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九位文化大师远去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sc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首过去的一年,有太多的文化大师离我们而去。对于那些长期受到这些大师智慧和人格哺育的读者来说,2009年,注定是令人神伤的一年。
  
  季羡林:
  智者乐 仁者寿
   生平: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山东临清人。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梵文专家、巴利文专家、作家。他精通12种语言,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
   文化贡献:季羡林先生在东方学、古文字学、历史学、哲学、文学等主要社会学科都有极高的造诣。举凡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学问均被他纳入到研究范畴:从佛典语言到佛教史、印度史,从中国文化与东方文化到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从唐史、梵文的翻译到散文、序跋以及其他文学作品的创作,他无一不精深涉猎。
  
  梁羽生:
  万卷神交古人
   生平:梁羽生(1924~2009),广西蒙山人,笔名有陈鲁、冯瑜宁、李夫人等,著有《中国历史新话》《文艺新谈》《古今漫话》等。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也曾受聘为深圳市楹联学会的名誉会长。
   文化贡献:与金庸、古龙并称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创造了武侠小说新格调。梁羽生首创兼叙传奇、融合历史、并处朝堂与江湖的武侠风格。梁羽生32年写了35部小说,计100余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创作起点既高,而又能始终保持其高水平发展,这不能说不是一种奇迹。
   梁羽生笔下的侠士,个个“身无半亩,心怀天下,破读万卷,神交古人”,与金庸、古龙笔下的侠客有很大区别。
  
  杨宪益:
  中西合璧译坛泰斗
  生平:杨宪益(1915~2009),中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曾与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译全本《红楼梦》、全本《儒林外史》等多部中国历史名著,在国外产生广泛影响。
   文化贡献:杨宪益对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贡献卓著,在古典文学方面第一次翻译了屈原的《离骚》和《红楼梦》全译本,在现代文学方面在世界上译介了鲁迅的《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等作品,鲁迅能够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离不开他的成功翻译。此外,他还翻译过《李家庄的变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雪峰寓言》《大林和小林》《王贵与李香香》、郭沫若的话剧《屈原》、大型歌剧《白毛女》等。可以说,如果没有杨宪益,中国文学,特别是现当代文学就不可能及时地被世界了解。
  
  丁聪:
  幽默性情 豁达胸襟
   生平:丁聪(1916~2009),别名小丁,上海人,著名漫画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人民画报》副总编辑,全国青联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美协第一、三届理事和漫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文化贡献:从走上画坛初显身手的时候起,年轻的丁聪便学会了用批判的目光观察社会。身处光怪陆离的上海滩,丁聪与他的前辈和同辈漫画家一样,专注于描绘贫富之间的强烈对比,勾画那些社会暗角的丑陋。丁聪最初显露出的这种社会讽刺的特点,在后来的创作中蔚为大观,它与政治讽刺密不可分,融为一体,成为他的创作中最有分量的作品。近20多年来,他共出版了30多种漫画集。
  
  斯特劳斯:
  身在顶峰 心怀忧郁
   生平:列维•斯特劳斯(1908~2009),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被称为“现代人类学之父”,曾经在上世纪50年代开创了人类学中的结构主义学派,改变了西方对于“原始人”的看法,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领导了整个法国学术界。
   文化贡献:列维•斯特劳斯等人倡导的结构主义认为,存在主义忽视了弗洛伊德提出的无意识理论以来作为人类心灵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理性、无意识。因此,结构主义者们以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为根基、以索绪尔等人的结构语言学为武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对存在主义以及一切主体意识哲学的挑战,列维•斯特劳斯因此成为欧洲当代反传统思想的先驱。
  
  林斤澜:
  文尽奇诡 人淡如菊
   生平:林斤澜(1923~2009),原名林庆澜,浙江温州人。其第一部小说集《春雷》于1958年出版,因在题材和写法上新颖独到而在文坛崭露头角。1981年发表的《头像》获当年全国短篇小说奖。《井亭》获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55周年短篇小说佳作奖,《去不回门》获首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其小说多取材于北京郊区农村生活和知识分子的遭际,以散文的笔法着力表现一种特殊的氛围,结构精巧多变。曾任《北京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等。
   文化贡献:林斤澜的作品受到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古典小说的影响,也吸取了19世纪末期以来的现代小说技法。他的作品以冷隽与奇诡的风格著称。因此,他又被称为当代“新笔记小说”的代表之一。
  
  任继愈:
  沉潜笃实 勇于创新
   生平:任继愈(1916~2009),山东平原人,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1942年~196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讲授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中国哲学问题、朱子哲学、华严宗研究、佛教著作选读、隋唐佛教和逻辑学等课程,并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1964年,他负责筹建国家第一个宗教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所长,为国家培养大批宗教学研究人才。
   文化贡献:任继愈先生始终坚持以科学无神论为思想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我国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学术研究的优秀代表,是中国哲学、中国宗教学领域中高瞻远瞩的学术研究领导者和优秀的学术活动组织者。
  他提倡沉潜笃实的学风,提出的“儒教是宗教”的论断在学术界引起巨大震动,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唐德刚:
  十思后言语轻意重
  生平:唐德刚(1920~2009),安徽合肥人,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红学家。1939年秋考入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历史学系,1943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44年在安徽学院史地系讲授《西洋通史》。1948年,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兼任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图书馆馆长7年。1972年受聘为纽约市立大学教授,后兼任东亚研究系主任12年。他还曾任纽约文艺协会会长。
   文化贡献:唐德刚是中国近代史研究大家,也是华裔史学家中口述史的主要推动者,著有《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顾维钧回忆录》《晚清七十年》《张学良口述历史》等。除此之外,唐德刚的散文可读性颇高,被旅美学人夏志清教授誉为“唐派散文”。在学术态度上,他受柳诒征及其他学界前辈影响极深,肯定中国文化。
  
  王世襄:
  昂首犹作花 誓结丰硕子
   生平:王世襄(1914~2009),号畅安,祖籍福建,1914年生于北京。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
   文化贡献:王世襄学识渊博,对文物研究与鉴定有精深造诣。王世襄研究的范围很广,涉及书画、雕塑、烹饪、建筑等方面。他对工艺美术史及家具、古代漆器和竹刻等,均有深刻研究和独到见解。他注重实践考证,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迄今已写出专著10余部、论文90余篇。其中,在家具方面的专著《髹饰录解说》和《明式家具珍赏》等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文等数种版本。(摘自《西安晚报》09.12.20)B②
其他文献
在德国戈尔德曼出版社下属的一些书店里,每年都有大量的图书丢失,这让书店的工作人员苦恼不已。通常,在每年年终,这些丢失图书的名称和数量都要被登记在一个表格上,这个表格将被悬挂在书店里,以对员工起到一个提醒作用。  一天,出版社的一位负责人在巡视书店时偶然看到了这张表格,竟然被激发了灵感,他回到出版社后,开始有计划地出版那些被偷次数最多的图书。  在法兰克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世界性的书展,在书展上,每
期刊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前政委李而炳少将。曾在徐向前元帅身边工作过13年。他说:“红四方面军以及西路军的历史。一直是徐帅心中的一个结。”    徐帅多年闭口不谈西路军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共高级领导干部里有两位红四方面军的代表人物:军界里的徐向前与政界里的李先念。“先念生前也说过很多次,‘为什么我一直没倒,就因为毛主席把我作为红四方面军的代表人物”’。在李先念身边工作多年的朱玉向记者回忆
期刊
绝不拈花惹草,自填军歌歌词    1904年,一场两个国家在第三国领土上进行的荒唐战争——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吴佩孚被派任日方间谍,化装成挑夫小贩,冒险混入俄军地盘刺探情报,立了大功。吴的敢作敢为被北洋军阀头子曹锟看上,两年后他当上了管带,相当于今天的营长。在护国讨袁运动中,吴佩孚随营入川镇压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1917年7月,又在讨伐张勋复辟的战争中任讨逆军西路先锋。同年,孙中山组成护
期刊
一天,三十六岁的吴天在地里收拾苹果园子,一个人干活真是辛苦,干了一上午,本来身体就虚弱的他已是筋疲力尽,坐在地上喘气,但想想一家人的生计,想着母亲不在家,一会儿还要回家给媳妇做饭,他又强打精神站了起来。正在忙碌的时候,突然,隔壁的王大妈急匆匆地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喊道:“快去看看吧,你媳妇跳河了,被人救上来了……”  吴天赶紧扔下手中的农具,身上忽然来了劲一样,大步往河边跑……他把醒过来的疯媳妇
期刊
“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人物,在物质上再贫困没有,在精神上再丰富不过。”美国作家梭罗这样说,“我最大的本领不是挣得多,而是花得少。”这位潇洒的作家没靠写作吃饭,他一年打工3个月,剩下的时间都用来读书、思考和写作。   这些话在这个表面看来餍足流油的时代,似早已过时。然而,近读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乔伊伯尔纳的一篇文章,不由得又想起上述的话来。文章题目叫《富足时代的终结——全球粮食危机》,里边提到去年飞涨的
期刊
□ 尽管新《条例》未涵盖农村集体用地,也没有涉及房屋和土地分离的根本矛盾,但其改革方面有助于中国式抗拆迁回归人文关怀  □   “法大,还是生命大?”当反抗强制拆迁以自焚这样的极端惨烈方式进行时,一场叩问“法”的改革正在急速酝酿。   12月初,由北大法学院的沈岿、王锡锌、陈端洪、钱明星、姜明安等5位教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关于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审查的建议》(下称《建议》经媒体披露
期刊
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是至今仍令人震撼的事件。中国历史上偶发事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恐怕莫过于西安事变了。然而,我们重新检视史实发现,关系国家命运前途的西安事变竟然只是蒋介石和张学良两人情绪失控的产物,违背常理,不禁令人哑然失笑。苦笑之余,也不免令人长叹,高层决策水平的原始性,人民能不饱受苦难?——朱宗震(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历史剧导演无中生有,制造了一个个戏剧冲突
期刊
乔利·贝朗出生于巴黎一个贫民家庭。他13岁使独自外出打工,由于年纪小,没有哪个工厂肯聘用他。流浪几年后,他找到一个贵族家庭,在他的苦苦哀求下,责妇人让他在厨房里当了一名小杂工。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杀鸡、杀鱼、拖地、扫厕所,几乎包揽了全部脏活累活。他一天至少要干12个小时,而所得的工资连一只鸡都买不到,但他仍然感到非常满足。他总是省吃俭用地将辛苦赚来的钱攒起来,养活自己贫困的家。  就是这样紧巴巴的日子
期刊
严银刚(音)的生意不错。他开的餐馆供应家乡黑龙江的丰盛饭菜,每天中午都是顾客盈门。人们点啤酒、白酒,还有米饭和大盘肉菜。但是,严银刚却高兴不起来:这些穿着工服、鞋子粘着泥巴、狼吞虎咽吃饭的建筑工人,几天后就要把他的餐馆推倒,因为这片地区要重新开发。    严银刚只是被卷入城市化的无数中国人当中的一个。20年来,城市化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经济学家说,因为目前只有4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期刊
好大喜功的酋长穆罕默德一心想让迪拜成为“沙漠中的纽约”,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让他从“英雄”变为“罪人”   向沙漠要土地,向海洋要岛屿,用金钱在不毛之地上打造出一个耀眼夺目的现代化大都市。迪拜曾以一种对奢华近乎疯狂的迷恋、一种对人类欲望的无限崇拜吸引了所有惊诧的目光。   然而,随着债务危机的爆发,迪拜一夜之间变成了公众口中的海市蜃楼,而打造迪拜神话的酋长穆罕默德阿勒马克图姆也转眼成为众矢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