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人有绰号“白蜡明经”者,南宋曾慥《类说》卷四十引唐张《朝野佥载》(以下简称《佥载》):“张号青钱学士,以其万选万中。时有明经董万举九上不第,号白蜡明经,与为对。”其中“董万举九上不第”,南宋谢维新《事类备要》前集卷三十八《科举门·下第》引《佥载》作“董方九举不第”,南宋朱胜非《绀珠集》卷三引《佥载》作“董方举九上不第”,则号主有“董万举”“董方”“董方举”之说,其真实姓名已不可考。唯“白蜡明经”一语,何晓明先生(《中国姓名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谓:“即白费蜡烛之意。”《汉语大词典》云:“唐时对屡试不第者的戏称。蜡性光滑不着物,用讥作事无成。”《重编国语辞典》云:“白蜡,比喻空白。明经,科举考试科目之一。白蜡明经比喻屡试不第。”解释率多牵强。“白蜡明经”既与“青钱学士”为对,“白蜡”“青钱”应该并为偏正结构而非述宾结构,且“白”也不能增字训为“白费”。又白蜡性虽光滑,但也不至于“不着物”,且以比附屡举不第之事,其间的联系太过迂曲。至如“空白”云云则更加穿凿难通。
窃谓“白蜡”应为“白镴”之讹。古书中“镴”常讹作“蜡”(蠟),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二:“秘书丞朱正臣上言:‘……赍到黎字及砂蜡钱至州,颇紊中国之法。’”“既而上言:‘欲望自今赍到黎字、砂蜡等物,并没入官。’”“砂蜡”当为“砂镴”(一种铅锡合金),若作“蜡”则与金属无关。北宋王钦若《册府元龟》卷五百一《邦计部·钱币第三》:“市肆间点检钱帛,内有锡蜡小钱,拣得不少。”而北宋薛居正《旧五代史·食货志》则作“内有锡镴小钱,拣得不少”。按,以钱而论当作“锡镴”。又“镴枪头”一语在典籍中写作“蜡枪头”者比比皆是,如元郑德辉《三战吕布》:“我则道你是衡钢搠,呸!你原来是个蜡枪头。”明郭良翰《问奇类林》卷八《方正》:“谓退缩而不敢前者曰‘蜡枪头’。”乃至遗误到今。即如“白镴”一词,古书中也常作“白蜡”。《唐六典》卷二十二《少府监》:“若白蜡,则官为市之。”《旧唐书·职官志》作:“若白镴,则官市之。”对此清人罗士琳《旧唐书校勘记》卷二十六辨云:“‘若白镴,则官市之。’《六典》‘镴’作‘蜡’,‘官’下有‘为’字。按《周礼·职方氏》云‘其利金锡’,郑注云:‘镴也。’《尔雅·释器》云:‘锡谓之。’郭注云:‘白镴。’据此则当以‘镴’字为是,若‘蜡’则非五金之类,不应掌于冶署也。”又宋何薳《春渚纪闻》卷五《杂记·天尊赐银》:“有老道士刘虚静……乃云:‘虚静年老,羁单一身,常恐一旦数尽,身膏草野。若蒙上天赐以白金十星,足为身后之备,志愿足矣。’小道士乃取白镴铸成小锭,俟其夕祷,即遥掷其旁。”其中的“白镴”,明津逮秘书本、明宝颜堂秘笈本、清学津讨原本皆作“白蜡”,而涵芬楼《宋元人说部书》本作“白镴”,清吴士玉《骈字类编》卷一百三十七《采色门》也将此事附在“白镴”条下。今按,应以“白镴”为是。如小道士以蜡铸锭,其材质手感异乎白金甚矣,何用刘虚静“熟视其物”才发现有问题?这类“白镴”误作“白蜡”的例子还有许多,不遑多举。
镴为一种锡和铅的合金,以其色白,故又称白镴。其熔点不高,质地软,成本低,常见易得。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卷第四十:“云何以银贸易白镴?银譬十善,镴譬十恶。我诸弟子,放舍十善行十恶法,是名以银贸易白镴。”宋周应合《建康志》卷四十八《郑公介夫传》:“(郑侠)性清俭,布衣粝食终其身……州倅许景衡过公庐,见其饮具皆白镴,既去,遗以银器,请易之。辞曰:‘不鬻则质之,非贫家所常蓄也。’”可见白镴在古人眼中是比较轻贱的金属,其为器具也不甚坚固,故“银样镴枪头”用来比喻不中用之物。六朝以后,白镴還主要用来铸钱。姚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四分律》卷第八:“钱者有八种:金钱、银钱、铁钱、铜钱、白镴钱、铅锡钱、木钱、胡胶钱。”《隋书·食货志》:“是时见用之钱,皆须和以锡镴。锡镴既贱,求利者多,私铸之钱,不可禁约。其年,诏乃禁出锡镴之处,并不得私有采取。”《新唐书·食货志》:“隋末行五铢白钱,天下盗起,私铸钱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铁叶、皮纸皆以为钱。”此“和以锡镴”的“白钱”就是白镴钱,明胡我琨《钱通》卷六《正品》:“《唐书·食货志》曰:‘隋行五铢白钱。’《旧谱》曰:‘径一寸,重一铢六黍,肉郭平阔,“五”字右边傍好有一画,余三面无郭,用镴和铸,故钱色白。’”清张崇懿《钱志新编》卷七亦引《旧谱》此段,在“用镴和铸,故钱色白”之后另有一句“俗谓之‘白镴钱’”。《新唐书·食货志》:“诏所在纳恶钱,而奸亦不息。仪凤中,濒江民多私铸钱为业,诏巡江官督捕,载铜、锡、镴过百斤者没官。”从这些材料来看,白镴钱在隋唐时期比较常见,且在所有币种之中算是比较低廉且劣质的。清褚人获《坚瓠集》十集卷二《嘲钱》:“钱之贵青,自古已然。”而“青钱学士”之“青钱”则更为时人所重,据考,此“青钱”实是一种白铜“开元通宝”,其肉细郭深,厚重耐用,精美异常(参见陈源等主编《中国历代货币大系三·隋唐五代十国货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以其性能良好,故能被“万选万中”。与青钱相比,白镴钱可说是相形见绌了。而世人以“白镴明经”与“青钱学士”为对,“白镴”当指的就是白镴钱。董氏时已明经及第而未释褐,明经是其身份(并不是像有些书说的他九举明经科不第)。依唐制,明经及第以后仅有做官资格,须再经吏部铨选考试,合格后方能授予官职。“九上不第”说的应是此一过程。故所谓“白镴明经”指的是如白镴钱一样质地不好、不中用的屡次铨选不中的明经,这样解释比说空白、光滑云云要通顺许多。此外,支撑我们观点的还有一条异文,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三十《诗文类·古人名切对》:“青钱学士张,白镴侍郎董方。”正作“白镴”。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窃谓“白蜡”应为“白镴”之讹。古书中“镴”常讹作“蜡”(蠟),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二:“秘书丞朱正臣上言:‘……赍到黎字及砂蜡钱至州,颇紊中国之法。’”“既而上言:‘欲望自今赍到黎字、砂蜡等物,并没入官。’”“砂蜡”当为“砂镴”(一种铅锡合金),若作“蜡”则与金属无关。北宋王钦若《册府元龟》卷五百一《邦计部·钱币第三》:“市肆间点检钱帛,内有锡蜡小钱,拣得不少。”而北宋薛居正《旧五代史·食货志》则作“内有锡镴小钱,拣得不少”。按,以钱而论当作“锡镴”。又“镴枪头”一语在典籍中写作“蜡枪头”者比比皆是,如元郑德辉《三战吕布》:“我则道你是衡钢搠,呸!你原来是个蜡枪头。”明郭良翰《问奇类林》卷八《方正》:“谓退缩而不敢前者曰‘蜡枪头’。”乃至遗误到今。即如“白镴”一词,古书中也常作“白蜡”。《唐六典》卷二十二《少府监》:“若白蜡,则官为市之。”《旧唐书·职官志》作:“若白镴,则官市之。”对此清人罗士琳《旧唐书校勘记》卷二十六辨云:“‘若白镴,则官市之。’《六典》‘镴’作‘蜡’,‘官’下有‘为’字。按《周礼·职方氏》云‘其利金锡’,郑注云:‘镴也。’《尔雅·释器》云:‘锡谓之。’郭注云:‘白镴。’据此则当以‘镴’字为是,若‘蜡’则非五金之类,不应掌于冶署也。”又宋何薳《春渚纪闻》卷五《杂记·天尊赐银》:“有老道士刘虚静……乃云:‘虚静年老,羁单一身,常恐一旦数尽,身膏草野。若蒙上天赐以白金十星,足为身后之备,志愿足矣。’小道士乃取白镴铸成小锭,俟其夕祷,即遥掷其旁。”其中的“白镴”,明津逮秘书本、明宝颜堂秘笈本、清学津讨原本皆作“白蜡”,而涵芬楼《宋元人说部书》本作“白镴”,清吴士玉《骈字类编》卷一百三十七《采色门》也将此事附在“白镴”条下。今按,应以“白镴”为是。如小道士以蜡铸锭,其材质手感异乎白金甚矣,何用刘虚静“熟视其物”才发现有问题?这类“白镴”误作“白蜡”的例子还有许多,不遑多举。
镴为一种锡和铅的合金,以其色白,故又称白镴。其熔点不高,质地软,成本低,常见易得。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卷第四十:“云何以银贸易白镴?银譬十善,镴譬十恶。我诸弟子,放舍十善行十恶法,是名以银贸易白镴。”宋周应合《建康志》卷四十八《郑公介夫传》:“(郑侠)性清俭,布衣粝食终其身……州倅许景衡过公庐,见其饮具皆白镴,既去,遗以银器,请易之。辞曰:‘不鬻则质之,非贫家所常蓄也。’”可见白镴在古人眼中是比较轻贱的金属,其为器具也不甚坚固,故“银样镴枪头”用来比喻不中用之物。六朝以后,白镴還主要用来铸钱。姚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四分律》卷第八:“钱者有八种:金钱、银钱、铁钱、铜钱、白镴钱、铅锡钱、木钱、胡胶钱。”《隋书·食货志》:“是时见用之钱,皆须和以锡镴。锡镴既贱,求利者多,私铸之钱,不可禁约。其年,诏乃禁出锡镴之处,并不得私有采取。”《新唐书·食货志》:“隋末行五铢白钱,天下盗起,私铸钱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铁叶、皮纸皆以为钱。”此“和以锡镴”的“白钱”就是白镴钱,明胡我琨《钱通》卷六《正品》:“《唐书·食货志》曰:‘隋行五铢白钱。’《旧谱》曰:‘径一寸,重一铢六黍,肉郭平阔,“五”字右边傍好有一画,余三面无郭,用镴和铸,故钱色白。’”清张崇懿《钱志新编》卷七亦引《旧谱》此段,在“用镴和铸,故钱色白”之后另有一句“俗谓之‘白镴钱’”。《新唐书·食货志》:“诏所在纳恶钱,而奸亦不息。仪凤中,濒江民多私铸钱为业,诏巡江官督捕,载铜、锡、镴过百斤者没官。”从这些材料来看,白镴钱在隋唐时期比较常见,且在所有币种之中算是比较低廉且劣质的。清褚人获《坚瓠集》十集卷二《嘲钱》:“钱之贵青,自古已然。”而“青钱学士”之“青钱”则更为时人所重,据考,此“青钱”实是一种白铜“开元通宝”,其肉细郭深,厚重耐用,精美异常(参见陈源等主编《中国历代货币大系三·隋唐五代十国货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以其性能良好,故能被“万选万中”。与青钱相比,白镴钱可说是相形见绌了。而世人以“白镴明经”与“青钱学士”为对,“白镴”当指的就是白镴钱。董氏时已明经及第而未释褐,明经是其身份(并不是像有些书说的他九举明经科不第)。依唐制,明经及第以后仅有做官资格,须再经吏部铨选考试,合格后方能授予官职。“九上不第”说的应是此一过程。故所谓“白镴明经”指的是如白镴钱一样质地不好、不中用的屡次铨选不中的明经,这样解释比说空白、光滑云云要通顺许多。此外,支撑我们观点的还有一条异文,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三十《诗文类·古人名切对》:“青钱学士张,白镴侍郎董方。”正作“白镴”。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