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 强化,good idea!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e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家长来信向我请教一个问题:孩子通过自己做家务赚零花钱,这样好不好?怎么才能既让孩子体验到钱来之不易和劳动的辛苦,又不让孩子仅仅是为了赚钱而劳动呢?我担心孩子因为有钱赚才劳动,没有钱,他爱劳动的习惯就维持不下去了。
  其实,教育孩子不能奢望一步到位,要采取渐进的方式。孩子刚开始的时候为了赚钱而劳动,这没有什么不好,就好比一个学生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是为了分数一样,都没有问题。
  但是,钱和分数一样都是孩子行为的外在强化物。外在强化不可能永远维持,也就是说孩子不能永远依赖外在的强化物。那么,外在的强化物消退之后,孩子爱劳动的行为如何维持呢?这就涉及到行为主义维持技术。这些技术有:延缓强化、间歇强化、渐隐强化、自然强化与同伴支持。
  比如,从每天都奖励钱币到两天奖励一次,从经常奖励到偶尔奖励,从奖励铅笔到给予口头赞美,以及让他学会体验劳动之后的成就感与满足感等等。这些都是外在强化物逐渐隐退的过程。
  “教”孩子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同样,我们对孩子实施行为矫正的目的也是为了不用再矫正孩子。不管我们的矫正措施多么有效,如果这个措施撤离之后,孩子行为改变的效果不能维持和迁移,那么这个矫正措施还是失败的。比如,我们教孩子讲卫生。父母在孩子身边,并且对孩子讲卫生的行为及时进行奖励,孩子就能很好地注意个人卫生。而一旦父母不再对孩子讲卫生的行为进行奖励,或者是孩子离开父母,到了其它的场合,就不再讲卫生,这就表明:孩子讲卫生的行为并没有得到维持和发生迁移。
  行为迁移是指行为改变效果延伸到其它的情境场所之中,行为维持则是指行为改变效果在时间范围上的延伸。行为迁移与行为维持也称为行为泛化。
  1、延缓强化
  即时强化对新行为的强化作用显著,是促进新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但新的行为出现并稳定以后,就应该逐渐延长强化出现的时间间隔,以消除对强化的依赖,从而维持该行为的出现率。比如某个孩子的家庭作业一向非常潦草和马虎,但孩子也会偶尔把家庭作业做得较工整,家长要及时用奖励(比如物质奖励)进行强化,但是,孩子在一两个星期里作业一直很工整的话,家长就不要每次都奖励孩子了,而是将强化延续,间隔几天、一个星期、一个月奖励一次,直到最后不需要奖励了。
  2、间歇强化
  连续强化是指每次期望行为发生后都给予一次正强化物的方式,而间歇强化是间歇地对所发生的行为进行强化的方法。
  连续强化有利于产生新的行为,但是当新行为出现并相对比较稳定以后,就可以通过间歇强化来维持和巩固该行为的出现率。
  这里还是以孩子写作业为例子。间歇强化就是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家长会奖励他写作业工整,但是这种奖励却是一定会发生的。这种间歇式的奖励,往往会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对于维持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有着连续强化所无法比拟的效果。
  3、渐隐强化
  对孩子行为的强化或惩罚终究会撤离,而如何撤离则是十分关键的一环。突然撤离往往会带来孩子行为改变的丧失——也就是孩子刚刚建立起来的好习惯会迅速消失。而渐隐强化则可以避免行为矫正功亏一篑。渐隐强化是指在新行为产生以后,逐渐撤离强化或惩罚,孩子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不再依赖强化或惩罚来维持新行为,从而达到新行为的稳定出现。渐隐强化的典型应用就是分层代币系统。例如,对于一个不写作业的孩子来说,代币系统也可以分为三层。在第一个层次中,孩子只需表现为行为的最低水准(比如开始写作业,而不管是不是认真),就可以获得一个代币;在第二个层次中,孩子的行为表现提高了(比如书写工整了),他就可以获得更多的代币;在第三个层次中,孩子的行为稳定之后,也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的代币超过了一定的数量,他就可以得到一张信任卡以代替代币,并可以凭这个信任卡得到想要的更大更多的奖励。只要孩子的表现持续良好,就可以一直持有信任卡。这样,孩子就在不知不觉中从代币系统中解脱出来。
  有时,也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递减强化的力度和次数,也可以起到渐隐强化的效果。
  4、自然强化
  在新行为产生并比较稳定以后,也可以考虑用社会强化、人际关系、同伴关注等自然后果作为强化物。这样,在孩子回到真实的生活时,仅仅是依靠社会关注和游戏活动等自然强化就可以将良性行为加以维持了。
  我们再回到开头的家长求助信。这位家长其实就是不知道将零花钱的强化转换为自然后果的强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小孩已经养成做家务的习惯后,父母就无需再用零花钱奖励孩子了,而只需说“你把地拖得真干净!”“你真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等就可以维持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了。
  5、同伴支持
  同伴支持的一种表现是同伴强化。一个良性的行为出现之后,家长和老师不可能随时给予关注和鼓励,但是,同伴可以做到。
  同伴支持的另一个表现是同伴作为行为矫正方案的执行人,监督行为并实施奖惩。例如有个女生在人际交往中经常出现情绪化现象,导致了她和同学们经常发生冲突。心理教师在对她的行为实施矫正之后,还安排一个心理素质较好的女生做她的同伴咨询师。在她和同学交往的时候,同伴咨询师会及时提醒她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她成功控制自己的情绪之后,同伴咨询师就及时给予肯定等。
  编辑 吴忞忞 mwumin@qq.com
其他文献
有一位父亲曾经与孩子一同阅读一个童话故事,故事里的小主人公很有趣,他被贴上了邮票然后“寄”到了他想到达的地方。小朋友听完故事后觉得很新奇,也要求父亲这样做,结果父亲觉得孩子不可理喻,明明只是一个故事,你怎么可以相信?亲子关系就在这一吵一闹中破裂了……  不恰当的回答  我没有邮票!  这样的回答是不会让孩子死心的,他会继续让你去买邮票,也就是他的问题你没有解决。  聪明父母的回答  你想寄到哪里去
期刊
我家的厨房可是我老爸的天地,老爸每天一下班就直接去菜场买菜,一回到家就钻进厨房大显身手。  今天,只有我和老爸在家吃饭,接我放学后,我们就直奔菜场。一到家,老爸就径直去了厨房。水龙头“哗哗”地吟唱起来,那是老爸在洗西红柿呢。紧接着,菜刀和砧板发出了“咚咚”声,在刀刃接触西红柿皮的一瞬间,鲜艳的汁水就像喷泉一样“噗噗噗”地喷射出来。随着连续两声“咔咔”声,鸡蛋破壳而出了,瞧,那黄灿灿的蛋黄多像两个可
期刊
最近和儿子看了一本极好的书。  这是一本和孩子讲礼貌礼仪的书。一谈到礼貌礼仪,书的趣味性好像就少了许多,无非是“你要懂礼貌”“见了长辈要问好”等老生常谈内容罢了,更何况还是与一位古板老太太的对话,真是无聊又无趣。所以,拿到此书,看到副标题《周末与爱丽丝聊天:礼貌礼仪篇》,立刻没有了阅读的欲望。但封面那个栅栏围成的、绿意盎然的、充满神秘的小花园,时时诱惑着我,书名《米兰的秘密花园》,就那样静静地看着
期刊
小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小明是一位六年级学生,性格非常内向,看上去要比同龄的孩子矮小、瘦弱一些。  他的学习成绩一般,自己安排时间的能力不强。一天刚吃过晚饭,妈妈随便问了他一句:“你的作业都做完了吗?”没想到妈妈这么一问,小明便一下子急了起来,他突然从沙发上跳起来,很认真地、自言自语地说:“哎呀,我的作业还没有做好,这可怎么办啊?急死我了,急死我了。怎么办?怎么办?”一边说一边跺着脚,一副十
期刊
我儿子3岁半,在家喝鱼汤时,不小心在喉咙里卡了根鱼刺。他奶奶先让吞饭,但鱼刺还在;然后让喝醋,鱼刺还没下去;最后给儿子喝了杯蜂蜜水,幸好鱼刺被带下去了。上述这些做法科学吗?如果以后再发生鱼刺卡喉的事情,应该如何处理?  江西南昌 白筱静  白筱静读者,你好!  这个问题很常见,如果是较小的鱼刺,有时随着吞咽,就可以自然滑进喉咙。如果感觉刺痛,家长可以用手电筒照亮孩子的口咽部,用小勺将舌背压低,仔细
期刊
一  瑞士国际学校的教学与国内有很大不同,可能有人会问,“是不是比国内学校好?”因为教育体系的不同,我并不能武断地告诉大家国外学校一定比国内学校好。但是,按照女儿的说法,在瑞士读书,她是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的。我认为,能让孩子们享受学习的快乐,这的确难能可贵。  瑞士国际学校的教学,非常注重引导孩子们掌握“学习方法”以及综合能力的锻炼,而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与此同时,也很善于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
期刊
英语老师Hurwitz是一位儒雅的英语文学博士,一位颇具文人气质的老师。我旁听了几节他的英语课(按中国的叫法,英语文学课或是语文课可能更为恰当些),上课竟没有课本,整个学期的所谓“课本”就是几本书(小说、剧本等)。每次上课就是和学生们一起来分析这些书(现在上课在看的是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麦克白》),主要是书中的故事、主人公的心理、场景的分析。兴起时,还要让学生大段朗读书中章节或上台表演这段内容。这
期刊
我想有一间不大的书房,宽敞的窗,阳光充足,室内植物鲜绿其间,藤蔓随书橱边缘婀娜逶迤,青枝摇曳,有乐音萦绕。坐在窗下,读音乐熏染的文字,满怀馨香。  爱读书,非一日之久了。很小的时候,以弟弟的小人书打发时日。小学升中学时,得到作家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两部书,欣喜若狂如饥似渴。四大名著是必看的,只是人物繁杂,看起来吃力,倒是喜欢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
期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让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父母以身作则最关键。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近日载文,列出家长应该避免的8个坏习惯。  爱批评抱怨。母亲如果经常抱怨自己的身材,给孩子特别是女儿传达的信息是“自尊来自牛仔裤是否合身或体重有多轻”。这可能会使孩子讨厌镜子里的自己,自尊下降,对自己身材不满。这些都很容易导致青少年反复节食减肥、暴饮暴食或者厌食症等严重问题。  用食物安抚情绪。家长在伤心或
期刊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患上了一种叫“游戏孩子背”的病,这是一种现代社会病。专家表示,这种使脊柱弯曲,有时造成椎间盘突出的现代病是孩子坐姿不当、长时间弯腰弓背玩游戏机和智能手机造成的。  外科医生彼得·范隆和安德烈·索特布鲁克说,上一次普遍出现这样的症状还是在100多年前,当时童工在欧洲十分普遍,现在这种症状死灰复燃,“游戏背”在8到18岁青少年中尤其普遍。安德烈说:“100多年前,孩子们因长时间做童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