识,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可以在在找工作的时候和其他独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一起竞争,增加了就业的砝码。
2.合理制定培养规划、完善课程体系。目前独立学院的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大部分是沿袭母体高校的设置方法,没有体现出自身的办学特点,应该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来合理的改革自身的培养规划和课程体系。对于独立学院而言,首先应该降低必修课的比例,增大选修课的设置,电子类相关学科发展非常迅速,技术革新日新月异,如果不能及时改革培养规划的话,学生在就业时必将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必修课的设置要合理选择专业基础课程,合理降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要求。从大学三年级大量学习专业课开始,在不减少专业基础课设置的前提下,增加选修课程,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课程。如果学生能够在四年的学习时间里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目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势必会在就业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3.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电子信息类学科单凭课堂上的理论课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想要学好,必须要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独立学院的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和普通高校相比往往没有优势,如果实践能力上依然没有优势的话,就业时必将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时刻将动手能力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独立学院的学生有相对丰富的课余时间,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做一些电子小制作方面的实物,学校内部可以多多开展电子实物制作的竞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多多参加每年的国家级或省级的电子设计竞赛,大力表彰获奖的学生,要以他们为榜样,在学生中掀起动手实践的热潮。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大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设施的投入,不仅能保障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验证性实验,还要保证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创新设计的要求,在实验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减少验证性实验和演示性试验,多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让学生能够根据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到实际应用中,这样要远好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和验证性实验的实际效果。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要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学校或者老师的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协作意识,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学生直接面对实际的题目要求,不仅可以很快的掌握很多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很快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这样的模式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有很大提高的。有条件的学校还要建立学校管理、学生参与的创新实验室,并在经费上给与支持,方便有兴趣的同学能够在课余时积极参加实验室开展的各项活动。
4.引进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教师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主要力量。在教师的引进方面要逐步吸引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学术交流,参加企业、工厂、科研单位的项目开发,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应用型人才教学服务。在教师的培养上 要从特色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充分考虑教师的价值认同、工作的责任心、教学实践能力、业务素质能力等多方面的要求。在教师考评方面,建立一套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考评机制 从政策层面引导教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独立学院规模上发展虽然很迅速,但是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前面还要面对很多机遇和挑战,对于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专业来说,一定要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