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石,深圳万科集团董事长。1951年1月出生于广西柳州市。1983年到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工作,1984年组建“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任总经理。1988年中心改组发行股票,更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交易。
1994年王石荣获“深圳市第一届优秀企业家金牛奖”。1998年1月王石受到国家总理朱镕基接见,朱总理对王石对房地产的市场走势和看法给予充分肯定。1998年12月王石入选《中央电视台》为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年所拍摄的大型电视人物传记片——《20年、20人》节目。1999年发起组织“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协作网络”,并被推举为首任轮值主席,致力于重建行业秩序和公信力,推动中国城市住宅产业的良性发展。
5月21日下午,王石作为中国业余登山队队员在人类登上珠峰五十周年之际,成功登上珠峰。
登珠峰时心静如水
目标是登顶,但安全回来更重要。在那个高度人的思想非常纯净
记者(以下简称记):从山上下来看电视转播的录像,你是什么心情?
王石(以下简称王):实际上我们在高海拔位置的时候,是平静而乏味的,根本领略不到电视画面上那种激动人心的感觉。
记:在上面的时候你高山反应没有问题吗?
王:四五年前,我的高山反应很严重。第一次去西藏的时候,我的高山反应让同伴们都很害怕,六年过去了,我这次登珠峰没有任何不舒服,吃得好睡得好,很平静,连头疼呕吐都没有。整个的感觉用四个字形容是最恰当的———心静如水。
记:在决定登顶前也是心静如水吗?
王:我的目标是要登顶的。至于能不能登顶,我把握这样一个原则:登顶固然重要,但安全回来更重要。从珠峰下来以后,看着它,我不可想像:我怎么上去的呢?但是从3月份集训开始,我的目标就很明确———就是要登顶。在接受媒体采访中很多实力很强的队员都不敢说要登顶,都说试试看。这次登珠峰,我的脚上一个水泡都没打。我在深圳登七娘山也就是800多米,脚上至少要打两个水泡。
记:在珠峰顶上,你的感受与在山下看它有什么不同?
王:高海拔、缺氧的情况下,思维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在高海拔的情况下,人在某种角度上讲,思想是非常纯净的,这里的纯净两个含义:一个是它是一个雪白的世界,第二,人缺氧像小孩子一样,是非常单纯的,很容易哈哈笑也很容易失声痛哭。举个例子,在8300米的时候我看到教练上来了,正常情况下在这个地方见面一定会很激动地拥抱,但是我就没什么反应,实际上也反应不过来。
记:珠峰和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很大的差异,你更喜欢哪一种?
王:二者之间的差异非常非常大。你会更加珍惜在世俗社会获得的一些东西,这是第一;第二,这种差异会让你觉得在大山里面是非常单纯、非常纯净的。我可以在8300米的地方没有吸氧睡得非常安稳,但一返回到大本营就睡不着觉了,就想些世俗的事儿。所以我觉得在节奏比较快的社会,能够偶尔过一段山里的生活是非常非常好的,不是说你会更喜欢哪一个,而是这样会使你反思你在世俗社会里的一些所作所为。
登“第二台阶”非常害怕
那时人悬在千米深渊上。后来我发现自己是最优秀的,年龄帮了我
记:在攀登过程中,你感觉到恐惧、害怕吗?
王:这次攀登当中感到害怕,是在“第二台阶”,就是在海拔8650米的地方。中国队当年第一次登珠峰的时候,那里是没有梯子的,以后到(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架了一个履梯,后来的登山者都是靠这个上去。在这之前我没有思想准备,认为履梯只是攀着上去,到那儿的时候,很多队员已经阻塞在那里了。实际上仅仅爬那个梯子是爬不上去的,最后还要用攀岩的动作横切,就是向右边完全离开履梯,下面就是千米的深渊,当然我们有保护装置挂着。但是一个人在上千米的地方悬空,而且是垂直的90度,可想而知是非常非常恐惧的。我怎么都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状况。
在我前面有很多外国运动员,有的人爬上去就摔下来了,那里就像一个“肠梗阻"。轮到我了,我觉得头开始发蒙,又戴着氧气面罩,思维也不是特别敏捷,只好依葫芦画瓢,横切的时候就听到脚下的两个铁爪“咔嚓咔嚓"直响。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我一次就上去了。下来之后我才发现,我是最优秀的,别的人基本都是两三次才过去,有的队员甚至在那里小便就失禁了。
记:以你的年龄还是最优秀的?
王:年龄大有优势啊!实际上这次登山队中日本、美国的队员有70多岁的,和他们比我这就属于中年了。
记:年龄大在登山中有什么优势?
王:一般说来上了年纪你的精力、体力都不如年轻人。但我的年龄大的人经验也多。比如说,过了第二台阶不久,又有一个高地,那个时候正好是上不去下不来,正在岩石上爬着,突然感觉到肺要爆炸了,我一看,氧气管上的阀已经落下去了————没氧气了,夏尔巴(向导)在上面喊:爬上去才能换!花了二十分钟爬上四五米把氧气瓶换掉,夏尔巴一计算,我这瓶氧气登顶再撤回来是不够的。我通过对讲机告诉队长,队长让我下撤————登顶在望,因为氧气问题让我下撤!夏尔巴望着我,我说登顶,继续登……
当时的情况是即使我下撤氧气也不够了,登顶也是不够,下撤也是不够,那我登顶。
氧气不够怎么办呢?在8400米的位置上,一路上扔的都是废氧气瓶,我就是不相信那些氧气瓶都是空的!登顶回来我遇到扔掉的氧气瓶就掂量一下,看哪一个重一点就换上,队长这个时候一直说你要镇静要镇静,下了第二台阶就有两个夏尔巴带着支援氧气在等着你。但是下第二台阶的时候和上的时候一样,还是排了一大群人,我不知道我们要等多长时间,我就把氧气的流量调到了0·5,好在这六七个人实际上也就是40分钟就疏散完了。下了第二台阶我一看,什么也没有……没有氧气。
在缺氧和捡拾氧气瓶的过程中,我一点都没有惊慌,这就是经验,这就是年龄,当然还有我的冷静和很有经验的夏尔巴。很有意思,在8430米的地方,找到了半瓶,换上了。我知道撤回营地绝对没有问题了!结果到了8400米的时候,两个夏尔巴带着四瓶氧气上来硬是给我换上了,其实我没问题了,硬换上新的背着还很重呢,哈哈。
登山并非对股东不负责
我这次登山不是悄悄的,而是最大程度地让股民知道董事长的行踪
记:你是一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而登山毕竟是有危险的运动。那你登山在股东们看来是不是不负责任呢?
王:我觉得最大的负责应该是透明度。一个万科公司的董事长去登山了,当然有危险,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甚至会遇到一些灾难,这当然对公司的运作会有影响。那么你对股东负责的做法是什么呢?第一,你登山存在的是一种经验的风险而不是冒险;第二,一定要透明度,一定要把你的行为告诉股东。如果股东认为你的登山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风险的话,他应该把手中的股票卖出去!
真正对股东负责不是约束自己,而是做到充分的透明度,我觉得这是作为一个上市公司非常重要的一点。我这次登山不是悄悄地自己请假去登山,而是最大程度地让股民知道董事长的行踪。我觉得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我们的一些观念也在改变。事实证明,万科的股票是在节节上升的。但你非要问我如果出事会不会影响公司,我说会影响,但我不去登山我出门被车撞了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啊。
我从创建万科到现在已经二十年了,有记者问我怎么可以离开公司两三个月,说其他企业家都不是这样。我说那你告诉其他企业家像王石学习吧。当然你刚创业的两三年肯定不行,我已经二十年了,要是还离不开那就是我的不成功。
登珠峰后又去飞伞
五年登上11座山峰,在与大自然的风浪搏斗中会获得某种快感
记:你登了许多座山峰,现在又攀上了珠峰,你觉得哪一座是最困难的?
王:珠峰是最高峰,很不容易的。登顶成功是靠这几年的经验积累,也有侥幸的成分——天气还算不错、组织得非常好。但是最高峰并不等于是最难的,珠穆朗玛峰是我攀登的第十一座山峰,我登的第一座山峰是玉珠峰,其实回过头来看现在再攀登玉珠峰也不会很容易,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路线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很多山峰的攀登难度是要比珠峰大。
记:也有人说,因为王石有钱,所以他能够完成他想像中的生活。
王:哈哈,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当然需要钱,但是我们深圳的队员是不是都有钱呢?不是。周行康是搞广告公司的,为了登山把公司关掉了,回去后再做,他并不富裕。在两种情形下你可以选择登山,一种像我,先干20年,干出名,近五十岁了你再去登山;再有一种就像第一个登顶的陈俊驰,没钱,就辞职说去登山,因为他很能干啊,他领导就说这样吧,你请3个月的事假不领工资,去登山吧。当然这回登山成功了,他是联通系统的啊,走到哪里都是“联通勇士陈俊驰"了,我相信他这几个月的工资都能补上。
记:五年十一座山峰,实际上是你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记得你说过,58岁以后要去航海?
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辈子能做的就都做了它。原来我说58岁以后要去航海,去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但是现在我要提前两年了。为什么呢?我原来计划的2006年登顶珠峰在2003年就实现了啊。这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探险的精神,是你喜欢去亲近自然,在与大自然的风浪搏斗中获得某种快感。当然我航海至少还要接受三四个月的船长的训练。
生活方式其实不止登山一种。25日回到大本营我就向主席请假,我说明天我要去飞伞,提前一天走。主席就惊呆了,刚从珠峰下来这小子又要去飞伞?不批。后来我还是去了,连续飞了三天。除了飞伞,还有滑雪,加上航海,这些不过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1994年王石荣获“深圳市第一届优秀企业家金牛奖”。1998年1月王石受到国家总理朱镕基接见,朱总理对王石对房地产的市场走势和看法给予充分肯定。1998年12月王石入选《中央电视台》为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年所拍摄的大型电视人物传记片——《20年、20人》节目。1999年发起组织“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协作网络”,并被推举为首任轮值主席,致力于重建行业秩序和公信力,推动中国城市住宅产业的良性发展。
5月21日下午,王石作为中国业余登山队队员在人类登上珠峰五十周年之际,成功登上珠峰。
登珠峰时心静如水
目标是登顶,但安全回来更重要。在那个高度人的思想非常纯净
记者(以下简称记):从山上下来看电视转播的录像,你是什么心情?
王石(以下简称王):实际上我们在高海拔位置的时候,是平静而乏味的,根本领略不到电视画面上那种激动人心的感觉。
记:在上面的时候你高山反应没有问题吗?
王:四五年前,我的高山反应很严重。第一次去西藏的时候,我的高山反应让同伴们都很害怕,六年过去了,我这次登珠峰没有任何不舒服,吃得好睡得好,很平静,连头疼呕吐都没有。整个的感觉用四个字形容是最恰当的———心静如水。
记:在决定登顶前也是心静如水吗?
王:我的目标是要登顶的。至于能不能登顶,我把握这样一个原则:登顶固然重要,但安全回来更重要。从珠峰下来以后,看着它,我不可想像:我怎么上去的呢?但是从3月份集训开始,我的目标就很明确———就是要登顶。在接受媒体采访中很多实力很强的队员都不敢说要登顶,都说试试看。这次登珠峰,我的脚上一个水泡都没打。我在深圳登七娘山也就是800多米,脚上至少要打两个水泡。
记:在珠峰顶上,你的感受与在山下看它有什么不同?
王:高海拔、缺氧的情况下,思维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在高海拔的情况下,人在某种角度上讲,思想是非常纯净的,这里的纯净两个含义:一个是它是一个雪白的世界,第二,人缺氧像小孩子一样,是非常单纯的,很容易哈哈笑也很容易失声痛哭。举个例子,在8300米的时候我看到教练上来了,正常情况下在这个地方见面一定会很激动地拥抱,但是我就没什么反应,实际上也反应不过来。
记:珠峰和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很大的差异,你更喜欢哪一种?
王:二者之间的差异非常非常大。你会更加珍惜在世俗社会获得的一些东西,这是第一;第二,这种差异会让你觉得在大山里面是非常单纯、非常纯净的。我可以在8300米的地方没有吸氧睡得非常安稳,但一返回到大本营就睡不着觉了,就想些世俗的事儿。所以我觉得在节奏比较快的社会,能够偶尔过一段山里的生活是非常非常好的,不是说你会更喜欢哪一个,而是这样会使你反思你在世俗社会里的一些所作所为。
登“第二台阶”非常害怕
那时人悬在千米深渊上。后来我发现自己是最优秀的,年龄帮了我
记:在攀登过程中,你感觉到恐惧、害怕吗?
王:这次攀登当中感到害怕,是在“第二台阶”,就是在海拔8650米的地方。中国队当年第一次登珠峰的时候,那里是没有梯子的,以后到(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架了一个履梯,后来的登山者都是靠这个上去。在这之前我没有思想准备,认为履梯只是攀着上去,到那儿的时候,很多队员已经阻塞在那里了。实际上仅仅爬那个梯子是爬不上去的,最后还要用攀岩的动作横切,就是向右边完全离开履梯,下面就是千米的深渊,当然我们有保护装置挂着。但是一个人在上千米的地方悬空,而且是垂直的90度,可想而知是非常非常恐惧的。我怎么都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状况。
在我前面有很多外国运动员,有的人爬上去就摔下来了,那里就像一个“肠梗阻"。轮到我了,我觉得头开始发蒙,又戴着氧气面罩,思维也不是特别敏捷,只好依葫芦画瓢,横切的时候就听到脚下的两个铁爪“咔嚓咔嚓"直响。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我一次就上去了。下来之后我才发现,我是最优秀的,别的人基本都是两三次才过去,有的队员甚至在那里小便就失禁了。
记:以你的年龄还是最优秀的?
王:年龄大有优势啊!实际上这次登山队中日本、美国的队员有70多岁的,和他们比我这就属于中年了。
记:年龄大在登山中有什么优势?
王:一般说来上了年纪你的精力、体力都不如年轻人。但我的年龄大的人经验也多。比如说,过了第二台阶不久,又有一个高地,那个时候正好是上不去下不来,正在岩石上爬着,突然感觉到肺要爆炸了,我一看,氧气管上的阀已经落下去了————没氧气了,夏尔巴(向导)在上面喊:爬上去才能换!花了二十分钟爬上四五米把氧气瓶换掉,夏尔巴一计算,我这瓶氧气登顶再撤回来是不够的。我通过对讲机告诉队长,队长让我下撤————登顶在望,因为氧气问题让我下撤!夏尔巴望着我,我说登顶,继续登……
当时的情况是即使我下撤氧气也不够了,登顶也是不够,下撤也是不够,那我登顶。
氧气不够怎么办呢?在8400米的位置上,一路上扔的都是废氧气瓶,我就是不相信那些氧气瓶都是空的!登顶回来我遇到扔掉的氧气瓶就掂量一下,看哪一个重一点就换上,队长这个时候一直说你要镇静要镇静,下了第二台阶就有两个夏尔巴带着支援氧气在等着你。但是下第二台阶的时候和上的时候一样,还是排了一大群人,我不知道我们要等多长时间,我就把氧气的流量调到了0·5,好在这六七个人实际上也就是40分钟就疏散完了。下了第二台阶我一看,什么也没有……没有氧气。
在缺氧和捡拾氧气瓶的过程中,我一点都没有惊慌,这就是经验,这就是年龄,当然还有我的冷静和很有经验的夏尔巴。很有意思,在8430米的地方,找到了半瓶,换上了。我知道撤回营地绝对没有问题了!结果到了8400米的时候,两个夏尔巴带着四瓶氧气上来硬是给我换上了,其实我没问题了,硬换上新的背着还很重呢,哈哈。
登山并非对股东不负责
我这次登山不是悄悄的,而是最大程度地让股民知道董事长的行踪
记:你是一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而登山毕竟是有危险的运动。那你登山在股东们看来是不是不负责任呢?
王:我觉得最大的负责应该是透明度。一个万科公司的董事长去登山了,当然有危险,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甚至会遇到一些灾难,这当然对公司的运作会有影响。那么你对股东负责的做法是什么呢?第一,你登山存在的是一种经验的风险而不是冒险;第二,一定要透明度,一定要把你的行为告诉股东。如果股东认为你的登山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风险的话,他应该把手中的股票卖出去!
真正对股东负责不是约束自己,而是做到充分的透明度,我觉得这是作为一个上市公司非常重要的一点。我这次登山不是悄悄地自己请假去登山,而是最大程度地让股民知道董事长的行踪。我觉得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我们的一些观念也在改变。事实证明,万科的股票是在节节上升的。但你非要问我如果出事会不会影响公司,我说会影响,但我不去登山我出门被车撞了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啊。
我从创建万科到现在已经二十年了,有记者问我怎么可以离开公司两三个月,说其他企业家都不是这样。我说那你告诉其他企业家像王石学习吧。当然你刚创业的两三年肯定不行,我已经二十年了,要是还离不开那就是我的不成功。
登珠峰后又去飞伞
五年登上11座山峰,在与大自然的风浪搏斗中会获得某种快感
记:你登了许多座山峰,现在又攀上了珠峰,你觉得哪一座是最困难的?
王:珠峰是最高峰,很不容易的。登顶成功是靠这几年的经验积累,也有侥幸的成分——天气还算不错、组织得非常好。但是最高峰并不等于是最难的,珠穆朗玛峰是我攀登的第十一座山峰,我登的第一座山峰是玉珠峰,其实回过头来看现在再攀登玉珠峰也不会很容易,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路线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很多山峰的攀登难度是要比珠峰大。
记:也有人说,因为王石有钱,所以他能够完成他想像中的生活。
王:哈哈,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当然需要钱,但是我们深圳的队员是不是都有钱呢?不是。周行康是搞广告公司的,为了登山把公司关掉了,回去后再做,他并不富裕。在两种情形下你可以选择登山,一种像我,先干20年,干出名,近五十岁了你再去登山;再有一种就像第一个登顶的陈俊驰,没钱,就辞职说去登山,因为他很能干啊,他领导就说这样吧,你请3个月的事假不领工资,去登山吧。当然这回登山成功了,他是联通系统的啊,走到哪里都是“联通勇士陈俊驰"了,我相信他这几个月的工资都能补上。
记:五年十一座山峰,实际上是你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记得你说过,58岁以后要去航海?
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辈子能做的就都做了它。原来我说58岁以后要去航海,去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但是现在我要提前两年了。为什么呢?我原来计划的2006年登顶珠峰在2003年就实现了啊。这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探险的精神,是你喜欢去亲近自然,在与大自然的风浪搏斗中获得某种快感。当然我航海至少还要接受三四个月的船长的训练。
生活方式其实不止登山一种。25日回到大本营我就向主席请假,我说明天我要去飞伞,提前一天走。主席就惊呆了,刚从珠峰下来这小子又要去飞伞?不批。后来我还是去了,连续飞了三天。除了飞伞,还有滑雪,加上航海,这些不过就是一种生活方式。