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辩证唯物理论上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违背了其客观发展规律,轻则“南辕北辙”不能达到目标,重则受到“惩罚”——幼儿的教育也是如此,我们的教育活动必须是科学地遵守其特定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够保障教育的有效及幼儿的健康、有序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发展规律;科学
幼儿教育责任重大,这个时期的教育如果开展不力,不仅对幼儿近期的成长产生影响,而且可能对其终生成长发展产生影响。因而幼教工作绝不能以“看孩子”的心态随机去做,更不能以“需要”为核心去组织,幼儿教育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和有质的——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遵从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之则达,逆之则乱——幼儿教育工作显然也是如此。
一、幼儿教育的“违规”问题及其成因
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行为其实很多,当下最“普及”的问题,就是超前教育——幼儿教育的小学化、成人化。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超前。教一些幼儿理解、吸收不了的知识,先硬性“灌输”到脑子里再说;二是教学形式超前。不管幼儿的思维能力如何、也不管他们喜不喜欢,就是采用学校教学方式,强制地要求他们学、记、背(其实,主要不是学,就是记和背)。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拔苗助长”的故事,也懂得其道理。可为什么面对我们最珍贵的小苗——孩子们,却会去做这个违背客观规律的事呢?
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家长的功利需求。现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甚嚣尘上。前几年,“起跑线”在还“小学”,而现在已经前推到了“幼儿园”——受家长“需求”的影响,幼儿教育越来越“违规”;第二是园方的“利益”需求——目前,幼教还不属于义务教育,幼儿园的运作需要经济支撑。但在利益最大化驱使下,一些幼儿园追求利益最大化已超出了基本需求。那,满足欲望的抓手是什么呢?就是把幼儿教成“神童”,让家长们“趋之若鹜”来送钱。
“违规”教育的后果非常严重,神童们风光一时,但最终大多会被素质基础扎实的孩子超越。
二、幼儿身心成长的规律及其教育方略
1. 身体成长方面
幼儿身体成长情态特别类似于植物的幼苗,主要特征是发育速度快和机能脆弱。所以,对3~6岁幼儿的身体成长方面的培养,必须遵循两个规律:
第一,要有动态发展性。即对3岁小班幼儿和对6岁大班幼儿(包括其间阶段)要有教育内容、形式及目标上的区别。比如对小班的孩子,他们学会走路时间并不长,刚能够满足奔跑。这个阶段,教育主要是对其进行身体、肢体协调性、平衡力的培养;而对大班的孩子,基础性的运动能力和技巧已经具备了,则可以在训练其运动技巧、肌肉力量方面多下些工夫。
第二,要注意安全性——这是超前教育最容易犯的错误。这里所说的“安全”还不单指幼儿摔跤、磕碰的问题,而是运动损伤问题。在超前教育思想下,有些幼儿园违反幼儿身体发育规律,在小班就开始进行超量训练——举个极端(真实的)例子,有个小孩很早就练出了一身连成年人都羡慕的肌肉,力量也非常大,但由于肌肉和骨骼过早“角质化”,最终身高没有长到常人水平,而且还存在严重的骨骼变形。所以,根据幼儿发育的生理学规律,教师必须掌握好运动的内容和形式。
2. 心智成长方面
幼儿在心智成长方面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心理处于极浅层的无序状态。有人认为幼儿的心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但其实这只是一个外在表现,真正的自我意识觉醒要到青春期才真正出现。幼儿阶段,心理是被动(表现为听话、乖巧)和主动(表现为放纵、任性)交叉出现。所以,对幼儿心理的引导,主要应集中在由无序到有序,也就是教他们逐渐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认知。比如,通过一些小游戏、小情景,让幼儿学会遵守公共秩序(如排队)和尊重他人(如平分水果)。而如果把小学阶段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引入幼儿教育(特别是对小班幼儿),其实他们根本就听不懂,除了背了一些条目,并不能落实到行为上,反而是耽误了心理教育的要点。
第二,思维发展主要是感性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基本还没有开始出现(在大班,抽象思维开始萌芽)——比如,让幼儿去背诵大量的唐诗宋词、古典文学,表面上看是谁背得多谁聪明,但其实就是死记硬背,一点儿理解不了。等到上学再学的时候,大多孩子还是要重新背记并理解。这基本沒有太大意义,反而不如教幼儿去学一些简单易懂的儿歌。还有,幼儿阶段的教学方式,必须遵从其思维发展特征,主要是采用直观的体验、感知性的方式,比如游戏、情境模拟、动手操作等,而不是让孩子们坐在那听教师讲授。
综上所述,对3~6岁的幼儿来说,身心发展都处于萌芽阶段,不宜采用超前的“拔苗助长”式教育——这种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只是一时表面风光,从长远发展上看,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所以,幼儿教育的基础是教师对幼儿身心特征及其成长规律的准确把握,科学合理施教才能保证幼儿健康、高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彩入. 尊重幼儿发展规律,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J]. 考试周刊, 2016(19):185-185.
[2]庹露. 幼儿教学与幼儿发展规律结合的运用[J]. 科学咨询, 2017(34):128-128.
关键词:幼儿;教育;发展规律;科学
幼儿教育责任重大,这个时期的教育如果开展不力,不仅对幼儿近期的成长产生影响,而且可能对其终生成长发展产生影响。因而幼教工作绝不能以“看孩子”的心态随机去做,更不能以“需要”为核心去组织,幼儿教育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和有质的——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遵从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之则达,逆之则乱——幼儿教育工作显然也是如此。
一、幼儿教育的“违规”问题及其成因
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行为其实很多,当下最“普及”的问题,就是超前教育——幼儿教育的小学化、成人化。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超前。教一些幼儿理解、吸收不了的知识,先硬性“灌输”到脑子里再说;二是教学形式超前。不管幼儿的思维能力如何、也不管他们喜不喜欢,就是采用学校教学方式,强制地要求他们学、记、背(其实,主要不是学,就是记和背)。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拔苗助长”的故事,也懂得其道理。可为什么面对我们最珍贵的小苗——孩子们,却会去做这个违背客观规律的事呢?
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家长的功利需求。现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甚嚣尘上。前几年,“起跑线”在还“小学”,而现在已经前推到了“幼儿园”——受家长“需求”的影响,幼儿教育越来越“违规”;第二是园方的“利益”需求——目前,幼教还不属于义务教育,幼儿园的运作需要经济支撑。但在利益最大化驱使下,一些幼儿园追求利益最大化已超出了基本需求。那,满足欲望的抓手是什么呢?就是把幼儿教成“神童”,让家长们“趋之若鹜”来送钱。
“违规”教育的后果非常严重,神童们风光一时,但最终大多会被素质基础扎实的孩子超越。
二、幼儿身心成长的规律及其教育方略
1. 身体成长方面
幼儿身体成长情态特别类似于植物的幼苗,主要特征是发育速度快和机能脆弱。所以,对3~6岁幼儿的身体成长方面的培养,必须遵循两个规律:
第一,要有动态发展性。即对3岁小班幼儿和对6岁大班幼儿(包括其间阶段)要有教育内容、形式及目标上的区别。比如对小班的孩子,他们学会走路时间并不长,刚能够满足奔跑。这个阶段,教育主要是对其进行身体、肢体协调性、平衡力的培养;而对大班的孩子,基础性的运动能力和技巧已经具备了,则可以在训练其运动技巧、肌肉力量方面多下些工夫。
第二,要注意安全性——这是超前教育最容易犯的错误。这里所说的“安全”还不单指幼儿摔跤、磕碰的问题,而是运动损伤问题。在超前教育思想下,有些幼儿园违反幼儿身体发育规律,在小班就开始进行超量训练——举个极端(真实的)例子,有个小孩很早就练出了一身连成年人都羡慕的肌肉,力量也非常大,但由于肌肉和骨骼过早“角质化”,最终身高没有长到常人水平,而且还存在严重的骨骼变形。所以,根据幼儿发育的生理学规律,教师必须掌握好运动的内容和形式。
2. 心智成长方面
幼儿在心智成长方面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心理处于极浅层的无序状态。有人认为幼儿的心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但其实这只是一个外在表现,真正的自我意识觉醒要到青春期才真正出现。幼儿阶段,心理是被动(表现为听话、乖巧)和主动(表现为放纵、任性)交叉出现。所以,对幼儿心理的引导,主要应集中在由无序到有序,也就是教他们逐渐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认知。比如,通过一些小游戏、小情景,让幼儿学会遵守公共秩序(如排队)和尊重他人(如平分水果)。而如果把小学阶段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引入幼儿教育(特别是对小班幼儿),其实他们根本就听不懂,除了背了一些条目,并不能落实到行为上,反而是耽误了心理教育的要点。
第二,思维发展主要是感性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基本还没有开始出现(在大班,抽象思维开始萌芽)——比如,让幼儿去背诵大量的唐诗宋词、古典文学,表面上看是谁背得多谁聪明,但其实就是死记硬背,一点儿理解不了。等到上学再学的时候,大多孩子还是要重新背记并理解。这基本沒有太大意义,反而不如教幼儿去学一些简单易懂的儿歌。还有,幼儿阶段的教学方式,必须遵从其思维发展特征,主要是采用直观的体验、感知性的方式,比如游戏、情境模拟、动手操作等,而不是让孩子们坐在那听教师讲授。
综上所述,对3~6岁的幼儿来说,身心发展都处于萌芽阶段,不宜采用超前的“拔苗助长”式教育——这种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只是一时表面风光,从长远发展上看,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所以,幼儿教育的基础是教师对幼儿身心特征及其成长规律的准确把握,科学合理施教才能保证幼儿健康、高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彩入. 尊重幼儿发展规律,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J]. 考试周刊, 2016(19):185-185.
[2]庹露. 幼儿教学与幼儿发展规律结合的运用[J]. 科学咨询, 2017(34):12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