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么一个段子: 某君由副处荣升正处,公示年龄是45岁。不久,其子也由副科荣升正科,公示年龄为30岁。于是,熟悉他们的人掰着指头计算,算来算去发现,某君13岁大学毕业当了干部,15岁做了父亲。
如果把上面的段子当作笑料来读,那就大错特错了。而今领导干部“装嫩”,在档案上越活越年轻,成了一种近乎时尚的现象,而且已经惊动了中组部,他们正在动真格清查呢。
无利不起早。如此处心积虑更改档案年龄,无非冲权冲利而来。而今当官是三百六十行中最风光的一族,所以,年龄是连任、提升的宝中之宝,很多地方在搞年龄一刀切,35岁未到正科,肯定没戏;45岁尚未迈过副处门槛,一般点到为止;年过半百还在处级徘徊,就得寻求退路了。没有后台可以找,没有关系可以拉,没有文凭可以搞,没有政绩可以捞,唯有时光不会倒流,自然法则不可抗拒。为了连任和提拔,为了多握几年印把子,只有更改档案年龄,让自己“嫩”起来。如果没有权和利的诱惑,谁愿意没事去“装嫩”?
令人困惑的是,为什么常人一看就穿帮,被改得漏洞百出的年龄还能屡屡过关,甚至公然出现在组织部门的公示上?即便是让我辈凡胎肉眼去甄别,也可以找到两大识别真伪的“毒招”:一是查其家人年龄,如果领导才45岁,而妻子已经50多岁,儿女也30多岁了,肯定是假的。就算该领导有先见之明,把全家年龄按相应指数一改到底,还有另外一招备用,就是查其工龄和学龄。何时从学校毕业,何时参加工作,是很难改动的,尤其是工龄,直接涉及本人的工资和各种待遇,改短了,是从身上剜肉,谁都不愿意改的。假如一个人的年龄“缩水”5岁,那么,他的上学、工作年龄势必往前推5年,13岁大学毕业当干部的神童有谁见过?15岁当父亲可能性有多大?如此简单的问题,搞得如此复杂,到头来还要兴师动众,惊动中组部清查,岂不荒唐?
通过改小年龄变得“年轻”,是改龄之意不在“嫩”,而在恋权也。有人斥责领导干部“装嫩”也是腐败,看来不无道理。
著名女作家谌容曾写过一篇小说《减去十岁》。小说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为了把被“四人帮”耽误的时间夺回来,中央有关部门发了个红头文件,决定所有中国人都减去十岁。结果,垂垂老者欢呼返老还童,中年人庆幸青春再度,领导干部窃喜可以多任十年,到龄未得提拔者,祝贺重新获得晋身机会,没有机会上大学的,可望重新回炉,只有小学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坚决反对,因为给他们减去十岁,又得让他们重新回到妈妈肚子里出生一次。人们把这部小说归入荒诞艺术范畴。艺术可以荒诞,现实生活尤其是严肃的政治生活,是万万荒诞不得的。
如果把上面的段子当作笑料来读,那就大错特错了。而今领导干部“装嫩”,在档案上越活越年轻,成了一种近乎时尚的现象,而且已经惊动了中组部,他们正在动真格清查呢。
无利不起早。如此处心积虑更改档案年龄,无非冲权冲利而来。而今当官是三百六十行中最风光的一族,所以,年龄是连任、提升的宝中之宝,很多地方在搞年龄一刀切,35岁未到正科,肯定没戏;45岁尚未迈过副处门槛,一般点到为止;年过半百还在处级徘徊,就得寻求退路了。没有后台可以找,没有关系可以拉,没有文凭可以搞,没有政绩可以捞,唯有时光不会倒流,自然法则不可抗拒。为了连任和提拔,为了多握几年印把子,只有更改档案年龄,让自己“嫩”起来。如果没有权和利的诱惑,谁愿意没事去“装嫩”?
令人困惑的是,为什么常人一看就穿帮,被改得漏洞百出的年龄还能屡屡过关,甚至公然出现在组织部门的公示上?即便是让我辈凡胎肉眼去甄别,也可以找到两大识别真伪的“毒招”:一是查其家人年龄,如果领导才45岁,而妻子已经50多岁,儿女也30多岁了,肯定是假的。就算该领导有先见之明,把全家年龄按相应指数一改到底,还有另外一招备用,就是查其工龄和学龄。何时从学校毕业,何时参加工作,是很难改动的,尤其是工龄,直接涉及本人的工资和各种待遇,改短了,是从身上剜肉,谁都不愿意改的。假如一个人的年龄“缩水”5岁,那么,他的上学、工作年龄势必往前推5年,13岁大学毕业当干部的神童有谁见过?15岁当父亲可能性有多大?如此简单的问题,搞得如此复杂,到头来还要兴师动众,惊动中组部清查,岂不荒唐?
通过改小年龄变得“年轻”,是改龄之意不在“嫩”,而在恋权也。有人斥责领导干部“装嫩”也是腐败,看来不无道理。
著名女作家谌容曾写过一篇小说《减去十岁》。小说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为了把被“四人帮”耽误的时间夺回来,中央有关部门发了个红头文件,决定所有中国人都减去十岁。结果,垂垂老者欢呼返老还童,中年人庆幸青春再度,领导干部窃喜可以多任十年,到龄未得提拔者,祝贺重新获得晋身机会,没有机会上大学的,可望重新回炉,只有小学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坚决反对,因为给他们减去十岁,又得让他们重新回到妈妈肚子里出生一次。人们把这部小说归入荒诞艺术范畴。艺术可以荒诞,现实生活尤其是严肃的政治生活,是万万荒诞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