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 读书、做学问的八重境界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443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漱溟(1893年10月18日- 1988年6月23日),原名焕鼎,字寿铭,向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之称,梁先生的学问自然是大的不得了。那他的学问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他说: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都是杂乱无章,人云亦云的,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学问,走上现在这条路,只是因为我喜欢提问题。大约从十四岁开始,总有问题占据在我的心里,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一直想如何解答,解答不完就欲罢不能,这大概就是做学问的起点吧。
  我以为做学问,一共有八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形成主见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说是主见,称之为偏见亦可。因为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的,但即使浅薄,也终究是你自己的意见。
  大家不要被以往的哲学家吓住。许多哲学家的哲学也很浅,但浅并不见得就不行,胡适之先生的哲学就很浅,但亦很行。因为这是他自己的,纵然不高深,却是心得,而亲切有味。所以说出来便能够动人,能动人就行了!他就能自成一派,其他人不行,就是因为其他人连浅薄的哲学也没有。
  第二层境界: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没有学问的人并非肚里没有道理,而是心里没有问题。将古今中外的哲学都学了,道理有了一大堆,问题却没有一个,就成了莫可奈何的绝物。
  有主见,才有你自己;有自己,才有旁人,才会发觉前后左右都是与我意见不同的人。这时候,你感觉到种种冲突,种种矛盾,种种没有道理,又种种都是道理。于是,就不得不第二步地用心思。面对各种问题,你自己说不出道理,又不甘心随便跟着人家说,也不敢轻易自信,这时你就走上求学问的正确道路了。
  第三层境界:融会贯通从此以后,前人的主张、今人的言论,你不会轻易放过,稍有与自己不同处,便知道加以注意。
  你看到与自己想法相同的,感到亲切;看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感到隔膜。有不同,就非求解决不可;有隔膜,就非求了解不可。于是,古人今人所曾用过的心思,就都慢慢地融汇到你的头脑中了。你最初的一点主见,便有可能成为以后大学问的萌芽。从这点萌芽,你才可以吸收养料,才可以向上生枝发叶,向下入土生根。待得上边枝叶扶疏,下边根深蒂固,学问便成了。这是读书唯一正确的方法,不然读书也没用处。会读书的人说话时,说他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不旁征博引;反之,引书越多的人越不会读书。
  第四层境界:知不足用心之后,就知道要虚心了。自己当初一点见解之浮浅,不足以解决问题。
  学问的进步,不单是见解的进步,还表现在你的心思头脑锻炼得精密了,心气态度锻炼得谦虚了。心虚思密是求学的必要条件。最不好的毛病是说自家都懂。问你,柏拉图懂吗?懂。佛家懂吗?懂。儒家懂吗?懂。老子、阳明也懂;康德、罗素、柏格森……全懂得。说起来都像自家熟人一般。


  对于前人之学,总不要说自己都懂。因为自己觉得不懂,才可以除去一切浮见,完全虚心地先求了解它。一种常见的毛病是:自己头脑简单,却说人家头脑简单;自己粗浅,却看人家粗浅。想当然地对别人批评攻击。可以说是有意无意地栽赃。与此类人相反,遇到不同的意见思想,我总疑心对方比我高明,疑心对方他必有我所未及的见闻,不然,他何以不和我作同样判断呢?疑心他必有精思深悟过于我,不然,何以我所见如此而他所见如彼呢?
  两句话希望大家常常存记在心,第一,“担心他的出乎我之外”;第二,“担心我的出乎他之下”。
  我二十歲的时候,先走入佛家的思想,后来又走到儒家的思想。因为自己非常担心的缘故,才去留意人家对佛家儒家的批评,才去努力了解西洋的道理。
  第五层境界:以简御繁辨察愈密,追究愈深,零碎的知识,片段的见解,都没有了;心里全是一贯的系统,整个的组织。如此,就可以算成功了。到了这个时候,你就能以简御繁,才可以学问多而不觉得多。
  凡有系统的思想,在心里其实都很简单,仿佛只有一两句话。凡是大哲学家皆没有许多话说,总不过一两句。很复杂很沉重的宇宙,在他手心里都是异常轻松的———所谓举重若轻是也。
  学问家如说肩背上负着多沉重的学问,那是不对的;如说当初觉得有什么,现在才晓得原来没有什么,那就对了。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甚话可说,还是一点不说的好。心里明白,口里讲不出来。反过来说,学问浅的人说话愈多,思想不清楚的人名词越多。因为他要让一个没有学问的人看见,真要把他吓坏了!其实道理明透了,名词便可用,可不用,或随意拾用。
  第六层境界:运用自如有无学问在于能否解决问题。比方学武术的十八般武艺都学会了,表演起来五花八门很像个样。等到打仗对敌,叫他抡刀上阵,却发现一套武艺都白学了。如果外面或里面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学问必是没到家。如果学问已经通了,就没有问题了。有真学问的人,学问完全可以归自己运用。假学问的人,学问在他的手里也完全不会用。
  第七层境界:一览众山小学问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再看旁人的见解主张,其中得失长短都能够看出来。这个浅薄,那个到家,这个是什么分数,那个是什么程度,都知道得很清楚;因为自己从前也是这样,一切深浅精粗的层次都经过了。
  第八层境界:通透思精理熟之后,心里也就没有一点不透的了。再讲出的每一句话,就都会非常的晶亮透辟了。
  如果大家能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做功课,循此以求,不急不懈,持之以恒者,则祛俗解蔽,未尝不可积渐以进。至于我个人,于学问实说不上。上述八层,前四层诚然是我用功的路径;后四层,往最好里说,亦不过庶几望见之耳———只是望见,非能实有诸己。少时妄想做事立功而菲薄学问;二三十岁稍有深思,亦殊草率;近年问题益转入实际的具体的国家社会问题上来。心思之用又别有所在。
  末了,我还要向诸位郑重地声明的:我始终不是学问中人,也不是事功中人。我想了许久,我是什么人?我大概是问题中人!
  据《作家文摘》
其他文献
吕三妹出生在香港,1945年因为战乱她与父母兄弟姐妹举家迁回老家佛山。那一年她被辗转送到广州从化良口镇当童养媳,随后与亲人彻底失联。75年过去,吕三妹从未放弃寻找自己的原生家庭。  今年母亲节(5月10日),借助媒体的报道和“宝贝回家”志愿者的协助,吕三妹成功与广州的2个姐姐以及香港的弟弟取得联系,并通过视频方式完成认亲,还获知2个妹妹已嫁到澳门。兄弟姐妹8人,如今已成了跨越粤港澳三地、人丁兴旺的
期刊
黄小明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的代表性传承人,他的代表作有北京故宫皇极殿乾隆宝座、G20杭州峰会和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主会场的全套木雕装饰,无论是复制,还是创作每一件作品都称得上是美轮美奂。  除不断创作出令人惊艳的作品,黄小明大师在东阳木雕技艺的传承上,也是不遗余力。他有徒弟既有从北大毕业的研究生,也有希望在东阳木雕领域寻求更大突破的木雕从业者。  记者: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您觉得最迫切的工作
期刊
白雨露是2019年斯诺克青年锦标赛女子组的冠军。她今年17岁,斯诺克球龄7年。  白雨露正式学打斯诺克前,就已接触过斯诺克,但只是偶尔打打。小学3年级时,在东莞,她和父亲看到了斯诺克前职业选手李建兵的招生广告,于是,就报了名,正式学斯诺克以后,她就不再上学了……  10岁开始正式学打斯诺克,一路走来不容易  李建兵还记得第一次看到白雨露时,她的样子:她来的时候,天还不冷,她穿着一件白色的长袖衣服,
期刊
杨智忠是山东省昌邑市饮马烈士陵园守陵人。员9年来,老杨一点一点地将荒芜破败的陵园修缮妥当,管理得井井有序,还尽力整理烈士档案和信息,遍访多处战役遗址,为墓地里有姓名的烈士寻找家人和故乡。  生长于军人家庭与部队结缘  杨智忠来自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家中有6位军人。年幼时,他就经常听父亲讲述烽火硝烟中的动人事迹。其中有一件事尤其令杨智忠印象深刻:“在一次战斗中父亲的腿受了重伤,两位战友为掩护父亲撤退
期刊
“‘鉴古易,鉴人难’,我很喜欢这句话。鉴人难,最难的就是鉴别自己”。在近期热播的网剧《古董局中局2:鉴墨寻瓷》中,夏雨饰演了一位出生于古董世家、执着于“去伪存真”的古董店老板许愿。近日,夏雨在做客人民网文艺星开讲时表示,许愿借“鉴古”找回了初心,他也在多年的拍戏中成长,不断寻找自己。  “把传统文化讲给年轻人,是件挺好的事”  记者:2005年,你曾在《独自等待》中饰演一个古董店的小老板,后来在《
期刊
中國独有的麋鹿,是一种典型的湿地动物,俗称“四不像”,即似鹿非鹿,似驼非驼,似牛非牛,似马非马,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鹿种,在我国的野生麋鹿早已灭绝,最后一群散养在北京南海子清朝皇家猎苑中的麋鹿,被八国联军毁于一旦,从此,麋鹿在中国绝迹。  幸好,法国大卫神父1865年来中国时发现了麋鹿,辗转运送到英国。  35年前,英国塔维斯托克侯爵将20头麋鹿送还给中国。由此,这珍稀的物种返回了家园,在良好、丰美的
期刊
2020年9月10日,第36个教师节到来,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闪亮的名字2020寻找最美教师”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公布了10位最美教师、1个最美教师团队的先进事迹。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实验高中教师刘秀祥就是其中一位“最美教师”。今年32岁的刘秀祥,是曾经千里背母上大学感动了无数人的中國孝子。他在大学毕业后毅然回乡任教,如今是贵州省黔东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从
期刊
人们常说,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她追随着怎样的信仰,曾思考过怎样的未来,又放了多少责任在自己的肩上。卢燕,这位享誉国际的华裔演员,一路辗转,风尘仆仆,93岁高龄时,仍然向着她未完成的使命一次次出发。  出生戏曲之家,梅兰芳的提醒与她相伴一生  卢燕1927年出生于北平,母亲是与余叔岩、言菊朋齐名的“坤伶须生泰斗”李桂芬,义父是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卢燕说,她从小就喜欢京剧。三四岁的时候,她的三舅舅总
期刊
正是因为有了大量的文字积累,蒋玉斌逐渐在广袤的中文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古汉语、古文献领域,从此与甲骨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年,还是大学生的蒋玉斌就明白了自己今后要走的路,他开始有意识地看古文字学的入门书籍,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占领了他的思想:“特别想知道我们中国汉字的早期面貌,而且当时有个小心思,学甲骨文不是有些难吗?但我偏是越难越要学。”  后来,蒋玉斌考上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生,
期刊
今年的春节,堪称史上最短又最长。今年在北京自家吃了年夜饭,但没喝到老家的糯米酒。  往年的春节十次有九次是在西安爸妈家过的,几乎每顿饭必喝的就是老家特产“黄桂稠酒”,其实就是大家平常说的糯米酒、米酒。  近几年,妈妈80岁过了,年夜饭一般就不在家里自己做了,哥嫂提前几个月就在外面的饭店订好,老父亲会提前准备不少稠酒。  再往前的年夜饭,印象中妈妈总是要把所有的菜都做好后,甚至要把厨房灶台收拾利索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