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民族是重视礼仪修养的民族,大学教育更应该培养内外兼修的高素质人才。因而,高职院校礼仪教学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方法与当今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学生所掌握技能相结合。
关键词:礼仪;教学;四个结合
作者简介:王彦(1964-),女,广西灌阳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徐逢春(1982-),女,广西柳州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广西 南宁 53002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2-0114-02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讲“礼”重“仪”的优良传统,而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作为社会人群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大学生其礼仪修养如何,是我们高校礼仪课老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不学礼,无以立。”怎样使学生学习礼仪,学好礼仪,并在一个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得到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熏陶与规范,成为有文化积淀、科学基础,具备基本社交能力的合格人才,笔者以为,礼仪教学应强调“四个结合”。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
礼仪课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理论知识的讲解、传授是需要的,但更需要技能的训练,如果教师仅仅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一些定论,让学生循规蹈矩地被动接受知识,显然不能与这门学科的特点相适应。而就目前来看,许多高校的礼仪课上,教师仍拘泥于单纯的理论讲授,忽视实践训练,学生为学理论而学理论,结果是只懂理论,不会运用,理论与实践脱节。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列举师生亲身经历的典型事例,克服空洞说教的弊端。
首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体验,启发学生叙述自己亲历和听到过的有关礼仪的案例。如公交车上给人让座,由于称呼不得体,反遭人白眼,好事变坏事。如聚会聚餐,作为小辈,本应坐在靠门的位置,因为不懂,却坐在了尊位。席间有人不慎打翻了汤碗,隔了几席的“我”,是赶紧走过去,热情有加地清理打扫,还是装作没看见,埋头自吃。学生们这样的经历很多,而且由于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学生探求符合礼仪做法的愿望是很迫切的,求知欲很強。
其次,教师的现身说法。比如教师作为成年人,按中国传统习俗在年节时避免不了送礼,怎么送?老师自己的囧事在让学生哈哈大笑的同时,也与学生一同感受了礼仪教养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再次,结合中外典型实例。这样的例子很多,教师如能信手拈来,如数家珍,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再教授理论知识,学生无疑大受裨益。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最好能选取新近发生的,有时代气息的实例,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只有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感受到身边的礼仪,体会到举手投足都关乎礼仪,学生学习礼仪的积极性才能大大激发出来,学习的自觉性才能大大提高。
二、教学方法必须与当今学生的实际结合
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因而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就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其实这样会扼杀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内心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自然失去了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因而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勇于自我表达,在情趣盎然的氛围中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并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1.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时才能获得充分表现和发展。所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地跟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觉得师生平等,学生才会身心愉悦。同时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通过亲切的目光、友好的微笑、得体的手势来表达对学生的感情。
2.采用愉快教学,营造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给学生创设心灵愉悦的学习环境
比如在有落地镜的形体房进行仪态训练时,可配合音乐,有意识营造轻松、幽雅的训练氛围,使学生尽快进入意境。集体训练时,针对学生好强心理,适时肯定,表扬优秀学生,树立典型榜样。自由训练环节,学生自由组合小组,组间评比竞争,组内互帮互学,教师全场鼓励调动,指出问题。课终总结评比,分别进行表扬与鞭策。这样,调动了学生训练的积极性,艰苦、枯燥的学习成了轻松、愉快的活动。
3.根据学生求新求变心理,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变换教学方法
(1)运用启发讨论式教学法,突出学生主体性。在礼仪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避免单纯的理论灌输,应强调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他们思考与讨论,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所谓讨论式教学方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或学生提出某一个或几个问题,通过充分讨论形成共识,达到掌握它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讲基本礼仪的意义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生活中寻常所见,设计若干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上课开会穿背心、短裤、拖鞋,是个性还是不符合礼仪行为?上课迟到、早退甚至缺课是无视校纪校规,行为不羁还是活得潇洒?不分场合塞耳麦、打电话、玩手机是否是不尊重别人的行为?路遇老师同学视而不见成为常态,是否是受教育没教养,有知识没文化的表现?还有举手之劳的小事,如把废纸、果皮扔到不远处的垃圾箱,把便池冲干净,水龙头拧紧是否都难劳大驾?
通过这些简单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能自觉遵守行为准则的人才是真正有修养的人。从而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把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道德实践,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培养高尚道德情操,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兴致勃勃的,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这样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讲课之中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模拟演示教学法,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运用模拟演示教学法,就是利用大学生思维活跃、表现欲强的特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强化课堂实践训练。礼仪课很多内容都适合模拟演示。如介绍礼仪、握手礼仪等,教学中,可以分片段让学生模拟演示,其他同学观察评论,指出正误,最后老师点评得失。也可以将片段串成一个小品,设定情境进行表演,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可以先由教师讲授训练的方法、步骤、要领及注意事项并适当示范,再通过情境表演,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投入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礼仪知识的感性认知。
例如我们在文秘专业教学时设置了一个商务接待的小品。要求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创设商务接待的情境,让学生从着装、见面、称呼、介绍、交谈、告别等礼节进行模拟演示,学生热情很高。因为采取的是分组进行,大家可以相互观摩,取长补短,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大家在掌声和笑声中掌握了基本技能,明白了怎样做才得体,才受欢迎。
事实证明,运用模拟演示教学法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使教学更生动直观,能加深学生对礼仪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手段,能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动画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有机地结合成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并充分调动视觉和听觉功能,使学生从多种感官同时感受刺激,还可将教学内容从不同侧面进行展示,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可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进行“仪态礼仪”教学时,可以将站姿、走姿、坐姿、致意、鞠躬等标准仪态通过录像演示出来,同时还可以将不规范的仪表仪态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真切地了解哪些是标准动作,哪些是容易犯错的地方,以加深印象,规范自己的举止。对于受教学场地、设备所限,不好、不便或不必模拟演练的章节,多媒体教学更是大派用场。如“宴请礼仪”、“乘车礼仪”、“电梯礼仪”等,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可以获得很直观的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的综合运用,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三、教学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
1.现代礼仪教育应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将修身作为礼仪教育的基础和目的
古人强调礼一定要与修身相结合,如果离开修身,行为即使中规中矩,也不能称作礼,而只能叫“仪”,就是徒具形式的虚礼罢了。因此,礼仪教学内容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陶冶性情,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责任感,是礼仪教学的最终目的。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努力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渗透到每个章节中,使大学生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如讲授《仪表礼仪》时,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服饰旗袍、马褂、中山装等传统着装礼仪文化,使学生油然认同中国人着装得体、仪表端庄的美学观点。介绍《餐饮礼仪》,就要既比较中外饮食文化礼仪的异同,更要着力渲染中餐礼仪的源远流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学生知道即使偏僻的山乡在宴请时都讲究座次安排、饮酒礼节。广袤中国大地传统而丰富的饮食文化和礼仪习俗,会使学生充满求知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中国传统文化中婚恋礼仪的隆重,会使学生感受到恋爱、婚姻是人生中非常神圣的事情,从而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念。因此,礼仪教学不只关注具体的礼仪规则,而应探究其中的道德依据和文化底蕴,着力挖掘出礼仪规则背后的文化内涵。只有掌握礼仪规则所蕴涵的道德观念、民俗文化,礼仪教育才不是表面的、肤浅的,才能得到学生的真正认可,才能主动内化为自身的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国家民族观。因而学习现代礼仪,必须继承我国传统礼仪重德重行的良好传统,把握礼仪的真谛,使自己成为内外兼修的合格人才。
2.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
不同的专业对具体的礼仪要求各有侧重,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联系专业特点,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满足实践需要。如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应侧重服务礼仪,尤其不能忽视服务礼貌用语的训练;市场营销专业应重视商品推销礼仪、处理商务纠纷礼仪等;而文秘专业则需侧重接待礼仪、宴请礼仪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走向社会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
四、考核结果与学生所掌握技能相结合
合理、全面的考核办法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客观检验教学效果。考核宜分三部分进行。一部分是技能考核,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每完成一项教学内容,及时考核,结合训练表现,评定并公布成绩,这部分成绩可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得出。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在训练中的表现,并依据平时课堂上参与训练的次数和质量评出等级。对成绩好、表现出色的学生给足高分让他们的学习劲头更大;对胆子小、言行拘泥的学生也给出一个适当的分数,让他们觉得自己有奔头,达到激发后进的作用。
学生自我评价。指导和帮助学生剖析自己的特点、优势与不足,鼓励他们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选定恰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客观地认识评价自我,避免盲目自信和自卑,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从而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与才能,并指导学生客观公允地评价同学,达到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这一部分很重要,礼仪教学不追求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着重点在于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而技能的提高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是一种有力促进,这一部分可占总成绩的50%。第二部分是理论知识考试,可在期末闭卷进行,对理论的考核既要符合教学大纲,也应与实际紧密联系,这部分占总成绩的30%,第三部分是平时成绩,即根据平时上课与作业给其评分,占总成绩的20%。这样的考核办法符合该课程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强调学生实际能力的掌握,应该是我们考试改革探索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明景.关于高校《公关礼仪》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3,(3).
[2]余群.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礼仪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意义[J].学园,2011,(4).
[3]許海丽.高校《社交礼仪》课程教法初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关键词:礼仪;教学;四个结合
作者简介:王彦(1964-),女,广西灌阳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徐逢春(1982-),女,广西柳州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广西 南宁 53002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2-0114-02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讲“礼”重“仪”的优良传统,而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作为社会人群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大学生其礼仪修养如何,是我们高校礼仪课老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不学礼,无以立。”怎样使学生学习礼仪,学好礼仪,并在一个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得到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熏陶与规范,成为有文化积淀、科学基础,具备基本社交能力的合格人才,笔者以为,礼仪教学应强调“四个结合”。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
礼仪课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理论知识的讲解、传授是需要的,但更需要技能的训练,如果教师仅仅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一些定论,让学生循规蹈矩地被动接受知识,显然不能与这门学科的特点相适应。而就目前来看,许多高校的礼仪课上,教师仍拘泥于单纯的理论讲授,忽视实践训练,学生为学理论而学理论,结果是只懂理论,不会运用,理论与实践脱节。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列举师生亲身经历的典型事例,克服空洞说教的弊端。
首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体验,启发学生叙述自己亲历和听到过的有关礼仪的案例。如公交车上给人让座,由于称呼不得体,反遭人白眼,好事变坏事。如聚会聚餐,作为小辈,本应坐在靠门的位置,因为不懂,却坐在了尊位。席间有人不慎打翻了汤碗,隔了几席的“我”,是赶紧走过去,热情有加地清理打扫,还是装作没看见,埋头自吃。学生们这样的经历很多,而且由于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学生探求符合礼仪做法的愿望是很迫切的,求知欲很強。
其次,教师的现身说法。比如教师作为成年人,按中国传统习俗在年节时避免不了送礼,怎么送?老师自己的囧事在让学生哈哈大笑的同时,也与学生一同感受了礼仪教养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再次,结合中外典型实例。这样的例子很多,教师如能信手拈来,如数家珍,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再教授理论知识,学生无疑大受裨益。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最好能选取新近发生的,有时代气息的实例,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只有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感受到身边的礼仪,体会到举手投足都关乎礼仪,学生学习礼仪的积极性才能大大激发出来,学习的自觉性才能大大提高。
二、教学方法必须与当今学生的实际结合
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因而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就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其实这样会扼杀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内心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自然失去了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因而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勇于自我表达,在情趣盎然的氛围中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并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1.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时才能获得充分表现和发展。所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地跟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觉得师生平等,学生才会身心愉悦。同时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通过亲切的目光、友好的微笑、得体的手势来表达对学生的感情。
2.采用愉快教学,营造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给学生创设心灵愉悦的学习环境
比如在有落地镜的形体房进行仪态训练时,可配合音乐,有意识营造轻松、幽雅的训练氛围,使学生尽快进入意境。集体训练时,针对学生好强心理,适时肯定,表扬优秀学生,树立典型榜样。自由训练环节,学生自由组合小组,组间评比竞争,组内互帮互学,教师全场鼓励调动,指出问题。课终总结评比,分别进行表扬与鞭策。这样,调动了学生训练的积极性,艰苦、枯燥的学习成了轻松、愉快的活动。
3.根据学生求新求变心理,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变换教学方法
(1)运用启发讨论式教学法,突出学生主体性。在礼仪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避免单纯的理论灌输,应强调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他们思考与讨论,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所谓讨论式教学方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或学生提出某一个或几个问题,通过充分讨论形成共识,达到掌握它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讲基本礼仪的意义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生活中寻常所见,设计若干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上课开会穿背心、短裤、拖鞋,是个性还是不符合礼仪行为?上课迟到、早退甚至缺课是无视校纪校规,行为不羁还是活得潇洒?不分场合塞耳麦、打电话、玩手机是否是不尊重别人的行为?路遇老师同学视而不见成为常态,是否是受教育没教养,有知识没文化的表现?还有举手之劳的小事,如把废纸、果皮扔到不远处的垃圾箱,把便池冲干净,水龙头拧紧是否都难劳大驾?
通过这些简单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能自觉遵守行为准则的人才是真正有修养的人。从而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把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道德实践,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培养高尚道德情操,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兴致勃勃的,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这样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讲课之中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模拟演示教学法,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运用模拟演示教学法,就是利用大学生思维活跃、表现欲强的特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强化课堂实践训练。礼仪课很多内容都适合模拟演示。如介绍礼仪、握手礼仪等,教学中,可以分片段让学生模拟演示,其他同学观察评论,指出正误,最后老师点评得失。也可以将片段串成一个小品,设定情境进行表演,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可以先由教师讲授训练的方法、步骤、要领及注意事项并适当示范,再通过情境表演,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投入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礼仪知识的感性认知。
例如我们在文秘专业教学时设置了一个商务接待的小品。要求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创设商务接待的情境,让学生从着装、见面、称呼、介绍、交谈、告别等礼节进行模拟演示,学生热情很高。因为采取的是分组进行,大家可以相互观摩,取长补短,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大家在掌声和笑声中掌握了基本技能,明白了怎样做才得体,才受欢迎。
事实证明,运用模拟演示教学法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使教学更生动直观,能加深学生对礼仪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手段,能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动画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有机地结合成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并充分调动视觉和听觉功能,使学生从多种感官同时感受刺激,还可将教学内容从不同侧面进行展示,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可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进行“仪态礼仪”教学时,可以将站姿、走姿、坐姿、致意、鞠躬等标准仪态通过录像演示出来,同时还可以将不规范的仪表仪态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真切地了解哪些是标准动作,哪些是容易犯错的地方,以加深印象,规范自己的举止。对于受教学场地、设备所限,不好、不便或不必模拟演练的章节,多媒体教学更是大派用场。如“宴请礼仪”、“乘车礼仪”、“电梯礼仪”等,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可以获得很直观的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的综合运用,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三、教学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
1.现代礼仪教育应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将修身作为礼仪教育的基础和目的
古人强调礼一定要与修身相结合,如果离开修身,行为即使中规中矩,也不能称作礼,而只能叫“仪”,就是徒具形式的虚礼罢了。因此,礼仪教学内容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陶冶性情,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责任感,是礼仪教学的最终目的。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努力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渗透到每个章节中,使大学生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如讲授《仪表礼仪》时,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服饰旗袍、马褂、中山装等传统着装礼仪文化,使学生油然认同中国人着装得体、仪表端庄的美学观点。介绍《餐饮礼仪》,就要既比较中外饮食文化礼仪的异同,更要着力渲染中餐礼仪的源远流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学生知道即使偏僻的山乡在宴请时都讲究座次安排、饮酒礼节。广袤中国大地传统而丰富的饮食文化和礼仪习俗,会使学生充满求知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中国传统文化中婚恋礼仪的隆重,会使学生感受到恋爱、婚姻是人生中非常神圣的事情,从而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念。因此,礼仪教学不只关注具体的礼仪规则,而应探究其中的道德依据和文化底蕴,着力挖掘出礼仪规则背后的文化内涵。只有掌握礼仪规则所蕴涵的道德观念、民俗文化,礼仪教育才不是表面的、肤浅的,才能得到学生的真正认可,才能主动内化为自身的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国家民族观。因而学习现代礼仪,必须继承我国传统礼仪重德重行的良好传统,把握礼仪的真谛,使自己成为内外兼修的合格人才。
2.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
不同的专业对具体的礼仪要求各有侧重,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联系专业特点,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满足实践需要。如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应侧重服务礼仪,尤其不能忽视服务礼貌用语的训练;市场营销专业应重视商品推销礼仪、处理商务纠纷礼仪等;而文秘专业则需侧重接待礼仪、宴请礼仪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走向社会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
四、考核结果与学生所掌握技能相结合
合理、全面的考核办法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客观检验教学效果。考核宜分三部分进行。一部分是技能考核,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每完成一项教学内容,及时考核,结合训练表现,评定并公布成绩,这部分成绩可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得出。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在训练中的表现,并依据平时课堂上参与训练的次数和质量评出等级。对成绩好、表现出色的学生给足高分让他们的学习劲头更大;对胆子小、言行拘泥的学生也给出一个适当的分数,让他们觉得自己有奔头,达到激发后进的作用。
学生自我评价。指导和帮助学生剖析自己的特点、优势与不足,鼓励他们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选定恰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客观地认识评价自我,避免盲目自信和自卑,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从而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与才能,并指导学生客观公允地评价同学,达到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这一部分很重要,礼仪教学不追求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着重点在于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而技能的提高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是一种有力促进,这一部分可占总成绩的50%。第二部分是理论知识考试,可在期末闭卷进行,对理论的考核既要符合教学大纲,也应与实际紧密联系,这部分占总成绩的30%,第三部分是平时成绩,即根据平时上课与作业给其评分,占总成绩的20%。这样的考核办法符合该课程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强调学生实际能力的掌握,应该是我们考试改革探索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明景.关于高校《公关礼仪》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3,(3).
[2]余群.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礼仪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意义[J].学园,2011,(4).
[3]許海丽.高校《社交礼仪》课程教法初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责任编辑:麻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