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早在2014年国务院转发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就明确指出,“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特殊教育在改善残疾人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发展特殊教育,真正体现了人人享有受教育权利的平等性,因此,作為特殊教育工作者,笔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实际的教育过程,因为特殊孩子的特殊性,一直要求自己要有良好的性格,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尽力扬起特殊孩子希望的风帆。
用耐心触探孩子的内心世界
特殊孩子几乎都伴随有严重地心理问题,如逆反、缺乏安全感、焦虑、消极,甚至伴随有攻击性,对人不信任,防范意识特别强,一般人很难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人“又气又恼”,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气恼不起来。作为他们的“老师”,或许在他们的内心里根本就没有“老师”这个概念,尽管如此,要想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需要时时处处观察、留意他们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言行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并对其言行进行细致分析、归纳,总结他们的意识、行为规律。通过关注他们的不同需求,尝试用他们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围的人和物,接触交往多了,自然就使他们感觉不到可怕,而且还有可能成为“哥们”,以此来接近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多年特殊教育实践表明,取得特殊孩子的信任是一切特殊教育的前提。
用爱心打开孩子的心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特殊孩子心灵天生就受到创伤,已经够不幸了,如果还要面对冷漠残酷的世界,那么,他们的内心世界肯定也会变得支离破碎,无法复原。作为他们的“老师”,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他们才会喜欢你、信任你、愿意与你交流沟通,进而读懂孩子的心理和思想。用真情爱心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用自己的真情爱心启发引导他们,而自己其实也在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医治他们的心灵创伤。如可以给生日的小朋友过生日,一群小朋友为他唱生日歌,送一些花朵、小卡片或自己涂鸦的画作,他肯定非常感动,在众人的包围中,体验到浓浓的爱心,进而会把学校真正当成家,在遇到挫折和困境时,会主动打开心扉,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向“家里人”倾诉。这个家,就是自己人生中温暖的港湾,遇到风浪时的“避风港”。
用快乐滋润孩子的童真
特殊孩子一样应该拥有快乐的权利,长久以来,特殊孩子的权利都被社会现实人为地剥夺,享受不到人的尊严,他们没有快乐,也感受不到快乐,在时间的长河中,没有人会记起他们,并随时都会沉沦在时间的长河中,更别奢望有自己的童真。
作为“老师”,我更愿意千方百计地让他们过得开心快乐,并深刻认识到,让他们快乐开心就是特殊教育工作的天职。在实际教育中,我经常会抓一些如蚱蜢、小鱼小虾等小动物与他们一起观察、一起玩耍,他们似乎对动物有特别的“亲切感”,这些小动物能调动起他们的行动和情绪,经常玩得不亦乐乎。这些不是“正常人”都应该有的吗?当然,为了让他们快乐,我会带他们走出学校,到更宽广的环境体验生活,如到公园去骑木马、坐碰碰车、坐滑梯等,虽然在学校也有滑梯,但他们感受户外的心情完全是跟学校内不同的。
用集体温暖孩子的童心
有些特殊孩子甚至在家里都得不到爱心,如果在学校里还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爱心,他们会变得更加孤独,更加难以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我们要做的是设计一些富于乐趣、激动人心的活动,以使特殊孩子易于理解、接纳和认同集体,激起他们参与活动的期待感,才能使他们把集体当作自己的事情,使他们个人的行为与集体活动很自然地融合起来。例如,设计一系列生动有趣的集体活动,如郊游、智力竞赛、角色表演、红领巾劳动日等。
用交往提升孩子的品质
特殊孩子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也需要有健全的人生、健全的品格,像健全人一样,与人生活、学习和工作。我觉得培养他们能跟正常人交往,拥有正常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在实际教育中,学习交往,丰富孩子的人际关系和精神生活是我的基本教育内容。事实是,特殊生大多不善交往,有的在交往中不懂得尊重别人;有的羞于交往,怕遭人冷落、嘲讽等等。尽管班集体生活比较单一,但教师可以创设条件以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首先,教师要在一切场合中,创设一种平等交往、互相尊重、相互谅解的氛围。其次,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掌握合理的交往方式。通过童话故事及图片角色演示、设置让他们交往讨论的情境。再次,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创设让孩子们进行交往的机会和成功情境。
用耐心触探孩子的内心世界
特殊孩子几乎都伴随有严重地心理问题,如逆反、缺乏安全感、焦虑、消极,甚至伴随有攻击性,对人不信任,防范意识特别强,一般人很难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人“又气又恼”,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气恼不起来。作为他们的“老师”,或许在他们的内心里根本就没有“老师”这个概念,尽管如此,要想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需要时时处处观察、留意他们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言行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并对其言行进行细致分析、归纳,总结他们的意识、行为规律。通过关注他们的不同需求,尝试用他们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围的人和物,接触交往多了,自然就使他们感觉不到可怕,而且还有可能成为“哥们”,以此来接近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多年特殊教育实践表明,取得特殊孩子的信任是一切特殊教育的前提。
用爱心打开孩子的心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特殊孩子心灵天生就受到创伤,已经够不幸了,如果还要面对冷漠残酷的世界,那么,他们的内心世界肯定也会变得支离破碎,无法复原。作为他们的“老师”,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他们才会喜欢你、信任你、愿意与你交流沟通,进而读懂孩子的心理和思想。用真情爱心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用自己的真情爱心启发引导他们,而自己其实也在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医治他们的心灵创伤。如可以给生日的小朋友过生日,一群小朋友为他唱生日歌,送一些花朵、小卡片或自己涂鸦的画作,他肯定非常感动,在众人的包围中,体验到浓浓的爱心,进而会把学校真正当成家,在遇到挫折和困境时,会主动打开心扉,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向“家里人”倾诉。这个家,就是自己人生中温暖的港湾,遇到风浪时的“避风港”。
用快乐滋润孩子的童真
特殊孩子一样应该拥有快乐的权利,长久以来,特殊孩子的权利都被社会现实人为地剥夺,享受不到人的尊严,他们没有快乐,也感受不到快乐,在时间的长河中,没有人会记起他们,并随时都会沉沦在时间的长河中,更别奢望有自己的童真。
作为“老师”,我更愿意千方百计地让他们过得开心快乐,并深刻认识到,让他们快乐开心就是特殊教育工作的天职。在实际教育中,我经常会抓一些如蚱蜢、小鱼小虾等小动物与他们一起观察、一起玩耍,他们似乎对动物有特别的“亲切感”,这些小动物能调动起他们的行动和情绪,经常玩得不亦乐乎。这些不是“正常人”都应该有的吗?当然,为了让他们快乐,我会带他们走出学校,到更宽广的环境体验生活,如到公园去骑木马、坐碰碰车、坐滑梯等,虽然在学校也有滑梯,但他们感受户外的心情完全是跟学校内不同的。
用集体温暖孩子的童心
有些特殊孩子甚至在家里都得不到爱心,如果在学校里还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爱心,他们会变得更加孤独,更加难以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我们要做的是设计一些富于乐趣、激动人心的活动,以使特殊孩子易于理解、接纳和认同集体,激起他们参与活动的期待感,才能使他们把集体当作自己的事情,使他们个人的行为与集体活动很自然地融合起来。例如,设计一系列生动有趣的集体活动,如郊游、智力竞赛、角色表演、红领巾劳动日等。
用交往提升孩子的品质
特殊孩子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也需要有健全的人生、健全的品格,像健全人一样,与人生活、学习和工作。我觉得培养他们能跟正常人交往,拥有正常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在实际教育中,学习交往,丰富孩子的人际关系和精神生活是我的基本教育内容。事实是,特殊生大多不善交往,有的在交往中不懂得尊重别人;有的羞于交往,怕遭人冷落、嘲讽等等。尽管班集体生活比较单一,但教师可以创设条件以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首先,教师要在一切场合中,创设一种平等交往、互相尊重、相互谅解的氛围。其次,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掌握合理的交往方式。通过童话故事及图片角色演示、设置让他们交往讨论的情境。再次,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创设让孩子们进行交往的机会和成功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