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幅重量级油画亮相中国嘉德2008春拍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油画部艺术总监刘刚透露,值中国嘉德成立15年之际,多幅重量级油画作品将于4月底在中国嘉德2008春季拍卖会油画专场上亮相。其中包括备受关注的刘小东的《温床》、王怀庆的《没家的家具》、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之童年》及陈逸飞的《二重奏》等。
  
  
  巨幅《温床》登场(高260厘米,宽1000厘米)
  
  刘小东的“温床”是他在2005年到2006年完成的一个绘画项目,这次参加拍卖的《温床一》是项目进行期间刘小东从当地请来11个农民模特,进行现场铺地写生所创作。《温床一》一如刘小东过往作品,记述不可逆转的时代中那些微小生命的七情六欲。作品延续了他一贯在宏大的背景下,对于生存其间的平凡人的关注。刘小东曾说“我画了三次三峡,每次对我而言都是一种提升。”著名电影导演贾樟柯63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欧洲纪录片协会奖和欧洲艺术协会奖三个大奖的纪录片《东》和剧情片《三峡好人》就是以刘小东写生创作为背景拍摄的。刘小东一直被视为“新生代”画家中的主力,这幅画也被评价为“让僵死的绘画变得鲜活起来,拒绝摄影、录像等科技手段,回到过去用手工绘画记录世界的快乐时光”的代表作。作品富有情节性和镜头感,精湛的笔法,浓重的色彩,如实地记载了三峡移民拆迁时的情景,以一种美丽无声、却又铿锵有力的绘画语言,向世人展示了憾人心魄的所谓抗争的力量。《温床一》中刘小东再一次成功地用他的画笔展示了一个艺术家对世界的看法。
  
  《没家的家具》上市(高200厘米,宽480厘米)
  
  《没家的家具》(四联幅)是王怀庆在2D01年的作品。作品中,清晰可见国画、书法、建筑甚至民间艺术的精神缩影,凝聚了多种东方趣味,王怀庆以他的独特视眼呈现出当代人关注中国现代意识背后的传统文化精神。王怀庆油画趣味的“中国化”,传达了一种“中国式”对于结构的理解方式,给予当代油画更为丰富的探索可能性,使其在作为舶来艺术的油画中延展了中国本土文化的气质。2007年王怀庆的《金石为开》曾创下过2110万元的拍卖纪录。同时,2007年底上海美术馆举办了他在内地的首个个展。
  
  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之童年》(高130厘米,宽100厘米)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界最引人瞩目的艺术家之一,张晓刚的艺术创作一直不断地吸引着艺术家、经纪人、投资者和爱好者的眼球。张晓刚于1998年创作的《记忆之一》将于中国嘉德2008春拍登场。这幅作品受益于他1990年代初期在艺术观念和绘画语言上的转变。不同的是,这件《大家庭系列之童年》放弃了家庭集体照的图像,转而描绘了一个同时代的儿童纪念照。《大家庭系列之童年》在表达艺术家的个人“记忆”的同时,也从一个局部反映出特定时代的特征。
  
  陈逸飞《二重奏》(高153厘米,宽183厘米)
  
  著名艺术家陈逸飞的音乐题材佳作《二重奏》将成为本次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的亮点之一。
  在20世纪80年代,陈逸飞创作了一组音乐题材的肖像作品,包括《大提琴手》(1983年)、《钢琴手》(1984年)、《中提琴手》(1988年)、《长笛手》(1987年)等精彩作品,《二重奏》就是其中的一幅。这幅作品也是中国嘉德2008年春季拍卖中强力推荐和饱受各方关注的一件拍品。这件作品得自于陈逸飞生前好友,是目前国内拍卖市场少见的陈氏音乐题材的佳作。
  
  画面中两位女乐手一位弹钢琴,另一位拉大提琴,造型力度异常扎实、完美,技巧近乎炉火纯青,能明显的感觉到陈逸飞对画面内容的精心经营与安排,以及对人物神态和动作的精心刻画。在技法上,陈逸飞娴熟地运用了西方古典精致的油画绘画技巧,又保持了细致入微的东方情调,描绘了现代、高贵、优雅的西方美人,充分展现了人们所向往的女性美和音乐美。阿默德·哈默曾经如此评价陈逸飞作品中的音乐人物形象:“这一组音乐家肖像画是很令人激动和兴奋的,这些作品非常富于生活活力,在神秘的画面里,诗与画紧密相关,水乳交融。我收藏了一幅《大提琴手》,到现在一直挂在我在洛杉矶的办公室里,频频受到观赏者的赞赏。”陈氏画作公认具有很高的投资潜力和收藏价值,这幅画超越地域和人文的界限,将东西方的文化精髓融合在一起,用画家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与世界艺术接轨,并运用西方的技巧把中国传统的审美内涵具体化,料会引起各方藏家竞投。
其他文献
和钱伯斯先生交往的那段日子我常常想起毛姆《剃刀边缘》里的Elliott Templeton。钱伯斯先生是住过美国的英国人;坦普尔顿先生是迷恋欧洲的美国人。钱伯斯先生满身透着美国人的轻捷,坦普尔顿先生从头到脚包的是英国绅士的深沉。相貌也许不一样,审美品味大致非常相似。家道都很殷实,也都讲究衣着,讲究饮食。都喜欢应酬也都喜欢孤独,一辈子在酒馆快关门的灯火阑珊处冷眼观赏歪了仪表的酒客。助人的热心他们天生
期刊
陆俨少是一位非常喜欢读书的文人画家,尤其喜欢阅读古人诗词。在中国古代诗人中,陆俨少最喜欢唐代诗人杜甫,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杜诗,或亦禀性相近,笔墨多有郁勃之气。”当年陆俨少避难四川,“入蜀前行李中只带一本钱注杜诗,闲时吟咏,眺望巴山蜀水,眼前景物,一经杜公点出,更觉亲切。”(《陆俨少自叙》)杜诗给予陆俨少这么多“点拨”,杜甫自然不会知道,然而在陆俨少的心中却实实在在是一份情感,它如同一根文化长索,
期刊
在专业的道路上,走了2008天、66个月、5年半之后,《收藏/拍卖》全面改版,实现从一本收藏家杂志到一本收藏生活家杂志的优雅转身。  一路上并不是没有风景。从2004年正式创刊到现在,我们一直服务于中国最高端的读者人群。以“收藏之雅”为宗旨,我们和读者们一起分享了无数的人文趣味与闲情逸致,在同类杂志中,可以说我们是最好当中的一本。但当我们慢下脚步,发现读者有了新的变化一方面,原有读者希望我们的视野
期刊
西班牙裔墨西哥企业家安东尼奥·偑雷斯·西蒙(Juan AntonioPerez simon)先生是美洲最重要的艺术品收藏家之一。由西蒙先生创立的西蒙基金会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墨西哥一家非营利性的慈善机构。是欧洲本土之外最大的艺术品私人收藏机构之一。西蒙基金会的艺术收藏种类丰富。上至欧洲中世纪的圣像画,近到20世纪现代艺术诸流派.其中尤以欧洲19-20世纪的绘画和雕塑收藏最为丰富和精彩。  
期刊
一件元青花在手,已足以在藏瓷界傲视同群,顾盼自雄。而当坐拥27件元青花精品时,这样的收藏无疑成为所有藏瓷人及瓷器专家心目中的圣殿。香港葛氏天民楼,就是这个独一无二的圣殿。这个圣殿的主人,是一对父子,数十年来神秘低调,这对父子先后担任香港最著名收藏社团“敏求精俞”的主席,更成为收藏史上的一段佳话。  “天民”堂号有玄机看葛氏“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天民楼”斋号颇有来历。史籍记载“葛天氏,
期刊
黄宾虹(1865~1955),原名质,字朴存、朴人等,因故乡安徽歙县潭渡村有滨虹亭,故颜所居日滨虹草堂,中年更字宾虹,且以字行。为一代艺术大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教授、美术研究所所长。  黄宾虹治印始自髫龄,年方十一就临摹家中《飞鸿堂印谱》及丁敬、邓石如印谱,数年后由浙派而转趋徽派,尤于巴慰祖之法有契,并上溯先秦两汉。其于印学贡献有三 一日搜集古鉨印,编拓印谱。积
期刊
这一册清初的信札,在清朝末年落到了常熟藏书家赵宗建之手。现在知道赵宗建的人恐怕不多了,其清成丰时官至太常寺博士,其工作便是管理皇家图书。说出他自己的收藏,或会令人瞠目结舌:司马光《资治通鉴》的手稿、《徐霞客游记》的手书原稿,都是其藏品!  查士标在信札中除了与“东玉贤婿”谈及日常生活、健康状况外,更多的是书画笔债的话题,让人感兴趣的还有他在购买古玩字画时的鉴定、品评及斟酌价钱之语。艺术品市场,无论
期刊
目前中国艺术品单件最高价的创造者即一元青花大罐,元青花的珍罕程度从而不难想见。随着文物艺术品收藏的不断升温,元青花成为了众多藏家们的焦点:由于在市场上出现的元青花往往被人以超高价竞投,由于它所呈现的美学风范,由于它的传奇般身世,由于等等的原因,让人们将元青花视为收藏的圣物。针对历年来的高价元青花,我们为您一一进行分析扫描,以助读者们了解到高价元青花之所以高价的缘由。  谈到高价元青花,首当其冲的莫
期刊
一幅李可染先生的《清漓帆影图》,原本是李先生于1984年连画带信托人转交于本文作者。25年后,此幅作品连同信件一同出现在拍卖场上。拍卖会现已过去二三个月了,却仍有各地友朋询问本文作者关于这幅作品的相关情况。为释惑解疑,也为答谢关爱,郁老特在《收藏’拍卖》撰文说明真相——飘离的《清漓帆影图》,通过上拍,方才令郁老25年来第一次知道这幅作品的存在!  西泠印社2008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在浙江世贸大饭店
期刊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青花瓷》的流行不是空穴来风。青花,这一中国丰富多彩的艺术宝藏中拥有特殊历史美感的表现形式,在近年吸引了时尚界的多重目光,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姿态向时尚潮人们袭来,异常惊艳地呈现出它的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