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语文是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的基本語文素质和人文素质乃至综合素质的一门基础公共课程,其教学不仅要关注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更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人文素养的提升,其根本在于务本立道,而不能只专注于技能培训。要适当地援引拓展,辅以实战型的训练,做到以人文之道为本,以实用之技为木。
关键词:本立道生 援引拓展 模拟实战
目前,技工学校高级技工班语文学科所采用的教材基本都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高级技工学校通用教材《应用语文》(2010年版)。教材包括口语交际训练与应用文写作训练,口语交际涉及诵读、讲述、交谈、讨论等7个子项目,应用文写作训练包括申请书、求职信、欢迎词、通知、计划、总结等13种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指导与训练。从教材的框架可知,编者旨在训练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遵循“学以致用,注重实效”的原则,偏重于“技”,这与高技班的培养目标是十分吻合的,因为技工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决定了文化课课程目标的定位,应用语文教材所设计的两大板块正是基于此。但是,纵观当下高级技工班生源状况就不难发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情况并不乐观,其基本的文化常识、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人文精神涵养都比较欠缺,所以语文课教学不能止于“技”的层面,否则,无异于培植无根之木,必须加以拓展,进入“道”之层面,正如庄子所云“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解牛,必须有超乎“技”的东西支撑或引领,那就是“道”。
学界通常将语文课程定义为以人文素质为核心的,融语文教育工具性、审美性、人文性为一体的公共基础课程,现在不少地方的中高考已经有意识地增加语文的权重,新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权重更是大幅度增加,小学增加了85%,此举显然是对眼下重英语而轻国语现象的纠偏。就高级技工教育而言,语文依旧是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的基本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乃至综合素质的一门极其重要的公共课程,应用语文的教学不仅要关注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具体运用技能的训练,更要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特别是人文素养的提升。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的一门学科,如果说“道”是基于人文性,那么“技”显然是工具性层面的概念了。技工院校的学生即将进入职场,职业的核心能力主要有社交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六种能力。能力与素质通常是合二为一的,人能够乐于交往、善于交流,能够运用口语和文字来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困惑与难题,能优雅从容地与人沟通洽谈,能写作规范得体的应用文,能文明礼貌地待人接物,这些既是素养的外显,更是技能的运用。
先论道的层面。笔者的思考是:结合教材既定的内容,适当地援引拓展。所谓“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这个“文”,浅层理解,是文采,语言如果没有文采作为外衣,那么传播力度和传播面积就会大打折扣;朝深的层面说,这“文”是文化,是融于血液的人文精神与素养。说话、作文、待人接物的背后体现了一个人的全部品格、修养、才学与智慧,应用于语文虽着眼于应用,这些应用无外乎交流与写作以及待人接物,学生走入社会步入职场,探讨学问、接洽事务、交换信息、传授技艺等都离不开语言表达。一个人是否有力量,力量能否表现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流表达的能力。
譬如求职信的写作,格式上的要求并不复杂,与一般书信并无多大的区别,在用语上要求“谦敬有度”,看似简单的四个字,但如何做到行文谦敬有度显然不是“技”所能解决的了,依赖的是学生语言功底和人文素养。再如欢迎词、欢送词的写作,这种礼仪文书结构基本是程式化的,但语言的要求特别高,要充分考虑场合、对象的不同,或亲切自然、热情欢快,或严谨庄重、典雅恭肃,如何拿捏得准,全赖执笔者的能力了。所以,语文之“技”一定是站立在“道”之上的。
道,需涵泳积淀而达成;技,需历练实战而习得。
在课程教学中,务本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援引拓展。譬如第二单元(日常情境口语交际)之“交谈”板块,教材首先介绍了交谈的一般原则和技巧。交谈的一般原则有:尊重原则、目的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交谈的技巧有:专注倾听、真诚赞美、讲究方式、幽默得体。若只就这几个短语来解释,势必单调空洞且对学生交谈技能的提升并无多大作用。因为一个人交谈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个人修养,以及他的知识面和人文底蕴。孔子说,“巧言令色鲜仁”,所以,必须进行拓展。可以向学生介绍孟子的“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就是尊重。可以介绍鲁迅先生的杂文《立论》: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客人有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有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们都得了感谢或恭维。有个偏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得到的是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鲁迅先生本文旨在批判说假话者得欢心,而讲真话者倒挨了打这种荒谬的社会现象,但换个角度来看,这种场合下说孩子将来是要死的,显然严重违背了“适应性”原则,落得一顿痛打纯粹是自讨苦吃。
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等,来体会交谈(劝说)的艺术与魅力。
再如该单元“辩论”一课,若单谈辩论的方法是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显然是很无趣的纸上谈兵。因为若想在辩论中占据上风,没有翔实的事实、丰富的理论,没有缜密的思维过程,那只能甘拜下风落荒而逃。可以向学生介绍历史上几个著名的辩论,如“人性的善恶之辩”: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看法,孟子的性善论、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荀子的性恶论。这三子的论辩均能逻辑自圆,只有让学生找来原文研读,方能领略到诸子雄辩的魅力。
又如“濠梁之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日:“鲦鱼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援引拓展,有个比较便捷的办法,那就是为学生编印一本与教材内容基本匹配的课外读本,笔者就编印了一本类于《大学语文》的读本,名日《含英咀华》,选文的原则是浅易、精粹、有趣,并选了本土作家特别是本校老师的一些文学作品,学生爱读,效果不错。
这里所说的援引拓展已经涉及教学之“技”,而不单单是学生应用语文之“技”,只是偏重于说明这些做法的指向是道,基于“道”而训练“技”。借助援引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滋润学生的心灵。下面再简述教学之“技”。
凡事都要讲究方法技巧,前人或他人总结了许多实用性强的技巧,值得借鉴运用,那么就应用语文教学而言,究竟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语文之“技”呢?笔者的回答是放在实战或模拟实战中去练习,然后反思、归纳、总结,再运用,如是方能奏效。把《游泳秘籍》背得再熟,不下水,是绝不会学会游泳的,极有可能是溺水而亡;看别人骑自行车总是很简单,动作要领也就那几条,可若不多练习几天,不跌几个跟头,自行车是不听话的,战战兢兢的,动作更谈不上潇洒。
如面试应答(教材第5课)、求职信写作(教材第9课)等,都不妨采取模拟情境开展教学训练,并力求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校园招聘会,在模拟情境中锻炼能力。技工院校必须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与社团活动,技工院校班容量都不大,有利于开展专业合作。合作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补充。再就是基于校园文化环境、学生兴趣爱好、自我发展需要组建学生社团,成为学生自我实践的平台,让他们在广‘泛的交流合作以及组织活动中锻炼和领悟,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然,校园毕竟有其局限性,教室更是狭窄,教学不可能天天把学生拉到实战平台上去,更主要的渠道还是课堂。所以,创设情境、虚拟场景就成了最常用的手段。而且,高级技工班的语文学习内容也比一般语文教材更适宜使用模拟练習,譬如演讲、交谈、面试、讨论等,都不难在课堂上组织,随堂训练,倘若只是照本宣科,强调几个原则、技巧,那定然是不受学生待见的,效果也定然不会好。
这里特别要说的是可以利用丰富的媒体资源,特别视频资源。还是以讲析“辩论’’一课为例,可以为学生播放马东主持的“奇葩说”,这个节目庄谐兼具,收视率很高,颇受年轻人喜爱。蔡康永的博识冲和、马东的睿智幽默、金星的泼辣犀利,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给人以醍醐灌顶的启迪。学生可以在辩手们激烈的争锋和会心的笑声中感受到辩论的魅力,感受到知识富赡、洞察敏锐、思维缜密和表达精准的重要,这也会间接地激励学生学好语文,养成阅读、积累与思考的习惯。
最后要说明的是,笔者虽然将应用语文教学分为技的层面和道的层面,这其实是一个并不准确的表述,二者应该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在当下技工院校生源素质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教师开动脑筋,适当地对教材进行拓展,多开展实践性教学,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可行之法。
关键词:本立道生 援引拓展 模拟实战
目前,技工学校高级技工班语文学科所采用的教材基本都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高级技工学校通用教材《应用语文》(2010年版)。教材包括口语交际训练与应用文写作训练,口语交际涉及诵读、讲述、交谈、讨论等7个子项目,应用文写作训练包括申请书、求职信、欢迎词、通知、计划、总结等13种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指导与训练。从教材的框架可知,编者旨在训练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遵循“学以致用,注重实效”的原则,偏重于“技”,这与高技班的培养目标是十分吻合的,因为技工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决定了文化课课程目标的定位,应用语文教材所设计的两大板块正是基于此。但是,纵观当下高级技工班生源状况就不难发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情况并不乐观,其基本的文化常识、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人文精神涵养都比较欠缺,所以语文课教学不能止于“技”的层面,否则,无异于培植无根之木,必须加以拓展,进入“道”之层面,正如庄子所云“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解牛,必须有超乎“技”的东西支撑或引领,那就是“道”。
学界通常将语文课程定义为以人文素质为核心的,融语文教育工具性、审美性、人文性为一体的公共基础课程,现在不少地方的中高考已经有意识地增加语文的权重,新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权重更是大幅度增加,小学增加了85%,此举显然是对眼下重英语而轻国语现象的纠偏。就高级技工教育而言,语文依旧是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的基本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乃至综合素质的一门极其重要的公共课程,应用语文的教学不仅要关注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具体运用技能的训练,更要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特别是人文素养的提升。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的一门学科,如果说“道”是基于人文性,那么“技”显然是工具性层面的概念了。技工院校的学生即将进入职场,职业的核心能力主要有社交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六种能力。能力与素质通常是合二为一的,人能够乐于交往、善于交流,能够运用口语和文字来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困惑与难题,能优雅从容地与人沟通洽谈,能写作规范得体的应用文,能文明礼貌地待人接物,这些既是素养的外显,更是技能的运用。
先论道的层面。笔者的思考是:结合教材既定的内容,适当地援引拓展。所谓“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这个“文”,浅层理解,是文采,语言如果没有文采作为外衣,那么传播力度和传播面积就会大打折扣;朝深的层面说,这“文”是文化,是融于血液的人文精神与素养。说话、作文、待人接物的背后体现了一个人的全部品格、修养、才学与智慧,应用于语文虽着眼于应用,这些应用无外乎交流与写作以及待人接物,学生走入社会步入职场,探讨学问、接洽事务、交换信息、传授技艺等都离不开语言表达。一个人是否有力量,力量能否表现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流表达的能力。
譬如求职信的写作,格式上的要求并不复杂,与一般书信并无多大的区别,在用语上要求“谦敬有度”,看似简单的四个字,但如何做到行文谦敬有度显然不是“技”所能解决的了,依赖的是学生语言功底和人文素养。再如欢迎词、欢送词的写作,这种礼仪文书结构基本是程式化的,但语言的要求特别高,要充分考虑场合、对象的不同,或亲切自然、热情欢快,或严谨庄重、典雅恭肃,如何拿捏得准,全赖执笔者的能力了。所以,语文之“技”一定是站立在“道”之上的。
道,需涵泳积淀而达成;技,需历练实战而习得。
在课程教学中,务本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援引拓展。譬如第二单元(日常情境口语交际)之“交谈”板块,教材首先介绍了交谈的一般原则和技巧。交谈的一般原则有:尊重原则、目的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交谈的技巧有:专注倾听、真诚赞美、讲究方式、幽默得体。若只就这几个短语来解释,势必单调空洞且对学生交谈技能的提升并无多大作用。因为一个人交谈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个人修养,以及他的知识面和人文底蕴。孔子说,“巧言令色鲜仁”,所以,必须进行拓展。可以向学生介绍孟子的“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就是尊重。可以介绍鲁迅先生的杂文《立论》: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客人有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有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们都得了感谢或恭维。有个偏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得到的是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鲁迅先生本文旨在批判说假话者得欢心,而讲真话者倒挨了打这种荒谬的社会现象,但换个角度来看,这种场合下说孩子将来是要死的,显然严重违背了“适应性”原则,落得一顿痛打纯粹是自讨苦吃。
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等,来体会交谈(劝说)的艺术与魅力。
再如该单元“辩论”一课,若单谈辩论的方法是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显然是很无趣的纸上谈兵。因为若想在辩论中占据上风,没有翔实的事实、丰富的理论,没有缜密的思维过程,那只能甘拜下风落荒而逃。可以向学生介绍历史上几个著名的辩论,如“人性的善恶之辩”: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看法,孟子的性善论、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荀子的性恶论。这三子的论辩均能逻辑自圆,只有让学生找来原文研读,方能领略到诸子雄辩的魅力。
又如“濠梁之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日:“鲦鱼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援引拓展,有个比较便捷的办法,那就是为学生编印一本与教材内容基本匹配的课外读本,笔者就编印了一本类于《大学语文》的读本,名日《含英咀华》,选文的原则是浅易、精粹、有趣,并选了本土作家特别是本校老师的一些文学作品,学生爱读,效果不错。
这里所说的援引拓展已经涉及教学之“技”,而不单单是学生应用语文之“技”,只是偏重于说明这些做法的指向是道,基于“道”而训练“技”。借助援引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滋润学生的心灵。下面再简述教学之“技”。
凡事都要讲究方法技巧,前人或他人总结了许多实用性强的技巧,值得借鉴运用,那么就应用语文教学而言,究竟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语文之“技”呢?笔者的回答是放在实战或模拟实战中去练习,然后反思、归纳、总结,再运用,如是方能奏效。把《游泳秘籍》背得再熟,不下水,是绝不会学会游泳的,极有可能是溺水而亡;看别人骑自行车总是很简单,动作要领也就那几条,可若不多练习几天,不跌几个跟头,自行车是不听话的,战战兢兢的,动作更谈不上潇洒。
如面试应答(教材第5课)、求职信写作(教材第9课)等,都不妨采取模拟情境开展教学训练,并力求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校园招聘会,在模拟情境中锻炼能力。技工院校必须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与社团活动,技工院校班容量都不大,有利于开展专业合作。合作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补充。再就是基于校园文化环境、学生兴趣爱好、自我发展需要组建学生社团,成为学生自我实践的平台,让他们在广‘泛的交流合作以及组织活动中锻炼和领悟,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然,校园毕竟有其局限性,教室更是狭窄,教学不可能天天把学生拉到实战平台上去,更主要的渠道还是课堂。所以,创设情境、虚拟场景就成了最常用的手段。而且,高级技工班的语文学习内容也比一般语文教材更适宜使用模拟练習,譬如演讲、交谈、面试、讨论等,都不难在课堂上组织,随堂训练,倘若只是照本宣科,强调几个原则、技巧,那定然是不受学生待见的,效果也定然不会好。
这里特别要说的是可以利用丰富的媒体资源,特别视频资源。还是以讲析“辩论’’一课为例,可以为学生播放马东主持的“奇葩说”,这个节目庄谐兼具,收视率很高,颇受年轻人喜爱。蔡康永的博识冲和、马东的睿智幽默、金星的泼辣犀利,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给人以醍醐灌顶的启迪。学生可以在辩手们激烈的争锋和会心的笑声中感受到辩论的魅力,感受到知识富赡、洞察敏锐、思维缜密和表达精准的重要,这也会间接地激励学生学好语文,养成阅读、积累与思考的习惯。
最后要说明的是,笔者虽然将应用语文教学分为技的层面和道的层面,这其实是一个并不准确的表述,二者应该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在当下技工院校生源素质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教师开动脑筋,适当地对教材进行拓展,多开展实践性教学,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可行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