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下跌不是空谈 五大因素合力 房价跌势难止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ie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2月与1月相比,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下降的城市有45个,持平的城市有21个,上涨的城市有4个。涨幅均未超过0.1%。房价真的在下跌,房价还会继续下跌么?
   今年两会上,政府立场上首次表态“房价必降”,并进一步提出保障房与商品房开发并重,与此同时,人口红利逐渐丧失,刚需下降。加上央行加息,买房卖房压力大,购房贷款利息的压力影响购房需求。开发商资金紧张,不得不甩卖楼盘,各地甚至频现开发商“跑路”。房价凸显五大硬伤,跌势难止。
   因素一:政府首次表态“房价必降”
   两会尘埃落定,让开发商似乎难逃降价甩货的厄运,让刚需族暂不出手,似乎有了支撑。
   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关于房价问题的表态,等于宣告房价还将继续下跌。讲话表明要继续维持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最终使房价回归到与居民收入相适应的合理区间。这也预示房地产业将面临更为悲观的前景。这番话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地产股票暴跌,与之相关的其它行业股票亦纷纷跳水,致使股市以大幅暴跌的局面告别“两会行情”。
   对于温家宝总理讲话的解读,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指出,全国七八个大城市的房价如果按照现在每年十几甚至二十几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发展下去,将来一旦房价泡沫破裂,后果不堪设想。“对整个经济甚至社会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姜伟新说,“现在下定决心,至少这七八个大城市的价格一定得降下来。”这是站在政府立场上的首次表态“房价必降”,而温家宝总理的答记者问,无疑将降价范围扩展至全国,并且明确了降价目标,折射出中央对楼市调控的决心,等于宣告房价下跌已再无悬念。
   因素二:保障房供应力度加大
   一年前中央提出的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任务已然收官。今年的计划是开工700万套,建成500万套。
   今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有三个相关要点:坚定不移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报告提出,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这进一步表明了保障房与商品住房开发并重的政策。
   众所周知,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在整个住房供应体系中的比例,直接影响着房价的走势。当保障性住房供应加大时,对商品房的需求必然减少,开发商的垄断定价权就被弱化。因此,在我国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后,房价必然呈现出下跌之势。
   因素三:人口红利逐渐下降
   2011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8.87%,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1.91%。与老龄人口占比不断上升相对应的,是人口红利的不断下降。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该“红利”之于房地产,我们可以通俗的说,人口红利高时,需要买房的人口比重较大,而市场的旺盛需求无疑是促进房地产快速发展的最大动力。
   过去10年,中国房价在巨大的需求刺激之下,上涨了近10倍。多年来,学术界的一些探讨认为,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重后,随着祖辈和父辈的去世,第三代继承和拥有的房产将达到8套,这使得市场上的住房供应远远大于需求,最终导致价格猛跌。
   简单来说,老龄化加快+出生率降低=房地产市场购买力下降。
   事实上,我国房屋空置率真相在最近两年已经不断的暴露出来。国家统计局去年对北京、上海、杭州、天津等5个城市的住房空置率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越是远郊地区,住房空置率越高。空置房成为高房价的一颗毒瘤,但伴随着人口红利的下降,可购房人群基数的减少,家庭房屋持有数增高,若干年后,房子或许会成为一个“烫手山芋”,人们避而远之。
   因素四:房价成本降低
   与面粉贵,面包就一定贵一样,房价贵与土地贵关系密切。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沿海物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曾文仲表示,地价高是造成房价高的最主要原因。地价不降,打压开发商只能对降房价起到一定作用。
   针对土地资源紧张、地价偏高等现象,国土资源部曾作过系统调查,结论是目前国内地价占房价的15%~30%。去年,调控压顶之下的楼市寒冬传导到土地市场,流拍、底价成交成为不少城市土地市场的常态。
   近日,有统计数据称,今年前两月,13个主要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同比下滑47.5%。如今,房地产市场经过调控,开始逐渐回归理性。不少专家指出,房地产市场暴利时代即将终结,合理利润时代即将到来。而随之而来的,就是房价的成本降低,房价下跌。
   因素五:楼市资金两头紧张
   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贷款利率也随之调高,这使得开发商的资金链更加紧张。于是我们见到不断地有地产商“跑路”,房价由此进入了更快的下行通道。
   另外,随着房地产企业贷款难度的不断加大,通过资本市场和信托渠道融资也被严格管控,使得开发商资金链更加紧张,迫于回款的压力,开发商不得不降价促销。
   对于购房者而言,提高贷款利率后,还贷压力也随之变大,这将对购房人的资金实力,特别是首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直接影响购房需求。以投资投机为目的的购房者,面对不放松的调控,当然不敢“乱动”,这也有利于房价的进一步下降。
其他文献
同样是短片视频,你的再精彩,也最多是被网友转了,看个热闹,但玛丽莲·梦露的就能拍个6000万人民币。同样是告白信,你的可能被嘲笑,而李小龙的就能拍出60万港元。       “我想和你睡觉”——流氓;“我想和你一起醒来”——徐志摩!“ 我有一条小黑裙, 现在该扔了”——无名氏;“她有一条小黑裙,拍卖了46.72万英镑”—— 奥黛丽·赫本!   你看,同样是短片视频,你的再精彩,
期刊
温总理在两会结束后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关于房价的表态,使房地产再度成为热议的焦点。在回答记者提问的过程中,温总理明确表态:“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因此,调控不能放松。如果放松,将前功尽弃,而且会造成房地产市场的混乱,不利于房地产长期健康和稳定发展。”此话一出,地产股应声向下,此前对房产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也以落空收场。总理这一席话代表了管理层对地产调控的声音,“不放松”的决心显而易见。  
期刊
证监会3月1日晚公布了奥瑞金包装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书预披露文件。从招股说明书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该公司营业收入从2008年的12.5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9.63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5.13%;净利润从2008年的1.0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36亿元,复合增长率为52.08%。这张华丽的报表在众多传统包装企业中,显示取得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   但对一家计划上市的公司而言,这些是远
期刊
3月中旬以来,GDP增速目标下调,1月、2月经济数据欠佳,拖慢了股市反弹的脚步。在流动性改善预期被透支后,缺少宏观经济面有力支持,A股已显乏力。此前的“3.14”单日放量暴跌就是一个信号。因此,未来一阶段行情走势或将更多地呈现出复杂震荡的特点。   在经济转型势在必行、经济放缓迹象日趋明显的背景下,传统制造业的成长空间受到制约。这一点,通过前期钢铁巨头武钢养猪、养鸡、种菜、卖盒饭等“悲壮”的
期刊
近来的国内股市明显是看着“两会”的脸色吃饭,就在“两会”召开之前,一些身为地产大亨的代表委员对外大放口风,借力舆论,施压政府减轻地产调控的力度,股市中的地产板块个股以及与地产板块同呼吸共命运的相关板块个股也是蠢蠢欲动,惹得沪深股指按捺不住春心,掂足了脚跟,想往2500点关口靠拢。   不过,靠着一些朦朦胧胧的市场传言毕竟hold不住大盘,当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房价还远未跌到位时,
期刊
一个上市公司靠着16名员工苦苦支撑,却养着206名退休人员,这看似荒诞的事情,就发生在已经被暂停上市四年多的S*ST聚友身上。16名员工苦苦支撑的最大动力也许就是公司能够重组,但如今退市制度即将出台的消息,无疑给他们泼了一盆凉水。   退市钟敲响 ST股紧急自救   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两会”上,证監会郭树清主席曾向媒体表示 “退市制度有望今年上半年推出”,这给众多ST股敲响了退市的警
期刊
真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2012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邓崎琳忽然宣布,武钢今年要对非钢产业投资390亿元,包括建“万头养猪场”,而且年内就出栏。   “武钢养猪”遭批判   邓崎琳此言一出,可让网民和媒体炸开了锅。“武钢养猪”,究竟是“不务正业”,还是另辟蹊径,谋求转型?   全国政协委员、林达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李晓林说:“武钢纯粹是不务正业。按
期刊
近些天,2012《福布斯》富豪榜和胡润富豪榜相继出炉,排名第一的是墨西哥电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他的财富多达740亿美元;微软的比尔盖茨和股神巴菲特分别以56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的财富列为二三位;而李嘉诚则以260亿美元位列榜单第11名,成为香港首富。看过上面这些排名,不过还是些老生常谈,大王宝座轮流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年复一年,没有新意。倒是下面的排名,透露出来的信号非同一般!   首
期刊
我一直主张女人要财务独立。我对财务独立的理解非常简单: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可以开开心心花自己赚的钱!我一直以为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不给自己的另一半压力,自己也可以在生活的开支上比较自由。但最近跟几个女性朋友深聊,让我感到真正的财务独立,其实更需要有正确的理财观和良好的理财习惯。   我有3个40岁左右的女性朋友,她们有许多共同之处:在单位都已做到公司的高管,年薪超过百万;都有一个工作普通但
期刊
“4700元!怎么这么贵?”   2011年10月的一天,王先生来到花旗银行北京亚运村支行,要求打印从2007年11月至2011年9月的对账单。理财经理告诉他,需要打印的对账单总时长为47个月(共96页),已超过6个月免费期,每月账单要收取打印费100元,一共是4700元,平均每页49元。   王先生拒绝交费, 可理财经理又说,可以打个折,优惠500元,只需交4200元。王先生却认为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