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度旅游主要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影响,旅游产业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甘肃旅游业解放思想,难中求进,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着力培育消费热点,千方百计提振发展信心,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克服困难,有力促进了旅游市场的恢复性增长。2009年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达到3393.74万人次,完成年度任务3000万人次的113%,比2008年增长36.3%;实现旅游总收入192.77亿元,完成年度任务160亿元的120%,比去年增长40.2 %。“三年翻番计划”所确定的旅游接待人数已完成84.8%,超均衡进度18个百分点;旅游收入已完成83.8%,超均衡进度17个百分点。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
2009年,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主要领导多次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甘肃省委书记陆浩指出:“旅游业是最具增长潜力的产业,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就业容量大。我省旅游资源富集,旅游业发展已经具备一定基础,要加强规划,加大投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景点建设,推动旅游业成长壮大。随着现代服务业的成长壮大,我省的发展方式会更加合理。”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刘永富在全省旅游观摩督查现场会议上要求,全省旅游行业必须运用新理念,实施新举措,发展大项目,推动大产业。
兰洽会系列旅游活动首次成功举办
2009年6月11~15日,第十五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系列旅游活动首次成功举办。本届兰洽会旅游系列活动包括文化旅游博览展、甘肃旅游推介洽谈会暨签约仪式、“丝绸之路与区域合作论坛”、“香巴拉文化与生态旅游论坛”、海内外旅行商考察踩线等四大主题活动。
甘肃省旅游局调整为省政府直属机构
在2009年3月启动的甘肃省政府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甘肃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甘肃省旅游局等两家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省政府直属机构,进入省政府行政机关序列。
全省系列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引起轰动效应
为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政策方针,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紧紧围绕全省整体旅游形象和“221”旅游品牌战略,积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品牌线路产品,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工作力度,推动旅游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度,甘肃省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加大了对外宣传促销推介的力度。全省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共组织76次赴外地旅游参展宣传促销活动,为历年最高。
甘肃旅游网、甘肃12301旅游公益服务热线开通
2009年11月6日下午,甘肃省旅游局、中国电信甘肃公司在兰州举行了甘肃旅游网、甘肃12301旅游公益服务热线开通仪式。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刘永富出席会议并宣布甘肃旅游网和12301旅游公益服务热线正式开通。甘肃旅游网、甘肃12301旅游公益服务热线的开通,是甘肃旅游信息化发展的里程碑,是甘肃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
全省旅游行业大力贯彻落实《旅行社条例》
2009年,自《旅行社条例》公布以后,甘肃省旅游行业掀起了学习贯彻《旅行社条例》的热潮。4月下旬,全国学习《旅行社条例》培训班在兰州举办,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出席培训班。甘肃省旅游局和全省各市、州旅游局先后举办了《旅行社条例》培训班115次,对全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法规、监管、质监人员和主要旅行社负责人共5628人次进行了培训,并通过主要媒体广泛宣传《条例》,对《条例》和《细则》进行了专题解读。
以“旅游厕所”建设为突破口 全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9年,甘肃省以“旅游厕所”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省主要旅游线路和各地旅游景区功能不断完善。2009年度,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各相关部门和全省旅游系统的积极努力,全省旅游景区新建旅游厕所的任务全面超额完成,制约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难如厕、如厕难”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旅游厕所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甘肃省旅游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2009年11月3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确定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我国旅游业新一轮腾飞确定了方向。《意见》公布以后,甘肃省旅游系统反响热烈,一个认真学习贯彻《意见》、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热潮在全省旅游系统迅速掀起。
旅游教育培训助力甘肃旅游发展
为贯彻落实甘肃省政府关于《甘肃旅游业实现三年翻番和质量提升计划》指导意见,推动“221”品牌战略的实施,促进甘肃省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甘肃省旅游局从2009年起加大了全省旅游教育培训力度,以全面提升甘肃省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素质。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期,培训旅游行业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1380余人。包括甘肃省红色旅游景区管理人员培训班、全省县级旅游局长培训班、甘南藏区导游员、讲解员培训班等,为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影响,旅游产业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甘肃旅游业解放思想,难中求进,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着力培育消费热点,千方百计提振发展信心,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克服困难,有力促进了旅游市场的恢复性增长。2009年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达到3393.74万人次,完成年度任务3000万人次的113%,比2008年增长36.3%;实现旅游总收入192.77亿元,完成年度任务160亿元的120%,比去年增长40.2 %。“三年翻番计划”所确定的旅游接待人数已完成84.8%,超均衡进度18个百分点;旅游收入已完成83.8%,超均衡进度17个百分点。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
2009年,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主要领导多次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甘肃省委书记陆浩指出:“旅游业是最具增长潜力的产业,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就业容量大。我省旅游资源富集,旅游业发展已经具备一定基础,要加强规划,加大投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景点建设,推动旅游业成长壮大。随着现代服务业的成长壮大,我省的发展方式会更加合理。”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刘永富在全省旅游观摩督查现场会议上要求,全省旅游行业必须运用新理念,实施新举措,发展大项目,推动大产业。
兰洽会系列旅游活动首次成功举办
2009年6月11~15日,第十五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系列旅游活动首次成功举办。本届兰洽会旅游系列活动包括文化旅游博览展、甘肃旅游推介洽谈会暨签约仪式、“丝绸之路与区域合作论坛”、“香巴拉文化与生态旅游论坛”、海内外旅行商考察踩线等四大主题活动。
甘肃省旅游局调整为省政府直属机构
在2009年3月启动的甘肃省政府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甘肃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甘肃省旅游局等两家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省政府直属机构,进入省政府行政机关序列。
全省系列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引起轰动效应
为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政策方针,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紧紧围绕全省整体旅游形象和“221”旅游品牌战略,积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品牌线路产品,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工作力度,推动旅游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度,甘肃省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加大了对外宣传促销推介的力度。全省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共组织76次赴外地旅游参展宣传促销活动,为历年最高。
甘肃旅游网、甘肃12301旅游公益服务热线开通
2009年11月6日下午,甘肃省旅游局、中国电信甘肃公司在兰州举行了甘肃旅游网、甘肃12301旅游公益服务热线开通仪式。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刘永富出席会议并宣布甘肃旅游网和12301旅游公益服务热线正式开通。甘肃旅游网、甘肃12301旅游公益服务热线的开通,是甘肃旅游信息化发展的里程碑,是甘肃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
全省旅游行业大力贯彻落实《旅行社条例》
2009年,自《旅行社条例》公布以后,甘肃省旅游行业掀起了学习贯彻《旅行社条例》的热潮。4月下旬,全国学习《旅行社条例》培训班在兰州举办,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出席培训班。甘肃省旅游局和全省各市、州旅游局先后举办了《旅行社条例》培训班115次,对全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法规、监管、质监人员和主要旅行社负责人共5628人次进行了培训,并通过主要媒体广泛宣传《条例》,对《条例》和《细则》进行了专题解读。
以“旅游厕所”建设为突破口 全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9年,甘肃省以“旅游厕所”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省主要旅游线路和各地旅游景区功能不断完善。2009年度,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各相关部门和全省旅游系统的积极努力,全省旅游景区新建旅游厕所的任务全面超额完成,制约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难如厕、如厕难”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旅游厕所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甘肃省旅游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2009年11月3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确定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我国旅游业新一轮腾飞确定了方向。《意见》公布以后,甘肃省旅游系统反响热烈,一个认真学习贯彻《意见》、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热潮在全省旅游系统迅速掀起。
旅游教育培训助力甘肃旅游发展
为贯彻落实甘肃省政府关于《甘肃旅游业实现三年翻番和质量提升计划》指导意见,推动“221”品牌战略的实施,促进甘肃省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甘肃省旅游局从2009年起加大了全省旅游教育培训力度,以全面提升甘肃省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素质。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期,培训旅游行业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1380余人。包括甘肃省红色旅游景区管理人员培训班、全省县级旅游局长培训班、甘南藏区导游员、讲解员培训班等,为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