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引领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食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奠定理论时期、初步形成时期、正式形成时期、发展完善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今社会有着巨大的作用,促进上层建筑的发展,提高国民素质,整合国家的人力资源。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过程;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引领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食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是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将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坚定的力量。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1]。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在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在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题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我们更加地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我们更加的认识到文化作为软实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不可估量的作用。
形成过程
奠定理论时期: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之际,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以新民主主义文化为基础,建立了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为日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时期的成就主要有:在指导思想上,把无产阶级的思想即共产主义的思想作为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在文化建设的内涵上强调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在文化建设上提出了“二位”方向,指导方针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文化理论虽然经历了文革的挫折,但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还是找到了文化建设发展的突破口,为今后的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初步形成时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党的十四大召开前,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总结前人对文化发展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发展文化,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人民自己的独特文化。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对文化建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提出了“四有”的目标,要求我们做一个有理想的人,把自己的理想和国家、社会联系起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做一个有文化的人,讲道理,懂道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做一个有纪律的人,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遵纪守法,建设一个有秩序的社会。
正式形成时期:在党的十四大与十六大之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在毛泽东,邓小平文化理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概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其次,鲜明的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引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后,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发展完善时期:从党的十六大召开至今,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领导下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题,领导同志带领我们总结过去文化建设的成就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关的指导意见,并就新形势下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的意义
文化的发展受到各届领导人的重视,之所以这么重视文化的发展,是因为文化在当今社会有着巨大的作用,其意义非同凡响[3]。
首先,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有着积极地作用。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正是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儿女打倒列强,取得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自强,才得以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将会永远闪烁着最耀眼的光芒。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使得我们的特色更加鲜明,同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把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其自身的建设相联系,把文化发展提高到综合国力的高度,在文化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4]。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运用,使得文化产品的效率越来越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人们就会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吸引外资,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5—6]。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整合国家的人力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今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竞争,文化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明显。文化的发展已经被许多国家认为是朝阳产业,各国都给予了极大的重视[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方向,也代表了中华儿女的新的价值取向,新的价值追求,新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社会转型期可以起到缓解社会压力的作用,在文化价值观的引导下,我们可以更好地思考我们的选择,引导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8]。人们素质的提高和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中华儿女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贡献,这一文化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求是,2012(1).
[2]洪江如,等.论中国先进文化的涵义[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4]李长春.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J].求是,2010(12).
[5]洪江如等.论中国先进文化的涵义[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6]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为中文译本写的序[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7]蔡武.努力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J].求是,2010(17).
[8]潘一禾.文化与国际关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过程;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引领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食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是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将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坚定的力量。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1]。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在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在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题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我们更加地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我们更加的认识到文化作为软实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不可估量的作用。
形成过程
奠定理论时期: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之际,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以新民主主义文化为基础,建立了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为日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时期的成就主要有:在指导思想上,把无产阶级的思想即共产主义的思想作为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在文化建设的内涵上强调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在文化建设上提出了“二位”方向,指导方针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文化理论虽然经历了文革的挫折,但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还是找到了文化建设发展的突破口,为今后的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初步形成时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党的十四大召开前,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总结前人对文化发展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发展文化,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人民自己的独特文化。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对文化建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提出了“四有”的目标,要求我们做一个有理想的人,把自己的理想和国家、社会联系起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做一个有文化的人,讲道理,懂道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做一个有纪律的人,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遵纪守法,建设一个有秩序的社会。
正式形成时期:在党的十四大与十六大之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在毛泽东,邓小平文化理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概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其次,鲜明的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引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后,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发展完善时期:从党的十六大召开至今,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领导下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题,领导同志带领我们总结过去文化建设的成就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关的指导意见,并就新形势下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的意义
文化的发展受到各届领导人的重视,之所以这么重视文化的发展,是因为文化在当今社会有着巨大的作用,其意义非同凡响[3]。
首先,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有着积极地作用。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正是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儿女打倒列强,取得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自强,才得以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将会永远闪烁着最耀眼的光芒。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使得我们的特色更加鲜明,同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把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其自身的建设相联系,把文化发展提高到综合国力的高度,在文化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4]。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运用,使得文化产品的效率越来越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人们就会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吸引外资,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5—6]。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整合国家的人力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今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竞争,文化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明显。文化的发展已经被许多国家认为是朝阳产业,各国都给予了极大的重视[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方向,也代表了中华儿女的新的价值取向,新的价值追求,新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社会转型期可以起到缓解社会压力的作用,在文化价值观的引导下,我们可以更好地思考我们的选择,引导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8]。人们素质的提高和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中华儿女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贡献,这一文化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求是,2012(1).
[2]洪江如,等.论中国先进文化的涵义[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4]李长春.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J].求是,2010(12).
[5]洪江如等.论中国先进文化的涵义[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6]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为中文译本写的序[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7]蔡武.努力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J].求是,2010(17).
[8]潘一禾.文化与国际关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