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铀中毒的Tiron实验治疗(Ⅰ)

来源 :辐射防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d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用了610只大鼠、少量豚鼠、家兔和狗,研究了 Tiron 这种螯合剂对接受致死剂量硝酸铀酰中毒动物的排铀治疗效果。实验结果表明,Tiron 在促排核素和降低死亡率上明显地优于EDTA 和 DTPA。在对照组中,90—100%的动物在30天内因铀中毒而死亡;但用 Tiron 治疗的动物中,90—100%的动物都能在实验期内活存下来。给与 Tiron 的动物,其尿铀排出量比对照组多1—2倍。但若在注射核素后24小时给与 Tiron 时,不如早期给药那么有效。Tiron 对肾的毒性比 EDTA 和 DTPA 都低,对小鼠和大鼠的 LD_(SO)为6克每公斤体重左右。 In this experiment, 610 rats, a small amount of guinea pigs, rabbits and dog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iron chelator on uranium-depleted uranium poisoning in lethal doses of uranyl nitrate poisoning animal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iron i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EDTA and DTPA in promoting radionuclide and reducing mortality. In the control group, 90-100% of animals died of uranium poisoning within 30 days; however, 90-100% of animals treated with Tiron survived the experiment. Animals given Tiron had 1-2 times more urinary uranium excretion than controls. However, given Tiron 24 hours after injection of nuclide, it is less effective than early administration. Tiron is less toxic to the kidneys than EDTA and DTPA and has an LD_ (SO) of 6 grams per kilogram of body weight for mice and rats.
其他文献
造成肾脏损害的药物已知有抗菌素、抗风湿药、类固醇类、解热镇痛剂、口服避孕药、甘草制剂等。包括抗菌素在内的化疗药物在各科领域内应用很广,用量亦很大。一、氨基甙类(A
过去十年中,头痛的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在这领域中,又发展了一些新药,有些老药也有了新的用途。今以治疗偏头痛、群发性头痛和肌肉收缩性头痛药物的最重要进展作一综述。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稳定器”和“减震器”。北京市通州区从2003年开展试点三年来,在一定
当前,财政资金年终集中入库.支出与退库,已成为困扰地方财政正常运行、束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试图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剖析,以寻求解决的措施。一、财政资金年终集中
患者女,30岁。因皮肤、齿龈出血,柏油便三天,于1977年8月15日入院。既往曾患癫癎,每年大发作数次。23天前给予代赭石250克,每日3次,每次3克开水冲服。服至入院3天前出现出血
本文通过各种类型的原发性青光眼共122例178只眼,对比使用包甲素和毛果芸香碱两药的降压效果.包甲素用药前后眼压差值的平均数为14毫米汞柱,毛果芸香碱为13毫米汞柱,两药均有
我国尚未建立降钙素的测定方法,但我国医药需要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方法,在国外目前一般采用 M.A.Kumar 氏法,用年龄不限;饮食不限的大白鼠,静脉注射标准品和测试品
麦普替林(Maprotiline)是一种新颖的四环类抗忧郁药。化学名称:3-(9,10-乙醇-9,10-双氢-9-蒽基)-N-甲基丙基胺盐酸盐。结构式如下: 1966年麦普替林开始用于临床。经广泛使用
本试验选择了青兰、葛根、芦丁、毛冬青等经提取制得总黄酮,分别加入15%的氢氧化铝、碳酸钙、糊精、乳糖、淀粉等为填充剂制片,共制得20种片剂,以探讨不同填充剂对这些片剂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较为常见,约占药物全部副作用的20~40%。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大致可分为中毒性机制及过敏机制两类。前者的致病与长期或过量用药有关;后者之致病则与用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