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置与对话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k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8日,第六期杂志的编排已经基本完毕,第三次彩色打样从印刷厂返回编辑部,只等前方的记者编辑从郑州传来2018 中国国际摄影艺术节、中国第17 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后文简称 “节展”)当天开幕的照片和相关信息的确认修改。从确定把此次“节展”作为本期专题,到这期杂志正式出版,只有40天的时间。承蒙摄影节组委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国际联络处的帮助,我们提前从此次“节展”的数千幅参展作品中,精选出7个展览的80多幅作品作重点介绍,在此次“节展”举办的同时,推出了这期专题。
  如果说作为“节展”主办单位之一中国摄影家协会下属的媒体,《中国摄影》报道此次“节展”是规定动作,那么在专题中选择精选这些作品作介绍则是自选动作,这其中包含了编辑部对此次“节展”主题——“与新时代同行”的理解: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推动着艺术观念和影像实践不断前进的背景下,影像文化从形态到传播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多元的影像生态之间的并置与对话。从传统影像到当代艺术,从本土到国际,从东方到西方,从历史到现实……我们的专题力图捕捉诸多声响的共鸣、呼应以及对话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碰撞与失调。到过现场的读者,这期专题应该能延展对展览的观看;不能到现场的大部分读者,这期专题或能弥补些许的遗憾。
  有关时代的主题也贯穿了这期杂志专题之外的许多篇章。
  本期“本土”栏目介绍了持续十年拍摄城中村的安徽摄影师张峰。面对城中村,这个颇具中国特色的题材,张峰在表达和记录之间的踌躇难决,让他的影像具有触动内心的真诚。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华裔学者顾伊一语道破了张峰作品的可贵之处:“张峰似乎在十年与城中村居民的近距离接触中感觉到,通过影像的感同身受,只是轻狂的想象。因此摄影家的责任,是打破忠实再现的幻觉,规避廉价的同理感,让拍摄和观看都带上必要的艰涩。”
  相比起张峰真诚的困惑,本期“海外”栏目介绍的美国当代艺术家特雷弗·佩格伦(Trevor Pagle)的作品则显示出对当代社会的深度思考以及专业而理性的影像策略。特雷弗因拍摄美国的秘密监狱、军事基地而声名鹊起,最近又在用影像探讨人工智能、网络与其他自主监控系统背后隐藏的视觉秩序,2017年获得了麦克阿瑟天才奖。在接受本刊特约记者何昆霖的专访时,特雷弗说:“我们会把美丽的事物等同于美好的东西,而把丑恶的事物当作糟糕的事情。这就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这也是我们用艺术去探索世界的原因。” 与特雷弗的思路类似,作为专业影像媒体,我们也一直在試图与读者一起辨别,那些美丽的照片与好照片之间的区别。
  在本期的“哈佛书简”专栏中,学者顾铮在详细介绍哈佛艺术博物馆跨越100多年的摄影收藏后写道:“一个美术馆,能够把握历史机遇,加上较为成熟的制度因素与拥有较为丰沛的资金后援,因而可以在一个较为漫长的时间里稳健地扩充藏品,使得其藏品最终得以覆盖摄影这个媒介的各个方面,得以展示其同时具有记录与表现两个向度的媒介特性,实属难得。如此,其摄影藏品所具有的独特张力与魅力,也会构成其无可取代的特色。”在与本刊编辑的沟通中,顾铮说,哈佛艺术博物馆丰富的摄影收藏固然是他文中的重点,同时他也希望借此文,“为跃式发展中的中国大学泼一些冷水”。其实,顾铮的凉水也未尝不值得所有热闹的文化活动组织机构沾一沾。
  评论家江融在本期“现场”栏目中介绍了4月举行的第38届纽约摄影展销会。在观看了这个具有摄影趋势风向标的展销会后,江融同样把问题聚焦在当下:“当中国社会正处在农耕社会不断退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急速发展以及受全球化的冲击交织的时代而变得更加复杂之时,当摄影媒介与各种其他媒介混杂并用而使得摄影变得更加多元化之时,当人工智能和虚拟技术正引领着人们朝着各种新的领域进发之时,对摄影本体语言的追问仍将是摆在每一位摄影艺术家面前的课题,如何解答该课题,将是艺术家需要面对的生存问题。我们期待着各种新的答案出现。”
  当然,新的答案通常正意味着新的问题。
  《中国摄影》编辑部
其他文献
本刊记者:你曾说,三影堂活到今天是一个奇迹。这当然是指作为民间摄影机构的三影堂这些年经历过许多困难。过去的访谈里,你对三影堂这些遇到的困难基本上都是一些抽象的、诗意的描述。但是,我想很多人与我一样很好奇,请问具体是什么样的困难能够让三影堂的存在成为“奇迹”呢?  荣荣:其实最困难的就是三影堂2007年刚开馆的那段时期,做什么事都没有什么经验。我和映里创办了三影堂。我们来自不同国家,因为摄影而结缘,
期刊
《觸》是一个探索当代摄影边界和新可能性的多章节项目,它试图摆脱传统摄影中的“看”,把“触”作为主要策略与思考方式,从多个角度共同建构起一种新的影像的生成及观看方式。目前完成了第一章《一本精神分析辞典》,正在进行第二章《一种摄影前的摄影》的创作。这两个章节分别对应“作为精神分析对象和统治的意识形态的身体”和“作为拍摄对象的和影像中被凝视的身体”。  《一本精神分析辞典》从弗洛伊德式心理构型的偏颇出发
期刊
《沉寂的追寻》讲述了我与兄弟姐妹同母异父的家庭关系,这是我成长过程中一直想要隐藏和逃避的心理负担。面对复杂的家庭关系,我总是不够坚强,无法给予纯粹的亲情与爱,亦无法得到。直到有一天,我准备好了去直面我所逃避的问题,正视我与家人之间的关系,逐步与自己和解,与家人和解。于是我拍摄了这些家庭影像,这些我家人生活的缩影。  评委点评:  摄影是记忆的载体,在大多数人接触摄影的经验中,家庭合影是最早且最长期
期刊
在这个世界上,我最最想念的人就是我的爷爷。可我最不敢去想的人也是爷爷,因为每当我想起他,我的眼泪和哀伤就会止不住地流淌出来。  我的爷爷石连启已于2017年的正月初九离开了我们,享年83岁。他走的那天,天空忽然变得好美,我知道,那一定是他怕我伤心,为了安慰我,才会让我看见那么动人的景色。  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奶奶病逝后,看着爷爷一天天变老,我知道,有一天,他也终将会离我而去。每当我想到这里
期刊
时区相对于人性来讲是一个非常冰冷的概念,就像时间自身精确而公平一样,时区也将人的亿万种可能性无情地扁平化。  从东二时区到东九时区,可机械地理解为经度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但是阳光划过的每一寸土地却都真实地发生着有温度的故事。我拿起相机,选择做这一片“尘世”的亲历者而不是旁观者,  从中东到西亚,从南亚到东南亚再到远东地区,所涉及的宗教文化圈包括了伊斯兰教、东正教、印度教、小乘佛教、大乘佛教等等,不
期刊
新疆,166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土地,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又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地带。这里是生我养我的故乡,也是我摄影艺术创作的源泉。  在新疆三十年的拍摄历程中,我自驾车走遍天山南北,行程160余万公里。我沿着古丝绸之路,领略着新疆的雄伟与壮丽,感悟着造物的神奇与崇高。多次出入“生命禁区”罗布泊及无人区阿尔金山。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为了填补影像空白,我冒着生命危险进入昆仑山冰川。  虽然吃了不少
期刊
凛冬已至,相机厂商能否绝处逢生?  2017年12月初,CIPA(Camera & Imaging Products Association,日本相机和影像产品协会)公布了最新出炉的2017年10月全球数码相机产品的销售情况:继9月之后,10月的相机销量再次同比低于2016年与2015年。此前,本刊曾介绍过2017年8月的全球相机销量虽同比低于2015年,但却同比高于2016年。根据统计数据显示,
期刊
德米特里·馬尔可夫(Dmitry Markov,俄罗斯)、大卫·德尼尔(David Denil,比利时)、亚历克斯·尤德松(Alex Yudzon,美国)和丽塔·阿拉乌伊(Rita Alaoui,摩洛哥)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进行摄影。  他们的美学受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影响,但他们都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就是我们普遍认为的“小事”)很关注,这些对他们而言都非常有意义。他们没有寻找美妙的风
期刊
第21届巴黎摄影博览会(Paris Photo)于2017年11月9日至12日在大皇宫(le Grand Palais)举行,有来自30个国家的150多家画廊参与,这个大型展览的国际影响力已经不仅仅是展示摄影作品这么简单的事情。在大皇宫的穹顶之下,巴黎摄影博览会在2016年的时候接待了大约62000名观众,而今年,这个数字或许将远远被超越。本届展会最精彩之处在于个展(共有29个个展和12个群展),
期刊
冬尼的作品通过多种细节的表现,使观众立即感受到视觉和感官上扑面而来的冲击力。这组照片对观众来说是一种刺激和挑战,让观众在影像的冲击下,置身于一种现代生活、现代艺术摄影与工业社会构成的魔幻世界中。  看到这组照片可以让观众联想到德国摄影师安德烈·古斯基以及他的导师贝歇夫妇的开创性作品。  如同古斯基2001年的作品 《99美分之二》(99 Cent II)一样,在冬尼2018年的作品《锌厂》里,观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