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普遍进入了农村中小学课堂,课件的制作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必备的一种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课堂中无法表现的、抽象的、微观的事物和发展过程通过媒体技术以动态的、直观的画面和图像以及声音再现于课堂,给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环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适量地运用电教手段,把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实际,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重点、化难为易。而且有
助于启发学生思维,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收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有助于提供直观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这是人类认识过程所遵循的一般规律。但是,小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大部分是前人在实践中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取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例如:学习长方形周长时,书中的思考题难度较大,求一个不规则的图形的周长,教师利用计算机把这个不规则的图形中的a,c和b,d边分别进行提拉和平移,使之变成一个长方形。学生观察演变过程后,很容易找到了解答的方法。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过程中,演示与讲解,观察与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扫
清了学习障碍,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使学生豁然开朗。
二.运用多媒体讲解可以有效地突破重、难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是具体——表象——概念,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因此要善于抓住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例如教学一年级“数的认识”时,我采用动画的方法,通过教师的演示配合学生动手摆实物,使数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先出示一幅反映新学期开始的图画,图中的老师、学生、鲜花、树木、房屋、飞鸟等画面一个接一个地慢慢出来,通过数画中的人和物进而提高学生的数数能力,画面中的每一个图形都是可以移动的,通过鼠标对物体的拖动,可把同类的物体分在一起,使学生对数的概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又如在教学时间单位时,由于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因而比较抽象,学生对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表示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表示1分,秒针走一个小格表示1秒,都不易弄清楚;对小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以前所学的满10进1,也会感到不习惯,我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针对上述情况,事先制作了一个大钟表,上面的大格和小格都显示得很清楚,点一下“运行”,时针、分针和秒针同时走动,再点一下“暂停”,可让学生读出钟表上的时间,也可拖动秒针或分针自行转动,使学生明白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小格,生动形象地使学生对时、分、秒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教学年、月、日时,也是一样。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还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寻求一种最能激发学生兴趣并最易于他们接受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孩子的创造思维火花才能迸发出来。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为了训练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我就制作一组由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组成的各种物体,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象什么?使学生把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在大脑中想象出来,并说出用什么图形表示物体的哪一部分。这样会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掌握知识,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把图片情境由静态变动态,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总之,现代教学媒体进入小学课堂,辅助学科教学,以其独特的魅力,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开辟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了条件。实践证明,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燃起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使那些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也喜欢上了数学。把教学和电脑紧密地结合起来,改革了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教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打造现代信息技术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吧!
(作者联通:812100青海省湟源县和平中心学校)
助于启发学生思维,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收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有助于提供直观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这是人类认识过程所遵循的一般规律。但是,小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大部分是前人在实践中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取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例如:学习长方形周长时,书中的思考题难度较大,求一个不规则的图形的周长,教师利用计算机把这个不规则的图形中的a,c和b,d边分别进行提拉和平移,使之变成一个长方形。学生观察演变过程后,很容易找到了解答的方法。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过程中,演示与讲解,观察与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扫
清了学习障碍,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使学生豁然开朗。
二.运用多媒体讲解可以有效地突破重、难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是具体——表象——概念,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因此要善于抓住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例如教学一年级“数的认识”时,我采用动画的方法,通过教师的演示配合学生动手摆实物,使数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先出示一幅反映新学期开始的图画,图中的老师、学生、鲜花、树木、房屋、飞鸟等画面一个接一个地慢慢出来,通过数画中的人和物进而提高学生的数数能力,画面中的每一个图形都是可以移动的,通过鼠标对物体的拖动,可把同类的物体分在一起,使学生对数的概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又如在教学时间单位时,由于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因而比较抽象,学生对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表示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表示1分,秒针走一个小格表示1秒,都不易弄清楚;对小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以前所学的满10进1,也会感到不习惯,我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针对上述情况,事先制作了一个大钟表,上面的大格和小格都显示得很清楚,点一下“运行”,时针、分针和秒针同时走动,再点一下“暂停”,可让学生读出钟表上的时间,也可拖动秒针或分针自行转动,使学生明白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小格,生动形象地使学生对时、分、秒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教学年、月、日时,也是一样。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还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寻求一种最能激发学生兴趣并最易于他们接受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孩子的创造思维火花才能迸发出来。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为了训练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我就制作一组由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组成的各种物体,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象什么?使学生把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在大脑中想象出来,并说出用什么图形表示物体的哪一部分。这样会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掌握知识,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把图片情境由静态变动态,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总之,现代教学媒体进入小学课堂,辅助学科教学,以其独特的魅力,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开辟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了条件。实践证明,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燃起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使那些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也喜欢上了数学。把教学和电脑紧密地结合起来,改革了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教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打造现代信息技术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吧!
(作者联通:812100青海省湟源县和平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