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的时候,准确的切入能够让学生迅速走进文本深处探究,让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产生深度解读的热切渴望,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匠心独运,“切”出语文高效课堂。
一、形象迁移,领悟内涵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很多都是名家的经典之作,而在一定的时期内,作者的个性化特征和情感几乎都是一样的,那么在解读这些文本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首先走进作家本身的个性以及情怀,让学生了解作家创作的初衷或者是情感寄托,这样以人物形象迁移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体会文本内涵。
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这篇课文的时候,因为是文言文,很多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甚至部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内容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从心中排斥。为了缓解学生的畏难心理,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没有直接进入文本,而是让学生在课下自主收集关于陶渊明的相关资料,可以是陶渊明的简单介绍,也可以是陶渊明的作品。这样的课堂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纷纷回忆起陶渊明的资料。其中有一个学生向大家介绍了陶渊明的作品《五柳先生传》,通过这部作品让学生了解到陶渊明“不慕名利”的高尚胸怀;还有的学生找到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让大家了解到一个坚持自我、不愿和世俗同流合污、甘心享受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桃花源记》:“同学们,今天我们所学的《桃花源记》也是陶渊明的一篇佳作,写于陶渊明五十七岁的时候,可以说这时作者的思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文本中作者虚构了桃花源那样的理想世界,表达了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么,作者具体是如何表现的?如果你想了解,就和老师一起走进文本寻找答案吧!”
这样,教师没有直接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而是从心理上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走进作者,形成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文本内涵就会较为容易。这个教学事例告诉我们,从人物形象迁移切入,可以帮助学生轻松体会文本情感,领会文本内涵。
二、审视题目,单刀直入
众所周知,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那么在课堂切入的时候,教师选择从审视文本题目进行切入应该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作为文本的题目,或者是概括文本内容,或者是亮明作者情感态度,那么,抓住文本的题目就能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抓住文本的中心,单刀直入,直击重点,有助于学生的深度解读。
例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采用了这样的切入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审视文本标题,然后向学生提问:“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首先我们看一下文章的题目,同学们你们能从中体会到什么?又有哪些疑惑呢?请大家畅所欲言,然后我们一起解决。”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们一起探究讨论,大家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这篇文章的题目告诉我们文本的主人公是邹忌和齐王两个人物,而“谏”的意思是大臣们为自己的君主提出的建议,所以理解这个题目,应该是有一个名叫邹忌的人向齐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而齐王采纳了他的建议治理国家,让国家逐渐强盛起来。通过学生们的讨论交流,基本上对于文本内容有了初步把握,但是,对于文本题目中的“讽”一字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于是教师从这个字入手,引导学生体会这篇课文中劝谏的艺术性,让学生突破文本阅读的难点。
在这个教学事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题目进行分析,让学生获得初步感知,同时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明确教学的重点,让接下来的课堂活动能够有的放矢,重点突出,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解读时做到单刀直入,直击重点,获得深刻体验。
三、列出图表,一目了然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得到了大家的关注,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列出图表的方式让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掌握做到一目了然,让学生抓住文本的重点内容理解,获得深刻体验。
例如在教学《范进中举》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们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主要是范进和胡屠户两个人物的形象,而教师指导学生采取列图表的方式进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胡屠户的形象分析为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分別找到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变化,然后列出图表,进行信息汇总和比较,让学生获得深刻的印象。例如胡屠户对范进的称呼由“现世宝”变为“贤婿老爷”,提到范进的外貌时先是“尖嘴猴腮”,后来变为“才学又高,品貌又好”等。这样就让学生对于胡屠户前倨后恭、嫌贫爱富的形象理解得非常透彻。
图表的优势就是重点突出,一目了然,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清晰的把握,有助于学生的深度解读,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新颖独特,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准确、巧妙的切入能够让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能帮助学生直接走进文本,探究重点,突破难点,获得深刻的感悟。匠心独运,准确切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高效。
一、形象迁移,领悟内涵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很多都是名家的经典之作,而在一定的时期内,作者的个性化特征和情感几乎都是一样的,那么在解读这些文本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首先走进作家本身的个性以及情怀,让学生了解作家创作的初衷或者是情感寄托,这样以人物形象迁移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体会文本内涵。
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这篇课文的时候,因为是文言文,很多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甚至部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内容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从心中排斥。为了缓解学生的畏难心理,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没有直接进入文本,而是让学生在课下自主收集关于陶渊明的相关资料,可以是陶渊明的简单介绍,也可以是陶渊明的作品。这样的课堂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纷纷回忆起陶渊明的资料。其中有一个学生向大家介绍了陶渊明的作品《五柳先生传》,通过这部作品让学生了解到陶渊明“不慕名利”的高尚胸怀;还有的学生找到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让大家了解到一个坚持自我、不愿和世俗同流合污、甘心享受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桃花源记》:“同学们,今天我们所学的《桃花源记》也是陶渊明的一篇佳作,写于陶渊明五十七岁的时候,可以说这时作者的思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文本中作者虚构了桃花源那样的理想世界,表达了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么,作者具体是如何表现的?如果你想了解,就和老师一起走进文本寻找答案吧!”
这样,教师没有直接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而是从心理上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走进作者,形成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文本内涵就会较为容易。这个教学事例告诉我们,从人物形象迁移切入,可以帮助学生轻松体会文本情感,领会文本内涵。
二、审视题目,单刀直入
众所周知,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那么在课堂切入的时候,教师选择从审视文本题目进行切入应该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作为文本的题目,或者是概括文本内容,或者是亮明作者情感态度,那么,抓住文本的题目就能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抓住文本的中心,单刀直入,直击重点,有助于学生的深度解读。
例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采用了这样的切入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审视文本标题,然后向学生提问:“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首先我们看一下文章的题目,同学们你们能从中体会到什么?又有哪些疑惑呢?请大家畅所欲言,然后我们一起解决。”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们一起探究讨论,大家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这篇文章的题目告诉我们文本的主人公是邹忌和齐王两个人物,而“谏”的意思是大臣们为自己的君主提出的建议,所以理解这个题目,应该是有一个名叫邹忌的人向齐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而齐王采纳了他的建议治理国家,让国家逐渐强盛起来。通过学生们的讨论交流,基本上对于文本内容有了初步把握,但是,对于文本题目中的“讽”一字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于是教师从这个字入手,引导学生体会这篇课文中劝谏的艺术性,让学生突破文本阅读的难点。
在这个教学事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题目进行分析,让学生获得初步感知,同时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明确教学的重点,让接下来的课堂活动能够有的放矢,重点突出,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解读时做到单刀直入,直击重点,获得深刻体验。
三、列出图表,一目了然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得到了大家的关注,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列出图表的方式让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掌握做到一目了然,让学生抓住文本的重点内容理解,获得深刻体验。
例如在教学《范进中举》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们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主要是范进和胡屠户两个人物的形象,而教师指导学生采取列图表的方式进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胡屠户的形象分析为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分別找到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变化,然后列出图表,进行信息汇总和比较,让学生获得深刻的印象。例如胡屠户对范进的称呼由“现世宝”变为“贤婿老爷”,提到范进的外貌时先是“尖嘴猴腮”,后来变为“才学又高,品貌又好”等。这样就让学生对于胡屠户前倨后恭、嫌贫爱富的形象理解得非常透彻。
图表的优势就是重点突出,一目了然,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清晰的把握,有助于学生的深度解读,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新颖独特,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准确、巧妙的切入能够让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能帮助学生直接走进文本,探究重点,突破难点,获得深刻的感悟。匠心独运,准确切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